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观后感 篇1
作者评论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时指出,拜上帝会的创立“并不是~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农民革命的需要利用了~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
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义和团运动,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
本书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作了中肯的评价。作者认为,戊戌维新基本上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尽管维新派敌视农民革命,只主张改良,但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他们对国势危急的大声疾呼,对改革主张的有力的宣传,“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
本书还给予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及其同志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他们提出的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又专门叙述了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并指出在当时条件下,“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以及中国社会在其发展道路上的迫切要求。”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正是打击了站在它背后的帝国主义。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
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我们读到~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起了对侵略者和卖~的强烈的义愤。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
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从~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鸦片战争观后感 篇2
我们的课文就要讲到《虎门销烟》这一课了,为了更深得了解当时的历史,我在网上观看了《鸦片战争》这部电影。
《鸦片战争》这部电影把我带到了19世纪初期,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强大的英国把大量的鸦片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的人民,让许多的人民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甚至失去生命。为了拯救祖国,皇上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带领军民与英国帝国主义做斗争,收缴鸦片。影片演到林则徐带领军民在虎门销烟这一壮观场面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这一壮举不但灭掉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还大长了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志气。
看了这部影片使我看到了林则徐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民族英雄,当看到自己的国家将面临灭国危险的时候,他挺身而出,带领军民保住祖国,我想要是每个清官都能像林则徐一样,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昌盛。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鸦片战争观后感 篇3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悲哀和愤怒的心情看了《鸦片战争》这部电影。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帝国主义国家向中国输送鸦片的活动日益猖獗。他们利用鸦片毒害我们中国人,而且取得了巨额利润。我国的地方官乃至皇宫贵族、京师大臣也有染上鸦片瘾的。
为此,1840年时,清朝皇帝下书招湖广总督林则徐进京,派他当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皇帝还把已染上烟瘾的林则徐的老师斩首,以表示禁烟的坚决之心。
林则徐到广州后,他与关天培领导了震惊世界的虎门消烟。当我看到一箱箱鸦片被仍入石灰水里销毁时,十分高兴。这表明禁烟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可是,由于英国派强大的军队来入侵我国,清政府害怕了,屈服了。清政府把林则徐撤了职,并且让琦善代表中国签定了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向英方赔款几亿两白银,并割让香港岛。从此,香港人民处于英帝国主义的管制之下,离开了中国母亲的怀抱。这就是《鸦片战争》,这就是以清政府失败、屈服为结局的《鸦片战争》。
今年7月1日零时,在香港降下了米字旗的同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紫荆花旗升起来了。我人民解放军正式接管对香港的防务。江泽民主席宣布,中国政府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了。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一百多年来在我们中国人身上的耻辱终于被洗刷了;香港同胞被殖民统治的历史结束了;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香港实现港人治港了。这时,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欢呼了;我们大陆人民欢呼了;香港同胞欢呼了;我也欢呼了。我们齐声欢呼喜迎香港回归。
鸦片战争观后感 篇4
最近有幸拜读了端木赐香的《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和《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始末》,可以说对以往的认知有了颠覆性的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新知,也得到了解惑,更激发了进一步思考的兴趣,在此仅就几个问题与大家分享一下。
1﹒对历史叙述的困惑
鸦片战争,顾名思义,是由鸦片引起的战争,但深入了解了这一时期的历史事实以后,却发现鸦片在两场战争的作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仅仅是文明碰撞过程中的一次蝴蝶振翅而已。一直以来,在官方历史叙述中,中国的形象是典型的受气包,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被迫赔款、开放口岸、割让土地等。历史是破碎的片段,这一点被我们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这些记述中不可能产生些许怀疑,或许这就想要的结果吧。
抛开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文化中心论,以现代的眼光来看,鸦片战争不同于传统意思上的内外战争,传统的战争要么是灭国战争,要么是评判战争,要么是掠夺战争,但鸦片战争不同,之所以不同在于:1、鸦片战争是两种文明(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和两种制度(民主宪政体制和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碰撞;2、战争双方的实力对比和心态对比反差极大,清政府在传统的儒家文化圈中一直处于天朝上国地位,四方蛮夷来朝无不三跪九叩,这当然也是实力对比的结果,但相对于已经工业化的大英政府,无论是坚船利炮的物质实力,还是政府组织能力的软实力,清政府低的可不是一两个档次,但这并不影响双方进行战争的美好愿望,处于弱势一方的清政府想要维持四方来朝、天下共主的高高在上的地位,而处于强势一方的英政府却是想要得到对等的国家关系和贸易关系,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3、战争过程虽极具中国特色,但战争结果却是史无前例的损失极小。说极具中国特色,是因为每一次战斗过程都和王朝末期的灭国战争极为相似,战斗开始之前,政府官员个个打过鸡血一样亢奋,战争开始要不提前开溜,就脱裤子上吊或投井投湖,战死者少有,但每次战报都是毙敌无数。说战争结果史无前例的损失极小是因为相对于传统的灭国战争、平叛战争和掠夺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的物质损失是极小的,但精神损失却是极大的,这也是我们到现在都念念不忘的原因所在。
2﹒不同文明的碰撞
文明的产生是以其主体的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文明类型,如农业文明、游牧文明和工业文明等,在工业文明没有产生之前,以农业文明为主,产生大量的物质财富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的文明具有不同的特点,农业文明因为其庞大的人口和辽阔的土地面积,社会的组织能力极弱,因为物质财富的积累和文化的繁盛,无论是统治阶层还是被统治阶层长期处于一种相对安逸的生活状态,积极性、应变能力差,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容易滋生腐败,社会处于一种动乱稳定动乱的螺旋下滑状态。游牧文明,人口少,生存环境恶略,生活必需品匮乏,为了生存常常需要进行掠夺,而掠夺的对象经常是临近的农业文明国家或地区。工业文明作为 一种现代文明类型,现对于前现代文明类型,优势是无法比拟的,主要表现在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组织能力上。
文明的碰撞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战争,这是无法否认的历史事实,前现代文明时期,主要是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碰撞,这是一场持久战。战争是物质财富的比拼,也是社会组织能力的比拼,农业文明虽然有庞大的人口和物质财富,但在于游牧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往往因为统治者的组织能力低下而处于被动防御或挨打状态,更有甚者游牧文明会凭借其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对农业文明国家进行灭国战争。
在前现代文明与现代文明转型过程中,会出现前现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碰撞,而鸦片战争就是这样,中国无论是物质财富的积累还是社会组织能力的对比中都处于劣势,战争的失败当然是不可避免的了。当然前现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前现代文明之间的碰撞是不同的,前现代文明之间的碰撞更多的是为了族群或个人的生存,而对文明本身的影响影响不大,而前现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碰撞过程中,族群的生活方式、社会生活和组织都会产生很大变化,更多的是前现代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化。
3﹒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自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文化在中国一直处于天下一统的地位,直至现在还余迹未消。与西方政教合一的国家相类似,儒家的思想更多的是借助于统治权力施加于个体的,如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君君,臣臣、重农轻商的社会等级观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官本位思想等,这些无不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刻的影响。
犹如前人所说:自汉以来,犹行秦制。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霸王强盗逻辑过于野蛮、丑陋,而儒家文化恰好充到了遮羞布的角色,更是一种精神鸦片,使人安于现状、失去反抗意识。但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儒家文化的负面影响,其实这些负面影响只是儒家文化与统治权力媾和所产生的,并且更多的是统治权力的腐蚀作用产生的影响,儒家文化更多的起到的是维护政权统治的作用。
4.愚民政策真的有用吗
自从先贤随口说了一句下民可由子,不可使知子后,愚民政策成为后续统治者的基本国策,而有幸通过读书一跃龙门进入统治阶层的只是少数中的少数。愚民政策的现实原因是统治阶级过于无能、腐败、没有自信心,主要目的是阻塞民众获取知识的途径,使之处于浑然无知的状态,而人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理性,理性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约束欲望和思考分析问题。愚民政策就是阻断臣民获取理性思考的能力,使之仅靠着动物的本能苟且的活着,这样的臣民可保一个王朝作威作福两三百年,但最终也会把王朝的子孙后代送入地狱。
5.民族主义是后国家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借此建立的国家无所例外的成为专制国家,并借此对抗、排斥普世价值,但这样的政府却是相当虚弱的,他们只能依靠传统的专制政策维持统治,但现代发达的通信手段在铁幕上撕开了一道裂缝,并最终会开拓出一条通向民主宪政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