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读后感【篇1】
艾里希弗洛姆觉得:爱需要知识和努力,也有人觉得,爱是缘分,可遇不可求。
我在谈前4段恋爱之前都觉得如此;行为上我也是这么做的,然后我陷入了迷茫,我意识到这样下去不如不要谈恋爱了。当我开始阅读《爱的艺术》并且尝试深入思考时,我更认同前者的观点。
以大众流行文化中的:歌曲和电影电视剧为例。有关爱情的歌曲最受欢迎《七里香》到《珊瑚海》,从《黑色毛衣》到《画沙》。有关爱情的电影最受欢迎,或者说几乎每一部电影多多少少会涉及爱情。电视剧远古时期类似蜗居,奋斗;最近的一些微微一笑很倾城。已经已经火了两代人的琼瑶阿姨和还珠格格。
毫无疑问,中国人民虽然竭力阻止人在0到18岁做出恋爱的实践,但他们最需要的却也是爱情。电视剧也不必多说:日本,韩国,中国的段子。但是很少有人认为爱需要学习。但于此同时:很多人因为失恋而低落,疗愈起来却无从下手。多数人把爱当作被爱的问题,而不愿当作爱的问题。
爱是一个非线性系统,给予爱是我们的输入,得到爱是我们的输出。现代社会的人们总是着眼于如何减小系统的上升时间,稳态值最好超过设定值愈多愈好。
对于他们来说:爱是如何被爱,如何靠化妆穿搭来吸引对方。
对于男性来说:获得成就,获得他自己所处社会条件所允许的最大限度地地位和财富;对女性来说是:对脸蛋,身材,衣着使自己富于魅力。共同之处是:温文尔雅,谈吐幽默风趣,乐于助人,诚实谦虚,不娇柔造作。追寻伴侣间爱情的方法仿佛与”成功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的“方法相同。大多数人所谓可爱,不过意味着适于大众的爱慕和性吸引力的融合。我们的文化以购买的欲望,互利互换地思想为基础的。爱的意识常常只是作为他们自身交换能力范围的人类商品而已。
这也是追捧娱乐明星的文化得以流传的基础,人的个性或者说人的人设可以换取流量和金钱。中国顶流app微博,大概就是这一物化行为的最大交易市场。他的市场排名--热搜也是可用钱来换取的。
人们好像在互相欺骗一般,尽量就外在而言,就身外之物而言,用尽全力吸引对方。然而,性爱,同居的本质,或者说最纯粹的表现形式,作文就是在一段时间,一个空间,释放出真实的自己。而在中国家庭仿佛必然是负担:每个中年男人都需要一辆让他逃避家庭的汽车,可以放空自己。人们总说:婚姻是家庭的坟墓。仿佛糟糕的家庭关系是无法逃避的必然。沉默仿佛是被默许的暴行,成年人的说法常常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在我看来这是对于自己的催眠和逃避;也是对下一代的对爱情观的扭曲。爱是人最美好的品质,你不能剥夺任何人追寻爱的权力,包括你自己。当你开始剥夺别人了,请你先思考自己。
爱的艺术读后感【篇2】
这是这个学期马原课上,我读到的第二本书,与第一本《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的风格确实有很大的区别,虽然都是将问题最后总结成一种高度,以全社会,或者是以人类的性格,社会的要求作为探求的对象,但是第一本书就像是一杯陈年老酒,在一个黄昏中,坐在大海边大口喝着,而《爱的艺术》则给人一种在清晨静静坐在花园中,外面阳光明媚的感觉。
这本书要告诉读者:感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到达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潜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感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洛姆在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看法其实和我想的是一样的,只但是我的想法平时更加幼稚一些,因为我觉得确实,爱到底是什么,其实是一种潜力,是一种对你爱的人的职责心,是一种能够爱别人,爱社会,爱生活,的潜力。从这一点来看,如果具备了爱人之心,具备了爱的潜力,那么获得感情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但是根据作者的观点,社会上很多人对感情的三个错误看法
1、大多数人认为感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潜力爱的问题。因此对他们来说,关键是:我会被人爱吗我如何才能值得被人爱为了到达这一目的,他们采取了各种途径。男子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在其社会地位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去获得名利和权力,而女子则是透过持续身段和服饰打扮使自己富有魅力;而男女都喜欢采用的方式则是使自己具有文雅的举止,搞笑的谈吐,乐于助人,谦虚和谨慎。
其实这些举止都是正常的,毕竟人的认知规律就是先从外在开始,然后随着接触的增加,而彼此互相了解,然后才能将自己内在的一面展现出来,所以我觉得如果是在现实中,衣着,举止,谈吐,是人们展示爱的潜力的一种手段,但也仅仅是一种手段了,如果一个男生,衣着糟蹋的走到你面前,谈吐中脏话的次数可能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有多少,那这样一个人即使内涵锦绣,性格谦虚,有着强烈的职责心以及高于他人的潜力,那么他也不会吸引到他面前的人。
2、很多人认为在爱这件事上一无可学,他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潜力问题。他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或被爱的对象。感情中最大的潜力是什么,其实就像是弗洛姆所说,应当是给与,而不是获得,为了自己爱的人去付出,去带给她一种阳光,一种活力,这种给,才是感情中最完美的一种因素之一。
当然给的目的有所不同,也决定了给予到底是不是真正的,从心里出发的,那种人格成熟的给与,以后很多人想着,这种给与,时应有回报的,而这种回报是对方也就应给与我什么,或者说是要给我以更多,但这种或许不叫感情,而是一种很幼稚的生意罢了。真正的感情的给与是一种,因为我富有活力,我能够是一座大山,让你登到山顶,去看看这个世界有个多么的光明和完美,去感受这山峰是多么的清爽,透过这种给,展示了我的力量。透过这种给,展示了我的这种完全的人格。在生活中,如果你的好朋友请你喝了一杯饮料,即使是小孩子都能感觉得到,他是对我好的,于是下一次他渴了的时候,我也邀请他喝一杯,我们是朋友。这种友爱,可能便是因为一方挨着另一方的行动唤起类另一方给的行为,不是报答,而是真心期望对方也能够好好的,能够和我一样的开开心心的,口渴了也有饮料能够喝,这种单纯的行为,或许也是爱的一种表达。
当代文化是以购买欲以及互利互换的观念为基础。现代人的幸福就是欣赏橱窗,用现金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他力所能及的物品。感情的产生往往是以权衡对方及本人的交换价值为前提,我想做一笔交易,那我既要思考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出发,对方值不值得我追求,也要思考基于我的一目了然的实力以及潜在的实力,对方会不会看中我。在这笔交易中,如同购买地皮一样,对方的有发展前途的潜力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一个商业化占统治地位以及把物质成功看得高于一切的文化中,事实上是没有理由对下列事实抱有吃惊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也遵循同控制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一样的基本原则。但实际状况中,总会有那种看着她的笑脸,我不禁也笑出来的状况,原因并不是说什么我被这种笑容感染了,而是我真的为他的这种小儿感到开心,而感到幸福,期望他多笑一笑,快乐这么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与他分享着这个世界上的欢乐与忧愁。
所以,当再也找不出一种行为或一项行动像感情那样以如此巨大的期望开始,又以如此高比例的失败而告终。如果是别的事,人们会想方设法找出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以利再战或者永远洗手不干。但因为人们不可能永远放下感情,所以看起来只有一条可行的路,那就是克服感情的挫折,找到原因并去探究感情的好处。这一段出现的时候,我在想许多读者都会产生共鸣,到底时遇上了对的人,没有抓住机会,还是在不正确的场合遇上了他,更或者是遇到了错的人,这些问题从古至今,甚至到未来,都会被人们不停地讨论下去,但是,我只是想说,无论如何,坦然的去看待给予,去付出,因为你会真的感觉到很快乐。
爱的艺术读后感【篇3】
爱是帮助人类克服孤独感、实现人与人之间统一的方法,纵欲、与集体一致、创造性的劳动都做不到,纵欲只能暂时使人与人统一,与集体一致是一种假统一,创造性劳动是人与物的统一。什么是爱?爱是一种积极的、内心生长出的情绪,爱是给予。一个人究竟能给予别人什么呢?是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悲伤、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他的“给”丰富了他人,也提高了自己的生命感,唤醒了双方内心的生命力,给和得的人都感谢这新的力量!爱的要素除了给予,还有关心、责任、尊重、了解。
父母和孩子间的爱,作者认为母爱是无条件的,“我”被母亲爱不需要理由,因为我是我;父爱是有条件的,我要去赢得父爱。一个好的母亲,孩子小时候要爱他,孩子长大独立后仍要爱他,不用母爱羁绊孩子的成长独立。一个成熟的人应既是自己的母亲也是自己的父亲,既有爱的能力,还有理智与判断。
爱的对象部分讨论了博爱、母爱、自爱、性爱、神爱。其中母爱、自爱给我的启示最大。母爱一是关心孩子的身体成长,另一方面要使孩子热爱生活,使他感受到活着是多么美好!自爱是我若没有爱我自己的能力,便没有爱他人的能力。若母亲忘我的爱孩子,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同利己者没什么区别,甚至更糟糕,孩子生活在一种不能使母亲失望的压力下,母亲这种“无私”蒙骗着孩子,使孩子不能批评她。
爱的艺术读后感【篇4】
每天坐在办公室前10分钟,看看校长们对家庭教育的理解。
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潜移默化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所以家长要做到有效陪伴孩子,这个时间不能浪费。
大人做事有一种责任心自我监督,可是孩子的责任心是慢慢培养的,他们刚开始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的目的是要家长的认可和表扬,而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责任心,所以适当的形势是要走的,不要一味地否认孩子,觉得有的事情突破是小事,要学会就事论事地表扬。
孩子不是考试的机器,他们身上应该有很多的品质:感恩、宽容、坚持、好奇心、勇气、规则意识。
等等,而这些不是与身惧来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教育培训孩子,不仅仅是孩子,孩子长大会成为孩子的爸爸,再老一点会成长爷爷,我们教育的不仅仅是下一代,我们教育的是儿子,爸爸,爷爷,所以要时刻告诉自己,这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任务。家长要自我成长,保持和孩子共同成长。
好好努力,有的时候自己多反思一点,因为每一次的反思也是让自己成长,自己成长了,宝贝也会成长。
爱的艺术读后感【篇5】
没看这本书之前一直认为爱是人的一种本能,从无条件的母爱中知道付出与奉献,从父亲的严厉与宠爱中学到坚强与责任,这都是我们潜意识中爱的本质。在读完《爱的艺术》之后才知道原来爱也是一门学问也有理论也需要实践。即使艾里希——弗洛姆生活的时代和背景已经跟我们大相径庭,可是他对爱的理解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变迁而产生很大的分歧。书中引用了一些心理学的术语可是都不是很艰涩难懂,即使不是完全赞同他的见解,可是他不同于一般人的对爱的诠释也使我感觉对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知识和努力。弗洛姆认为造成“爱不用学习的态度”的原因是:大多数人把爱只是简单地看成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去爱,所以他们使用各种途径赢得人心、具有吸引力;还有人认为爱的问题就是爱的对象的问题,而不是爱的能力的问题,人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可是要得到一个合适的爱的对象则难的多;人们不了解“坠入情网”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在人类社会中几乎没有哪一种活动、哪一项事业像爱那样,开始时充满期待和希望,而结果又常常以失败而告终。因此,他主张爱也需要学习。在他论述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一段话说的特别好,至少我觉得很真实,“两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当他们突然拆掉使他们俩分隔的那堵高墙时,他们感觉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近,最后融为一体。
可是这种类型的爱情就其本质来说是不可能持久的,它只是昙花一现。这两个人渐渐熟悉,而亲密体验的奇妙光环却日渐消退,直到最后他们的冲突、失望及彼此之间的厌烦,把当初仅存的美好感觉完全破坏掉。然而,在一开始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将是这样的结果,实际上,他们并不懂什么是爱,他们只是把彼此之间如痴如醉的迷恋与疯狂当成了双方强烈爱情的表现,但其实,最初那种彼此之间的迷恋也许只说明了他们以前是多么的孤单。”确实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爱情就如昙花般稍纵即逝,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什么是爱,而只知道自己很孤单。
爱的对象。“爱并不是某个具体人的一种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上的倾向。这种态度决定的是一个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决定与自己爱的对象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只爱自己的对象,而对其它人漠不关心,那么他的爱就不是真正的爱,只不过是一种共生体的依恋,或者是一种更高的意义上的自私。然而,绝大多数的人相信爱的问题就是爱的对象的问题,而不是爱的能力的问题。他们甚至认为只爱一个人不顾其他恰恰是自己强烈的爱的证明。其实这种想法十分荒谬。就像一个人想画画但又不想学习绘画这门艺术,他只关心能不能发现可以激发创作灵感的模特,自认为一旦找到就会画出美丽的作品来,这自然是荒谬可笑的。”其实我并不赞同他这种说法,对于恋爱中的人来说彼此眼中只有对方,这在我们看来在正常不过的了。他们只顾及到自己爱的人而忽略了其他人,是因为爱情本身就具有排它性。他们忽略其他人也并不能说明对其他人就没有爱,而是不同性质的爱。这在他看来是荒谬可笑的让我感觉十分不解。
不同形式的爱。弗洛姆在书中列举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爱如:博爱、母亲的爱、性爱、自爱和上帝的爱,在这几种爱中我认为梅斯特——艾克哈特对自爱的一段论述很特别:“如果你爱自己,你就会像爱自己一样爱所有人。如果你对别人的爱少于对自己的爱,你在爱自己的时候也不会成功。如果你爱所有人,包括你自己,那么你就是把他们当作一个人来爱,就是一个伟大而公正的人。”在我看来现在的社会中爱自己可能就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私的行为,可是弗洛姆认为自私和自爱不是一回事,而且是背道而驰的。他认为自私的人并不是太爱自己而是根本不爱自己。他对自己的利益过分的关注正是他缺乏对自身的爱和关心的表现。缺乏自爱表明他缺少内在的创造性,使他感到沮丧、空虚和孤独。所以他会通过其它的满足来弥补自己是去的幸福。看上去他好像对自己非常关心,但实际上只是在掩饰自己在爱的能力方面的欠缺。他不同意弗洛伊德的观点“自私的人就是自恋的人,他们把对别人的爱投射到自己身上。”他认为自私的人的确不爱别人,但这不仅是因为他没有能力去爱别人,而且因为他也没有能力去爱自己。我觉得这个观点很特别,确实能做到爱自己又爱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做到这一点在我看来他是一个伟大而公正的人,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下面我说一下我对爱的理解,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也像上了发条的时钟一刻都不敢怠慢。这就使得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无形的压力,爱可能是缓解这种压力最好的秘方,当然我说的爱不仅仅是爱情也包括友爱和亲情。暂且不说这爱到底用不用理论性的学习,先感觉一下自己有没有感觉到孤独,如果有的话不妨找自己的朋友、家人好好聊聊,即使不会有很明显的改观,但至少会感觉身边还有人关心、关怀着自己。
爱的艺术读后感【篇6】
爱的艺术读后感-空间情感日志
这本书是群友推荐的,所以就去图书馆借来看看了,看看何为爱。
记得在微博上,李雪发了一篇关于反人类情感的微博,讲的是生活中人们怎么灭杀爱。此微博一出,网友顿时炸开了锅。有说自己父母就是这样的人,有说朋友就是这样的人。偶尔还会上演一些对手戏,好不热闹。没错,看了那篇反人类情感的文章,我们的生活现状或多或少都有那样的现象出现。不得不承认,我自己也是一个反人类情感的人。不会表达爱,也看不到他人表达出来的爱。也就是家庭里缺少有爱的能力的人,和法海一样不懂爱。
或许也是因为那篇微博的缘故所以我去找了这本书来看。
这本书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弗洛姆写了,英语能力有限所以只能看李健鸣翻译版的了。粗略的看了一遍。似懂非懂。
借用弗洛姆语录表达一下书中的主要观点:
如果爱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想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
爱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是人内心生长的东西,爱情首先是给予而不是得到。
不成熟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个人认为在母婴关系中,婴儿对母亲的爱是前者,母亲对婴儿的爱是后者。
如果爱一个人,那么也爱其他人,爱这个世界,爱生活。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大部分观点,我大部分认同,小部分怀疑,也有一些不认同。不认同的地方是,我认为爱他人的前提是爱自己,就像中国哲学一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爱自己,再爱家人,然后爱生活,爱世界。
生活需要爱,有爱生活就会更美好。而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有爱的能力,能够表达爱,能够反馈他人表达的爱。爱是自由是和谐,爱是美丽是给予,爱是人类生存的一种高境界体验。爱是一门艺术。
渐渐的喜欢上了看书,看书能够遇见自己。书就像是一台挖掘机,在挖掘着藏在内心深处的宝藏。通过读书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原来自己比自己认识到的要更优秀。静静的看一本书是一种享受,享受此刻的遇见,享受此刻的陪伴,享受此刻的恬静。看一本喜欢的书,可以让浮夸的心慢慢的得到沉淀。
书如同一串密码,开启生命的精彩。
爱的艺术读后感【篇7】
爱是一种给予而不是索取,所以给予有两方面的含义:物质方面的给予和精神方面的给予。
爱情的首要是给予。不是因为我需要你才爱你,而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才需要你。在性爱中的男人将自己的性器官给予女人,并在达到高潮时将自己的精液全部给予对方,从另一方面女人也把自己性器官交给男人,在相互的给予中获得快乐。女人给予男人的另一个方面是为男人孕育孩子,给孩子喂奶,抚养他们长大,孩子是男人的给予,也是女人的心血。
物质上来说,男人爱女人,便用不断地劳动来挣钱,用来养家糊口,女人在家不辞辛苦,抚养孩子,操持家务这些都是爱情中的给予。
给予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享受。物质贪乏者无力给予他人物质,但可以给他人以精神层面上的给予。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不论是物质方面的给予还精神方面的给予,我们都要乐于付出,有舍才有得。不懂得给予,一唯索取的人是得不到快乐的。
爱的第二个要素是关心。这一点在母亲那里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喂奶到换尿布,再到洗衣服关心孩子的一举一动,关心他是否生病,是否有哪里不舒服等等,都是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给予。
夫妻之间也需要相互关心,才可以体现出爱情。如果没有关心,谈爱就是纯属扯淡。弗洛姆认为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所爱之物生长的积极的关心。
爱的第三个要素是责任心。责任心不是一种义务,也不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强加在我们身上的东西,它是这种完全自觉的行动。如果爱,那么就必须负责任,像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一样,去负责他人。
生活中,有很多不负责任的人,父亲不管儿子。儿子不照顾父母,父母弃孩子不顾等。没有责任心的人是天理不容的。
爱的第三个要素是尊重。我整天在外忙碌,辛苦挣钱,你在家里得为我把房子打扫干净,把三餐按时做好,或者我整天在家带孩子那么辛苦,你怎么就一句体谅的话都没有?这些都是抱怨不是尊重。弗洛姆认为,如果在爱情中没有尊重,责任心就变成了控制别人或奴役别人。
“爱情是自由之子,永远不会是控制的产物。”相爱着的两个人,要相互接受对方的一切,而不是要求对方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也不要因为对方的要求,而将自己活成对方眼里喜欢的样子。
张爱玲在见到胡兰成时把自己变得很低很低,以至于将自己低到了尘埃里。她希望在尘埃里开出花来,却被胡兰成亲自将她踩到更深的尘埃之中。他们之间有过爱情吗?这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但胡兰成的行为绝对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他对张爱玲没有责任心,这一点完全可以肯定无疑。人在一生中一定要为自己而活,不要为别人而活。
爱的第四个要素是认识。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他人无法抵达的秘密。我们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用心去感受他人,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了解对方。
一个人最难认识的就是自己。弗洛姆认为,越是想走进我们生命的深处或另一个人的生命深处,我们离认识生命的目标就越远。作文正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人与人之间也是完全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完全认识他人,但我们可以理解和感受他人,感受他人的爱,感受他人的欢喜与悲伤,但不能走进他的内心去认识他人心中的秘密。
弗洛姆认为,爱情可以认识对方心中的秘密,可以积极的深入对方,但也只能在深入了解对方,在无私给予对方的时候更深一层的了解自己的内心,而不能完全的认识对方,但可以感知对方理解对方。
在爱的过程中,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的。缺少了关心,就谈不上责任心,没有了尊重,关心和责任心,就是一纸空谈。
成熟的麦穗低着头。成熟的人,身上永远会有着谦恭的态度,他们可以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能量,把爱、关心、尊重和认识更加集中地表现出来。
生活处处需要爱,处处需要关心、尊重和认识对方。愿我们都可以成为一个成熟的人,用基于内心的力量去爱他人也爱自己。
爱的艺术读后感【篇8】
1、爱的艺术读后感500字
爱是一种能力,爱是一个动作,爱是一种给予,爱是一项承诺,爱是一个决定。
弗洛姆说:“爱情从来不只是一种情感,更是一个决定、一种判断和一种承诺。”
在此之前,我以为爱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可是电光火石的一瞬间之后呢,“王子和公主从此以后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是只有童话故事里才会出现的情节。现实中的爱,即使是发生在一瞬间,也是量变引起的质变。
大部分人并不具备爱的能力。只有足够成熟独立的人才具备爱自己和别人的能力。一切渴望从外界弥补内心缺陷的行为不是爱也不可能如愿以偿。
有魅力、被人爱、等价交换不能使你具有爱的能力,也不能保证你被爱的持久。如痴如醉疯狂入迷的爱情只能证明这些男女过去是多么的寂寞。而真爱绝对不是出于寂寞。先让自己有能力不寂寞再去冷静淡定地寻找真爱吧!
爱的积极性首先是给予而不是索取,还包括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成熟的爱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爱情只能产生于这样两个人中间,这两个人都从他们生存的圈子里跳出来并互相结合,同时他们每个人都又能脱离自我中心去体验自己。足够成熟,足够清醒地认识自己是正解!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我认知和觉悟吧!
真爱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给”而不是“得”,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施比受更为有福!
2、爱的艺术读后感500字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爱的艺术》的一本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第一章,讲了爱是一门艺术吗?我最喜欢上面的一句是: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被人爱。我觉得这句话让很多人都想明白了,因为我觉得爱情就像一道盲点题,很多人都是那两种中的第一种,他们都只想着别人会爱我,因此,那些人会在爱情这一方面失败。
第二章讲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其中,母爱是无私的,而父爱却是有条件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都会有消极的一面。母爱消极的一面是因为母爱是无条件的去溺爱孩子,让孩子形成一种依赖感,而父爱消极的一面是因为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比如说,很多家庭都是由爸爸来掌管孩子的学习,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迫心态就会表现出来,使孩子会拥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胜负感,而妈妈却让孩子拥有爱心,这两者结合,就能让孩子去感悟这个美妙的世界,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总而言之,爱就是一门艺术,一门真正的艺术。
爱的艺术读后感【篇9】
所谓爱人的责任感,就是建立再对他人的负责就像对自己负责一样的基础上的。同时呢,尊重也是爱情的第三个重要因素,如果爱情没有尊重,那么所谓的责任感就很容易蜕化成对对方的支配,占有甚至是奴役。尊重这个词的实际意义就是指客观地正视对方的全部,并容纳对方独有个性的存在。让一个被我爱的人能以她自己的方成长或发展,而不是要求对方服务于我,我同样应该感到和她很一致,而且乐意接受他(她)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她)成为我预先设计好了的模型,更不是为了她当作我使用的工具。所以只有在自由和给予属于她自己空间的基础上才会有爱情。爱情是一种行为,是人的能量的实践,这种能量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发挥,而且永远不会是被外力强迫所导致的结果。那么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积极爱情呢?需要两点重要的要素,第一:自觉摆脱自恋,第二:客观性着眼于现实,不断的培养自己的谦恭和理智。
爱一个人就意味着要献出自己,而不是有条件地期待得到对方的回报。爱情是信念的一种行为!如果“我“在爱,我便会处于对“我“所爱的人十分关心的状态,而不仅仅要求每天都和对方溺在一起!如果你不认同完成一切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一开始就急于求成,你就毫无目的地给自己施加压力,你就会因此一事无成,更不可能得到真正积极的爱情!
当我读完这本《爱的艺术》之后,它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作爱情,爱情需要彼此的信任,彼此的尊重,彼此的关心,彼此的包容,并且给彼此自己的自由空间而并不是整天溺在一起,无所事事,整天喜怒无常,颓废至极。而是彼此都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为彼此未来的打算所以“我相信爱情并不是无聊的,爱情可以是积极向上的,可以是彼此间的精神支柱。“所以我祝福天下所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祝福你们永远幸福,快乐每一天。至于我自己呢?一切的一切等我自己真正成熟了之后再说吧。那么何谓思想成熟的人?是指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能力的人。思想成熟的人只想拥有他自己的劳动果实,在理性推导下,他放弃了先前那种无所不能的目标幻想,并能以一种谦恭的态度面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