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宋朝人物评说·狄青

字典 |

2012-08-25 19:02

|

推荐访问

评说人物宋朝

【 liuxue86.com - 散文吧 】

散文标题: 宋朝人物评说·狄青
关 键 词: 评说 人物 宋朝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南北两宋三百多年是文人的天下,武将们熬出头的实在是少得可怜,狄青就是仅存的硕果之一。

我们先看一段狄青的生平介绍。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他哥哥打架犯事,他顶缸替罪,被罚充军,开始了军旅生涯。不久,党项族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西夏,宋仁宗派遣京师的卫士远征,狄青担任延州指挥使,相当于一个营长。随后,靠着勇敢杀敌屡建战功,他历任泰州刺史、惠州团练使、马军副部指挥使等,直至最后官拜枢密副使,相当于国家军委副主席。在率军平定广西侬智高叛乱以后,他被任命为枢密使,进入了他人生的最高峰,然后,还没等他把板凳坐热,就被罢官外放,不到一年就病死了,享年49岁。

从狄青的生平看,他是宋朝难得的一个有勇有谋的武将,比杨业多一份睿智,比岳飞多一份谦虚,比韩世忠多一份正气。在重文轻武的宋朝,狄青应该算是很幸运的,他降生在宋与西夏战争的历史时段,遇到了宋仁宗这么一位宽容的君主,受到了当时主持西部战事的范仲淹的赏识,这三个条件成就了狄青一生的大业。也正是因为身处重文轻武的宋朝,狄青同时更是不幸的,他就象一只被剪去了指甲的猛虎,最终被一群狼一样的文人咬死在牢笼里。

因为是历史,所有的故事毫无悬念,所以,在这个章节里,我只是试图透过狄青的悲剧,推导出宋朝最终灭亡的原因之一。

我以为,一个人,从他的兴旺到衰亡,虽然有偶然的因素,但是其中总有一定的必然性。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一个人一生的运势,在孩提时代基本就可以摸出个大概。狄青少年时期就宁愿顶替哥哥身受牢狱之灾,他的性格里已经展露出他骨肉情重、不怕死、敢担当的优秀一面,也透露了他武勇任事、不计后果的卤莽。按照同样的道理分析,一个家族,从兴旺到衰亡,也有它生灭的规律,刚刚成长时期的最优秀一面,往往是导致衰退的重要原因。宋这个家族政权,建立于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早期的抑武重文策略保住了政权在赵氏一脉延续,于是文人治国成了宋朝的亮点,到了晚期,文人为害起来丝毫不亚于武将,相对于武将的为害一时,可以说影响更长远、流毒更深广。从狄青的被贬,首先可以看到的是宋代文人的团结力量,连颇负贤名的欧阳修也多次反对他升官,甚至罗织了很莫名其妙的罪名罢他的官:“水者阳也,兵亦阴也,武将亦阴也”,意思是任用狄青所以招致了水灾,这真是个十分可笑的借口。其他如文彦博、庞籍、韩琦、王举正、贾黯等等一批实力派文官,在反对狄青的活动中空前团结,摆出不罢狄青就罢我的阵势。宋朝抑文轻武的国策成为文人团结起来共斗武将的旗帜,在这张大旗下,合伙打击狄青的运动十分正当合法,因此最终取得了良好成效。

自刘邦从一介地痞摇身成为皇帝以来,“英雄不问出处”一直是指导中国人奋发向上的力量,尽管这种英雄论偏于野蛮,并且经常被歪曲为“以成败论英雄”这一谬论的借口,但是正因为有这么一个不问出处的精神力量,才凝聚了民心,安抚了底层的士气。“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这些来自民间和史家概括的思想,不用说是很有鞭策当权者的意义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会到这一层,李世民因此成了一个难得的雄主。不过在狄青的身上,“英雄不问出处”就是遥远的梦想了,即使是他当了枢密史这样的大官以后,连韩琦的家妓白牡丹都不会忘记他的出处,敢称他为“斑儿”,嘲笑他脸上做为武人标志的刺字。韩琦在狄青面前就说过,只有进士出身的才是好男儿,你们这些臭大兵不配。所以,当宋仁宗劝他用药抹去脸上的刺字时,狄青才会这样回答:“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从这句话的潜台词里,不难看出当时武人地位的卑下程度。

看整个南北两宋,在文人们的不断推崇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切有章可循。这样一来,君主的地位是十分巩固了,即使是蔡京、贾似道、史弥远这样的权臣也不敢有自立的企图。但是,因为重文轻武,再大的战功顶不上一个进士,所以全国人民个个安分守己,纷纷猛读文凭,举国上下以武为耻,以不武为荣,割了男根去练这套葵花宝典,已经注定了宋朝做为一口肥猪的悲剧。宋因为重文轻武而坐稳江山,又因为同样的原因而送了江山,我无法评价,只能说它符合天地万物生灭的规律。

我想,在释教的眼里,众生都是平等的,我即是佛,佛即是我,而儒家的根本在于分辨劳心与劳力的不同,因此建立在这种理念下的国度是不可能产生众生平等的文化的,更何况宋一朝的当权者着力推广这种文武的不平等。透过狄青的悲剧,我以为,中国的文人,这种以维护君主专制为己任的畸形政治生物,光注重个人品德这样的细枝末节,却没有平视万物的博大胸怀,始终惦记着人为划定人和人之间的天生不平等,费尽心机维护这种不平等,这份见识,终究难成大器。

天地之道,在乎阴阳调和,治国之道,在于文武相谐。文臣武将任何一枝独大的悲剧,和君权泛滥一样触目惊心。宋一朝汲取武人乱政的教训,大开文士方便之门,使得读书人大规模从政,在诗书的熏陶、仁爱的教化和言官的监督下,君主的暴戾专制得到很大的改善,本来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如果处理得好,也许我们在几百年前就开始进入君主立宪的时代,那么,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财富累积,开创盛唐后的再一个高潮也未始可知,最起码可以避免后来的这么多少数民族入侵、汉人多次遭受人身奴化和性格异化、领先世界的文明几乎毁于一旦的惨痛历史。然而造化就是这样弄人,文人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以后,短视的毛病立即成倍地放大,纷纷露出了象我老人家一样自命不凡的嘴脸,开始人为地制造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试图凌驾于三百六十行之上,这份狭隘的心胸最终使宋走向了被崛起的少数民族从精神到肉体完全消灭的结局。

狄青作为当时卑贱的人下人而至于官居极品,赵宋一朝可谓是前无古人,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倘若生不逢时,无地用武,那是英雄的悲哀,可是他生得及时、也大有用武之地,却没有死在战场,而是惶恐不安地死在祭着祖宗家法大旗的窝里斗中,输得狼狈,死得窝囊,读史至此,总教人块垒难消。诗中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对于好勇斗狠之徒,古代的文人已经教会我们这样辨证地批判,于是我念了几遍以后,好歹找回一些心理平衡。那么,对于文人自己呢?宋朝文人里的软骨头数不胜数,冲他们泼些脏水,正好可以标榜我老人家的伟岸不凡,暗示批判者的正义果敢,这是毫无疑问很好处理的,当然不在话下。可是,宋朝同时也留下了许多让我们击节赞叹的名字,他们尽管瘦弱,但关键时刻却能一死报国,在青史上留了深深的印记。面对着这些无力保家卫国,最后只好怒目捐躯的文臣们,又有谁来告诉我,成一人气节,意味着多少生灵的涂炭、多少灵魂的死亡?唉,可叹。

喜欢

  想了解更多散文吧网的资讯,请访问: 散文吧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562385.html
延伸阅读
许多小伙伴想自己尝试着写散文,但是刚开始有些迷茫,不知道散文怎么写才能写好。小编从出国留学网给大家找到了很多网友的意见写在下文,以供大家参考,快一起接着往下看吧!散文怎么写才能写好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