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共情力读后感合集

字典 |

2023-05-25 17:55

|

推荐访问

共情力读后感

【 liuxue86.com - 读后感 】

  出国留学网栏目精选:“共情力读后感”,欢迎阅读。

共情力读后感(篇1)

  共情力的锻炼与提升于每个人而言都很重要,我能想到的便是,但凡你处于社会关系网络当中,总会遇到人际关系、自我认知、价值实现、生活状态等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而“共情力”就属于这些问题源头的共性部分。

  这些负性事实背后所反映的问题本质往往比我们以为的要复杂得多,因为所有过程都有不良情绪的参与,而在这种限定境遇下只能看到最直接的“单独爆点”,比如家庭矛盾、恋爱危机、自我实现受阻、归属感与存在感减低等等,其实都是因多方面问题的交织缠绕而不得解。所以,看清并有序地整理问题所在非常关键,而拥有较高共情能力的人总能做到这般。所要遵循的原则:客观、深入、不盲目定论、限制不良情绪。在与他人相处中,需要有利他的思维,通俗讲即换位思考,心存尊重和疑惑去充分了解对方的事实,不轻易贴标签、下结论;也要勇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疑虑,因为你该明白这些念头就是你所纠结的不开心所反馈给你的,它们就是问题突破口,不输出就无法解决。

  我最喜欢的,便是总要心怀善意地对待万事万物,但这种善良不是盲目的,它基于缜密理智的思考,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来深入解析,避免流于不靠谱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主观读心等等认知扭曲。

  还深有体会的一点,便是对压力的解决。正处于自我认知建立阶段的我们,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社会接触”,也引发了很多关于“自我认知”的压力事件。在客体或友好或恶意的施加后,我们于此的态度和自我感觉会有相应的变化,当然问题总是出在与“恶意”相关的那部分事件当中,因恶意而导致的伤害成为压力的爆发口,与此相关的社会事件发生了太多太多,单说自杀,几乎所有自杀事件都是因强烈的心理压力不得解而发生的,当然这些是笔者论域中的极致事件,我们要关注的是所有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困扰的“压力”。就我而言,从书中案例所得的体会总能帮助我瞬间释放压力,因为能找到问题的源头,解决办法便容易得到,不至于让自己沉浸或耽溺于压力带来的痛苦之中。

共情力读后感(篇2)

  共情力”一词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共情又指同理心,是指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思考和体验对方的内心世界,理解和认同对方的内心感受。它不是同情,不是惋惜别人的不幸,而是与他人产生共鸣。

  我曾经听过一种说法,说两个人关系越好,一个人打哈欠另一个都会跟着一起打。这个说法是得到神经系统科学家的研究证实的,据说传染性哈欠可能是一种“原始的共情机制”。(你可以面对爱人试一试)。易受他人感染而打哈欠的人,在各种有关共情力的测试中得分都很高。这样的人(毫无疑问是你们当中某些人)容易与别人产生感情共鸣。

  再说我们身边可能遇到的例子,比如说当你不小心掉在一个坑里,大声呼喊着:“救命啊,这里好黑,有没有人救救我”,然后你的朋友闻声赶来说:“嘿,别怕!我来救你了。”你朋友对你的这种共情,相信你会对他产生更多的信任,你们的友谊也会持续一辈子。我们生活中也可能遇见过一下对话------你兴高采烈地跟小伙伴们分享:哇,街角那家的披萨超好吃的!朋友B特别开心地回应:“真的吗?那我们下午一起去吃吧!”朋友C冷冷的来一句:“哦,是吗?我吃过,感觉很一般,我不想去。”于是你很尴尬,但也不好再讲什么。没有共情力的人,自己意识不到自己所讲的话,所做的事有什么不妥之处。但久而久之,C和其他人的关系就会变得很微妙。试想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对待一个人,懂得了他过去的经历,用他的眼睛来看周围的世界,感受着他的情感,想象着他的想法。那么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邻里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岂不很美好?

  有一句话是: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对于我们来说谈恋爱很容易,但是实际上,继续喜欢一个真实的人,跟他朝夕相处、愉快地(不是凑合将就地)共度余生是很困难的。大到夫妻相处、维护持家、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社会交际,小到做饭吃饭、家务等等问题,到处都可能引起矛盾。矛盾得不到化解,会觉得丈夫就是不懂得体贴人,会觉得妻子就是罗嗦麻烦。有位太太曾经说“即使最美好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50次掐死对方的冲动。”然而很多夫妻关系中,有时总会冲突不断,就是因为双方总喜欢互相谴责。双方都是这种“错不在我,都在对方”的态度,这样长期下去,我相信彼此都不会愉快。“共情力”的魅力和魔力在于对维护亲密、健康的工作关系起到重要作用,当人们拥有共情的能力时,真正的幸福、爱和尊重才会来临

共情力读后感(篇3)

  读《共情力》读后感1500字:

  这是难得的一本专门来写“共情力”的书,它吸引我是因为副标题“你压力大是因为没有共情力”。最近一直在思考情绪、压力、焦虑的讲课设计,想把一件事情认真做好本身就觉得压力很大,所以这本书在很多书中脱颖而出跳入了眼帘。

  作者亚瑟?乔拉米卡利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授,所以这本书被我们小组的书友们评价为“完全用左脑来解释右脑的工作”,非常有趣的一个比喻。

  书中的确出现了很多的医学名词,例如各类化学物质,后叶催产素、血清素、皮质醇…还有大脑回路、海马体、杏仁核…不过完全不用怕,因为正如孩子呀呀学语,这种得到新知识和新技能会带来愉悦感,称为大脑分泌“内啡肽”,这个过程在身体内悄悄地进行,不管你是否意识到。

  亚瑟博士也是一位擅长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咨询师,书中出现大量案例来阐述“共情”结合行为改变来缓解压力。

  亚瑟博士关注压力,关注共情力,作为美国癌症协会讲师,看到了压力对身体的影响,写下这本书是希望更多的人觉察自己的内心,帮助他们收获一直寻觅的平静和幸福。

  “共情”是一个人能够理解另一个人的独特经历,并对此作出反应的能力,这是一种人类根源于基因的一种天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这个定义对我有非常强烈的触动。

  我曾经听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咨询师一句话就让来访者泪崩,来访者会觉得眼前的这个人,也许相识不过短短几次,却是这个世界最懂我的人。

  可是,咨询并不是“读心术”,共情并不是简单地说“你说的我完全理解”“我们都一样”,共情需要客观,基于事实真相,基于以倾诉者为中心的倾听。最重要的是,共情不是咨询师的超能力,而是每一个人都天然具备的天赋,我们要做的就是精心培养和持续关注!

  夫妻之间、亲子之间、朋友之间…每一种关系中如果被共情链接,会发现我们的神经物质会发生改变。这些物质如血清素可以控制愤怒和冲动,读后感·帮助调节情绪。后叶催产素作为一种可以引起同情心的激素,可以减少焦虑、有利于平静、降低上瘾欲望、增强信任以及减少恐惧,更多的催产素会调节血糖水平和免疫系统功能。而我们形成的亲密关系会刺激迷走神经,进而协调我们的心律等等。

  同时,书中花了很大篇幅来讨论人类的认知偏差“个人化”、“指责”、“负性偏差记忆”、“投射”、“假设相似性”等等,通过共情,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不带偏见地感知真理。

  最为重要的是,不仅在本书中,在其他很多书中我曾多次地读到“给予和善良让我们内心平静”。

  确切地说,我们做的共情并不是在理解对方,缓解对方的压力,而是在觉察自己的内心,这种链接产生“助人的快感”,也让我们自己的内心重新回复平衡,神奇地让我们体验到“幸福的感受”。

  但是,这本书并不是一本说教的书,亚瑟作为咨询师非常肯定共情不是时刻可以做到,善良也会有障碍。如果你“饥饿”、“愤怒”、“孤独”、“疲惫”,请你退后一步,审视自己,至少当你关注自己的时候,不会说一些话或者做一些让你后悔的事。

  而“善良”的障碍,作者告诉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慢慢改变,在我们愿意的时候...书中最后的附录中有“压力测试”“共情指数测试”的表格,这也是美国咨询师的风格,算是科学的一种风格吧,量化才能更清晰自己的心理状态。

  我的确也是一个用左脑感知外界的人,所以我的整理一定带着这种风格,太多“干货”,而忽略了书中很多感人的句子和故事。有机会的话,还是希望大家自己读一下这本书。

  有几句话在我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许多发奋图强的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追求的不是真正的金钱和财产,而是那种终于“感觉有钱”的深层愿望”,我延伸一下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很多家长给我们的孩子报各种学习班也许追求并不是真正的成绩提高,而是那种“分分钟在学习就对了”的安全感。

  “我们所说的共情,那些正向的神经化学物质,只有在一个相互信任、安全的环境下才能产生”,所以信任和安全是我们共情的前提,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扮演了弱者或者正义的一方,却没有看到我们是否也无形中把对方推开了,也就是“他如何待我是我教会的”。

  那么,用书中的这句话来结束吧,“把共情认知疗法融入生活,把善意传递给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

共情力读后感(篇4)

  本书就是在教人去察觉,而这个察觉也正是自己一直在寻求的真理。只是自己之前一直是察觉自己,察觉到我应该去怎么为人处世而并未倾听和理解他人,共情力就是察觉他人,能够给自己及他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积极结果。

  在书中作者很明确的说:共情不是情绪不是感受不是同情,它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也就是我们在共情的时候,这种共情是从哪里来的?它不是来自我们个人的角度,而是来自于社会的真实现象,可以叫做空、无、零的真实本身。那个本质的东西一直在给予我们察觉的能力。所以也只有回到那个点,才能够有最深的察觉。作者很强调共情的作用,就是因为个人不容易深层的察觉自己,需要借助他人才能够有更好的察觉。

  因为这本书主要是说通过共情来解决压力的问题。而压力的来源,如书中所说是来自于过去扭曲的想法或记忆,而也和学习零极限的内容相通。就好像宇宙本来存在一个样子,但如果我们所想象出来的样子和那个本质的模样不一样,自然会感觉到那种扭曲的压力。所以书中是说要通过共情来纠正扭曲的想法。而在我看来也就是通过察觉去改变它。又因为我们现在的模样都是从过去积累过来的,一旦我们能够穿越时间去纠正一开始错误的思想,也就能够改正我们现在的模样。

  通过深层的去察觉宇宙本身,我们能够看到它本来的样子,因此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知道人生都是由我们自己创造,也就能够充满信心。也正因为这种深层的察觉能够帮助我们看到宇宙本来的模样,所以我们能够获得一种平静。在深层察觉我们自己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平静。同样在给予他人共情的时候,也能够带给别人平静。而共情的力量能够如此之强大,就是因为这种察觉的力量。接下来自己在生活工作中,不只是自己去察觉,更是要能够把这份察觉之心带给他人。我并不需要去特别做什么,只需要给予他人倾听和理解,用共情的方式把这份察觉带给他人,给予他人平静。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想了解更多读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4888306.html
延伸阅读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读后感(篇1)《大森林里的小木屋》是我读过的最有趣最生动的一本书了,我非常喜欢它。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作者童年时期和父母在大森林里艰辛与幸福的生活。把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家
2023-05-25
出国留学网专题“文化苦旅优秀读后感”推荐内容。书籍是成功的锁,而阅读是打开这把锁的钥匙,作品总算被我读完了!虽然花了很长时间看完,但我也从中明白了很多道理。当读完一本书时,要写一篇
2023-05-25
或许"台北人读后感"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读书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一部分,在阅读了作品后,感到身临其境,如一幅画,优雅的笔触渲染着泼墨之洒脱。想记住这
2023-05-25
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为你收集并整理了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在阅读中我们常常可以感到更多的快乐,读完作品,我们能学到许多。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想法和感悟,可以用来当作写读后感的素材。希望能为
2023-05-25
这篇文章让我更加宽容和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意见。生活不是等着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会在风雨中跳舞,我们在日常之中,会感到忧伤。我们需要跟身边人多传递一些带有正能量的语句,正能量句子帮助提高
2023-05-25
下面的内容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亲子共读,作品教我们更加从容的应对生活。写读后感可以记录并分享这种愉悦的心情,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读后感亲子共读【篇1】已经记不起认
2023-04-17
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读后感慈母情,读一本书,我们的心中肯定是有一些感触的。写读后感能更好的配合我们理解作品,写一篇有质量的读后感是怎么样的?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读后感慈母情
2023-03-09
读完作品之后,我们会产生很多触动。在这个时候,相信很多人愿意将这种情感记录在自己的读书感悟当中。那该如何来写作品读后感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读后感巴金家读后感,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2023-01-30
你也许需要"慈母情读后感"这样的内容。积极认真的投入书籍的阅读,可以让我们全身心获得放松,我们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都有很多感想。为了更好地加深阅读的印象,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欢
2023-04-04
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此时我们可以完成自己的读后感记录,让我们对于作品的印象更加深刻,如何撰写一份关于作品的
202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