出国留学网

目录

文天祥读后感模板

字典 |

2023-02-18 09:06

|

推荐访问

文天祥读后感

【 liuxue86.com - 读后感 】

  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从作者写的作品上获得了一定的收获之后,读后感可以理解为看完书或者听完书的感想。如何避免自己的读后感枯燥无味呢?以下是编辑为大家收集的“文天祥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天祥读后感 篇1

  文天祥的风骨与信念,于其诗文中可见一斑。《正气歌》写于他被元军羁押狱中三年之后,而于其中,我们仍能看到他的不屈服。在序中他描述了狱中生活环境的恶劣,而胸中自有正气可凭。而后历数先贤,以明心迹,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譬如莲生淤泥中,取莲华而勿观于淤泥。不必看那卑微,那软弱,那屈服,那残忍,只需看这黯淡却永久的灯火,而心慕之向往之行效之,便足矣。

  于今之世,我们虽不必如文天祥一般以生命来坚持,然而,存养胸中一段正气,塑造自己的信念,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王阳明临死前对弟子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对于学习文天祥,我们只要做到这般,便足矣。

  斯人已远,留下的是充塞苍冥的正气,而正要我辈中人发扬光大,教这《正气歌》传承,千百世降,犹不衰绝。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孟子公孙丑上》中一句话。对于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我的理解是:浩者,白也,纯洁也,如天之气也。浩者,广袤无边也,胸襟广阔,大公无私也;然者,自发,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发于真心。孟子所讲浩然之气是义与道的集合体,集合了义与道的浩然之气,便与天地合一,有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据此,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我体会孟子之浩然之气具有以下性质:纯洁之气;无私之气;出于真心即信念之气;正义之气;真理之气。浩然之气合于天地就是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相符合,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孟子在这里所说的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很高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义凛然的精神状态,所以说这种浩然之气是配义与道,是集义所生,无是,馁矣。有了这种浩然之气,就能具备一种崇高的精神美、人格美。所谓善养浩然之气,也即是要培养自己这种美、大、圣、神的崇高品格。孟子认为一个人具有了这样崇高的品格,在精神上就会体现出浩然正气,就能知言:不仅自己言辞理直气壮,而且善于辨别各种错误的言辞。可见,志、气、言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志,指心,即指人的内在的人格与品质,气就是这种志在精神状态上的体现,而言是具体表现气的特点的。所以,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然后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首先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然后才有可能写出好作品。孟子所说的气是仁义道德修养的结果,是可以学而后至的,而非先天个性气质特征之表现,因此与后来曹丕所论之气不同,韩愈《答李翊书》中所说之气与孟子较为一致。

  钱逊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说过:一部四千年中国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中国史,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故使中国屡仆屡起,屹然常在。中华民族有这么一种正气支撑着整个民族的发展。虽然中华民族经历了很多的曲折和苦难,但是民族正气最终能够战胜困难,发展壮大在历史上,不断有正气的故事、正气的人物出现。我想举文天祥的例子来说明。文天祥在历史上代表着我们的爱国传统和民族主义精神。他坚持抗元,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他写的《正气歌》很好的体现了他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也能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民族精神。

  我们怎么样才能保持这样的品格呢?就是我们不应该去计较个人物质生活是怎么样的美好,而是要符合个人的理想,对得起自己的良知,保持独立的高尚的人格。像齐国的史官,他秉笔直书,不为了权势而放弃自己,把道德和人格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所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就是说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精神生命的价值高于物质生命,物质生命并不是最高的价值。实际上,古今中外一切先进人物,都是把精神生命、理想追求放在第一位;如果所有的人都把物质生命放在第一位,我们人类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这一点,把精神的追求,人格理想的追求,放在第一位,是中华民族一个突出的精神,是我们爱国主义的根源所在。

  文天祥死后在自己的腰带上写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反映了他的思想。他所有这些从哪里来呢?就是从先贤传统中得到,另一方面就是从孔孟传统文化中得来的。惟其义尽,所以仁至,他一辈子都在追求这一点。孟子讲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就是要不断积累,才能达到浩然之气。文天祥就是这样做的。这说明民族精神的根源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反过来,这些事迹是怎么流传下来被后代继承的呢?靠文化的积累,靠我们的史书,靠文学以及其他的发展。他们的思想体现在他们的诗文之中,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正是这些,让民族精神不断的延续发展,被后人所传承。如果我们把这些都丢掉,不学历史了,或者历史不去讲这些东西,只记载生产力怎么发展,阶级斗争怎样进行,这些就都不为人知了。我们也应该认清我们现在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进行的,要充分看到它的困难所在。现在要从头做起,要告诉人们传统讲的是什么,有些什么东西,然后帮他理解,让他去选择,这是个非常非常艰巨的事情。

  在今天,这句话就具有了及其丰富的政治色彩,教育色彩和各种丰富的内涵,当然,我们所说的大气同孟子的浩然之气不尽相同的但读书的过程无疑是境界宏大的阶梯。如果说文章是社会生活、人类情感的载体,那么它自然是作者见解、才智、素养的反映。清沈德潜说:有第一等的胸襟,第一等的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阅读的视野决定写作的视野,阅读的品位决定写作的品位。读书的过程是吸纳,也是接受心灵的沐浴。读屈原,我们怎能不为他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志向感染?读司马迁,我们怎能不为他的多舛遭遇扼腕,不为他的非凡成就赞叹?读霍金,我们读出了蕴藏在他那枯槁躯体里的生命之光,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读林则徐,我们读懂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真正内涵。有了这种广泛阅读的积淀,释放的文字怎能不是晶莹澄澈、视野开阔呢?

  我善以自然养吾浩然之气。大自然赋予了人们生命,更赋予了人们对美的感情,以及心灵的纯净。站在高山之巅领略天空的浩渺,站在与天最接近的地方,感受天高任我飞的壮志,有一种想驰骋的感觉。听大海波涛拍岸的声音,体验大海的无所不容和那一片蔚然。我想自然界的美感是真正需要人们的品味的,这是一种原始的干净的美。在这个大都市里我们总是忙碌着,却很少停下脚步来想一想,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东山魁来的正义所以着名,巴金的作品这所以受人爱戴,是因为一种原始的真实。这种真实与清澈可以让人细细品味,回归自然。

  我们要学会以天为尺,放开辽阔的胸襟去接纳多彩的生命。学会用飞鸟的标准去读飞鸟,读出一首动人的飞鸟之歌;学会以海为度,张开宽广的臂膀去拥抱平凡的世界;学会以少年的情怀去读少年,读出一则风花雪月的吟唱;学会以老年的情怀去读老年,读出一则睿智达观的情怀。我愿以天为尺,将生命丈量成辽阔的苍穹;我愿以海为度,将生命稀释成浩瀚的海洋。

文天祥读后感 篇2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过零丁洋》是1278年文天祥战败被俘后,拒绝元人威逼利诱所写的一首“明志”诗。每当读起这首诗,脑海中便会出现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凄惨之景,但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教人将生死置之度外,只求“忠义”与气节长存。

  文天祥是个文人,文弱、清贫,却在国难当头,山河破碎之时,担负起挽救社稷苍生的重任。他不辞劳苦,散尽家财,临危受命,一边保护幼主,一边与元军进行殊死抗争。最后,他挽救不了气息奄奄的南宋。好友张世杰战死沙场,陆秀夫背负幼主投海自尽,南宋灭亡了。

  蒙古人看重他的才华,妄图招降他。元军统帅李罗亲自审问他:“文天祥,自古以来共有多少皇帝?”文天祥严厉地回敬道:“一部十七史,写得清清楚楚,我是来受审的,不是来应考的!”李罗原想使他屈服,却让文天祥来了个下马威,气得他吹胡子、瞪眼睛。后来蒙古人又派留梦炎来劝降,文天祥大声呵斥这个无耻的叛徙。无论是高官厚禄还是酷刑逼供都不能使他屈服,他在潮湿阴暗、满是老鼠臭虫的牢狱中写了荡气回肠,流传千古的《正气歌》。最后元世祖亲自招降他,他拜见元世祖时只是双手作揖,左右的人要他跪下,这个弱不禁风的文人说什么也不肯屈一屈他的膝盖。“一臣不侍二主”这是他留给元世祖的话。

  1281年,文天祥在大都菜市口被斩首,临死之前,他问人们南边在哪儿,、众人指给他看,他从容地向南边拜了三拜就离开了。假如他屈服于蒙古人,像留梦炎那样,要捞个一官半职并不难。然而锦衣玉食,对于视名利为粪土的文天祥来说,这一切毫无意义,于是文人选择了死亡。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文天祥不畏强权,忠心耿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不仅反映了文人的骨气,而且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像文天祥这样的骨气的文人不愧为“中国的脊梁”,他们的正气、骨气、胆气、侠气丝毫不逊于舞刀弄剑的侠客,他们热爱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和祖国,用柔弱的双手撑起另一片天?一个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园,一身浩然正气,坦坦荡荡。

文天祥读后感 篇3

  读到一篇文章,文中将社会比作了一锅沸水,将人比作了鸡蛋、胡萝卜和茶叶,人在社会这锅沸水中,或如鸡蛋那般凝固,或如萝卜那般软化,或如茶叶那般回归自我。人没法改变水的沸点,却可以改变水的味道,它鼓励人们选择茶叶,在沸水中舒展自己,让水溢满茗香,笔者佩服作者的胆识和魄力,却不敢苟同,内心总觉得作者有点唯心或形而上学的味道。试想,个人之与社会的改变,无异于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漫漫长夜中的一米萤光,大多数人内心里感觉到的是孤立无援的无助,蚍蜉撼树的无力,江水东逝的无奈。想来这也是大海里撒把盐成为俗语的原因之一吧?

  人在社会中总在发生改变,社会在人的群体效应下也不断变化着。个人难以掌控社会变化的趋势,却可以选择自己改变的方向。然而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浊气充塞的社会里,许多人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丢掉了真实的自我。所以我们心中应保持一份明镜,在茫茫大海、漫漫长夜里不要迷失自己。

  迷茫中,彷徨中,无意中读到了文天祥的《正气歌》,自此在那布满尘埃的心境中出现了一丝明清。作此歌时,文天祥身陷囹圄,以孱弱之体寄居八尺土牢,身受水、土、日、火、米、人、秽七种浊气的日夜侵袭,当之者鲜有不为厉(闻到的很少有不害病的),然而文天祥却可以俯仰其间,于兹两年矣,何也,是殆有养致然尔(大约是因为有修养才如此)。其善养天地间之浩然正气,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天地间浩然正气以一敌七,力敌七种恶浊之气。浩然塞天地,千秋独凛然。

  传闻包拯无法力之长,无仙气之强,然鬼魅魍魉远避畏之,想来或许是一身正气的缘故吧!

  胸塞正气,心驻清明,不求一一垂丹青那般兼济天下,只求穷节乃见那般独善其身,安足以!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或许我们做不到富贵如浮云,如云烟那般淡泊,那般宁静,或许我们没有不淫于富贵,不移与贫贱的那般高风亮节,却也至少应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芳香,至少应有调素琴,阅金经的淡雅。

  浩然有正气,凛然万古存,唯有冰雪似地性格,松柏般的节操,方能贯穿日月,方能道义为之根。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摊开书籍,在书的海洋里缅怀先哲,共鸣心灵,在美德的照耀下,认清自我,寻回自己,胸存一份正气。

文天祥读后感 篇4

  忽必烈即帝位后,改国号为元,于公元1274年发20万元军水陆并进,直取临安。南宋政权一片混乱,度宗死,仅4岁的赵隰即位,为恭帝。谢太后临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开始了戎马生涯。义军赶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获令屯军隆兴(今江西南昌)待命,几经阻挠才得入卫临安。不久出任平江(今江苏吴县)知府,奉命驰援常州。在常州,义军苦战,淮将张全却率官军先隔岸观火,又临阵脱逃,致义军五百人除四人脱险外皆壮烈殉国。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临安门户独松关,离平江三天后,平江城降。未到目的地,关已失守。急返临安,准备死战,却见满朝文武纷纷弃官而逃,文班官员仅剩6人。

  1276年正月,谢太后执意投降。元将伯颜指定须由丞相出城商议,丞相陈宜中竟连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出使议和。谈判中,文天祥不畏元军武力,痛斥伯颜,慨然表示要抗战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绝食,后在镇江虎口脱险。由于元军施反间计,诬说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为元军赚城取地,文天祥屡遭猜疑戒备,颠沛流离,千难万死两个月,辗转抵温州。这时,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赵端宗在福卅即位。文天祥又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号召各地起兵杀敌。秋天,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广东梅县),挺进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攻取兴国,收复赣州10县、吉州4县,人心大振,江西各地响应,全国抗元斗争复起,文天祥号令可达江淮一带,这是他坚持抗元以来最有利的形势。元军主力开始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掳走。

  兵败被俘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6岁的小皇帝,朝廷迁至距广东新会县50多里的海中弹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国公。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文天祥曾写《过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读后感 篇5

  这篇文章对于我来说,我有两个震撼。

  第一个是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运用想象,分别描写了文天祥被俘、拒降和创作《正气歌》的情节。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展现了对于文天祥高贵品质的赞扬与敬佩。文中还引用了很多名句,典故等使文章更加具有文采。对于这种手法,我坚信这是多读书的结果,而我自己,应该走的路还长。

  文中还有很多哲理性语句,其哲理的深刻便是我的第二震撼。文天祥在祖国灭亡,国家沦丧时,坚持不投降敌国,运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打败了所有的劝降者,在这种坚毅不屈的精神中走向永生,真正履行了热爱祖国,廉洁忠诚的誓言。文天祥的死是伟大的,是比泰山还重的,国家需要这种精神来发展,人民需要这种精神来振奋。一个人能够为了祖国怀着这样的赤子之心,令我怎能不震撼?

  最后一点,文中拒降的一部分中,叛徒留梦言的劝降,让我鄙视,让我愤慨!可是我想到自己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会做什么,我想不去想,也不敢去想。我只能这样想:和平抚慰了战争带来的创伤,连同这种精神也被一同冲走,于是从我们身上可以看到正气的缺失甚至濒临灭绝。所以真的希望《正气歌》能够唤醒我们心中尚存的一丝正气,逐渐积累,最后要去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国家的复兴!

文天祥读后感 篇6

  《文天祥》这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感悟,尤其是文天祥被俘后说过的一句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大概是:人生在世,难逃一死。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文天祥从小就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青年。在元军大举南侵的危急时刻,文天祥立即贩卖家产。征集义兵组成了勤王军,投入抗元斗争之中,保卫国家。虽然最后斗争失败,文天祥不幸被俘,但文天祥那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远被人们赞颂。

  在被俘的时候,文天祥不为花言巧语和高官俸禄所动,不为刑拘的折磨,视死如归,为国捐躯。我深深地被文天祥的精神感动了。他真伟大,真了不起,肯为了国家而捐躯,现在还有多少人有这种精神呢?

  文天祥虽然已经离世七百多年了,但他的英雄气概和高风亮节将会永存人间!将会永远被人歌颂!

文天祥读后感 篇7

  我读了许多的名人传记,但是唯有文天祥的令我感动。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文天祥抗元入侵的故事。公元1275年,元军大举进攻,文天祥组织各地义军与元军进行激烈抵抗,无奈虽然义军英勇奋战,却仍然挡不住元军进攻的步伐。元军兵临临安时,谢太后派文天祥出城与元军主帅伯颜谈判,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投降。元军占领了临安时南宋还有部分区域未被元军控制,伯颜企图通过文天祥来收拾这个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送至北方。在押送途中,文天祥成功的逃回了南方,继续指挥各地义军收复失地,却在一次战斗中被元军主力打得妻离子散。文天祥没有气馁,重整旗鼓重新备战。1278年,文天祥被元军包围了起来,服毒未遂,被元军俘获。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押送至大都(北京),元朝宰相、宋恭帝、元朝皇帝先后前来监狱劝降,可是文天祥不为其所动摇,最终被杀害于1282年。

文天祥读后感 篇8

  文天祥,爱国忠臣,宁死不屈,意志坚定,大义凛然!

  爱国忠臣。从被俘的服毒绝食,到拒降的宁死不屈,再到囚禁生涯中震撼人心的《正气歌》,文天祥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国!他为亡国痛心,为奸臣愤恨,为皇帝的软弱无能悲哀,为人民叹息,为元朝那些胸无点墨、蛮横无理的臣子而感到可笑。天啊,你为何看不到文天祥的心痛与无奈?也许,只有在这众人误解、国家易主的生死关头,文天祥的爱国之情才能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撼动天地!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每天受着教育,学着政治,爱国主义的定义背得滚瓜烂熟,可是,怎么去实践呢?我很茫然。直到我认识文天祥这位为国献身的民族英雄!他的爱国是我崇拜的,也是激发我爱国情怀的一种动力,虽然我做不到他那样决绝,但我会努力认识自己国家的价值,牢记自己是个中国人,立志为国争光!

  宁死不屈。文天祥不怕死,因为死去的只是躯干罢了,而精神永存。正如我现在所学到的他那高贵的品质从未变味,永不褪色。他知道一定会有理解他的人,他的死,一定是有价值的。可能在当时,这样的人都被-迫屈服于元朝的统治,无法表达对文天祥的崇敬之情;但在现在,我们理解他当时的处境,理解他内心的悲痛,理解他能鲜红的赤子之心!我想我会努力继承他的爱国,他的忠诚,把他们一代一代传下去,让民族精神永不灭!  

  意志坚定。元朝统治者明白文天祥的赴死,所以他偏要摧毁他的意志。只是文天祥不是普通人,他看到了卖国-贼的胆小,看透了旧主的无能,看透了元朝大臣的无知,他都不怕!无论怎样,他都把一颗赤子之心放到他们眼前,他明白,这足以证明一切,足以打败一切!

  而我呢?除非被-逼是不会完整地做完一件事的,但要是被人吓唬,更不知道能干出什么丢人事了。所以,我必须要建立好我的人格,加固自己的意志,将自己爱的东西坚持下去,退缩就是失败。

  大义凛然。作为南宋宰相,他对人彬彬有礼,遇事镇定自若,他的话直指对手要害,他的文章将大义凛然展露无遗。我缺乏的正是这样一种镇定的气质,而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文天祥,你永垂不朽!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想了解更多读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4653274.html
延伸阅读
读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有感篇1故事发生在鲁迅年轻时的绍兴城,鲁迅的父亲患水肿,长年无法康复,请了两位诊金高昂的人称神医的来看。开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药,却无一见效,最终父亲还是死了
2023-02-18
读书,可以让人掌握知识,而知识就像呼吸一样,吐纳之间,可以见人的气质与涵养,人的思维和想法不同,阅读作品时感悟到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把你书中所感受到的内容写一篇记录。下面由出国留学网
2023-02-17
工作中,大家最头疼文档的撰写了,为了避免基本的错误,我们需要阅读范文,养成阅读范文的习惯,写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那么怎么样去寻找好用的范文呢?栏目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传统美德故事读
2023-02-17
关于安全的读后感篇1虽然我知道了这么多关于安全的知识,也明白了安全的价值,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都明白的。如:去年12月7日那晚,湖南湘乡育才小学踩踏事件。事发当晚,因为天降
2023-02-17
出国留学网推荐更多专题:“读红色经典书籍有感”。读红色经典书籍有感篇1初夏的夜晚,星星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一点,两点,三点,漆黑的天穹里布满了点点生辉的星星,显得格外耀眼。一轮明月
2023-02-17
出国留学网专题“毕淑敏读后感”推荐内容。请阅读以下编辑精心收集整理的毕淑敏读后感,不妨参考一下本文,希望你喜欢。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我们大家肯定都被{作者人名}写的读后感书名
2023-02-07
作品这本书为很多的读者带去更多的生活感悟。写好一篇读后感常常能帮助我们理清阅读思路,更好的理解作品。在读了作者的作品后,该如何构思读后感呢?为此,出国留学网编辑特意呈上“读后感小说
2023-02-13
《棋王》读后感篇1一直以来很想看阿城的《棋王》,然而时间上断断续续地,终于把《棋王》看完。字数不多,大概3万字左右,但是这是一部伟大的寻根文学,阿城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某个时代的精神。
2022-12-25
伤逝的读后感篇1《伤逝》是我看过的鲁迅作品里,最平缓和娓娓道来的一部唯美的小说,如果不是注名是鲁迅所著,我甚至看不出是他老人家的作品,没了愤慨,没了讥讽,只有平静而舒缓地给你讲述一
2023-01-26
对于作品这本书,大家都会有各自的想法,写读后感可以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者精湛的思想。写作品的读后感应该从哪里出发?出国留学网编辑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真实高度读后感,相信你能
2023-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