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最新鸦片战争观后感(精选15篇)

字典 |

2023-05-05 13:24

|

推荐访问

鸦片战争观后感

【 liuxue86.com - 观后感 】

鸦片战争观后感【篇1】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我早已久仰大名,但直到前一段时间才把它看完,因为一边要复习准备研究生考试,这本书毕竟不是教材,所以我是抽空余时间来看,前前后后看了有一个多月,才把这本五百多页的著作读完。当时只觉的自己对鸦片战争曾经的固定记忆完全被打破,我看到的是一个结果完全相同,但过程却是如此令人疑惑、不甘甚至愤恨的鸦片战争。但是我读罢此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今日再想写写感受,却已经记忆模糊,只能回忆起些许片段,还要再翻开书本才能唤起记忆。

  虽说是名为读书感,其实我读的时候根本就没做笔记,只是在书上做些些不疼不痒的记号,把自己觉得有意义或者有疑问的地方标识出来,日后若是再翻到,说不定就茅塞顿开了。

  全书共分为八章,我认为还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讨论。首先是第一部分:战前的清朝与英国军事力量对比,想都不用想,清朝在人数上占据巨大的优势,但是在武器上和战略上与英国人差了两个世纪。其次是第二部分:战争的过程,这也是本书最重要的内容最多的一部分,讲述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在此过程中清朝和英国的相互博弈,清朝从剿夷转变为抚夷,而后又转变为剿夷再到最后不得已而"抚夷"的过程。最后是第三部分:历史的反思,鸦片战争带给当时的人什么?带给了现在的我们什么?

  书的一开始,是从琦善卖国论说起的。

  中国的历史学,最注重人物评价。打开史籍,善恶忠奸分明,好人坏人一目了然。

  在坏人的队伍中,琦善大约可属"最坏"的一类,因为他犯有无论古今中外都视为不赦的罪行——卖国。没有一个民族和国家,会饶恕自己历史上的卖国贼。

  关于琦善卖国论,由来已久,在鸦片战争时期,就有大臣弹劾琦善收受英国人贿赂,私自签订穿鼻草约。琦善卖国论在近代百年几乎被做成了铁案,李侃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史》教材里,也是将琦善称之为主和派,虽未直接言明其为卖国贼,但暗指之意确有之。但茅海建老师在绪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且在后面的正文中给予了详细的论证,虽然茅海建老师自己说,这不是为琦善"翻案",但从直接结果来说,说这是翻案也没什么不妥。

  自古皇帝犯错,大臣担责,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皇帝乃九五之尊,天命所归,是国家的象征,百姓心中的完人,他又怎么能犯错误呢?所以这个责任,只能有臣下来承担,林则徐很不幸成为了第一个,而琦善很快就成了第二个。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蒋廷黻先生就为琦善翻过案了(详见《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著),并将其称之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家,评价之高似乎让人有点瞠目结舌。而本书中茅海建老师利用中英双方的许多文档资料,证实了琦善不过是个能力平平的人,并非卖国贼,也并非所谓出色的外交家。琦善最先察觉中英军事实力差距,因此他主张"抚夷",但是当时在朝中剿夷派正盛,而道光皇帝也雄心勃勃要向英夷展示天朝国威,现在上奏"抚夷"等于自寻死路。琦善纵横官场多年,科场文字(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有一段关于所谓科场文字的论述,即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朝中官员的奏本开始趋于圆滑,常常避重就轻以迎合上意)、官场规矩自然谙熟于心,自然不会犯如此"愚蠢的错误",而他又不敢直言英国人船坚炮利,怕触怒了皇帝天威,于是便开始扯谎奉承。当然了,此优良传统也被琦善的后继者们继承了下来。

  "体制问题"恐怕是最让人关注的点,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茅海建老师对于清朝体制的疑惑甚至可以说的愤慨,从军队编制,到战术战略,再到中央决策,皆是自说自话,判断不经实际调查,自恃"天朝国威",认为英夷不值一提,却又在失败之后不肯承认英国人更胜一筹。当时的国家领袖道光帝资质平庸,茅评价其为:才华不如其祖父乾隆,精明不如其曾祖雍正,胆略不及其高祖康熙。从书中所描述来看,道光帝还是个善于推卸责任且摇摆不定,决策能力及其有限的皇帝。

  而当时的清朝主力部队是八旗绿营,对抗英国的主力是绿营。而作为主力的绿营,军备废弛,军纪崩坏,平时不训练,一到训练师便雇人过去充数。而且很多部队还存在大量挂名的现象,即吃空饷。且绿营所配备的装备也是最差的,而且鸦片战争期间从各地调兵至沿海,短需一月,长月三月或百日,兵还未到,战争就已经结束;且这些部队还在途中骚扰百姓,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莫说顽强抵抗击退敌人,只要不阵前溃逃就是军纪严整了。

  再说战术战略,林则徐号称"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却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一口咬定,只要切断供应英国人的茶叶与大黄,英国人就会因为不消化而死;还说英国人绑腿太紧,因此难以弯曲,故不善陆战。(此想法可能来源于康熙时期马嘎尔尼来华以及嘉庆时期阿美士德来华不愿跪拜的事件,这完全是个人臆测,但奇怪的是当时无人质疑)且林则徐在虎门的布防,茅称之为"书生思维",在用中国传统的防守思维对抗近代化的英国海军。而且林则徐去广州后首先查封了商馆,此做法很可能是借鉴之前的两广总督卢坤。律劳卑事件所造成的两个后果:一是是英国人明白了没有充分的准备不能擅自对这个古老的帝国开战;二是是天朝大吏产生了错觉,认为只要控制商馆即可扼助英夷的咽喉。(参见《剑桥中国晚清史》)这也间接使得英国人找到了发动战争的借口。第一次英国人在广州得胜之后,便溯江而上想去京城面见皇帝,为琦善拦在天津,英国人递去"禀帖"要求惩办林则徐,开通商口岸,赔偿烟价等等要求。而翻译!!!翻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英国人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清朝的附属,他们要求与清朝大员平等交往,但大清官员不这么想,毕竟是天朝上国,怎么能跟别人平等交往,于是翻译便成了一副下人向皇帝乞求的姿态,这也使得道光帝开始由剿转为抚,琦善自然理所应当的上位。

  之前说了,琦善因为"穿鼻草约"被弹劾而被列为"斩监侯",其实他确实是在努力减伤清朝的损失并结束战争,而穿鼻草约中所谓的割让香港,在琦善的意识中应当属于让英国人暂住之意,而这也曾上奏过光绪帝并得到批准。所以,琦善被革职,在我看来只不过是道光帝政策转变的牺牲品,在这之后,朝中主剿夷的声音又占据了上风。而之后的`继任者杨芳、奕山、颜伯焘、裕谦、奕经等人,完美展示了一个天朝大员炉火纯青的科场文字功力,他们可以将大溃败说成小胜仗,将不痛不痒的微小胜利描绘成惊天动地的大胜,道光帝被玩弄于股掌之间,根本不了解战场之上的真实情况,也当然不可能做出准确而正确的决策。

  读完全书,还会觉得"天朝上国"的观念深入天朝大吏的心中,所有官员都认为清朝是天朝,而英国不过是夷狄,即使战争输了,天朝的文化也是远远优于夷狄的。这就使得国内几乎没有人能够正确的认识中英之间的现实差距,而且有些官员即使认识到了也不敢说,一旦有这种声音出现,马上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被斥为卖国贼还好,弄不好触犯了圣上,乌纱帽都保不住。

  当然在整个战争中,也有誓死力争并献出生命的烈士。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自不必说,主战派颜伯焘、裕谦,还有我们最为熟悉的水师提督关天培,定海保卫战中的守城将士与三总兵葛云飞、王锡鹏、郑国鸿壮烈殉国、福建水师提督陈化成等。即便不论黑白忠奸,这些人保家卫国的气概也值得钦佩。

  最后便是历史的反思。茅在最后一章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在研究鸦片战争史时,很快就得出结论:清朝迎战必败,应尽早与英国缔结一项对自己有利的和约。这当然是一种假设。可是,这么一来,我就遇到了来自内心的两项驳难:

  一、按照这一判断,清朝就不应抵抗,英国军舰一开到中国海域就立刻投降?

  二、按照这一判断,在战场上英勇抵抗的清军将士的血都是白流的?

  鸦片战争后,朝中一片欢腾,似乎像打了胜仗一般弹冠相庆,没有人为这次战争做系统的总结。道光帝年事已高,只想得过且过,而参与在战争中的那些人:林则徐、琦善、伊里布、奕山、杨芳、颜伯焘、耆英,没有人通过这次战争的失败,看到中国政治体制的弊端,并想要为其变革出一份力,相比于邻居日本,在被黑船叩开国门后,他们的反应又如何?仅仅四十年后,蕞尔小国日本将曾经的老师按在地上摩擦。《南京条约》成了中华民族永远的耻辱标签,而《安政五国条约》成了日本近代成功之母。

  "天朝"是一个梦,一个难以惊醒的梦。中国人用了半个多世纪,在亡国灭种的边缘上,才忽然从梦中惊醒,惊醒之后却还想要睡个回笼觉。

鸦片战争观后感【篇2】

  中国的近代史即是被各国列强侵略瓜分土地侵吞财产的一段屈辱无比历史,也是中国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顽强抵抗、艰苦探索的历史。

  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大国,号称“日不落帝国”,然而随着机械化设备的建立,生产水平的提高,英国逐渐进入了供大于求的市场状态,急需扩大他的市场范围;同时随着清政府逐渐闭关锁国开始中断与英国工业物品的交易,本就是贸易逆差的英国更是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也因此英国殖民者开始以走私高成瘾性的毒品来作为谋求暴利以及改变贸易逆差的手段,强迫其殖民地印度种植鸦片再通过东印度公司垄断、收购、加工,然后走私到中国贩卖。据不完全统计,鸦片战争前40年间,英国运入中国的鸦片约40万箱,从中国掠走了3亿到5亿银元。英国的鸦片走私不仅导致我国进入了贸易逆差大量白银外流,同时也毒害了中国的人民的身体和精神。清政府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开始大力收缴鸦片,导致了与英国相关利益阶层的冲突,最终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定,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而《鸦片战争》讲述的正是晚清政府中以林则徐为首的爱国正义人士,在鸦片屡禁不止的情况之下,痛下决心,与英国鸦片贩子和国内腐朽鸦片瘾者的战争。

  电影的开篇就是一幕林则徐与其老师的对话。身为林则徐的老师,朝廷命官,也已是鸦片瘾患者,骨瘦如柴。可见其当时鸦片对中国举国上下的毒害之深。紧接着是林则徐与皇上的一幕对话,期间可看出皇上对鸦片也已是深恶痛疾下决心要在国内禁烟。随后画风一转,来到了英国鸦片商人的船上,一行人看不出任何对自己罪行的愧疚感。也介绍了海关关口的王爷们,生活淫靡,没有担忧,贪图享乐的场景。当林则徐到达广州以后,雷厉风行地处理了当时贩卖鸦片的鸦片贩子,但也同时对前来谈判的虔诚的教会徒恶语相向,将英国人保卫绝食,这也成为了日后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之一。在林则徐风风火火禁烟的同时电影将画面一转转到了英国领事馆方面,在英国人中不乏有一些倡导和平,公平交易的人,强烈反对英国贩卖鸦片的行为,希望与中国清政府可以坐下来好好交谈时,但是英国议会之中绝大多数都是右派分子,唯利是图,希望以武力的方式保护自己的贸易,强迫中国政府妥协。 电影的结尾就是残忍战争的开始,英国侵华舰队封锁了珠江海口和广东海绵,鸦片战争正式开始。最终也就是中国军队惨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

  本部电影以相对客观的角度为我们描述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与结果,以展现了中国志士仁人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顽强抵抗、艰苦探索,也展现了英国侵略者中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那么的无情。鸦片战争告诉了我们实力薄弱的国家,终究逃不过欺凌。

  而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正逐步走向世界中心,在各个领域都拥有着话语权,远超曾经迂腐的清政府,但是如今美国却任然在肆意妄为的欺负着我们的国家,以强加关税的手段来抑制中国的发展,希望保住他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可是我们以强硬的态度精准打击了美国出口商品,回击了美国对我们国家不公平的待遇,消灭了他们嚣张的气焰。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国家逐渐变强的体现也是一代又一代爱国人生和革命先驱的努力成果,但是我们任然不够强大,仍然有着很多国家无时无刻都想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垮台,无视一个中国原则,无视我国的主权和,看不起我们的人民,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继续不断努力变强,对于我们大学生也只有刻苦努力学习才能在发展的浪潮之中为我们国家尽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一份力。

鸦片战争观后感【篇3】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在电脑上看了《鸦片战争》这部电影。

  电影一开始,英国人要把鸦片从海上运到中国。英国人把鸦片在中国大量卖出,而很多中国人都对鸦片上瘾,受毒害。于是,皇上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州销毁并禁止英国人再运输鸦片到中国。然后林则徐他们到了海边视察他们的大炮堡垒。他们最好的大炮只能打到岸边。于是他们决定早更厉害的大炮。同时,他们也把英国人的鸦片都销毁了。因此,英国商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于是,英国皇后命令舰队攻打广州。那时中国还比较落后,装备差,很多士兵都没有火枪。虽然如此,中国有威力很大的大炮,英国军队被中国的大炮给打跑了。但是,皇上被两个奸臣的谗言骗了,就罢免了林则徐并把他发配到新疆伊犁去了。英国人骗中国人把自己的威力巨大的炮给摧毁了。他们就攻占了广州,但三元里的平民们团结起来机警的利用了下雨天把英国侵略军给赶跑了。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

  通过这个电影,我觉得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然就会受到外国列强的欺辱。还有,中国人一定要团结起来,才能撑起国家,祖国才会强大。

鸦片战争观后感【篇4】

  今天,我看了电影《鸦片战争》,影片记述了清末政治家,禁烟派代表人物林则徐受道光皇帝之命,赴广州查禁鸦片,他以大无畏的爱国精神,禁毁鸦片,严刑烟贩,大快人心,他硝烟的伟大举动,深深的教育了我。

  十九世纪中叶,以英国主义为首的西方列强私自往中国输送大量鸦片公然危害。致使当兵的不能拿枪,农民不能种粮。大量白银被掠走,于是,皇上封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去禁烟。他来到广东,结交禁止烟派大臣,微服私访,亲眼看到了鸦片对国人危害的大量事实。并查清了英美等外国列强倾销鸦片的具体情况,但是也遭到中外反对派的陷害。林则徐抓去坐牢,当皇上知道这件事时,林则徐就被放了出来。尽管内外反动势力的迫害、威胁、恫吓,但一下子销毁了三千万斤。是他忠君爱国的思想没改变,他反对侵略、救民族的决心没改变,他坚持禁烟打击外国烟贩的决心没改变。在广州虎门焚毁了英美鸦片237万斤,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一八四零年英国发动了侵略战争,林则徐和爱国将领刘延桢等率众坚决抵抗,但清政府抗英中途妥协,中国战败,被迫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看了这部影片,使我幼小的心灵中萌发了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了为祖国、为人民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鸦片战争观后感【篇5】

  我们的课文就要讲到《虎门销烟》这一课了,为了更深得了解当时的历史,我在网上观看了《鸦片战争》这部电影。

  《鸦片战争》这部电影把我带到了19世纪初期,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强大的英国把大量的鸦片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的人民,让许多的人民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甚至失去生命。为了拯救祖国,皇上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带领军民与英国帝国主义做斗争,收缴鸦片。影片演到林则徐带领军民在虎门销烟这一壮观场面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这一壮举不但灭掉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还大长了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志气。

  看了这部影片使我看到了林则徐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民族英雄,当看到自己的国家将面临灭国危险的时候,他挺身而出,带领军民保住祖国,我想要是每个清官都能像林则徐一样,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昌盛。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鸦片战争观后感【篇6】

  1839年6月3日,在中国的历史上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虎门销烟。

  这件事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道光皇帝颁发诏书,封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当时,英商正从港口往中国输送大量鸦片,让我们吸食之后,浑身无力,没劲儿劳动、打仗。林则徐到广州后,先惩治腐败,后又运用智谋,使广大官员和百姓团结一致,众志成诚,共同抵抗英国侵略者,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并焚毁了大量鸦片。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二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中。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看了《鸦片战争》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琦善这个卖国贼贪生怕死,做为和谈大使,他不仅不为我们中国人着想,还把香港割让给英国,并赔偿白银六百万两。真是太令人气愤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但时至今日,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起来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历经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20xx年还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以后那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再也不敢欺负我们了!

  因此,我认为我们小学生只有从现在好好学习,长大之后才能报效祖国!

鸦片战争观后感【篇7】

  电影讲述林则徐销毁压片引发鸦片战争的故事。1838年,清朝道光皇帝杀死林则徐的师傅向他表明自己禁烟的决心,使得林则徐接受了禁烟的差事。于是,林则徐来到广州后查封烟馆,抓捕贩卖鸦片的中国商人,并缉拿收受贿赂的官员,还封锁了英国商人的住所。这一系列措施都有所效果,英国人在英军军官的指示下,交出了全部鸦片。林则徐之后就在虎门销烟,并驱逐了英国人。英国商人们回到英国,准备对中国发动战争。经过多方面的权衡,英国议会同意出兵。一段时间远航后,英国人来到广州,他们发现林则徐严阵以待,就直接北上天津。道光皇帝的宠臣琦善在天津见识了英国人的厉害后,建议求和,慌张的道光皇帝同意如此并撤除了林则徐的职务。琦善与英国人协商时,私自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且赔款。道光皇帝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下令革去琦善的职务重新任命钦差大臣、发配林则徐到新疆,并向英国开战。开战后,中国惨败,死了很多官兵。林则徐在去新疆的途中与琦善话别,并让他将地球仪交给道光皇帝。最后,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香港成为英国的领地。

  本片看了两个版本,一个是105分钟版本的外版DVDRip,一个是CCTV6播放的153分钟版本。两个版本内容区别不大,只是稍长的版本多了一些人物过场与对白,以及太过于“中国化”的情节。电影进行这样删减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给外国人看的版本中 有一些书法、古代诗词的场景会让他们越看越糊涂。当然,影片的删减还是影响了电影的完整性,总体来看还是153分钟的版本情节更完整、故事更协调、人物更全面。所以,我主要对这个版本说一下我的想法。

  这部电影上学时看过,记得是学校组织的。但是如今再看,却没有任何印象,因此看本片就像看一部新电影一样。就因为如此,这“新电影”给我带来了新感觉。本片给我的感受非常不错,它不仅故事完整、情节流畅、结构合理、人物塑造鲜明,而且对于具体细节也把握得非常好。本片可以说是我看过的中国电影中,最优秀的其中之一。本片已经超越《孙中山》、《开国大典》、《大决战》等主旋律大片,也超越《红高粱》、《秋菊打官司》等中国艺术电影,即使如《霸王别姬》这样的经典它也可以与之平起平坐。总而言之一句话,本片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电影,从大场景到小细节都做得非常完美,是一部佳片。当然,这是要排除那些史实错误的,毕竟这是电影,不应该吹毛求疵。

  电影优点有很多,不一一细说了,只说说让我印象深刻的,那就是它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很细致。比如林则徐,从他的言行、谈吐、作息,包括吃饭、睡觉等等诸多方面都体现出他是一个有胆识、有想法且非常正直的官员。还比如琦善,虽然他出场时间不多,但电影将他鲜明的刻画为一个忠心耿耿、聪明、有判断力的老臣,即使他有丧权辱国的行为,可他依然是理智的。还比如,影片对英国人及英国各色人等的描绘同样塑造的非常立体,英国女王的天真与聪慧、商人的狡黠、军人的鲁莽等等。总之,通过本片两个多小时的讲述,作为一名普通观众不仅可以真真切切的了解历史,更可以将这些历史人物留在自己的记忆深处。这样一个优点,是中国电影在以前是很少做到的,至少金鸡奖最佳影片中是没有的。

  此外,本片还是中国电影中第一次用外国人的视角讲述外国人自己的故事。全片有将近30%的时间是英文对白,而且有很多英国场景,这在中国电影中是从来没有过的。就凭这一点,本片就值得欣赏,因为它不是中国人一厢情愿的自娱自乐了。本片通过客观公正的角度的展现历史,并让普通观众了解的事情的全貌。这又是本片的一大优点,这也是我看本片之前没有料到的。竟然还能让外国人出演中国电影,这在也算新鲜事。

  以上简单说了一些电影的优点,下面来说缺点。本片缺点不多,在我来看主要集中在那个公子哥与妓女的爱情上,因为这段情节与电影主线故事没有太大关系。首先,公子哥是一个墙头草,谁让他活命他就帮谁,这样的人物让人唾弃。其次,瞎子乐师是朝廷要犯,还是四品带刀侍卫,这样的情节更是离奇!编导你以为这是武侠小说呢?第三,妓女刺杀英国人的情节更与主题无关,杀了一个英国人就能打胜仗?综合这些来看,电影设置的这段虚构情节太没有意义了,要看点没看点、要情节没情节,只使得电影显得很更加荒.唐。哎,编导这不是白费力气吗?以上是电影最让我不能理解的地方,也是本片最的缺点,除此之外电影就没有太离谱的地方了。

  通过以上可以看到,本片并不是一部简简单单的主旋律电影,更是一部好看的历史片。它详细的再现了历史,并将历史人物进行了鲜活的再现,而且故事讲述的张弛有度、引人入胜,这样的电影能不好看吗?因此本片可以称作是谢晋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最好的主旋律大片。只要是中国人,都应该看一遍!

  电影拍摄方面很豪华。服装、布景、道具,画面、取景、灯光、色彩等等方面都符合剧情,而且看起来相当大气。尤其是电影氛围的塑造,一种凝重的气息始终贯穿电影全片。可见作为当时纪念香港回归的这部豪华巨制,是花费了很多银两的。不过谢晋也没有白花这些钱,他将本片拍摄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是最近十几年中最好看的古装片。

  最后说一下电影主题。关于这一点,只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了——记录历史。电影目的只是记录历史,让后人知道中国耻辱的开始,仅此而已。当然,我们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也熟悉了那些历史人物、当时的生活状态等等。可以说,看本片的目的就是不忘国耻!

  本片演员都是老戏骨。男主角鲍国安扮演的林则徐全面而立体,他将林则徐的坚韧、顽强以及愤恨诠释的很到位,而且形象上也给人一股正气,他简直就是林则徐的化身。琦善的扮演者林连昆查过资料知道他也是老戏骨,通过他本片中的琦善也可以感受到他演技非凡,只可惜他没红过就在20__年去世了。其他人都是配角,不说也罢。至于外国演员,他们虽然表现还算可以,但没有一个出名的,同样不说了。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历史片,虽然称不上十全十美,但也可以看作佳片一部。谢晋大导演终于拍了一部我喜欢看得电影,看来他在与时俱进。此外,这样优秀出色电影,只要是中国人就该看一遍,勿忘国耻啊!

鸦片战争观后感【篇8】

  我看了《鸦片战争》这部电影使我对这位一百多年前的这位禁毒英雄――林则徐,产生了无比的敬佩之情。他不为个人利益,不畏强权,不顾个人生死,坚决的打击毒品,他的精神令我激动不已。

  这部电影里,我记忆最深的是林则徐把洋人的鸦片当众烧毁后倒入了大海里。我为林则徐感到骄傲,为祖国有这样的清官感到自豪。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老百姓因为吸鸦片身体越来越差,连农活都干不了;士兵因为吸鸦片精神越来越差,连武器都拿不动了;官员因为吸鸦片思想越来越腐败,连国家都可以出卖。鸦片的大量侵入了致使我国白花花的银子从中国人的腰包流进了外国人的腰包,从中国的仓库流进了外国人的仓库,中国的财政越来越空虚,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困苦。

  然而就在禁毒活动将近成功之时,林则徐被贪官诬陷,被撤职查办这场轰轰烈烈的禁烟活动就这样夭折了。当时我恨得咬牙切齿真想冲上前把那个贪官打死,把真相告诉当时的皇帝――林则徐是个清官,你冤枉了他。然而历史是不能办法改写的。

  看完了这部电影使我了解了毒品对我们的危害,它会吞噬我们的肉体和灵魂,毁灭我们的美好生活。因此我们要从小立志,努力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人。

鸦片战争观后感【篇9】

  鸦片战争观后感

  故事片《鸦片战争》中的一个个镜头把我们带回到19世纪初期,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做为西方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英国,把大量的鸦片输入中国,毒害中国人民。1835年,中国有200多万人吸食鸦片,害得无数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沿街乞讨。

  林则徐是清朝大臣中主张禁烟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上书道光皇帝,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中国恐怕没有能够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道光皇帝担心担心鸦片造成的危害对自己的统治不利,于是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

  1839年初春,林则徐日夜兼程直奔广州,沿途打听消息,掌握了广州贩卖鸦片的许多情况。一到广州,林则徐便雷厉风行与官员邓廷桢、关天培商定整顿水师,加强海防,接着召集所有地方有识之士,揭发逮捕了31名重要烟贩,特别严惩了英国老毒贩颠地,对拒交鸦片的外国商船断绝一切供应,三天之内,迫使他们交出了所有的鸦片。林则徐把收缴到的230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上统统销毁,引起万众欢腾,山呼海啸……

  林则徐的所作所为惊动天地,泣鬼神!他真是一位无私无畏的民族英雄。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他把祸福荣辱

  都抛之脑后,挺身而出,披荆斩棘,力挽狂澜!林则徐的伟大壮举,消灭了英帝国主义的威风,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日子,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日子,面对当时最强大的英帝国义,是什么力量使林则徐有这样的胆量和气魄呢?是民族的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时期,国家和人民同样需要林则徐这样的好官,具有民族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我们的国家肯定会繁荣昌盛,蒸蒸日上!

  我想任何一个观看过《鸦片战争》的中国人,一定不回忘记这样一个镜头。

  虎门炮台的总兵关天培在开战前,拔下自己的牙齿,让侍从带回祖坟,取出全部家产,用以激励全军战守。无奈夜郎自大、腐败不堪的大清国的武器装备太落后了,大炮根本打不到英国的舰船。只过了十个小时,有金锁铜关的虎门炮台失守,全军覆没,满身是血的关天培面对蜂拥的英

  军,他微微一笑,用火炭点燃了炸药。我想,写到这里看的人会和我一样,在脑海里充满他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舍身忘死一类字眼的同时,在心中产生“落后就挨打”的感想。

  确实“落后就挨打”这是沉痛的历史教训。

  这“落后”是军事实力的落后,英国人的巨型战舰横冲直撞,炮火铺天盖地,手握着还是冷兵器的清军将士尽管英勇无比;但始终改

  变不了处处被挨打的局面。是啊,作为武将的典型关天培,拔齿入家,不可不谓以死投国,尽散家资,不可不谓义无反顾,笑对死神;不可不谓威武不屈。然而,精神代替不了物质,据有关史资料记载,150年前的那场鸦片战争,清军官兵无不“马革裹尸”。英雄血洒沙场,有姓有名的如定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等等,无名无姓的难以数计。可在英军的坚船利炮下,中国仍不免落个失败的结果。

  历史是绵绵无尽的长城。中国百余年的近代史,充满着屈辱,在早已结束了弱国无外交地,香港,澳门回归的今天,千万别忘了“落后就挨打”。

  我看了《鸦片战争》这部电影使我对这位一百多年前的这位禁毒英雄――林则徐,产生了无比的敬佩之情。他不为个人利益,不畏强权,不顾个人生死,坚决的打击毒品,他的精神令我激动不已。这部电影里,我记忆最深的是林则徐把洋人的鸦片当众烧毁后倒入了大海里。我为林则徐感到骄傲,为祖国有这样的清官感到自豪。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老百姓因为吸鸦片身体越来越差,连农活都干不了;士兵因为吸鸦片精神越来越差,连武器都拿不动了;官员因为吸鸦片思想越来越腐败,连国家都可以出卖。鸦片的大量侵入了致使我国白花花的银子从中国人的腰包流进了外国人的腰包,从中国的仓库流进了外国人的仓库,中国的财政越来越空虚,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困苦。然而就在禁毒活动将近成功之时,林则徐被贪官诬陷,被

  撤职查办这场轰轰烈烈的禁烟活动就这样夭折了。当时我恨得咬牙切齿真想冲上前把那个贪官打死,把真相告诉当时的皇帝――林则徐是个清官,你冤枉了他。然而历史是不能办法改写的。看完了这部电影使我了解了毒品对我们的危害,它会吞噬我们的肉体和灵魂,毁灭我们的美好生活。因此我们要从小立志,努力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人。

鸦片战争观后感【篇10】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1000字:也许是前段时间读《曾国藩传》的影响,让我渐渐对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有了兴趣。为了更加透彻、详细地了解这段历史,我便又读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翻阅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段时间的历史,那段历史让人触目心惊。列强们一次又一次的入侵,人民群众生活水深火热,仁人志士们殚精竭虑。“1840”所有中国人都应铭记这个数字,曾经强大的王朝开始走向衰败。那年,列强用中国人自己发明的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却仍然没有打开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的愚昧之心。他们依然沉浸在“天国上朝、地大物博”的狂妄自大中,殊不知自己早已成为别人眼里的“碗中餐、盘中肉”,实属可悲可恨。

  泱泱古国,悠悠华夏,每逢乱世之中,总有才人涌出。谭嗣同,站在了时代的逆风口,主张维新变法,力行改革。他深知中国要强盛,只有向列强学习,发展民族工商业。终于在1898年,他领导了历时百日的“戊戌变法”运动。期间,他力辅光绪帝,推行变法,整顿官制,革除弊政。最终仍回天无力,在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歌中,愤然离去。变法失败,但却为日后的辛亥革命种下了希望的种子。不管前路多坎坷,中华民族绝对不惧分毫。xx后,腐朽的封建王朝终于推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华民族有了一个新的起点。

  “弱国无外交”,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被拒绝,而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压力,仍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此消息一传回国内,当时的学子们无不捶胸顿足,愤慨不已,当日便在北大法科礼堂召开全体学生临时大会。他们慷慨陈词,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第二日他们便开始示威游行,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就此展开。

  回顾往昔,艰苦岁月,我无法用一篇简短的文字将这厚重的历史一一道尽。只能以史为镜,珍惜现在,展望未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可是偏偏有人忘记了今天的一切是如何的来之不易,甚至不惜成为跳梁小丑。看看如今的“港独废青”们……历史上,只有民不聊生见革命,未曾有自称革命而搞得民不聊生!原本繁华的“购物天堂”,却被废青们弄得乌烟瘴气,可悲可叹。

  现在的中国已非往昔的“大清”,中国的发展速度正令世界瞩目,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都需要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是新时代的追梦人,正如先辈们用青春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一样,如今我们也要用自己的青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此才能不悔青春。

鸦片战争观后感【篇11】

  《鸦片战争》观后感

  11英本2班 19号 李金平记录片《鸦片战争》中的一个个镜头把我们带回到19世纪初期,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英国,把大量的鸦片输入中国,毒害中国人民。1835年,中国有200多万人吸食鸦片,害得无数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沿街乞讨。

  鸦片战争,历史上鲜明的一页,记下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创业,也刻下了一个个动人心魄的英雄故事。

  林则徐,他不为个人利益,不畏强权,不顾个人生死,坚决的打击毒品,他的精神令我激动不已。林则徐是清朝大臣中主张禁烟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上书道光皇帝,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中国恐怕没有能够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道光皇帝担心鸦片造成的危害对自己的统治不利,于是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初春,林则徐日夜兼程直奔广州,沿途打听消息,掌握了广州贩卖鸦片的许多情况。一到广州,林则徐便雷厉风行与官员邓廷桢、关天培商定整顿水师,加强海防,接着召集所有地方有识之士,揭发逮捕了31名重要烟贩,特别严惩了英国老毒贩颠地,对拒交鸦片的外国商船断绝一切供应,三天之内,迫使他们交出了所有的鸦片。林则徐把收缴到的230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上统统销毁,引起万众欢腾,山呼海啸„„ 林则徐的所作所为惊天地、泣鬼神!他真是一位无私无畏的民族英雄。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他把祸福荣辱都抛之脑后,铤身而出,披荆斩棘,力挽狂澜!林则徐的伟大壮举,消灭了英帝国主义的威风,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日子,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日子,面对当时最强大的英帝国义,是什么力量使林则徐有这样的胆量和气魄呢?是民族的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我为林则徐感到骄傲,为祖国有这样的清官感到自豪。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老百姓因为吸鸦片身体越来越差,连农活都干不了;士兵因为吸鸦片精神越来越差,连武器都拿不动了;官员因为吸鸦片思想越来越腐败,连国家都可以出卖。鸦片的大量侵入了致使我国白花花的银子从中国人的腰包流进了外国人的腰包,从中国的仓库流进了外国人的仓库,中国的财政越来越空虚,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困苦。然而就在禁毒活动将近成功之时,林则徐被贪官诬陷,被撤职查办这场轰轰烈烈的禁烟活动就这样夭折了。当时我恨得咬牙切齿真想冲上前把那个贪官打死,把真相告诉当时的皇帝――林则徐是个清官,你冤枉了他。然而历史是没有办法改写的。看完了这部电影使我了解了毒品对我们的危害,它会吞噬我们的肉体和灵魂,毁灭我们的美好生活。因此我们要从小立志,努力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人。

  我想任何一个观看过《鸦片战争》的中国人,一定不会忘记这样一个镜头:虎门炮台的总兵关天培在开战前,拔下自己的牙齿,让侍从带回祖坟,取出全部家产,用以激励全军战守。无奈夜郎自大、腐败不堪的大清国的武器装备太落后了,大炮根本打不到英国的舰船。只过了十个小时,有金锁铜关的虎门炮台失守,全军覆没,满身是血的关天培面对蜂拥的英军,他微微一笑,用火炭点燃了炸药。我想,写到这里看的人会和我一样,在脑海里充满他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舍生忘死一类字眼的同时,在心中产生“落后就挨打”的感想。确实“落后就挨打”这是沉痛的历史教训。这“落后”是军事实力的落后,英国人的巨型战舰横冲直撞,炮火铺天盖地,手握着还是冷兵器的清军将士尽管英勇无比;但始终改变不

  了处处被挨打的局面。是啊,作为武将的典型关天培,拔齿入家,不可不谓以死投国,尽散家资,不可不谓义无反顾,笑对死神;不可不谓威武不屈。

  列强入侵,山河蹂躏,不但没有扑灭人们斗争的火焰,反而使反帝反封建的星火燃烧更旺,虎门硝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伟大形象;三元里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的勇气,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这些闪着光芒的爱国主义动向,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欺!是的,中国人民不可欺!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有志气,虽然出现了鸦片战争,如此血淋林的事实,但这不能表明中华的柔软,林则徐.关天培不正在我们中间广为传颂吗?难道我们不应该为祖宗在如此境况下有如此气概而自豪吗?但也是这一页,带着软弱,带着污点,给中华以奇耻大辱;割地赔款;奴颜媚骨;屈膝投降;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我觉得战败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技的落后。清王朝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败时期,政治昏暗,各种矛盾加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禁锢,使得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财政拮据,军备废弛,武器低劣,封建统治自身已陷入严重危机,连其本阶级的有识士都感到面临“末世”,在这种情况下,御外必然受到很大限制。

  第二,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时代呼唤巨人,上台的却是侏儒。”鸦片战争当中,清政府各级决策者错误频出,上层指挥简单低效,各级官员欺上瞒下,导致不知己不知彼,对战局应变低效。两年的战争过程中,同样的决策错误在各地重复上演。这既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所致,也是清政府腐败的具体表现。正是在清朝统治集团的这种状况下,英国方面的优势才得以显示和发挥出来。

  历史是绵绵无尽的长城。中国百余年的近代史,充满着屈辱,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时期,千万别忘了“落后就挨打”的教训。

鸦片战争观后感【篇12】

  我们的课文就要讲到《虎门销烟》这一课了,为了更深得了解当时的历史,我在网上观看了《鸦片战争》这部电影。

  《鸦片战争》这部电影把我带到了19世纪初期,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强大的英国把很多的鸦片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的人民,让许多的人民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甚至失去生命。为了拯救祖国,皇上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带领军民与英国帝国主义做斗争,收缴鸦片。影片演到林则徐带领军民在虎门销烟这一壮观场面时,我的心境十分激动,这一壮举不但灭掉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还大长了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志气。

  看了这部影片使我看到了林则徐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民族英雄,当看到自我的国家将面临灭国危险的时候,他挺身而出,带领军民保住祖国,我想要是每个清官都能像林则徐一样,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昌盛。所以我们更应当珍惜此刻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鸦片战争观后感【篇13】

  道德的批判最是无情。而批判一旦升至道德的层面,事情的细节便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至于细节之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教训更是成了毫无用处的废物。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一篇“《天朝的崩溃》读后感2000字”,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以每天一章的速度,在高度的阅读快感中,我用一周的时间读完了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一书。本书的副标题是“战争再研究”,1840年发生的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对之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等爱国将领的反抗侵略、琦善的通敌卖国、一系列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之上。我所接触的这段历史,基本是一些爱憎分明的道德评判构成的,而我又天生是一个怀疑主义者,虽然并不相信,但没有人把历史细节指给我看。

  拿起厚达600页的“砖头”,不仅心中打鼓,我能不能在假期末的几天悠闲时光读完一本如此厚重,研究对象又如此沉重,充满了密密麻麻蝇头小注的专业历史著作呢?

  担心是多余的,翻开书的第一章,我就开始津津有味地跟着作者对“琦善卖国”一案进行拨乱反正去了。事实是,作者不但是个拥有学人之拙的严谨学者,更是一个有着诗人之慧的故事能手。诚如序言中作者好友的两句建言,“曰注重人物命运、曰解释历史现象”。作者在人物命运中阐释历史现象,在历史现实中揭示人物的命运和局限。一切从经年掌握的大量历史材料出发,不囿于成规和既有立场,果断地对曾经的历史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在作者笔下、侵略者的狡黠无赖、见风使舵、道光帝和清朝大员们的蒙昧游移、不知所云都跃然纸上。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作者除了常规材料的分析判断,尤为注重现带军事技术和地理因素、注重以现代观念考量战争时期的中国外交和各种制度,从而在纷繁的史料中发掘出深具意义的历史细节。就战争而言,作者对双方战争的意图到实现意图的战备、战力、战略、战术,甚至战法和编制、后勤补给和官兵心态无所不及,每次大小战斗均有详细的战术分析。而战争背后,是支持战争的人文地理背景,作者海陆并重、民情吏治兼顾,将帅的背景考量、具体的沟壑水道皆所呈现。正是这些“技术”层面的实证演绎,使本书对历史细节的重视可用“具体而微”四字加以概括。

  由细节所呈现的历史,当然比由理论引导的历史可亲可敬的多,因为除了作者的观点和分析,我们获得了认知历史思辨历史的最基本材料,而理论构筑的历史,剥去宣传的外衣,余下的只是稻草。

  面对一百多年来对“中英战争”爱憎分明的道德评价,作者强调指出,“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而一切出于“愤恨”、“不服输”或其他目的而对历史进行的“神话”或“鬼话”的实践,已经超越了历史研究的范围,只能白白浪费历史的宝贵财富。

  基于这样的思想,在事实的基础上,作者对围绕“战争”进行的道德化历史叙述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分析了“妥协→投降→卖国”的“奸臣模式”是如何成为一百多年来历史学家们的基础命题,历史又是如何在这种命题中转化为宣传的。

  全书试图解答一个个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命题:

  为什么真实的战况到开战一年多以后道光皇帝依然蒙在鼓里,胡乱发出前后矛盾的作战指令?

  为什么清朝大员集体撒谎、对着道光帝大施阴谋,一个比一个精彩绝伦?

  为什么亲历战争第一线的清朝大员都先后“由剿而抚”,稍显精明的伊里布、耆英甚至不顾圣旨,跟着英军屁股后面乞和团团乱转?

  为什么战争开始、英军和清军不约而同竞相封锁海口?

  清军的军力如何,性质又是什么?内卫部队、警察还是国防军?

  为什么清支援部队军纪涣散、资用靡费,竟然有部队在整个战争期间长途奔袭数千里、历时大半年却始终没到前线?

  神话林则徐的思想境界到底有多高?他一生最大的错误是什么?

  翻译因素在战争的外交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元里抗英民众如何组织、其民族意识和战斗力如何?

  为什么众多主权被轻易出让而侵略者和满清政府却各得其所欢庆成功?

  ……

  历史的阴差阳错不仅造就了“卖国贼”和“民族英雄”,也造就了太多的误会和故事。而这些故事,被茅海建先生细细讲来,犹如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让人感慨万千的同时,更是欲罢不能。

  为什么要读《天潮的崩溃》来重新理解战争和近代中国?它展开了就被遮蔽的历史的另一面。

  在当代中国,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件遥远而意义稀薄的事情。历史被作为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安插传统教育中,在这里,历史不是思辨的对象,史实也不是分析与批判的竞技场。另一方面,阐释历史、构建历史却又显得至关重要,或者说正因为“至关重要”的阐释转而成为认识历史的基础和规范,所以历史才“无关紧要”起来。历史的重要性就在于,谁获得了阐释历史的权力,谁就会天然获得了创造自我的“合法性”。因此,“了解并接受结论”,便成为了当下基础教育中历史学科的目标和常态。(ZR120.COM )

  重要的不是人们能否有机会接触纷繁复杂的史料、并“正确”把握它们;重要的是他们能否在充满了符号性质的“宣传”、结论和定义的历史中,拥有考量历史的能力。

  我还喜欢书中的一句话,特意记下:“知识给人以力量,愚昧也给人以力量,有时甚至是更大的力量。”

鸦片战争观后感【篇14】

  鸦片战争是一部真实的历史电影,它讲述了清朝时期大臣林则徐因销毁鸦片而引起一场战争的故事,我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人生道路。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帝国主义国家向中国输送鸦片的活动日益猖獗。他们利用鸦片毒害我们中国人,而且取得了巨额利润。我国的地方官乃至皇宫贵族、京师大臣也有染上鸦片瘾的。

  为此,1840年时,清朝皇帝下书招湖广总督林则徐进京,派他当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皇帝还把已染上烟瘾的林则徐的老师斩首,以表示禁烟的坚决之心。

  林则徐到广州后,他与关天培领导了震惊世界的“虎门消烟”。当我看到一箱箱鸦片被仍入石灰水里销毁时,十分高兴。这表明禁烟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可是,由于英国派强大的军队来入侵我国,清政府害怕了,屈服了。清政府把林则徐撤了职,并且让琦善代表中国签定了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向英方赔款几亿两白银,并割让香港岛。从此,香港人民处于英帝国主义的管制之下,离开了中国--母亲的怀抱。这就是《鸦片战争》,这就是以清政府失败、屈服为结局的《鸦片战争》。

  其中最令我思绪绵绵并且意久弥长的是片中林则徐说:“现在世界上已经大国林立了,不能再做井底之蛙了。”以及他在被发配到新疆临行前拜托琦善把一个地球仪交给皇上这两幕。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在清朝之前或是说在鸦片战争之前的历史长河中在世界所有国家中一直都是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但可能正是这种长期积累下来的傲慢让中国变得不可一世。(他确实需要点失败来警醒下自己了)

  于是,所谓的天朝,完全笼罩在一片愚昧之中,在无知的闭关锁国中早已落后于西方的先进文明,之前积累的所有优势瞬间土崩瓦解。而大清国在战争来临前仍还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因为无知所以虚妄! 在你还在“怡然自得”时,别人可能已经走了很远。

  最终两国兵戎相见时,只能是以卵击石,失败妥协也就不可避免。空流几滴民族英雄的血泪罢了! 所以我一直很佩服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创举,这实在是一个伟大的决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伟大的邓小平已经深深意识到一个国家最核心的东西,并以自己非凡的魄力将之变为现实。改革我这里就不多说了,我想说下开放的问题,开放意味着信息的流通,意味着两个不同的个体之间交流的过程,这透漏出一个我认为最为重要的理念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今年7月1日零时,在香港降下了“米字旗”的同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紫荆花旗升起来了。我人民解放军正式接管对香港的防务。主席宣布,中国政府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了。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一百多年来在我们中国人身上的耻辱终于被洗刷了;香港同胞被殖民统治的历史结束了;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香港实现港人治港了。这时,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欢呼了;我们大陆人民欢呼了;香港同胞欢呼了;我也欢呼了。我们齐声欢呼喜迎香港回归。

鸦片战争观后感【篇15】

  这个学期,梁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鸦片战争》这部电影讲述了一段令中国人没齿难忘的中国屈辱史。

  这场战争发生在道光年间,当时,不仅老百姓在抽烟,还有许多官员也在抽。道光皇帝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后,便派林则徐去查禁鸦片。1839年6月25日,林则徐就收缴了100多千克鸦片,然后当众销毁,尽管如此,英国还是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战争,开始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认为当时的清政府实在是太腐败无能了,要不是因为他们闭关锁国,以为自己是强国的话,中国的武器也不会那么差,中国的科技也不会如此落后。战争中,面对对方的的枪炮,只能坐以待毙。造成中国伤亡惨重,但是,这场战争也不是毫无好处的,最起码,它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是中国人懂得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让中国人知道了自己有多么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硬道理,没有人能改变。所以我们一定要强大起来,一定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所以,同志们,奋斗吧!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想了解更多观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观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4830669.html
延伸阅读
爱乐之城电影观后感篇1《爱乐之城》是一篇很励志的电影,很值得大家去观看的一部电影,会对一些人起到很大的作用,使我有了深深的感悟。这个电影讲了米娅渴望成为一名演员,但至今她任旧只是片
2023-05-05
出国留学网相关专题:“三个白痴观后感”。以下“三个白痴观后感”由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我们会观赏很多经典的电影或者电视剧,观后感是理性和感性大爆发之后的产物。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写观后感
2023-05-05
出国留学网小编十分认可“实践观后感”这篇文章强烈推荐您阅读一下,您是不是不太清楚作品名观后感怎么写呢?观后感是对现实生活和教育价值的思考和总结,看待观后感,写作技能对观后感的作用排
2023-05-05
哈佛风雨路观后感篇1丽斯(Liz)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里,从小就开始承受着家庭的千疮百孔,母亲酗酒吸毒,并且患有了精神分裂症。在15岁时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贫穷的丽斯需要
2023-05-05
欣赏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观看的途中,我们经常会产生自己的感悟。对于观后感,并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观后感可以帮我们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影片中的审美价值。下面是
2023-05-05
以下“鸦片战争观后感”一文是出国留学网为您准备。观影现在已经成为了都市人放松身心的一种非常时尚的方式,看自己喜欢的电影更是可以让我们思绪万千。这时应该大胆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写进
2023-04-03
出国留学网专题“鸦片战争电影观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鸦片战争电影观后感【篇1】午后,捧一本画册在阳台。遐思中,我似乎从遥远的地方归来,乘着两头翘起的时光之舟,循着您的影子向前,掠
2023-04-25
经典的影片经过岁月的磨炼而变得优秀,此时心中种种,感慨万千,最是适宜写一篇观后感。我们可以把在作品中领悟到的道理写成观后感。撰写观后感时要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关于作品观后感如
2023-03-30
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有书籍,还有影视作品,欣赏完一部作品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为了记录影片中的美好和自己的心中所想,我们应该写一份观后感,经常写观后感,可以帮助自己收集更多的素材。经
2023-01-29
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为您整理了这篇“阅兵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启发。我们有时可能低估了观影对自己的影响,优秀的影视作品会带动我们的情绪,引发我们的思考。观后感能够反映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感性
202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