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读京华烟云有感汇总

字典 |

2023-03-09 10:38

|

推荐访问

读京华烟云有感

【 liuxue86.com - 读后感 】

  出国留学网内容专辑推荐:“读京华烟云有感”,敬请浏览。

读京华烟云有感(篇1)

  云淡风轻——《京华烟云》读后感2000字: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英文书名为《MomentinPeking》。林语堂先生最初欲翻译《红楼梦》,后因种种原因未果才决定写该部小说。《京华烟云》充溢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道家文化,从容豁达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淳朴与寂静的基调,与当时的国破家亡的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意境和哲学思想,展示了战乱年代下中国社会的文化底蕴。

  《京华烟云》被誉为“现代版的《红楼梦》”,读者也可从不同的侧面看到不同的风景。本期推文从感情线入手,勾勒了“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木兰与立夫之间具有浓郁中国古典文化气息的感情。

  逃难中不幸与父母走散,恰巧被相识的曾家搭救,知书达理,眉清目秀,曾家一家人都很喜欢她,老祖母一看见她就说:“给我们曾家做个儿媳妇就好了!”

  三公子是喜欢她的,可是她似乎在感情方面并没开窍,面对在曾家最好的玩伴——大公子的未婚妻的时候,她说:“我只愿一直跟你生活在一块儿,曾家的儿子谁我也不愿意嫁……总而言之,我不喜欢男孩子,最好我自己是男孩子。”

  不喜欢男孩子,谁都不愿意嫁,确实是她当时的真心话。可是能够如此坦率地说这句话,只是因为没有遇到而已。

  来,就只是一个字、一瞬间的事情了。

  她遇到了他。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愫呢?竟让她不由自主的脸红了,心怦怦跳了呢?

  他经老师推荐与她父亲相见的时候,她就想起三个月前就已经见过他了,只是为什么她一反常态没有主动大大咧咧地说出来,只是等到妹妹说:“他就是那天打中铜钱的人,你记得吗”的时候,仅仅淡淡地回了一句:“我想也是”呢?

  他在她心里那股模糊的影子,三个月前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就已有了。

  她再也说不出“我不喜欢男孩子”的话了。

  感情上的触动与动心,有时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而已,这样的一瞬间,谁都无力抗拒。感情的到来如此,婚姻的安排亦是如此。

  曾家来提亲了。

  她是喜欢他的,她的父亲尊重她自己的意见,那么她自己是否想过拒绝呢?谁知道呢?

  她嫁给了三公子。

  她的父亲很赏识他,她的妹妹也很喜欢他,于是妹妹嫁给他了。

  妹妹嫁给他的时候,她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婚前她对妹妹意味深长的“你以后会比我幸福的”这句话妹妹多年以后才开始懂得。

  他是她的妹夫,她是他的大姨子。

  她爽快,具有新潮思想,但并不任性随意,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她知道自己应该恪守的伦理准则,所以她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可是毕竟是他让她懂得什么叫做喜欢,是他让她会刻意地去思念一些事情,去关心一些事情,所以她还是会偶尔地想起,想起他们一起登泰山的那个傍晚,读后感.他和她一起看到的西方的云彩,想起他们面对着泰山上秦始皇的无字碑,他沉默许久后意味深长的那句“这个没字的碑文,已经说出了无限的话”和她自己谜一般的回答“石头无情”,想起第二天早上一起看日出时,他站在她身旁,那轻而均匀的呼吸声,想起他还记得他和她之间还有一个要一起去游一次圆明园遗址的约定。

  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她就是幸福的,他们一起看泰山的日落日出,他缄默无言地站在秦始皇无字碑前的背影,她欲言又止的略带禅意的答语,这些记忆中的得之不易的刹那和天造地设的机会,她都好好的珍惜着。

  可能,这就是一种喜欢的感觉吧!

  这种喜欢的感觉,会有多深?如果不是因为他锒铛入狱,也许她自己永远也不知道。

  为了救他出狱,她凑齐十二粒珍珠,她为了救他,不顾自己名誉和性命的双重危险,背着所有人,偷偷地要去将军府。

  去将军府前,在监狱里,她无论如何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我知道我不应当到这儿来,可是万一你若死……我……”

  她告诉他:“你要知道,我为了救你的性命,付出再多再多,我都愿意。我并没有做什么措施,难道我做错了吗?……你出去之后,带着家眷,也离开北京吧,以后再埋头研究学问。比知道你的安全对我妹妹是多么重要—还有对我…”

  她微微遮住的眼睛在牢狱暗淡的灯光下闪动着,她脸上的表情温柔而又勇敢,而她,却不会告诉他下一步她要去做什么。

  他何尝不懂她的心意,可是……

  虽然最终在她的机智下一切化险为夷,可是当她走进去的时候,她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了。

  而当后来他知道了她去做什么的时候,他无语吟噎,什么也没有问,唯有斟沏一杯酒,对视着她的双眼,缓缓饮尽。

  他和她之间,终究只是一场相识啊!这份心照不宣的相识,从最初的陌生人走向最终的亲人,走进彼此的心扉,刻在彼此的心中。

  亦庆幸这样的一场相识啊!其情融融,其景绵绵,不曾跨越任何伦理上的界限,却又始终把你牵挂在心中,把这份最纯洁的感情呵,纪念在最美好的时光。

  她是姚木兰,他是孔立夫。

  三石三路三世缘,怎惜半生不弃,相思相望亦相亲,天为尔明。

读京华烟云有感(篇2)

  读《京华烟云》的情绪与别的书完全不一样。紧张、愤怒、悲伤林语堂的女儿说: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一点不假,读者凭着这些能够全身心地融入其中。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要木兰与红玉。木兰被称之为妙想家一点也不夸张,她继承了姚思安的道家思想:逍遥,自由,追求理想却又不强求,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获得乐趣。荪亚娶了她,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木兰是适合做老婆的,她是一个妙想家,有你想不到的妙点子;她能够与你去很多的风景名胜,和她聊天,永远不会气闷;她喜欢做菜,个性爱研究新奇的菜式,对于种花养草,琴棋书画也有兴趣;既能满足你对生活上的要求,也能够陪你品茗赏月,做风雅之事;有时候可能有些过于理想化,但木兰也懂得适时调整。对于书中的人物,我却更喜欢红玉。也许是因为出于同情,也有可能是怜香惜玉,总之,她的印象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她象一个有着许许多多烦恼的青春期少女,想减少自己的烦恼,却让自己的烦恼越来越多。阿非对宝芬的仰慕,使红玉对阿非产生误会。

  红玉爱阿非太深了,加上自己将阿非的话理解错误,精神崩溃,最终跳潭自杀。她的身体与林带玉相似,多病;也像她那样专情:整日担心自己喜欢的男子不再爱自己。这部书不愧为现代版的《红楼梦》。书中的主角姚木兰有林黛玉的才智、薛宝钗的守德、史湘云的豪爽、王熙凤的精明强干、秦可卿的温和、元春的贤孝才德、迎春的忍让、探春的睿智。林语堂先生也说过:若为女儿生,必做木兰也。这是对木兰的最高评价了。也有人这么说:红玉就是林黛玉,木兰就是史湘云,宝芬是宝琴,莫愁是宝钗全书就是《红楼梦》的影子。木兰,不可否认的,一个女性的完美形象,深入人心。但到底是什么,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是她的美貌?她过人的才智?她的气魄?她的胆略?这些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当读者看到她的宽容的时候,对她也许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在木兰与曹丽华相见中,谁也想不到,木兰会对她丈夫的情人那么宽容。宽容是一种很普通的美德,但要真正做到它,能够说是很难很难。宽容就是一门艺术,一门做人的艺术,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行为。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我们在理解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理解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和平相处,社会才显得和谐。如果木兰不宽容曹丽华,那么事情可能会变得更糟。也许孙亚会抛下木兰与曹丽华结婚,这个结果也是木兰最不想要的。但宽容也并不是说一味地纵容。木兰的宽容是有尊严的,是大气的,不是一味地纵容,抑或故作姿态,千人千面,有气度的。这种宽容才是真实的。

  《京华烟云》这一本书教我的不仅仅仅是这些,这本书也许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得到它的内涵。对联,甲骨文,道家经典,诗词歌赋充满中国文化的气息。让我再翻开书,细细品尝林语堂的最负盛名的传世之作。

读京华烟云有感(篇3)

  林语堂先生,是我最钟爱的作家之一。读他的散文,清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却不乏人生哲理。读他的小说,《红牡丹》、《京华烟云》,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读书如见其人。异常是《京华烟云》,更被誉为近代版的《红楼梦》。读他的第一本让外国人了解中国人的作品——《中国人》,对中国人性格的全面阐释,兼收并蓄,既不像辜鸿铭先生那样全盘肯定,也非全盘否定,应当说是站在一个比较中立的立场,颇有见地。

  其中,在读过《京华烟云》之后,久久不能平静,仍沉浸于人物故事的曲折离奇之中。林语堂先生本人比较尊崇道教,书中的姚老先生也是一位宗崇道教之人。他最欣赏的人物是书中的姚家二小姐——姚木兰。以往说过,养女当如木兰。林语堂先生有三个女儿,无一人上过学校,可是之后每个人都成为才女,成就非凡。最可惜的是大女儿,嫁给一个外国人,在美国生活一段时间后,因性格不合而离婚。她兼具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熏陶,在处理自我个人问题的时候处于矛盾之中,既不能彻底放手,又没办法挽留。中年早逝。林语堂先生曾为大女儿写过悼文,十分的悲痛。

  身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骨子里烙的是中国印,即便之后理解了许多的西方文化影响,但在碰到棘手的问题时,仍不免会转到传统文化中来寻求答案。因为骨子里烙的是中国印。许多中国人都是外儒内道的思想。工作中要求“入仕”,忙碌的时候渴望“出仕”,从道家思想中寻找一些“宁静致远”的东西。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语叫“刺猬效应”,说的是两只刺猬想要为对方取暖,可是彼此靠得越近,就越被对方身上的刺扎得鲜血淋淋。

  通常人们会认为跟一个人吵架必须是跟他感情不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容易跟家人吵架,常跟情人吵架,会跟好朋友吵架。试想一下,原先常跟我们有争执的人竟然都是跟我们最亲密的人,而能够跟我们发生争执的人也对我们有必须的了解,所以有人常说“吵架”也是一种沟通,而愿意跟你吵架的人,才是真正想了解你的人。

读京华烟云有感(篇4)

  看电视剧时一直觉得木兰应该和立夫在一起,可看完整部书,自始至终都没觉得立夫是爱木兰的。当然,不可否认木兰对立夫有意。可那有如何,性格相似的人,性情上容易共鸣,也会有琴瑟和鸣的妙处,可如若单单只有敬慕,总归缺了点什么。

  喜欢莫愁,宜家宜室的女子,有智慧但不锋芒毕露,有才情但不矫揉造作。无论是对父母的孝义还是对爱人的辅佐,不管是对兄妹的关爱还是对孩子的教养,都面面俱到。当然,她也有自己的小自私,可终究瑕不掩瑜。比起木兰,她才是那个真正继承了姚先生风骨的女子。

  一直不喜欢银屏和红玉,可又为她们最后的结局甚感惋惜。不是不赞成银屏想要摆脱身为下人命运的想法,而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想要飞上枝头变凤凰原本没有错,但也该以礼服众,人品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暗香,宝芬。谁又比谁高贵?结局却大相径庭。

  不喜爱红玉,是因为作者把红玉当成了黛玉第二,也或许是作为读者的我把遭遇雷同,性情相似的她与心中的林妹妹对号入座。于是,各种别扭,各种排斥。作者多处不惜笔墨的自我评价红玉的才情与聪慧,却弄巧成拙的让人生了逆反心理,甚至生生的有了东施效颦的错觉,还哪里有爱?即便形似十分,缺了骨子里的傲气,灵魂深处的香气,又如何相提并论?可是抛开这样的代入,把她单单看做平常女子,反倒多了理解与疼惜。一念执着,香消玉殒,那深爱着的人借着顺遂命运安排的理由,理所当然的和心爱的人双宿双飞,几滴鳄鱼的眼泪就把所有的情债一笔勾销。真替她不值!

  木兰想来是众多男人心目中的妻子人选。聪明而善解人意,既有女子的温婉又有男子的胸怀,既懂生活情趣,又甘于命运安排,哪怕是自己的丈夫有了外遇,她也并不恼怒,甚至想过成人之美为丈夫纳妾。好吧,恕我是个俗人,终究心小如针眼,无法理解这样的大爱,大智慧。

  最悲戚莫过于曼娘!若说当初为爱而不悔,那么最终的白璧无瑕陷渠沟也真正是太过凄惨了些。当然,那是战争的祸端,避之不及,可为何单单是她呢?她既是封建礼教的祭奠品,也是战火硝烟的牺牲品。作者这样的安排,真不知让人说什么好……

  其实什么也不必说,家国危难处,所有的人都被打回原形,聪慧于姚家女子,不一样只想着让自己的孩儿免于战火,所谓大爱亦在母爱的强大光环下相形见拙,可同为母亲,同为女子,面对她们这样的选择不曾有过丝毫的苛责,相反是深深的理解,爱子(弟)心切,这才是人本性中最温良的部分。舍身取义的不得已,男人们做得极好,如立夫,如阿非,以及阿瑄……在那样生死存亡的时候,原谅所有的不对,活着已不单单是苟且偷生……

  最后想说,现在的电视剧真的坑了很多原著,所谓改编,改到面目全非,也是够了!

读京华烟云有感(篇5)

  在图书馆翻到了这一本英文版的《京华烟云》。虽然不能完全看懂,但好在看过电视剧及中文版,大体能够理解.

  林语堂先生一生多用英语来写书向国外介绍中国悠久的文化和中国人民淳朴的生活。这正是他旅居海外时用娴熟优美的英文完成的巨著,向那些鄙视中国的外国人介绍中国真正的文化。

  《京华烟云》主要描述了姚家、曾家、牛家三大家族中从19xx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恩怨怨。在政权更迭、军阀混战的北平城中,在那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性格演变、思想碰撞和命运选择,展现了儒、士、商阶层由盛而衰的过程,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之喜怒哀乐,包括过渡时代的中国,成为现代世界的一本伟大小说。林语堂的女儿林如斯曾说过《京华烟云》是一本能够随时翻看的小说,并不是必须要有闲时才看,最好是夜阑人静时独自个儿看;困倦时,起来喝口清茶自问道:“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之一小丑否?”

  该书还被视作现代的《红楼梦》林语堂先生曾提到:“(该书)重要人物约八、九十个,丫头亦室来个。大约依红楼人物拟之。木兰似湘云(而加入陈芸之雅素),莫愁似宝钗,红玉似黛桂姐似凤姐而无凤姐之贪婪,迪人似薛蟠,珊瑚似李纨,宝芬似宝琴,雪蕊似鸳鸯,紫薇似紫鹃,暗香似香菱,喜儿似傻大姐,李姨妈似赵姨妈,阿非则远胜宝玉。”

  确实,该书最大的优点不在性格描述得生动,不在风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绘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学意义。你一翻开来,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终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悠然而止。留给读者细嚼余味,忽恍然大悟:何为人生,何为梦也。或可说,“浮生若梦”是此书之主旨。

  《京华烟云》中描述的最出彩的是女人。古典的,现代的;年轻的,年老的;出身高贵的,身为丫鬟的;老实本分的,工于心计的;各式各样的女人,个个个性鲜活,有血有肉;同一个女人,写她从待字闺中到嫁作人妇生儿育女,从女儿到母亲再到婆婆到奶奶外婆,不一样阶段的女人,她们的心理变化也很真实的写出来。例如木兰和莫愁,这两姐妹在相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木兰偏向继承了父亲的道家思想:逍遥,自由,追求梦想却又不强求,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获得乐趣,也容易满足;莫愁则偏向母亲继承了儒家之道,学会了作为妻子母亲的生活中的智慧。同为女人,木兰更适合做老婆,因为她有想不完的妙点子,能够陪你去很多的风景名胜,和她聊天,永远不会气闷;她喜欢做菜,异常爱研究新奇的菜式,对于种花养草,琴棋书画也有兴趣;既能满足你对生活上的要求,也能够陪你品茗赏月,99.,做风雅之事;有时候可能有些过于梦想化,但木兰也懂得适时调整。莫愁则适于做母亲:她方正稳重的性格会给孩子一个好榜样;莫愁最懂得以柔克刚之道,对于立夫这样个性激进易冲动的人,也能懂得什么时候予以忍让,什么时候坚持,什么时候暗暗责备,什么时候给予鼓励,恰当地顺应立夫情绪的起落,最终改变他,使他成熟稳重。相信这对

  于孩子要容易得多。因为莫愁有足够的耐心,也有足够的智慧,不会过分娇惯,也不会过分严厉;莫愁在文学上的造诣也足够给孩子的学习以指导,从她少女时代和立夫的几次辩论就能够明白,其实她思想锋利,见解独特,并不输于木兰,只是嫁人之后着意收敛,培养自我的稳重方正。

  但这两姐妹,在很多方面,是十分相似的。就从莫愁和木兰对待丈夫外遇(立夫甚至能够不算,因为那只是精神层面的)的态度就能够看出,她们的沉着和智慧是多么的相似。同样的善解人意,同样的不动声色。可是在应对立夫被捕这件事上两人的态度迥乎不一样,又能够十分好的表现她们的不一样——木兰的冲动和梦想化,还有莫愁的冷静稳重和忍让宽容。这两个可爱的女子,是全书的灵魂所在,或许也是林语堂心中的完美女性形象吧。

  当然最让人佩服的是木兰——坚强而又有主见的木兰。林语堂曾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

  她落落大方,聪慧贤能;她追求时髦,谈吐诙谐,这又不失新时代女性的优点。她聪明勇敢,拥有自我对生活的主见,更令人惊叹的是她那独特的浪漫主义情怀。她的生活方式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在冬季则平静沉稳,春来则慵倦无力,夏天则简便悠闲,秋来则舒爽轻快”。应对生活的变迁,应对从富家生长享用一切物质的安适到变为村妇的剧烈转变,即使最终变为普通农民,她依然能过着幽雅山居的生活,坚韧地应对所有困难,并在磨难中成长,成为忍苦,勇敢,伟大的民众大海中的一滴水。

  命运早有天注定,哪由强弩硬上弓.书中虽未提及命运,但命运的造化随处可见。银屏硬碰硬的抗争,最终葬送了自我。而姚太太的强硬,也没有给她换回什么好下场,最终她的小儿子竟然还是娶了个丫鬟,何其讽刺!红玉的死,是听从了命运还是听从了自我呢?莫愁是个注定了幸福的女人,命运,可能有时候,真的,有薄厚之分每一个人,不论生于安乐还是忧患,谁都不足矣改变整个生活。然而每个时代都会赋予我们特定的职责,京华烟云的时代,就是要齐心抗日保家国。一个民族的人只要有觉醒意识,只要团结一致,什么样的强敌都能够战胜!海明威说的好:“人能够被毁灭,可是不能被打败!”中华民族的儿女们,永远都是好样的!!

读京华烟云有感(篇6)

  终于把《京华烟云》看完了,这是很长的一部书,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2-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这部书被称为现代版的《红楼梦》。作者极力刻画书中的每一个人,不同人的性格、形象跃然于纸上,使你感到的不是一个个文字,而是活生生的人,形态、面貌、言行,是如此清晰的展现于眼前。在未看之前我是不认识他们的,看完之后他们似乎就成了我的朋友,我所熟悉的人。

  国难当头,在那个动乱年代,他们却有着好贵的品质。姚木兰出生在民国时期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性格深受其父亲的影响但又不失独立,她明理经事,忠国爱家,深明大义,而在父亲信奉道教的影响下又豪放洒脱,可谓女中豪杰。林语堂曾评价: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因此木兰给我留一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本书中给我留下同样深刻印象的还有曼妮,这是一个性格与命运和木兰形成对的女性。曼妮有着中国式古典女子的软弱、失去自我、相信命运,她没有木兰和莫愁懂得保护自己,是那个时候传统女性的代表。曼妮新婚不久丈夫就去世了,年纪轻轻的就守了寡。后来从亲戚那抱来了个孩子作为养子。

  整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书中人物对国之将亡时,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体现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今天的中国也是在像有他们这样品格的千千万万个人的努力之下铸造的。也让我明白应更加珍惜现在,创造未来。

读京华烟云有感(篇7)

  终于把这部长作看完了,虽然感觉中间很大一部分是记流水账,但不可否认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小说,尤其是结尾这几章,将整个主题由一个家族命运上升到全民抗日的民族大义,以小见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全文之中,可以找到很多《红楼梦》的影子,尤其是林老,学问很深,各种典故、书画知识、人情世故等等,都是信手拈来。同时可以看出,林老对木兰是比较偏爱的,她的命运,在全文更是一条主线,除了与妹妹莫愁相比及丧子一事外,与其他人比较,她一生的命运还是比较幸福的:从小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及开明的父亲,有良好的教育和社交圈,虽然婚姻对象不是自己心仪的立夫,但孙亚也是一个不错的丈夫:包容、理解自己,做人做事也很大气。但或许,女人的初恋或许永远都是最珍贵的,永生难忘,尤其是那种最初没有实质性的肉体结合、最终没有得到的,更是让木兰终生念念不忘。纵然岁月易老、结婚生子、儿孙满堂、满头银发、世事动荡不安……她那种对立夫的感情,也依然会时不时从心底冒出来,或许“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尤其在爱情上是100%适用的一条真理。而立夫,在他身上能看到“知识改变命运”的读书人的人生,试想一下:如果当初立夫学习不够优秀,哪会有后来这样的命运?在他身上,也折射出当今很多出身农村、读书毕业后在大城市奋斗的牛奋男的影子,在读书的同时也时时联想到自己外出求学、工作的人生经历。同时,读书人心里都是有点傲骨的,立夫也不例外。很多时候,这种傲骨,与其说是个人的风骨,不如说是会给个人带来祸害的性格缺陷(大才子苏轼就是如此)。但幸亏他遇到了妻子莫愁:一个现实、沉稳、实际、遇事善于处理……不得不说,立夫遇见莫愁、木兰是其人生之大福:一个是自己理想中的情人,精神伴侣,另一个是自己生活中最和谐的伴侣(或许,这也是现实中男人们最渴望的情感)。而生于官宦之家的孙亚、经亚兄弟,则是不幸运的:虽然衣食无忧,但他俩在精神上尤其在婚姻上是空泛不幸福的:经亚就不用多说,自己的原配妻子肯定不爱自己,否则不会出轨并到处皆知;木兰内心里不爱孙亚:在关乎家庭大事的决定时,在孙亚与立夫的“利益”(比如吃鸡腚),木兰永远想到的都是妹夫立夫而不是自己丈夫……而文章最让我欣赏的男人,则是木兰父亲姚思安先生:开明、大气、洞察世情……自己的事业及家庭也都是同时经营得无话可说,再加上自己的民族大义,云游四海的洒脱……不得不说,他简直就是我们男人的榜样:若活如此,人生何撼?

  其他人,就不一一而足了……

  总之,这部小说,对人物刻画得非常成功,虽然鲜有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但读时让人如身临其境,仿佛能懂情景当中人物的所有心理活动……

  个人水平低陋,在此发点个人感想,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书友予以指导。

  如有时间,会重读此书,再细细体会。

读京华烟云有感(篇8)

  读《京华烟云》的心情与别的书完全不一样。紧张、愤怒、悲伤……林语堂的女儿说:“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一点不假,读者凭着这些可以全身心地融入其中。

  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要木兰与红玉。木兰被称之为妙想家一点也不夸张,她继承了姚思安的道家思想:逍遥,自由,追求理想却又不强求,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获得乐趣。荪亚娶了她,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木兰是适合做老婆的,她是一个妙想家,有你想不到的妙点子;她可以与你去很多的风景名胜,和她聊天,永远不会气闷;她喜欢做菜,特别爱研究新奇的菜式,对于种花养草,琴棋书画也有兴趣;既能满足你对生活上的要求,也可以陪你品茗赏月,做风雅之事;有时候可能有些过于理想化,但木兰也懂得适时调整。对于书中的人物,我却更喜欢红玉。也许是因为出于同情,也有可能是怜香惜玉,总之,她的印象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她象一个有着许许多多烦恼的青春期少女,想减少自己的烦恼,却让自己的烦恼越来越多。阿非对宝芬的仰慕,使红玉对阿非产生误会。红玉爱阿非太深了,加上自己将阿非的话理解错误,精神崩溃,最终跳潭自杀。她的身体与林带玉相似,多病;也像她那样专情:整日担心自己喜欢的男子不再爱自己。

  这部书不愧为现代版的《红楼梦》。书中的主角姚木兰有林黛玉的才智、薛宝钗的守德、史湘云的豪爽、王熙凤的精明强干、秦可卿的温和、元春的贤孝才德、迎春的忍让、探春的睿智……

  林语堂先生也说过:“若为女儿生,必做木兰也。”这是对木兰的最高评价了。也有人这么说:红玉就是林黛玉,木兰就是史湘云,宝芬是宝琴,莫愁是宝钗……

  全书就是《红楼梦》的影子。木兰,不可否认的,一个女性的完美形象,深入人心。但到底是什么,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是她的美貌?她过人的才智?她的气魄?她的胆略?……这些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当读者看到她的宽容的时候,对她也许会有一个新的认识。在木兰与曹丽华相见中,谁也想不到,木兰会对她丈夫的情人那么宽容。

  宽容是一种很普通的美德,但要真正做到它,可以说是很难很难。宽容就是一门艺术,一门做人的艺术,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行为。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和平相处,社会才显得和谐。如果木兰不宽容曹丽华,那么事情可能会变得更糟。也许孙亚会抛下木兰与曹丽华结婚,这个结果也是木兰最不想要的。但宽容也并不是说一味地纵容。木兰的宽容是有尊严的,是大气的,不是一味地纵容,抑或故作姿态,千人千面,有气度的。这种宽容才是真实的。

读京华烟云有感(篇9)

  开始认识《京华烟云》是由于其电视剧的热播,我看了几集,便对原著产生了兴趣,我明白了这是国语大师林语堂的经典之作。

  《京华烟云》文字典雅平和,亦柔亦刚,糅合古今。虽然原著是用英文写的,但我却认为仅有能体会到其中的内涵,没有浮华的文字,却依然美丽古朴,字字句句中流露着林语堂对这片土地与文化的热爱。全书充满浓浓的中华文化,中华情感。文中有有佳话,有哲学,有风俗,有深谈,有闲聊,更有时代变迁时特有的语言习惯。《京华烟云》犹如一杯甘露,又似一曲极为抒情的大提琴独奏,在黄昏的庭院里。

  《京华烟云》思想美。全书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能够看出林语堂很收道家思想的熏陶。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小段庄子的话,比如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虽然我看不懂那是什么意思,但我相信那和一章的资料有哲学上的内在联系。其思想美更体此刻对民族灾难与传承感知和认识上,读罢全文,我还有一种心绪难平的感觉,好像对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读罢全书,意犹未尽,在作的时候,我相当于再看了一次本书。越是品味,越是反反复复地读。我越觉这书之妙。

  姚思安,一个深受道家思想熏陶的智者,性情随和,胸怀宽广,为人坦荡,关心儿女。正是在他的教导下,才培育出两个冰雪聪明的女儿,在那个时代,他的思想比较开放,他不叫他女儿裹脚,他让女儿受现代教育,却都有着传统女子的完美之处,还教木兰识甲骨文。最终他因忧国忧民而病卧不起,当他在临终前,曾要求见牛素云一面,他说了句记住你是中国人。也许正是因为这句话,才拯救了牛素云的灵魂。

  我很喜欢木兰,富有才情,柔美婉约,给人以灵86.动之美。她从小便识甲骨文,知书达理,并且女身男命。书中有一段讲木兰在杭州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她用自我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让她的家庭充满世俗的欢乐和享受。她作的美食,她房子的布置,她悠闲欢乐的生活,可是丈夫荪亚却放荡不羁,不甘平淡,喜欢曹丽华那样的新式女子。应对丈夫的背叛,她以她特有的方式,凭借她的智慧和毅力让问题迎刃而解,从而维持好她的婚姻。

  我也很喜欢莫愁,莫愁是个沉稳,节检,教养好的富家小姐,她是个思想成熟,性格稳健,遇事有主见的女子。之后立夫娶了她是他一生的幸事。当立夫出事后,她能沉着应对,把立夫平时的文件都烧掉。她还很孝顺,婚后还亲自孝顺母亲。我最佩服的就是她了解木兰和立夫之间的这种感情,她能够理解,能够把事情处理得很好,不会让他们三个人之间感到尴尬。

  曼娘是中国传统妇女的典型,谨守礼法,矜持自重。她理解了传统的思想教育,并将这些思想贯彻到了行动上,甘愿地以清白之身为丈夫守了一辈子的寡。她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可是我认为那种感情,远不是这样的话能够解释的。书中还有一段是姚思安预言到中国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把中国能否战胜的问题归在了曼娘对于中国是否应当打仗的态度上,看似很荒谬。但其中应当有很大的原因吧。我的理解是像曼娘这样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也能够有反抗日寇的决心,那么中国又怎样会没有期望呢其实曼娘自我也很矛盾的,我认为她也是不断跨越传统,她还和木兰一齐去看过电影呢。

  我对冯红玉这个人印象深刻,可是还是不理解她的行为。我感觉她太多愁善感了,实在受不了。也许她自小多病,又是个才女的原因。最终她却因为阿非对宝芬的仰慕,使红玉对阿非产生误会。红玉爱阿非太深了,加上自我将阿非的话理解错误,精神崩溃,最终跳潭自杀。太纠结了。

  《京华烟云》这一本书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这本书也许仅有能体会得到它的内涵。对联,甲骨文,道家经典,诗词歌赋充满中国文化的气息。

  想了解更多读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4694244.html
延伸阅读
最新《我们仨》读后感【篇1】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仨》这本书里的一个片段。《我们仨》这本书有很多的好句好段,而我读到的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想着想着,忽然动了一个可怕的念头。我怎么
2023-03-09
不少人在写作和编辑文档上走了大量弯路,在撰写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参考一些范文,参考范文可以让我们避免走很多弯路,范文切不可写得"千人一面"!编辑现在向你推荐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供你
2023-03-09
文档的存在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撰写之前可以阅读相关范文。仔细品读范文的行文框架,会让我们受益颇丰。请阅读以下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人类故事读后感,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
2023-03-09
读书能帮助人了解他们的看法,重新审视原有的偏见,在读了作品以后,我们能够更好的感悟自己的生活。那么我们有可能就会想把这些用文字记录下来,一篇好的作品读后感的中心主要应该要突出在哪个
2023-03-09
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的余华第七天读后感相关内容,在读了作者的第七天读后感悟之后我有很多感想和收获。写读后感可以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者精湛的思想,希望大家喜欢本文!余华第
2023-03-09
越来越多的人在读书中收获了简单而纯粹的快乐,阅读完作品后,我们会对自己是否喜欢这部作品产生决断。为了记住这些看过的剧情,我们有必要去写一份读后感。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的编辑帮大家整理的
2023-02-20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还开拓我们的视野,在阅读作者的作品之后,我们的内心也逐渐充实了起来。记录自己对这本书的整体感觉,就需要写一篇读后感。下面的“《京华烟云》的读
2023-02-12
出国留学网栏目精选:“读《暖暖》有感”,欢迎阅读。下面的“读《暖暖》有感”也许也许是你在寻找的内容,大家都做好了写自己范文的准备了吗?互联网办公,文档撰写是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会搜集
2023-02-11
出国留学网精选栏目推选:“读《人间失格》有感”。读《人间失格》有感篇1如果说有哪一部书可以让人感到深深的压抑,如同被鬼压身一样,喊也喊不出来,动也动不了的恐惧,《人间失格》绝对可以
2023-02-27
你收藏了多少优秀的范文呢?一个称心的助手就是网络上的范文。再者,范文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为满足你的需求,出国留学网编辑特地编辑了“读《窃读记》有感如何写”,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
202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