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二手时间读后感9篇

字典 |

2023-09-06 11:13

|

推荐访问

二手时间读后感

【 liuxue86.com - 读后感 】

  阅读作品时,被其跌宕起伏的剧情,流畅的文体深深吸引了。这时我们就有必要亲笔写一篇读后感了,我们带您了解“二手时间读后感”的故事和文化底蕴请阅读,请仔细阅读以下提示信息!

二手时间读后感(篇1)

  二十个故事,全部写着不幸,这就是苏联解体后的人们生活,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代表了全部。

  1991年之前,人们已经习惯了日复一日瑟瑟发抖的生活。1991年巨变之后,原有的一成不变被打破,人们不知道明天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没有明确的预期,恐慌无助。每位参与者都在控诉贫穷或者战乱,似乎历史在倒退,更有对斯大林时代怀念及向往者,何其相似。苏联的社会主义试验失败了,原因太多,冷战举全国之力投入军事竞赛,完全忽略发展经济。如果把制造坦克的资源用于生产“电饭煲”,日子不会这么难过。靠武力维系广阔疆域与多民族统一的超级大国崩塌瓦解后概都难免摆脱种族冲突与战乱,一站后奥斯曼土耳其的崩溃就是中东百年纷争的引线。所有的果,都是在红色苏联或者更早就埋下的因,维持和压制只能维系表面的平静,矛盾终将由量变引发质变。矛盾如何去改变化解,需要智慧与运气,相比之下,我们是幸运的。

  开篇的杂乱让我读起来很痛苦,总感觉又掉进了无法适应俄国人作品的窠臼,随着慢慢进入这二十位讲述者的生活,终于可以沉浸于故事中。

二手时间读后感(篇2)

  时间裁判!

  这本书两天读完,39.5万字,20个故事,越读越难受,一个个鲜活生命都在抱怨着变革带来的苦闷、痛苦。他们本不该把全部精力放在解决一日三餐的问题上,他们很多人有着良好的教育和对生活的追求,但现实却让他们一次次低下头。

  其中有两个人的故事让人揪心。

  一个是齐梅良·哈布罗维奇·吉纳托夫,鞑靼族,布列斯特要塞的英雄保卫者之一。1941年6月22日清晨,在布列斯特要塞率先抵抗住了希特勒军队的进攻。77岁的吉纳托夫最后一次来布列斯特是在1992年9月,一切都一如既往:他会见了前线的老战友们,在要塞中徜徉良久。当然,他发现游客数量在明显减少。因为已经进入了另一个时代:这个时代的时尚就是抹黑我们的苏维埃的历史和她的英雄们。

  他选择了卧轨自杀来面对这个时代,他在遗书中写到:如果我那时在战争中受伤而死,我会知道我是为祖国而牺牲。可是现在,我像狗一样生活。就这样写在我的坟墓上吧,不要以为我是疯子······我宁可站着死去,也不愿意跪着去乞求可悲的补贴,苟延残喘。我不能伸着乞求的手走进坟墓!

  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似乎是他想在车站找个休息的地方,但却被人撵了出来,因为那是商务贵宾厅。他怎么看也不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虽然他是一位伟大的战士。

  另一个是马利克娃的故事,和母亲不断流浪,居无定所,像一条狗一样被各种人驱逐,生活的希望一点点被吹灭,母亲最后选择了自杀。而侮辱和欺负过她们的人过得富足体面的生活。

  这次国家巨变,也让人群分成三种人:一种逃离到他国,扔掉了一切,和过去彻底隔离;一种转变思想,继续在国内默默活着,寻找可以寻租的空间;最后一种思想拒绝变化,但不得不面对经济上的被边缘化,活的特别痛苦。

  看看现在俄罗斯的2018年的GDP为1.66万亿美元,是世界第11大经济体,但广东省的GDP也有1.47万亿美元,已经和俄罗斯差不多了。

  有人怀念过去,祈祷那场巨变不应该出现,那苏俄依然是旗帜飘扬,腰杆子很硬的大国。可这仿佛是围城,没有变的希望变,变了的又想不变。

  书里面的普通民众是每次变革被碾压的群体,有的时候被做成药引子,用过后就成了药渣。读起来让人后背发凉,因为类似的故事还在上演,演员在变化,但剧本都一样。

  我们沉醉在二手爱情,听着二手玫瑰,忘记了我们所处的二手时代,仿佛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掌控者,确看不见背后那可以一手掌握的黑色幕布。

  时间是一个裁判,每个故事都会多个版本,需要时间来判定故事的好与坏。

  我们能等来一个好故事吗?一声叹息。

二手时间读后感(篇3)

  悲伤逆流成河——《二手时间》读后感1000字:

  《二手时间》是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最具分量的作品。德国媒体盛赞该书撷取的是最为细小的马赛克,却拼出了一幅完整的后苏联时代图景。“一部20世纪后半叶的微观俄国史,笔力直抵普京时代。”

  这是一本关于小人物苦难的记录,这是一段关于历史的时间沉沦。

  阿列克谢耶维奇自己把《二手时间》称为“苏联解体的百科全书”。《二手时间》一书直面历史的痛苦,采用了一种冷静客观、直接采访的方式。作者不相信宏大叙事的描述方式,而是从小人物的口述中去保留失语者的声音。一般情况下,小人物历来不在历史学家的视野里,这些鲜活的生命从来不属于主流媒体关注的范畴,他们属于失语者。作者通过普通小人物的口述历史,对充满苦难的不同人们的人生进行了复调式的描述。他们的声音是多重的,他们故事包含着太多的苦难、勇气、迷茫等不同情绪。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称其为“她的复调写作,成为我们时代里苦难与勇气的一座纪念碑”。

  苏联解体后民众在生活上的种种艰难与困苦,思想层面的空虚、迷惘、混乱,书中比比皆是。书中不乏关于引发共鸣的小人物的言语,言语细节动容:

  “我们所有的痛苦就在于,我们既是凶手,又是受害人——我们是同一种人。”“俄罗斯的生活就该是不幸的、贫寒的,那样灵魂才会高尚,它的意义就在于它不属于这个世界,越是肮脏和血腥,越能得到自由。”

  “金钱买不来快乐,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是人人都能免费获得的,比如爱情。在苏联解体后,这些人已经完全不像曾经与我一起弹吉他直到凌晨的人了。”

  书中有人拥抱市场化,有人怀念斯大林;人们满怀喜悦资本主义,却发现所谓的“民主自由”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民主自由”。书中描述如下:“完全出乎意料的是,人人都因自由而陶醉,但谁也没有准备好面对自由。自由,它到底在哪儿啊?人们仍然只习惯于在厨房里继续痛骂政府,痛骂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

  作为同样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同苏联交集甚多,他们建设红色帝国,然后一切都变成了废墟,他们在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家园,但充满了一切的不安与迷茫。废墟之日,“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完全出乎意料的是,人人都因自由而陶醉,但谁也没有准备好怎么面对自由。读后感·人们依然只习惯于在厨房里继续痛骂政府,诅咒他们改变的俄罗斯……”俄罗斯一边在改变着,一边在痛恨着自己的改变。

  阅读此书,感觉是灰暗的,这部作品下的小人物,讲述的情绪大多是沮丧的,他们并非变革时代的赢家。历史就是这样子,总是往前走,哪怕变革已彻底无法逆转,人们总是被裹挟着往前走。人们总是带着悲伤——逆流成河。

二手时间读后感(篇4)

  最开始关注这本书时是被它的名字吸引到的,世界上有二手的物品,怎么会有二手的时间呢?作者笔下一段段鲜活的口述采访让我仿佛置身于苏联解体后从1991年到20xx年这20多年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看到了他们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

  这本书和大部分的小说不同,它由20个小故事串联而成,主人公也不是一个,上至苏联元帅,下至卫国战争中的老兵;有苏联时期地区党委书记,也有普通工人、农夫;有阿塞拜疆的亚美尼亚人,莫斯科的塔吉克人,车臣的俄罗斯人等。他们有的沉迷于过去而不能自拔,有的迷失于现在而丢失了未来,有的虽然在思考未来,但是他的心中却没有底气。这些故事可不是虚构而来的,而是真实地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当中,他们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

  透过这些故事,我发现所谓的二手时间,不光是一个过时的时间,也是一个虚假的时间、错位的时间、别人的时间。今天的所有想法和所有语言都来自于别人,仿佛昨天是被别人穿过的衣服,所有人都在使用别人以前所知、所经历过的东西,所以说是二手时间。充满希望的年代被充满恐惧的年代所取代,这个时代在转身、倒退,我们生活在一个二手时代。

  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苏联解体已逾二十年,俄罗斯人重新发现了世界,世界也重新认识了俄罗斯。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的梦想不再像90年代他们的父辈一样关心信仰,二十年来,人们看到了崭新的俄罗斯,却早已不是任何人曾经梦想过的俄罗斯了。

  这本书仿佛撷取的是最为细小的马赛克,却拼出了一幅完整的后苏联时代图景,一部20世纪后半叶的微观俄国史,直抵普京时代。作文让普通的小人物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从而展现出身处历史的转折,人们该如何追寻信仰和梦想,如何诉说秘密和恐惧,让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俄罗斯”和“俄罗斯人”,为什么他们无法适应急剧的现代化,为什么两百年之后依然与欧洲相隔。如今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也是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要反思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去,反思如何真实地生活在当下,更要反思如何建设属于自己的未来。

  其实《二手时间》这部小说,不仅仅是写给曾经的苏联人,也是写给俄罗斯人,格鲁吉亚人,亚美尼亚人,车臣人,更是写给中国人和美国人,也不只是写给政治家,而是写给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是为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而写的。

二手时间读后感(篇5)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二手时间的感觉

  读完二手时间,了解了一段历史,之前只知道苏联这个名称,不太了解它的历史,对于它的解体也没有多大的感觉。看了作者的描述去,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些认识,也知道了为何苏联解体、苏共解散的原因。苏联依靠斯大林强大的集权和暴力统治取得了二战的胜利,然而战后依然靠这套制度,显然有点不合时宜,似乎也从未对国内矛盾,人民需求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以至于民怨犹如沸鼎之气越积越大。另一方面,既得利益者对改革阻挠,全盘西化的操盘手法犹如破釜之锤,最终导致了联盟的解体,解体之后的动荡和衰败,延绵至今,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想象中的生活大相径庭,国家也再无力将联盟带入再次繁荣,于是很多普通人开始怀念过去,并不是因为过去有多好,而是对现在的失望和逃避。

  在我们周围也有好多人喜欢怀旧,怀念童年的蓝天白云,怀念当时的小玩具,小零食,怀念当时的动画片,还有无忧无虑的日子

.似乎过去的才是最好的时光。其实,我们怀念的只是当时的美好点却不是当时的全部,过去的全部更多的是落后,很多时候是对现状不满的一种逃避,希望回到没有比较差距的过去,回到均贫时代!

  发展总是好的,但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却是复杂的,当蛋糕做大后,如何合理分配,如何兼顾公平,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可能会对发展起到阻碍作用,甚至直接回到起点!

二手时间读后感(篇6)

  5分;从1990到20xx,从苏联到俄罗斯、白俄罗斯、车臣…人类嗜血凶残的一面在断断续续的对话中被真实地呈现出来,从斯大林时期互相举报的暗潮涌动,到苏联解体后游行与镇压,反抗与打击,从被迫施暴,到装作麻木不仁地释放人性之恶,阿列克谢耶维奇用纪实文学最经典的采访模式,向我们展示了天真热烈的战斗民族和惨无人道的极寒之地。

  从斯大林时期的集权政治,到渐渐萌芽的资本主义,再到贫富之间隔出鸿沟,再到白俄罗斯重归集权政治,历史不断地投射在几十年后的同一片土地上,无数人怀念它,又有无数人憎恨它,穷人们怀念着苏联时期的严肃风气,同时富人们欢呼着迎接资本主义的到来;称兄道弟的邻居下一秒就能自相残杀,女人们长久地被从战场上归来的酗酒丈夫家暴;男人们因为莫须有罪名在西伯利亚平原上非人地生活几十年,然后由一句轻飘飘的“无罪”被扔回那个早已远远溜走的现代社会,他们匍匐着生活,宁愿在酒精中淹死也不在时代的洪流里窒息,这就是生活。

  俄罗斯人在车臣扣动扳机,车臣男孩在俄罗斯地铁里引爆炸弹;保尔柯察金变成了笑话,生于极寒之地的人们把同胞丢在了冰天雪地以示惩罚——无意义的惩罚。作文不是杀人,就是被杀,不是麻木,就是受伤,世界大战时期的自然法则在几十年后重新上演,让人毛骨悚然。人们先是相信斯大林,后来为叶利钦疯狂,接着发现资本主义都是泡沫,但这时他们已经失去了信任的能力——他们选择相信子弹和拳头,相信种种折磨无辜者的手段,相信暴力,在被社会残忍伤害后,他们选择相信残忍。

  从苏联到俄罗斯,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种种残酷都让我开始思考:社会主义将何去何从?暴力是否会卷土重来?厨房聚会是否也会出现在几十年后的中国?

  就让当下的我先麻木起来吧,和看不见的未来相比,我选择先做个懦弱的人。

二手时间读后感(篇7)

  翻译的不错。一个一直在追问的作家,寻找社会主义的内核。戈尔巴乔夫是美国的秘密代理人,第8页说,我们以石油换内裤,这是没有私人衣物和破烂家具的文明,苏联的文明。

  难道咒骂是真实的声音吗?以这样的态度来看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精神上还拥抱着斯大林。苏联还是伟大的吗?

  46页:真正的社会主义需要有理想的人,但是我们没有这种人。理想都是废话和童话。

  和中国的老三届和知青一样,在自己的灵魂深处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一种理所当然的东西被剥夺了,他们觉得自己活得不像人。社会主义也好还是戈尔巴乔夫解散了的社会主义也好,是伟大的俄罗斯也好,还是苏联也好。没有任何人满意。我特别想说它是一种声音的巨流河,她是怎么样把小溪画成汪洋大海的,真是一个谜。

  用时间来编辫子,得编出什么花来呢?把每一个人的失望和绝望,每个人思想的翻滚,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挣扎,每一个人对于古拉格群岛的夹带。

二手时间读后感(篇8)

  还能说什么呢,无穷无尽的痛苦。70年的扭曲,留下的后遗症也需要同样多的时间去消化。

  第一部比第二部好,从划线金句数量看得出来。“专政之美和水泥中的蝴蝶之谜”、“孤独的红色元帅和三天就被遗忘的革命”、“另一种圣经和另一种信徒”三个故事印象最深。

  第一部讲解体后头十年,大家还没有适应新的变化,还在回忆过往的美好和承受剧烈变迁后的阵痛。第二部讲解体后的第二个十年,如同标题“空虚的迷惑”所示,震荡已然停止,只剩一片虚无。新的社会现实形成,新的一代人在虚无中长大,已习惯这一切。描述的很多社会现象和人们的行为很像中国九十年代,不过对俄国人来说,这是从优质社会主义到劣质资本主义的退步。而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从未建成的苏式社会主义到野蛮资本主义的进步。可能只有东北人能体会那种固有社会轰然垮塌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冲击。

  有点怀疑这种纪实文学有多少作者本人的发挥,要全是忠实口述的话俄罗斯人也太会讲故事和表达个人感情了。

  这种人变脸之快令人惊讶:昨天还是共产党,今天就变成了激进民主派。在我们看来西方人很天真,因为他们不曾遭受我们一样的苦难。但我们是蹲过劳改营的,我们是在战争中从成堆的尸体中爬出来的,我们是在切尔诺贝利用赤裸的双手拨开核燃料过来的

  现在我们又坐在社会主义的废墟上。好像战争刚刚结束,我们都被磨碎了,我们都已经散架了。我们的语言,只有痛苦的语言。我们胜利了,可是打败了谁?怎么回事?电视台的一个频道播放红军打白军的电影,另一个频道是勇敢的白军在打红军。都精神分裂了!

  ——第一部:启示录的慰藉街上的噪声和厨房里的谈话(1991-20xx)。一场漫长的噩梦,彻底摧毁了人们的认知,与其费力探寻,更好的办法可能是彻底忘掉。四星半。

二手时间读后感(篇9)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创作手法有两个特点:一是纪实文学(Документальнойи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йЛитература),这是三十多年前首先从苏联军事文学中兴起的体裁(正是军事文学突破了苏联文学中的一些禁区);二是复调式风格,复调(Polyphony)是一个古典音乐术语,诺贝尔奖委员会对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颁奖词称:“她以复调式写作,为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树立了丰碑。”这既肯定了她在文学手法上的创新,也赞扬了她作品内容的历史价值。

  从写作风格上看,她的复调特点是多种第一人称交叉(包括作者本人、被专访的主人公和群体采访的各类人物),多种语境的交叉(回忆、描述、片语、意识流)和多种环境和时间的交叉。从仿佛是无标题复调音乐和重叠的合唱中,迸发出忏悔式的独白。这种体裁和内部结构是如何产生的?阿列克谢耶维奇说:“我长时间苦恼的是:真相都是零散的,多种多样的,分散于世界各地的,不能够同时容纳进一个心脏和一个大脑。为了写出我的所见和所闻,我曾久久地寻找自己的风格体裁。直到后来我读到作家阿达莫维奇等人的作品,于是豁然开朗。”

  不仅仅是创作手法的复调风格,其实在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中更揭示出复调式的人生,一个人从语言到思想到感情都具有多面性,甚至于一个人的身份和世界观都是复调式的,本书主人公们讲述的故事中,就展现出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复杂性。她坦承:“当面对人的多重层次,面对生活的复调,我自己都呆住了。”

  有人问:创作这部被称为“乌托邦之声”的巨著,对于历次战争和苏联解体这些政治性、历史性很强的事件,作者本人又是持什么立场呢?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复调式写作,当然不仅仅是体裁的创新,更基于身为一名优秀记者和作家的专业和良心。她以复调的眼光看待事件和人物,对任何一个故事,都不会只从一个方面去观察和表述,用她的话说:“实际上,在一个人的身上会发生所有的一切。”她不但写一个社会的两面和多面,也写一个人的两面和多面,而且让他们自己去讲述。阿列克谢耶维奇表明,她并不是要评价苏联思想和苏联历史,更不想评价任何人,而只是形而上地描述一种人类的生活悲剧。当然,从她的作品中,读者还是能够看到她个人世界观的特征,虽然其世界观通常也是复调的。

  此书的标题“二手时间”(ВремяSecondHand)也颇有寓意。“时间”是俄文,“二手”则是英文:一来俄语中原本没有“二手”这样的说法,二来此处的“二手”确实含有西方舶来之意。那么书名应该翻译为“二手时代”还是“二手时间”?时代和时间在俄文中是同一个单词,若从大历史看,苏联是旧时代,解体后是新时代,意义相当明确。而时间一词,具体而言是小于时代,但抽象而言又是超越时代的。认真品味一下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话:“今天的所有想法和所有语言全都来自别人,仿佛是昨天被人穿过的衣服……所有人都在使用别人以前所知、所经历过的东西,所以说是二手时间。”她在诺奖颁奖礼上的发言中也说:“充满希望的年代被充满恐惧的年代所取代。这个时代在转身、倒退。我们生活在一个二手时代。”在这些话语中,时代和时间都是可以互换的。只有另一段话比较明确:苏联解体后的十几年,对于许多知识分子来说,“首先是一个大时代被偷走了,然后是他们个人的时间被偷走了。”所以作者的寓意应该是兼而有之。“二手时间”似乎较有文化和形而上的意义。-----摘自后记。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想了解更多读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5133456.html
延伸阅读
文档写作是有效表达自己观点的必备技能,有时候看一些范文,远比自己苦想有用得多。范文能够提供许多不同的写作思路,我们撰写文章时应该借鉴哪些范文呢?出国留学网小编花费了很长时间来整理“
2023-09-06
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读后感要把书中的内容和特点主要体现出来,接下来栏目小编会为大家分享“飞鸟集读后感”的方法,以下是重要信息请仔细阅读!飞鸟集读后
2023-09-06
探索“拇指姑娘读后感”的文化内涵和背后的故事接下来请阅读,不少人看完作者的作品后都能从中收获很多。通过自己的对作品的感触,我们可以把它通过写读后感表达出来,如何去写一篇特别的作品读
2023-09-06
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的过程中,偶然出现产生感悟的情况。通过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我们可以把自己对于它的理解写下来,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为您精心整理了一份符合您要求的“弟子规读后感”,感谢您
2023-09-06
推荐一篇有关“格局读后感”的文章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读完作品之后,我们可以把这些感受写下来。读后感反映作者在作品中的观点和经验上的反思,感谢您对本站的支持还请您收藏并关注我们!
2023-09-06
读后感论文读后感(篇1)我有这本书已经一年多了,一直没给它“秀”过,今天我来说说它。这本书有两个人的故事,一个是《我的同桌是班长》另一个是《妈妈的爱在门背后》,《我的同桌是班长》讲
2023-06-02
请跟随栏目小编的脚步,了解更多与“功勋读后感”有关的内容。建议您将此信息添加收藏夹,并分享给需要的朋友。每个人在阅读书籍后都会有所收获和体会,不同的人对作者的作品也会有不同的见解。
2023-06-25
栏目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定位读后感,欢迎你来品鉴本文。我们应该把阅读看得和吃饭一样重要,作品这本书在阅读后让人有着颇多的生活感悟。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往往来自于及时准确地记录下自己的
2023-03-09
您是否为自己无法很好地表达读后感而感到困扰呢?通过欣赏作者所写的作品,我对它们产生了全新的理解。每个人的独特经历和背景会影响他们阅读和感受书籍的方式,因此我们强烈推荐“史记读后感”
2023-07-18
出国留学网专题“童年读后感”推荐内容。童年读后感【篇1】前些日子,我阅读了许多名著,其中有一部名《童年》的名著,反复读了几回后,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故事是围绕一个叫阿廖沙的小男孩开始
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