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们为大家收集的“种好心田读后感”。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和智慧,当我们开始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我们的思维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如果你想让身边的人获得这个信息就请把它分享给他们!
种好心田读后感【篇1】
曾经看过一本名为《种好心田》 的书,这本书主要是讲魏书生与陶继新两位前辈的幸福教育事情,在读过书一遍之后,自己就想写下一篇读后感,可是提起笔,却真的无从下笔,因为自己找不到主题重点了,认为所有的东西似乎都是自己想要的,每一点都不想放弃!
那一刹那之间竟然觉得自己像个贪心的孩子,什么都想要。手不释卷的有开始重新的阅读。或许最终是心态的使然,自己最终选择了心态的主题视角写下了一篇读后感,这篇读后感还曾经在单位的刊物中获得发表,虽然没有在大的或者知名的杂志中发表,不过我心足矣。因为那一篇读后感正是在告诫自己的心态——种好心田,自得福田!
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时候因为一种不端正的心态,而让自己会做出很多的错事。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心生抱怨,或者经常感觉自己每一天都在付出很多,可是收获却很少,于是一股自怨自怜,自暴自弃的'心态就产生,从而让自己陷入更艰难的境地,无法自拔。其实这个时候,真的需要一盏指路的明灯,为迷失的人照亮前方的路。
而我的指路明灯就是自己写的这篇读后感,这篇源自《种好心田》的读后感。每当自己被无奈的心态左右的时候,就会想到自己在读后感中所写的话语:“心浮躁,必不能专注;心抱怨,并不能长生;心不静,让自己难以畅快游走人生。”一切顿时释然。
种好心田读后感【篇2】
一个学生有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学业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曾经专门撰文指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生成绩、语文素养,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十二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含有强调“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要求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记忆来培养学习专注的习惯。
2、演讲习惯。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当众表达。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重要能力。从小学中段就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演讲。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读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三两分钟,都有好处。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中学生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当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
4、写的习惯。不一定要长篇大论,就是写日记都行,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水平,有没有观察,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十把分钟、三五百个字,坚持住、写下去,就是决心、就是锻炼毅力。
5、定计划的习惯。古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大都出在计划性不强,总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于是主动干、提前干,所以,也就干得好、干得有成效。
6、预习习惯。学生自己不去看看书、想一想,不做预习,老师讲课再好也白搭。学生没有自学、思考,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的学生难以成才。学生自己要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魏书生老师从1979年开始,开学第一天就进行期末考试,以检验学生假期里预习、自学新教材的情况。其后一学期,学生几乎都在复习了,所以其所教班级年年第一!
7、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风格各异、方式不同、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我们要求学生适应各科老师,而不是相反。我们要求学生眼睛向内、提高自我、主动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学生现在适应老师,将来才适应社会,将来才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8、有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大的目标现在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你不是尖子生,难题做不了,就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去做。慢慢地,基础打牢了,难题也会找出解答的门道。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最终一事无成。
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合所有的学生。学生要学会自己给自己留恰当的、必要的作业。你基础差,就多做巩固训练;你写作没有材料、没有思路、没有立意,就集中一段时间琢磨一些大家、名篇。只要做到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就会学必所得、学终有成。
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这是很多老师、学生公认的好习惯。即使你每次考试都80多分、90多分,仍有错误,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认真研究一番,往往比你盲目地做十道二十道题目更管用。五六十分的同学认真收录、整理、研究自己的错题集,提高会更大。许多人掌握知识往往是“一错再错”,抓住了“老错”,成绩就容易上去。
11、出考试题的习惯。考试不神秘。高中生一学期出一二套高考试题,初中生学出几套中考试题,那学习就会更有方向和目标、心中有数,考试就会变得轻松、容易。
12、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同时养成周周有小结,月月有总结的习惯。
种好心田读后感【篇3】
有些东西使你不得不静下心来。
如山的作用压着我的脑门,呼吸都显得急促。“作业”“作业”“又是作业”,烦躁像一头狮子,赶跑了我的理性,“作一回不交作业的叛逆少年吧”。
台灯昏黄的光映衬着我的心情,做我伴奏的背景音乐。书架的角落静静地立着你,妈妈的话似乎响在耳边:“儿子,林清玄的书有空看一看。”此刻,躲在角落就像是一个没有生机、枯燥、干瘪的存在。
“能什么奇特?不还是一本书吗!”抽出书本,目光落入我的视野,“心”便被牵了进去。
潇洒的“林清玄”三个大字显赫地印在纷纷扬扬飘落的蒲公英上,好像有一种芳芬的感觉,我能闻到花的清味。“林清玄定是个像秦罗敷一般温柔的美丽女子吧!”一头长发轻轻柔柔撒在背后,乌黑发亮;皮肤水灵,泛着光泽;美目流彩,气若幽兰。我想着,便翻开了书。“天!”一张图片赫然凸现“她”的容颜,“男人!”“她”竟是个男人!修行过的男人!我大大惊叹着他的简介。
巨大的反差让我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我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他的文章。
《咬舌自尽的狗》吸引了我,狗是人类的朋友,狗多少乖巧、忠诚,想着狗,心田里便流出一股盈盈的笑,狗该有一个好的主人呵护、嬉戏它。还没看完,视线已经模糊。狠心的主人竟然作了这样的事:第一次把狗抛到几百公里以外的深山里,狗,回来了。第二次想把狗抛到几百公里外的深山中时,狗却在车中咬舌自尽了……啊!一只有情有义的狗呀,为了寻找主人,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镇、在荒郊奔驰百里,不管经历多大痛苦,多大风险,始终来寻找主人,寻找家。好不容易回到家了,主人不但不开门,还冷眼相待,接着立刻又送去抛弃,又被无情无义的人抛弃!两次抛弃撕裂着狗的心。“万物皆有灵”。人类自以为聪明总是以为自己比动物更有智慧、有感情,可动物们总用它们最真诚的依赖和信任,甚至生死的决绝向我们证明,它们也有爱,有思想,当它们被拒绝、被抛弃,它们也会流泪,甚至无比地伤痛,其实,它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每天能和我们在一起就好,仅仅是陪伴。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我皱着眉,摇了摇头。
种好心田读后感【篇4】
暑假里,认真地读了《种好心田》这本书,书中魏书生老师和陶继新娓娓道来,向我们诠释着怎样做幸福的教师,怎样幸福的做教师。做教师的幸福,分别是我们的职业理想、履职过程的探索和成功。陶继新老师字里行间流落出的从容淡定,积淀的是过尽千帆后的慷慨大气、恢宏深刻。几年后,阅读《种好心田》,聆听《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这样一位教育大家,更加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种好心田》一书中有对生命磨难的回忆,有对语文教学的梳理,有对班级工作的总结,有对教育管理的探讨,更有对“种好心田”的共识。魏书生在“松静匀乐”中破茧成蝶,陶继新教授握住了魏书生的思想精髓,他这样解读魏书生:“他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一心一意地种好自己的心田。的确,病由心起,一切阻挠自己成长障碍的是自己,是因为自己没有一颗宁静的心。心浮躁,必不能专注从容;心抱怨,必不能心无旁骛;心不静,必阻碍参悟。”陶教授不愧为大家,他站在悟道的角度,审视到魏书生这种朴素的教育哲学的根即是“道”,即规律,所以他说:“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魏书生的‘道’,只是在机械地学习他的教育教学。可是如果没有参悟魏书生的生命之道,就永远得不到魏书生的‘真经’。”
陶老师认为:“无论外界的生活多么光彩照人,只有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内走,总会发现外界贴上标签的幸福并不特别重要,只有心灵的力量才是重要的。”他特别强调作为教师要注意不断地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因为情绪是会传染的。无论你是阳光灿烂还是气急败坏,这样或好或坏的情绪都会毫无保留地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学生,并影响到他们听课的情绪及效率。不仅如此,只有这样,才算是给予了自己体味幸福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人的心灵状态,往往決定着人的生命状态。”是的,不论我们是教师、班主任、校长、教育局长,不管我们做教育还是经营生活,守住内心的宁静,种好心田,才能在成就自我的同时惠泽他人。
种好心田读后感【篇5】
有人说:老师像一支红烛,为教育事业燃烧自己,发出全部的热,全部的光,全部的能量。
有人说:老师就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却并不要求任何报酬。
也有人说:老师这个职业很累、很辛苦,工作责任重、压力大,付出和所得的回报不成正比。有个形象的比喻叫做:吃的是草,挤的是奶。
还记得大学填报志愿时,我没有多犹豫,专业栏填写的是汉语言文学。所以大学毕业后,我毅然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因为教师这个职业一直是我毕生的梦想。(dsBJ1.coM )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与学生打交道,深感其乐无穷;与文字打交道,倍感情趣无限。作为新老师,很多事情只有亲身经历的才是真实。
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觉得首先要宽容学生,对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我们应该因材而施教,而不应该“一刀切”。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在出现问题时的表现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迹象,从中有可能发现他们认知特征和倾向。要多想问题:“为什么会感到困惑,卡在哪里了?”“为什么老是出同样类型的错?“为什么会出现反常现象”?学生学习中明显的进步也是值得关注分析的,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擅长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和学习的动力所在,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的特性。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限制,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动机的障碍,导致了学习成绩差。在实际情况中,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在自尊自信的状态下学习,对于能力水平低的学生尤为重要。如果教育不得法,抹煞了能力较差学生的自尊心,则无异于雪上加霜,抽去了他们发展的动力之源。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现象,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年迈的父母身边,或托付给亲戚来照管孩子,这些“临时家长”便成了“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留守儿童”往往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呵护造成性格上偏执、狭隘,有得孩子甚至逃学、厌学,有的被社会上不良人员误导,甚至误入歧途。所以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这些留守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是最不容易发现的问题,如:性格孤僻内向、有自卑心理情绪、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我们做老师的应该给他们予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与他们“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以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通过书中所讲述的,使我更深刻的领悟到: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能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应该正确引导还在健康成长。当学生缺乏自信时,我们要热情鼓励并告诉他“:我相信你能行!”当怀疑学生说谎时,千万不要当面表现出对他的不信任,要通过多方调查,证实学生确实是在说谎,再对其单独进行沟通交流指导。当学生们彼此发生纠纷时,要教育他们主动认识到自身错误,主动承担责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当学生们跟老师对着干时,我们要充分冷静,静下心来思量后,再像朋友一样与孩子亲切交谈沟通,指出学生的不足、错误和缺点。当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表扬,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部分“留守儿童”,我们做老师的不仅要在学习上、思想上多给与他们更多的鼓励、帮助,更应该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赋予更多的关心,让孩子们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成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桃李满天下”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追求,更是我们的荣耀!
种好心田读后感【篇6】
正如陶继新所说:“在中国教育界,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产生影响者,可谓寥若晨星。”而魏书生,这棵教育界的常青树,为什么一直枝繁叶茂?因为魏书生有他的“道”——种好心田。简单一点说,就是宠辱不惊,坚定地、想方设法地让和他在一起的人快乐自由。
我震撼于他对自己事业的执着追求。魏书生因为工作能力强,被提拔到工厂干了两年,短短两年!他就成了工厂的先进典型。在他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他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跟领导说,他努力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当先进,而是为了感动领导,让他快点到学校当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领导说要研究研究,后来又想让他当电机厂领导,可他只有一个心愿——当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这与当下一些人“追求金钱与权利”可谓背道而弛,可这不更说明了魏书生的从容、淡定吗?
我震撼于他在苦难面前的乐观精神。在他挨批斗的日子里,即使白天挨三次批判,晚上回去,他仍然照样在一个宽敞的地方打拳练武——因为小时候跟师父学的武术,他不愿扔掉。试想,白天被“莫须有”地批斗,让人身心疲惫,更有心中的埋怨、委屈……可魏书生在挨批时想着:挨批是我不能改变的,皮肉受点苦算不了什么!这来源于他能正视“不顺畅”,有着多么乐观的心态!
我震撼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他自己31年如一日地写日记;在他当的教育局长期间,没搞过一次小学、初中、高中的`统考。13年不统考、不排队、不办重点学校,而升学率仍排在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第一位!除了觉得他“真是神了”,我们更多的是敬佩,敬佩他的“从容、坚守”!
在这几十年,中国教育界可谓风起云涌,各种各样的流派、技法、模式层出不穷,可是,真正抵达魏书生的境界者,依然是“几希矣”,为什么?因为魏书生有他自己的“道”——看开、想通、放下自己说了不算的事,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坚守着、快乐着自己的事业!
种好心田读后感【篇7】
我认真地拜读了《种好心田》这本书,感触颇深。初时阅此类书,只为了解孩子,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所以惟方法至上。读得多了,才发现,方法万千之众,且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然各据其理,也曾茫然不知所措。然而再读下去,也渐渐寻出些感觉,得窥教育的真美所在。于是,尽弃各类在细枝末节上做文章的教育方法,专研读教育大家探讨教育规律的书籍。所以,当《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一书读毕时,我那颗慕道求真之心再次得到了大大的满足。翻览着两位当代教育家的智慧,听他们细诉着在教育上行走的热爱,感受着教育之“道”以不变应万变的纯粹,这何尝不是一次幸福的阅读之旅啊!
命时期,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忍饥挨饿,挨批斗,劳动惩罚。但是也磨练了人的意志,真所谓:有得有失。我想:这大概就是他以后工作勤恳忘我的基础吧!
教育的“道”其实是普适的,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不论是对于专业教师,还是对于一个普通的母亲。而《种好心田》一书,就是把这种“道”通过两位教育家的感悟和实践加以阐释。而在家庭教育中,究竟其核心之妙,应是作父母的,要种好心田,修身懿德;对待孩子,要放手信任,自负其责。
“种好心田”这部分,更令我感动不已。深深得体会到:一个人如果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什么事情都能做好。更加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如何才能搞好教育,今后教育应该怎样走?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教育在这种”老生常谈“中,一次又一次地”创新“与”变革“,却一次又一次地出问题。那么,其中是不是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呢?我觉得,还是有的,那就是民主治教、科学发展,其关键的关键就在于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大多数人民群众认可的常识,大多数师生愿意接受的常识,常常就是符合规律的、科学的人间大道。对这些常识,()我们一定要坚守、坚守再坚守,决不动摇。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一定能科学发展。我觉得,要做到三个坚守。
首先,坚守民族的传统常识:先贤先哲说的”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古代如此,现在亦然,再过一万年都用不着改变。
其次,坚守新中国师生们耳熟能详的常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三有一守、注重实践、尊重个性、全面发展。
第三个坚守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守自己的优点长处,坚守自己做得对的事情,决不动摇。”这些话不光引起教育管理者的思索,也引起了我这个普通教师的深思,作为一个教师工作起来更应该遵循它的教育规律。按着领导的部署,按着教学的可寻规律,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大的事你想通了,就容易放下自己说了不算的事,看得开,想得透,出得来,放得下。要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眼前的事情,尽到眼前能尽的责任。这样,你就把自己有限的成本,都投资在了你说了算的土地上,而不是投资在人家那个地上,当然,你就会快乐。快乐指数高了当然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就高了。
种好心田读后感【篇8】
种好心田,便能做好教育?耕种心田的魏书生说他有三宝民主、科学、气功。他将民主放在第一位,即是说,没有民主也就没有自己的发展。其实细细品量魏书生的教学与管理,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而所以能做到丝丝入扣。因为民主,他要将自己的所有管理权放手给学生,因为民主,他把自己当成一名学习者和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成为维护集体的一员。魏书生的民主成就了他自己,但是,谁又能否认他的民主不正是成就学生的法宝呢?魏书生的科学是民主的基础,也是一种天道。在魏书生眼里,科学意味着不折腾,意味着守恒。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魏书生教师生练气功的本意当出于此。练气功不是目的,松静匀乐才是追求。在松静匀乐中,人才有反照内心的权利和资格,在反照内心中,才知道什么是自己和自己能做的事,什么才是人生的定位点。
好心态成就好人生,魏书生说,我们当老师的要守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不懈怠,不动摇。用公家时间锻炼自己,把书写备课当做练习钢笔字的机会,把上班当做走进乐园。他使用频率最多的词汇就是松、静、匀、乐,他强调时时事事都要想到这四字方针。松就是身体要放松;静就是心灵要宁静;匀就是呼吸要均匀;乐就是情绪要快乐。他强调,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多么平淡,都可以把它做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条不紊,从从容容的。重要的是停止攀比,回归内心,种好心田,敬业乐业,超越自我,尽职尽责。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向魏老师那样用爱与宽容来拓宽自己的心路,从容地面对一切困难和磨难,并努力使之成为过眼云烟,让自己的心灵达到一种宠辱不惊,镇定自若的崇高境界。让我们种好自己的心田,把工作当做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兴趣,让我们人生变成天堂,变得更加精彩!
通过陶老师与魏老师的对话,感觉他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处处都是发现,处处都是人生感悟的奇妙境界。在他的世界里,教育也是享受。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深邃的哲学气质,让人仰慕。自感眼界有所拓宽的同时,从中也学到了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借鉴的一些可行的做法。当然,在品味魏老师的感慨和收获时,有些地方让我与实际的情况相联系,也引发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给我更多的是心灵的净化和启迪。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做的不是去改造我的学生,而是要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面对现实,才能自信地工作,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在辛苦的同时,让我也感受到了快乐,我会用我的爱心去拥抱我的学生,去理解、信任我的学生,种好自己的心田,相信总有一天我也会收获那份特有的幸福。
种好心田读后感【篇9】
读了魏老师和陶老师的对话书籍《种好心田》,从中学到了许多科学管理班级的方法,也让我认识到一位中国的大教育家,被称为当代孔子实不为过。他教给我们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的道理。他的教改,他的思想,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书中,魏老师不止一次的提到:我们当老师的要守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不懈怠,不动摇。用公家的时间锻炼自己的身体,把书写备课当做练习钢笔字的机会,把在学校上班、教课当做走进精神乐园。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相位老师那样用爱与宽容来拓宽自己的心路,从容地面对一切困难和磨难,并努力使之成为过眼云烟,让自己的心灵达到一种宠辱不惊,镇定自若的崇高境界。
在书中,让我最最难忘是魏老师反复向在座的各位教育同仁强调的要时时事事都要想到四个字松、静、匀、乐。松就是身体要放松;静就是心灵要宁静;匀就是呼吸要均匀;乐就是情绪要快乐。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都变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快乐常驻。另外,魏老师还结合自己以及周围的很多事例,告诉大家:停止攀比,回归内心,种好心田,敬业乐业,超越自我,尽职尽责。
大的事你想通了,就容易放下自己说了不算的事,看得开,想得透,出得来,放得下。要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眼前的事情,尽到眼前能尽的责任。这样,你就把自己有限的成本,都投资在了你说了算的土地上,而不是投资在人家那个地上,当然,你就会快乐。是啊,在看完魏老师的书后,我对他的这段话也有了更加深课的理解与感悟。让我们种好自己的心田,把工作当做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兴趣,让我们人生变成天堂,变得更加精彩!
通过陶老师与魏老师的对话,感觉他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处处都是发现,处处都是人生感悟的奇妙境界。在他的世界里,教育也是享受。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深邃的哲学气质,让人仰慕。自感眼界有所拓宽的同时,从中也学到了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借鉴的一些可行的做法。当然,在品味魏老师的感慨和收获时,有些地方让我与实际的情况相联系,也引发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给我更多的是心灵的净化和启迪。
种好心田读后感【篇10】
星期一姐姐借给我一本叫《种好心田》的书,我真是如获至宝。见缝插针的读,终于在星期四读完了。书中好多金言佳句,震撼了我的心灵,滋养了我的灵魂。今天特摘录如下,以备以后品味,汲取正能量。
只要坚持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守“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幸福观,就能享受到做人的幸福感、自豪感、尊严感。
如果产生了倦怠感,坚守就变成了苦役。要做到不懈怠,就要不断往深处、细处去创新。
45分钟的课堂像一个宏大的世界,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择业”,千万不要让学生“待业”。要引导先进学生不断超越自己,从而没有时间骄傲;引导后进学生大事做不来,小事赶紧做,从而没有时间自卑。
把人家的理论和经验当成自己的营养和水分去吸收,这样,既能守住、发展自己,又是赞扬、肯定别人。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利必有一弊;走出阴影肯定会是阳光,手心翻过来必然是手背。我始终愿意这样想问题:第一我希望顺畅;第二,当不顺畅的时候,我就想,不顺畅能给我带来什么财富,让我沾点什么便宜。我始终用一种占便宜的心态看待人生的压力、磨难、曲折和坎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佛陀说得好:一切境界都有上帝的美意,就看你有没有智慧来转化成自己内心的力量。也就是说,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本意都在为你服务,促使你朝向心灵的回归,带给你珍贵的成长经历。
《周易》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孔子说:“君子不器。”可是,很多教育专家还是在“器”的层面上行走,没有感受到“道”的美丽。
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抓住这个核心。而能力的养成自然要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