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马克思观后感(必备13篇)

字典 |

2023-07-24 09:44

|

推荐访问

马克思观后感

【 liuxue86.com - 观后感 】

  我们如何写出一篇独特的作品名观后感呢?当我们欣赏杰出的影视作品时,我们的思维与情节一同跃动。一篇卓越的观后感应该用字辞恳切,论点鲜明。观后感中一定要仔细阐述我们在观看时的感受。根据您的需求,我们为您搜集了一些内容:“马克思观后感”。我们提供的思路仅供参考,具体方案需要您结合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马克思观后感 篇1

  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播出《不朽的马克思》,分上下两集,共100分钟,凝结了幕后制片方大量心血的一部影片制作的辛勤付出,绘图的精致,巧妙的镜头。对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显示公园四季变化的一组照片快速切换,正如台词所说的一切事物永远处在矛盾和发展之中。看完该片之后能对马克思的一生及其系统思想有一个大概和粗浅的了解,影片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至于要真正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精髓,只得去读马克思的著作。

  书是要一个字一个字读过去的,有些甚至要抄写一遍,如此,才能和作者有一个真正的对话,更真切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我近日开始抄写一些文章了,不管属于专业与否,觉得写得很好的,有选择性地会摘抄一下,这给我带来很大收获。我抄写了一些文章以后,才明白读一遍和抄写一遍的体悟深度完完全全是不一样的。抄写过程中,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写下每一个字的心理,我脑海中有时会不断浮现作者伏案创作的画面,我的思想也尽量和作者保持一致。抄写,是最能把握文章细微之处变化和作者真实意思的。如果仅仅是读,在文字的跳跃之间便总会不自觉掺入自己主观看法,而抄写就完全尊重作者原意了,一点不漏,完成了对作者思想的全吸收。这就是画家李可染先生说的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吧,画家临摹好比是读书抄写的过程,都是在尽最大程度、全面、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想。

  在不久的将来要开始读一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了,但不急于开始读,先把手头的几本书(老板给的)先读几遍,争取最大程度领悟其精髓,再开始下一阶段的阅读。我这么多年以来啊,读书确实着急了。高中之前,升学压力大,除应试内容外,书看得很少。上大学之后,急功近利,曾扬言大学要看600多本书,最后因为目标太不切实际,反正自己也做不到,索性放弃,加之那时也没养成读书的习惯,所以整个大学四年也基本没读书。研究生两年里,第一年在学校看书也很少,第二年来单位了,倒是看了一些书。

  分析我自大学以来的读书态度,读书意识是有的,但急功近利,重数量轻质量,也没学会看书。看完《永远的马克思》,另外一点深切的感受是,能读书非常重要,马克思把自己称之为读书的机器,他在大英图书馆十年如一日地读书,临终之前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也是在读书。他的看书能力太强了,也特别会做读书笔记。我想,读书笔记不仅记录他对书中观点的看法,很多也是摘抄,这是必然的。会读书真的很重要,很多博士也没有掌握这个能力。我常在想,我什么时候学会读书了,我也就开始走上通往成功的快车道了,否则,永远都徘徊在成功的外围圈。说点题外话,我不读博士,就是因为自己读书能力还不行。不过,对于读书能力,我倒是一点不担忧,我现在才xx6岁,哪怕是打碎了重新培养,时间也是充足的。和很多人比,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不晚了。很多人到了36、46、56岁也没掌握这个能力,我何惧之有。

  最后,今天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xx00周年,愿未来盛世中国,如马克思所预言。

马克思观后感 篇2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观看了电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之后,我的感想颇多。该片形象地塑造了思想广阔、勤奋工作的马克思,展现了马克思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不朽的理论贡献。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17岁的马克思就树立了为人类而工作的伟大志向。在患病期间,读完了黑格尔的著作,产生了辩证思想。不满23岁获得了博士学位,写了十万多字的笔记,四万多字论文,年轻活跃的马克思不断阅读,翱翔在思想的天空中。他超人的领悟天赋与记忆天赋令人赞叹,但更值得敬畏的是,也是他治学过程与革命实践中最重要的一点,即充分与基层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相接触。他震惊世人地写道:“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他深入的了解无产阶级,并为他们发声。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可以说是马克思的人生写照。四次驱逐,不断流亡,长期居无定所,马克思克服了贫困、子女夭折和疾病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依旧毅然决然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创作《资本论》,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谋求解放的理论武器,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不断攀登。

  拥有世界国籍的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他不朽的著作,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也逐渐成了一个举世闻名、家喻户晓的名字,“马克思主义”被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马克思主义及其思想不仅与国家,社会有关,更是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从初中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模糊的印象,到高中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了解,再到大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使我更加了解社会与历史以及未来。

  “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那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召唤,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而马克思主义仍将继续影响世界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说:“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

  马克思为国家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作为一名正值大好年华的青年大学生,我也应向马克思学习,以坚持不懈,不为艰险的精神,认准目标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漫步荆棘人生路,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为祖国的发展复兴奋斗终身。

马克思观后感 篇3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于1857年8月下旬,它是马克思为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又陈《资本论》的初稿)而撰写的一篇导言。《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直到19才在他的遗稿中被发现。19考茨基把这一手稿用德文发表在《新时代》杂志上。

  1857年爆发了席卷欧美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当时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现在发疯似的通宵总结我们的经济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导言》的写作目的:一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二是为了批判当时国民政治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还有巴师夏、凯里等庸俗经济学。他们一方面把物质生产看作是与社会性质无关的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下的生产;另一方面有割裂了生产与分配等关系,把分配说成是随心所欲的事情。马克思在《导言》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错误观点,认为物质生产总是在一定社会性质(生产关系)下的生产,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是物质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是这四个环节的起点,并以生产为出发点论述了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的一般关系。《导言》对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还作了专题论述。

  这是一篇没有写完的导言,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1、生产;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3、政治经济学方法;4、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关系。法的关系。家庭的关系。这里节选前三部分:

  这一节的中心是批判了国民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的错误观点,论述了物质生产社会性质,主要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对象和本题。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政治经济学研究物质生产,就必须研究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生产关系),研究生产交换中的个人,就不能脱离社会性质来谈个人。而斯密、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虽然也把物质生产作为研究出发点,但是,他们不顾生产的社会性质,而把生产理解为单个的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的生产。这种“鼓励的个人”是一种虚构,其旨趣无非是企图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说成是自然的永恒的生产。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脱离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生产关系而空谈“生产一般”,其目的是要证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谐永存。但是,“政治经济学不是工艺学”,它不研究一个个特殊生产部门。政治经济学要研究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总体中活动着的物质生产,从而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本题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即现代资产阶段的生产

  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上市我们研究的本题。生产的一般规定是存在的。政治经济学如果停留在这些抽象要素,那就不可能理解人和一个现实的历史生产阶段。政治经济学可以作为合理抽象的生产一般,但这不是主要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本题是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

  这一节考察了社会生产的内部结构,分析了社会生产各个方方面的相互关系,研究了生产的现实运动及规律。

  引论。社会生产是一个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组成的有机统一体,生产制造出适合需要的对象(产品);分配依照社会规律决定个人分配这些产品的比例;交换依照个人需要的对象和奴役,供个人享受而满足个人的需要。因而,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重点,非配合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社会生产就是这样在总体性中活动着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而资产阶级经济学“正规的三段论法”:生产是一般,分配和交换是特殊,消费是个别,全体由此结合一起。马克思指出了这种分法的肤浅性,并具体分析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把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割裂和等同都是错误的。首先,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生产直接也是消费:一方面表现为劳动力的消费;另一方面表现为生产资料的消费。消费也直接地表现为生产:一方面在消费生活的消费品中,人生产自己的身体恢复体力,即通过消费生产出劳动;另一方面,在消费生产资料的同时生产出行产品。其次生产和消费相互依存、互为中介、互为手段。生产中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为就没有对象。消费也是生产的中介,消费为生产提供目的、需要和内在对象;消费为产品创造主体,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所以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最后,生产和消费相互生产,互相创造对方。两者的每一方由于自己的实现才创造对方;每一方把自己当作方创造出来。消费生产着 、创造生产,生产生产出消费。

  尽管如此,把生产和消费等同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如平庸的经济学家萨伊等。马克思认为生产和消费是一个过程的两个要素,在在这个过程中,生产是实际的起点,因而也是起支配作用的要素。而消费只是表现为生产的要素

  马克思批判“三位一体”分配理论,阐明了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的原理。

  “三位一体”说的实际观点是,土地带来地租,劳动带来工资,资本带来利息和利润。换言之,资本就是利息和利润的源泉,资本决定了一切分配形式/

  首先,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不是利息和利润的源泉的观点。

  马克思批判了分配优于 生产的理论,阐述了生产决定分配的原理。分配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和生产产品的分配。铲平的分配显然只是分配的结果。在这里,要具体分析的颚是生产要素(生产条件),如生产工具的分配,社会成员和生查资料在生产过程的起始阶段首先按照一定的生产关系进行分配,即什么素质的社会成员安置在什么样的生产部门干什么,什么样的生产资料为社会成员的哪些人所占有等等。以这种生产条件和前提的分配就形成了生产要素的结合形式。所以说,它决定生产的结构。人们只有在这种生产结构中才能生产出可分配的产品。可见生产要素的分配不是先于生产的分配,而是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属于生产本身内部的问题。这种生产要素的分配在本身分配不断地改变,也不断改变着产品的分配。

马克思观后感 篇4

  当玛丽背着孩子到达纽约,看到她诚挚的长辈和最好的朋友――马克思,看到挂在他脖子上的表情画本,看到天花板上被熨烫整齐的这些年来他们传递的书信,她笑了,她终于见到了那位在她生命最绝望的时刻给她力量让她重新站起来的“老头儿”,她终于懂得了做自己才是幸福源泉的生命真谛。

  影片的结局也许不算完美――玛丽失去心爱的丈夫,马克思走了,但“你我的人行道已相交在了一起”,他们已经懂得人生的意义,他们不是孤独卑微的,这份坚不可摧的友谊已使他们找到他们曾经一度可望而不可即的幸福,而且定将鼓舞着长大的玛丽和她的孩子勇敢快乐的走下去。

  家住墨尔本的玛丽八岁大时,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父母亲整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有一个反映心情变化的戒指和一只从外面捡回来的小公鸡的她更加渴望温情与爱情。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两条长短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人生轨迹相交,玛丽找到了马克思,一个患有严重肥胖症和忧郁自闭症的美国中年男人,她只有一个假想的蹲在墙角椅子上看心灵鸡汤的犹太朋友。一封关于询问美国小孩是怎样生出来的有趣问题的信附带一根樱桃巧克力棒拉开了他们长达八年的“跨洋恋”的序幕。

  不知这是否可以称为爱,但它绝不是狭隘意义上的“结婚生子,恩恩爱爱”,我想它应是两个原本不懂得爱的人用生命与心为我们谱写的一曲“友爱”之歌,完成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粹最真挚的交流。玛丽哭诉同学嘲笑她额头上的胎记,一个小小的字眼唤起了马克思那压在心底的不愿记起的遭遇,他开始害怕,恐惧孤独,担心再一次承受被人拒绝的打击,但他同样渴望爱情的降临,因而当玛丽用稚嫩的语言向她倾诉她深爱邻居却羞于开口时,他的内心如山洪暴发,极度的自卑感与失落感终于让他住进了医院,开始了八个月的人生反思。

  尽管玛丽曾经为追求自己的爱情屡战屡败,马克思也因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与失恋而过度敏感以至于他们曾长时间停止通信并陷入痛苦的泥潭无法自拔,但我们还是要相信真正的友谊是不会轻易被挤垮的。就是这样一个曾被无数次伤害和欺负的自卑的小女孩儿也终于在父母去世、丈夫离开的时候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一个人带着孩子坚强的生活,就是这样一个没被真正爱过也没真爱过别人的“怪老头儿”仍然在他的半百之年悟出要被爱要先爱自己的人生哲理。

  也许正是影片中那昏暗灰色的画面加之真实感人的心灵独白触动了大众那脆弱的内心,才使得这部既没有惊人视觉特技又没有英雄主义渲染的粘土动画片能收获百万美元的票房,并成为圣丹斯电影节31年历史上首部被邀为开幕电影的动画片。

  这对以笔会友的跨洋忘年交,面对同样缺失、暗淡、孤独的人生,发出了“年少时总是期待成为任何人除了自己”的感叹,甚至还绝望的认为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满是裂缝,生命似乎已经没有出路。但我们同时要看到他们的邻居最终是如何双目失明却仍追寻着生活的快乐,双腿截瘫严重自闭又是如何在关键时刻为玛丽送去改变她一生的东西。

  马克思重新审视了自己一生的三个目标,开始渐渐懂得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努力寻找并发扬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勇敢地接受自己,真心的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他走得很安详。玛丽也不再是那个懵懂天真的小姑娘,当她背上抚养下一代的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时,她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别人可以不爱自己,但我们自己不能放弃,没能做个合格的妻子,但我们还可以做一位不让自己后悔并且令孩子敬爱的母亲。

  这就是价值,不在乎你是做什么的,不论贡献大小,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我们的内心就是坦然并快乐的。

  朋友们,刚进入大学我们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要因自己的一个小小的缺点而逃避,不要因自己的卑微放弃对梦想的追逐,茫茫太空,浩瀚苍穹,当你站在巍巍岳麓山上俯瞰这座城市的时候,那点小小的美中不足又算得了什么,最最重要的是永不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坚强的做我们自己,终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他人想成为的“别人”。

  朋友,生命宝贵却又短暂,我们要加倍珍惜这稍纵即逝的美好的青春时光,不要瞧不起自己,觉得自己技不如人甚至一无是处,很多时候是我们羞于表达,封闭自我,要知道那些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不能给我们永远的满足。不要犹豫了,走出去吧,看看这片广阔的天地,听听这座城市里人们奔波的脚步声,想想身后的年迈的父母,当我们真的决心改变并敞开心扉地交几个知心朋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那么多的人在爱并牵挂着我们,他们又是多么期望看到我们凯旋而归的那一刻。

马克思观后感 篇5

  说起马克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老师给我们观看了影片《不朽的马克思》,受益良多。这个影片展现了思想着的、执着的、真实的马克思,展现了马克思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不朽的理论贡献。《不朽的马克思》分为上下集,上集以写作《共产党宣言》为核心内容。通过马克思的童年时代、青年时代、大学时期等成长历程,构建马克思思想轨迹。他中学立下“为人类而工作”的崇高理想成为他一生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不仅与终身的革命伴侣燕妮结出了爱情的果实,还结识了一生的革命战友恩格斯,从此马克思恩格斯开始为无产阶级的事业并肩战斗。下集讲述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过程,刻画马克思“目标始终如一”的革命领袖品质。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了伦敦,长期居无定所,马克思克服了贫困、子女夭折和疾病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依旧毅然决然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谋求解放的理论武器,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不断攀登。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可以说是马克思的人生写照。

  《不朽的马克思》给我们展现了马克思的人生足迹,马克思工作、生活的实地,以及手稿文献等珍贵文物,真实反映马克思的人生轨迹,刻画马克思的性格、形象,讲述马克思的生活故事,体现马克思的伟大精神。让我更加了解到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人类事业奋斗。

  马克思虽然没有伟大的职业,但他却用哲学思想拯救了世人思想,拯救了世人对未来的认知!他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奋斗了一生。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当代青年最好的榜样。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要为之不懈奋斗,要像马克思一样有坚定的坚持不懈、不为艰险的精神,希望我们都能从马克思身上学到坚强,以及面对困难的坚守信念,成为更好的自己。

马克思观后感 篇6

  1、纽约是一个很吵的城市,所以我更喜欢住在安静的地方,比如在月球上。

  2、每个人的生活都像一条长长的人行道。有些是扁平的,而另一些,像我,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

  3、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唯一的朋友。

  4、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想成为除了我自己以外的任何人。但我必须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我的一切。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我们的缺点,它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只能接受它。

  5、我想成为除了我自己以外的任何人。

  6、我原谅你,因为你不完美,你不完美,我也不完美。没有人是完美的,即使是那些在门外乱扔垃圾的人。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想成为除了我自己以外的任何人。伯纳德·哈霍夫博士说,如果我在一个岛上,我必须适应独自生活,只有椰子和我。他说我必须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一切。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使自己适应它们;然而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你。每个人的生活都像一条长长的人行道。有些很整洁,而像我这样的人,则磕过香蕉皮和烟头。你的和我的一样,只是没有那么多裂缝。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的人行道能相遇,我们能共享一罐炼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7、感觉就像我不小心把嘴唇粘在了一起。

  8、我不喜欢拥挤的人群、明亮的灯光、突然的噪音或强烈的气味。

  9、我原谅你,因为你不完美,你不完美,我也不完美,没有人是完美的。

  10、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想成为除了我自己以外的任何人。伯纳德医生说,如果我在一个岛上,我必须适应一个人的生活,只有我和椰子。他说我必须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一切。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是我们的一部分,但我们必须适应它们。然而我们可以选择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伯纳德还说,每个人的生活都像一条长长的人行道。“有些很整洁,有些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和我的一样,但可能没有我的裂缝那么大。好消息是,有一天我们的人行道会交叉,我们将能够分享一罐炼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唯一的朋友。

  11、当你年轻的时候,你想成为任何人,除了你自己。

  12、不要担心微笑。我很少在外面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在里面不笑。

  13、每个人的生活都像一条长长的人行道。有些很整洁,而另一些,像我的一样,一路上都有裂缝,有香蕉皮和烟头。但我们必须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一切。虽然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缺点,但作为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适应它们并生活下去。

  14、我原谅你,因为你并不完美。你不完美,我也不完美,没有人是完美的,即使是那些在我公寓外乱扔垃圾的人。

马克思观后感 篇7

  纽约肃杀的街头,一本著作的热销成了风雪里仅存的亮色。书名:《资本论》,作者:卡尔·马克思。书商的广告简洁有力:“他说的都发生了”。

  人们常问:“经典是什么?”答案是反讽的:经典就是只有在危机中寻找出路的人才会想起去阅读的著作。《资本论》的重新畅销,不禁让人哑然失笑,一段时间以来,马克思的学说被人遗弃、嘲讽,哪怕是在将其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国度,僵化的教条也让真知黯然失色,青年人避而远之,不敬者鼓噪而攻。当危机兵临城下,自以为是的人付出了代价,手足无措间方才想起重拾经典,却发现经典早已在书架的角落蛛网尘封。读懂马克思,是当今整个世界亟待解决的一件大事。

  在这样的时景下,韩毓海教授撰写了《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马克思》。诚如作者所言,这是一本阅读马克思的“小册子”,初为应少年儿童出版社之邀为青少年所作,文辞晓畅,颇多童真。在书店充斥着各色鸿篇巨制的年代,如此清新真切的小册子却带来了久违的动容。在诸如“马克思究竟是哪里人”等淳朴的问答中,一个不为人知的马克思人生,一个别开生面的马克思学说呈现在我们面前。

  很多人都不知道,马克思出生在优裕的犹太拉比世家,爱人燕妮是一位达官贵族的千金。青年马克思所从游者皆为上层精英,许多人都曾许之以高官厚禄,这是马克思本应走上的“正道”,而他却选择投身于波澜壮阔却又颠沛流离的无产阶级革命中。古人讲知人论世,而对于马克思,长久以来,少有人能识其人,也就无从懂其说。

  韩毓海教授之书为我们重新了解马克思提供了一个契机,让读者有缘得见一种崭新的历史观:我们正身处“世界制度”的两次“大解体”之间——一次是罗马帝国崩溃所代表的公共财富的解体,一次是由教类肇始、由资产阶级推向高峰的私有化帝国的解体——这是一个追逐私利的市民社会,资本主义是它的顶峰。不同于起源于平等交换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来自战争与金融的结合:欧洲人通过债务手段来筹措经费,以票据的流通进行互相预付,引发了金融革命,建立起一整套信用体系。资产阶级正是凭借这一套现代信用体系,利用了历最进步的东西——公共投资、世界市场、现代科技以及千百万雇佣工人——推动了历史的大发展。

马克思观后感 篇8

  孙伯鍨等编著的《走进马克思》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第2版(MEGA2),针对所谓“两个马克思”的争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走进马克思》摆脱“体系哲学”的解释框架和僵硬的学科建制,以专题的形式,史论融合,系统地阐述和展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并聚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方法论,系统探讨若干有代表性的西方思想家的相关理论和观点,建立一种与之进行平等对话的原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此外,本书在关涉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这些焦点问题诸如实践观、历史观、社会观上提出了新的见解。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就非常疑惑,我们为什么要去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呢?在大学的思修课上,老师也要我们去看关于马克思的书或者视频。于是,对马克思主义一向不感冒的我,走进了这本书,决定趁此机会去了解一些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了解要为什么相信马克思。

  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已经证明,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把握不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以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创造性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作文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无一不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模式、北京共识、中国道路的题中之义。只有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其次,为了在一个多元的社会和多极的世界中,我们要维护好自己的“这一元”和“这一极”,更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如果说“一个人死去只是躯体的死去,而灵魂仍活到世上”,那么马克思的光辉思想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是永垂不朽的。读马克思的著作不像读武侠小说,不像读《草样年华》或《大路朝天》,读他的著作需要一颗虔诚的心静下来读,这样思想将受到重大启发,灵魂会得到全新的洗礼,读一遍不行,要反复地读,其思想涵养、文字艺术才能被真正领悟到。他的著作不能呆在“小屋子”里读,而要带到生活中、世界中去读,才能领悟到其中的真谛!

马克思观后感 篇9

   马克思与他身上的"魔"

  ——读《马克思传》有感

  弗兰茨·梅林《马克思传》

   相关介绍:

  弗兰茨·梅林(1846-1919)是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领袖和理论家,历史学家和文艺评论家,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也是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著有《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中世纪结束以来的德国史》、《马克思传》等书。列宁评论梅林"不仅是愿意当马克思主义者的人,而且是善于当马克思主义者的人".

   读书有感:

  寒假时受人推荐读弗·梅林的《马克思传》。

  马克思身上有着某种坚如磐石的东西,他的父亲称之为"魔".马克思的"魔"是对世间疾苦的洞察,也是势必要对世界做出改变的执着。

  马克思的家庭将自由作为宝贵的遗产留给了他。自由让马克思不容易轻易受其他任何人或思想的局限。马克思二十岁加入"博士俱乐部",受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他思考着困扰他前辈的问题,但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正如书中所说,"他既不到宗教这个歪曲形象的凹镜里,也不到专制君主的无谓的哲学空谈里去寻求‘人类自我意识’这个独一无二的‘至上的神’;他宁可去追溯这种哲学的历史根源,把这种哲学看作理解希腊精神的真正历史的钥匙",这样的自由贯穿着马克思的一生,使他不容易轻易的屈服和认同,这种自由依靠着马克思大量的阅读和知识积累,依靠着他不断的自我批判。

  阅读中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马克思青年时期在大学中的积累。他在大学阅读了大量哲学历史相关书籍,做摘要,写感想,进行翻译,并且尝试着自学英语和意大利语,最后甚至因为过分努力,疲劳病倒。我看到一个年轻人眉头紧锁坐在书桌前不断的写着什么,马克思的努力始于他的爱好,但更多的是源于他感受到的历史责任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他试图对现实做出改变,当这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需要他学习新的知识技能,需要他进行革命时,他就会义无反顾的投身其中。马克思是坚韧的执着的,他同样也是自由的乐观的。这样的.马克思吸引着无数的人,尽管"他在大海上的航行总是充满了风险:他的船始终穿行在恶风险浪和敌人的枪林弹雨之中;虽然他的旗帜永远骄傲地飘扬在桅杆上,但船上的生活无论对于船员或对于船长来说都不是轻松安宁的".他感受着世间的忧患,体会着别人的痛苦,并随时准备为之战斗。

  《马克思传》越是阅读,越深感战栗。我感受到马克思身上的"魔",也感受到自己的懦弱和平凡。小时候做着超人幻想,妄图改变世界,直至今日才发现原来真的有人做到了。他是超人,更是一种信仰。

  来源:图书馆学本科生党支部 刘皓月

马克思观后感 篇10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后感

  1841年12月24日,普鲁士政府颁布了新的书报检查令,用虚伪的自由主义词句掩盖其专制主义的出版政策,以取代威廉三世颁布于1819年10月18日的“旧”书报检查令。此“新”法令由于其字面上的保障言论、出版自由而迷惑了相当一部分人。马克思认为“书报检查令”就是官方的批评,书报检查的标准就是批评的标准。书报检查令明显地印刻着“官方的容颜”,代表官方的立场。无论是这项法律本身还是执行它的检察官都不可避免的披着虚伪的面纱。检察机关“不仅调整个别公民的行为,而且调整社会精神的行为。”因此,国家的一切行为都在检察官的掌控下,公民得不到应有的自由权利。他进一步分析得出,检察官纵然是行使法律指令的工具,但法律本身存在更多的问题。检察官也就成了专制法律的牺牲品。而法律本身也在玩弄文字游戏。马克思辛辣地嘲弄道:“我是一个幽默家,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我是一个激情的人,可是法律却指定我用谦逊的风格。”

  从1835年到1842年是马克思从康德主义向黑格尔主义的转变时期。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创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法哲学观,即新理性自由主义法哲学观。在资产阶级激进政治的运动的发展,争取民主反对专制、崇尚理性摒弃神性、追求自由否定强权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抨击专制法律并深入分析了法与自由的关系。人类的各种自由从来就是存在的,只不过有时表现为普遍权利,有时表现为特权。马克思以其敏锐的眼光看到其专制,他强调人的自由,尤其是精神的自由,他认为人的精神存在的样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将这种自由的精神扼杀,最终只能滋长专制和愚昧,世界最终会变得黑暗。但是检查令却指定用一种形式、一种风格来表现精神,即严肃和谦逊的态度,这种规定本身就是对自由创作的一种抹杀和限制。

马克思观后感 篇11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马克思靠谱》一书(东方出版社出版),以马克思的生平为时间轴线,详细介绍了马克思的一生及其重要著作和思想发展脉络,描述了一位真实的、立体的、依然“活着”的马克思。同时,针对诋毁马克思的种.种谣言,用翔实的史料、严谨的考证,澄清事实。

  该书的编写者都是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和传媒领域的少壮派代表人物,主要作者包括:钟君、张明明、卢刚、冯伟、卓丝娜。《马克思靠谱》的受众定位主要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不枯燥、不戏说,内容很红、形式很潮,用系列颇具创新性的尝试,让读者切实感受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可爱、可亲、可信、可敬、可用。不到20万字的一本通俗理论读物,让我们走进马克思的人物世界,让我们了解了一个熟悉却不熟知的“千年思想家”,让我们找到了哲学与世俗、经典与现实的契合点。

  该书认为,有人说他的理论指引着群众,改造旧世界,有着雷霆万钧的力量,而有人却指责他的理论。是马克思诞辰198周年,两个世纪快过去了,一些人使出浑身解数试图证明马克思已过时,却令马克思越来越被证明是正确的。真正过时的,早已被历史湮没,又为何如此值得那些人搜肠刮肚、殚精竭虑地去证明?马克思的理论总是“被过时”,恰恰证明有人谈“马”色变,试图掩人耳目;马克思的理论总是遭诽谤,恰恰证明他的理论触动了一些人的核心利益,令其闻风丧胆、寝食不安。

  该书用“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必然走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大道的必然规律。”“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等论断,在理论上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同时,书中用“次贷危机”直至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占领华尔街运动”“直至全球此起彼伏的工人罢工运动”等大量雄辩的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告诉人们从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近二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从未过时。

  另外特别引起读者注意的是,书中有一个《马上学习》板块,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今时代热点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相结合,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下的理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和改革伟大事业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靠谱》用通俗易懂、极富感染力的方式,再现了马克思真实的个人形象和魅力,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下的积极现实意义,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了当下青年人所关心和困惑的问题。这正是《马克思靠谱》一书“靠谱”的具体体现之一,真正让马克思主义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马克思观后感 篇12

  看过不少叙述和回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书,如李卜克内西的《回忆马克思》,梅林的《马克思传》,每一次阅后都像火炬燃起心中的干柴,周身充满了无可比拟的热量。

  今天,我又看了一本比前二本更完整,更充实,更能反映了马克思的著作,这部书好像一组反映伟大导师的照片,我看见,一个伟大导师的成长过程,他抛弃了教援和法学专业,为了研究现实,他投身于革命实战,他摈弃了鲁格的“空想主义”,为了“贫民”,他呼出了“向大地宣战”的口号,他没有给他的母亲带来幻想的葡萄园,为了磨锋他战斗的笔尖,他让他的燕妮等待了他八年,他的早熟使得比他大十六岁的老教授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思想早已走到了人类的前头。

  是的,聪明的艾得加尔被时代所抛弃,空想的大学生们隐去了,独有无产阶级的斗士马克思在思想的旋祸中健游着,向着伟大的目标前进,看来,黑格尔和柏林大学的约翰对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马克思从这个故纸堆中找出了辩证法的明珠,马克思拼命钻研文学语言,他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竞着迷一部中篇小说,他的各种文字的运用,使得朋友们都非常吃惊,他用他崭新的世界观,全身披摩地杀向了战场,尽管他被当局通缉使他出逃了国外,但他高兴,因为他至少在这个巨人的身上造成了严重的裂痕,他知道,不可喻越的鸿沟正是由痕裂所造成的。

  如果说燕妮是他亲爱的妻子,那么图书馆便是他的伴侣,他研究革命理论,尽管生活不很如意,但他是在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谋利益、求幸福。

  可以看出,马克思是个平凡的人,并非什么“超级天才”,他的伟大是和他诲诲不倦的研究革命理论和参加革命实践所分不开的,难怪,那些马克思的“朋友”在诽谤马克思时,把他描给成一个很可怕的人物,燕妮要捧腹大笑了,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是一个很平常的人。

  二十多年前,萧灼基教授送我一部佳作《恩格斯传》。那时他对我说,撰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传记,是他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时定下的心愿,那时只是完成了一半,还要继续写另一半,就是马克思的生平传记。今天,他终于如愿以偿,《马克思传》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了,对他五十多年来坚持不懈、“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语)的执著精神深感敬佩。

  看到这部书,触景生情。我想起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在北师大图书馆工作了二十年,也读了很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摘录了大量资料,积累了许多有关马克思的生活和工作图片,当时我也有过编写马克思传的念头。后来,读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威廉·李卜克内西的书,我记住了他的一句话:“写马克思这样的人必须承担重大的责任。”我想,这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自知能力不够,难于承担这个责任,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也正是我要向萧教授好好学习的方面。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190周年,萧教授写的《马克思传》在这个时候出版,是对这位“千年伟人”马克思最好的纪念。通过这部传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家人亲情的眷恋,这些无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纪念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认真学习他的著作,学习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从他的生平业绩和伟大品格中吸收智慧和力量。

  今年又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三十年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善,这是中国历史上惠民最多的一次改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载入史册”的最成功的改革。这次改革的成功,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旺盛的活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三十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在全国人民热烈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时候,萧灼基教授写的《马克思传》出版,对我们学习和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一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正在向实体经济渗透,经济危机的征兆频繁出现,并向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这一事实,宣告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已经破产。与此相反,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又骤然热销,据《环球时报》2008年11月12日的报道,2008年《资本论》在德国柏林的销售量是前一年的3倍、1990年的100倍。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曾经有人瞧不起这部经典著作的意义,认为《资本论》所作的分析已经过时、甚至认为改革必须摆脱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视为阻挠彻底改革的“绳索”。而现在,西方人都重新研究《资本论》,难道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人,可以不要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了吗?

  萧灼基教授写的《马克思传》与众不同,它的特色鲜明:第一,它是一部革命传记。以马克思的革命生涯为主线,该书共有13章,按革命实践的先后顺序排列,根据实践的发展,阐述革命理论。第二,在革命理论中突出经济理论。该书的第八章、第九章用10万字的篇幅介绍《资本论》的三部手稿和《资本论》第1—4卷的基本内容。第三,用通俗的形式介绍深奥的理论。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初学的读者往往感到不易理解,而萧教授采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独特的叙述方式,使复杂的理论问题深入浅出。

马克思观后感 篇13

  加拿大学者 Dave Cormier 和 Bryan Alexander 在 年首先提出了慕课这个名称。 同年 9 月,Connectivismand Connective KnowledgeOnline Course(CCK08)作为第一门真正的慕课课程有该国学者乔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唐斯开设。慕课的基本特征即“大规模”、“开放”、“共享”,其不同于传统网络课程的关键点在于“自主、协作、交互”。

  慕课课程内容的特点是时间短,一般在半个小时内,主要有微视频构成,这些微视频必须与主题相关,题型设计以交互式的问题为主,对内容掌握情况则通过每一节课的课堂提问和课后测验进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相关内容上传到网上并免费开放,强调的是资源的共建共享。 与此同时,慕课的课程要素是完整的,包括学习目标、教师、学习活动、作业、学习评价、学习成果证明等。它的优点在于可以让学习者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加有效地学习。

  慕课教学理念的关键点在于其对话与协商式的思维引导的教学理念,该教学理念的出发点是对学习者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体现的是介质的作用,即引导学习者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与传统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不同,它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知识生成。 慕课所提供的课程学习内容是开放性的、动态性的、多样性的,它所形成的教育空间是新形式的,覆盖面广的。与传统“灌输式”的线性教学方式相比,这种对话与协商式的非线性教学方式更符合时代需要。

  在“慕课”的学习中,每门课程都有交流平台,学习者以小组或在线论坛为媒介进行交流、讨论学习体会,开展同伴互评互助活动等来完成探索式的学习过程。 根据未来教育专家桑新民的观点,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主体三大要素是复杂的学习方式变革的主体。 他指出“人”与“技术环境”之间和谐共处关系的体现,需要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双向建构,即学习过程应该是交互的。 慕课为学习者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内容以及讲授者提供了可能,也就是说慕课的学习过程是交互式的。

  中宣部、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必须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①《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必修课之一,一直在努力进行改革,改革教学方式、改革考试方式等,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同时,我们也发现,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强,要想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预期的课堂效果并非易事,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原理》课存在以下问题:

  高校课堂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部分学生会因各种原因不愿意上课,极个别学生甚至会大半个学期不上课。 教师只能选择点名的方式将学生“强制”留在课堂上。但效果不好,会出现代答到,花钱租人代上课的现象,学生即使来到课堂也非自愿,教师点完名之后,有的学生就会找机会溜走。

  课堂上玩手机、看闲书、打瞌睡等现象较多,即使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课堂纪律,个别学生依然我行我素。 即使教师有意识的针对某方面内容设置一些互动环节,利用多媒体教学,响应的学生也很少,课堂气氛沉闷。

  有的学生上课认真,考试成绩优秀,但他们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为了课程能得到优,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对课上的理论并没有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因此,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价值观的支撑,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慕课”的兴起为《原理》课的变革提供了可操作性,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将“原理”与“慕课”结合起来达到教育目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教师的.课堂讲授到学生的课后学习,主要是通过实体教学进行的,慕课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模式,就是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上教学,做到实体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即将以满堂灌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学习课件、观看视频、作业练习、进行测试和课堂面对面、在线讨论等环节组成的教学模式。

  我们可以借鉴“慕课”的经验,将以往依靠逻辑关系串联起来的教学内容以拆化成一个个独立存在的知识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出现不学前面的就不理解后面知识的情况。这些知识点可以通过课堂实录,实地拍摄,演讲式、采访式、录屏式等微视频形式将纯粹的理论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学习这些视频,教师也可以将这些视频作为加深学生课堂印象或进行课堂总结的材料。在《原理》课上, 微视频可以采取的形式有很多, 比如,“十分钟了解商品二因素”、“五分钟理解认识与实践”等,通过这样形象化、生动化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接受并消化理论知识。 与此同时,还可以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例如通过观看视频,答对相关问题目后有相应的积分奖励等来激励学习者学习。

  课件的学习与观看视频可以同时进行,教师在录制视频的过程中需要制作相应的课件,且视频内容与课件内容相互补充。 学习了课件观看了视频后,学习者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充分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原理,根据授课班级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进行设置,问题要与学生联系密切,且能够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比如,“根据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说明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这样的作业类型。

  现在的大学生更愿意在网上与老师和同学讨论,“慕课”恰好满足了学习者的这一要求,不仅给了师生之间更多的讨论空间,同时也给了学生相互讨论的空间。 在慕课的教学理念,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可以通过数字化的网络空间进行,学习者也可以通过网络空间交流彼此的学习经验,分享各自的观点。 学生最终考核成绩包括在网络上的讨论与发言,有了这样一个可以不用面对面进行交流的平台,有了分数的激励,学生的发言会积极很多,也更愿意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 同时,可以在这种交互平台上开设讨论社区,学生可以在社区看到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以及完成作业的情况,这样可以督促学生积极学习。

  大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大学生也有较多的时间来参加实践活动。以我校为例,《原理》课的课程安排在大二,大二的学生褪去了大一的迷茫与懵懂,又没有找工作的忧虑,相对来说,有更多的时间来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大学开展有大量的学术报告和讲座,学生平时选择听的报告大多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但如果课程的考核方式要求学生需要听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讲座, 开始的时候或许学生会是被动去听,时间久了,耳濡目染,可以达到拓宽学生思路,丰富知识的效果。

  现在的《原理》课也有实践教学这一部分,但主要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以论文形式来展现实践结果,不可避免就出现了个别学生敷衍了事,从网络上找与自己实践形式相同的论文来应付,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应该将实践教学的形式多样化,例如,教师讲到感性认识的时候,可以从理论课堂转换到实践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和学生一起聆听叮咚的泉水,感受凉爽的秋风等。 此外,学习的重要环节还包括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例如,小组内的讨论与交流,小组间的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学习到第二章第二节的时候,可以针对价值观有没有对错之分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辩论比赛,不仅参与辩论的学生收益,针锋相对、唇枪舌剑的辩论也会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吸引学生的关注,也会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在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每个人每时每刻的生活中的条件下,单一使用传统的纸质教材已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和习惯,应为其提供大量的电子教材和阅读材料。原因有二:第一,现在的学生看电脑和看手机的时间远多于看书的时间,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技术,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改良和改良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手机自己去搜索二者的区别,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第二,受社会上碎片化生活的影响,高校学生也接受并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学生更愿意在各种场合“抽空”来学习,可以是拿着手机躺在床上,坐在校园里,可以是搭乘交通工具的途中等,学习和工作并不一定是在课堂上。此外,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快,信息的传播快,学生需要采用更为便捷的学习和阅读方式来适应这种快。 这要求教师需要将整体性的知识拆分为单个的知识点,通过 QQ、微信等社交媒体发布,满足学生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慕课”已然兴起的当今,纯灌输理论的传统课堂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课堂应是学生与教师交流、解惑的平台,更应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地方。《原理》课利用慕课倡导的教学理念进行改革,终将实现其教学目的。

  [1]McAuley A,Stewart B,Siemens G,et al.The MOOC model for digital practice.

  [2]刘震,曹泽熙.“慕课”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挑战和机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1).

  [3]桑新民.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双向建构与整体生成———创造全球化时代的学习文化与教育智慧.教育发展研究,,(23).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想了解更多观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观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5031732.html
延伸阅读
观看一些意味深长的电影时,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我们可以通过一篇感想来反映自己的真实感受,写观后感时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而不是随便找一条感受滥竽充数,写作品名观后感应
2023-07-24
四大名著观后感【篇1】今年暑假,妈妈为了丰富我的阅读知识给我买了一本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这本书的作者是施耐庵,里面描写了许多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里面有: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2023-07-24
为了满足内心的追求,我们常常痴迷于观看各种电影和电视剧。而观后感则是对作品中的人生智慧和哲理进行领悟和总结。那么,如何写出一篇独特而精准捕捉原作精髓的作品名观后感呢?经过深思熟虑,
2023-07-23
在记录对作品的感悟与人生道理时,我们能够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篇观看感。要写出真挚的感想,我们需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当写作品名观后感时,我们是否有可供参考的模板呢?以下将为您介绍有关“色戒
2023-07-23
读后感是对多元文化和文学经典的欣赏和传承,撰写读后感时要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以便真实地表达个人的感受。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算得上是出色而富有创意的呢?根据您的要求,出国留学网特为您准
2023-07-23
如今影视剧已经占据了人们娱乐生活的大部分,优秀的影视作品会带动我们的情绪,引发我们的思考。为了观看过后细细品味,我们应当写一份观后感,关于写作品名观后感你有没有自己的思考,我们怎么
2023-04-07
出国留学网栏目精选:“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欢迎阅读。出国留学网编辑特意为您整理了《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模板》,如何将作品名观后感写的相当吸睛呢?这次的观看让自己有诸多领悟。那就用文字把
2023-05-21
出国留学网精选栏目推选:“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欣赏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有的时候灵魂的交流远超语言上的分享,你看完《青年马克思》后,是不是对人生有了一定的感悟?
2022-12-12
看电影是一种享受的过程。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想要记住电影中优秀的剧情,我们就要准备动笔写一份观后感。观后感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安慰,告诉自己曾经看过,感动过。为什
2022-12-26
出国留学网专题“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推荐内容。依稀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看电影时,优秀的电视节目通常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观后感有他自己独特的格式,长时间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文字功底。
202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