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 孔明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状多智而近妖”,这是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评价,似乎很刻薄,但却一语中的。一部《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大大地神化了,过于完美的诸葛亮是不存在的,真正的诸葛亮是个敬业的丞相、高明的战略家、准一流的军事家。
三顾茅庐既是刘备求贤若渴、也是诸葛亮凤栖梧桐。诸葛亮的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为了体现他的自身价值,他就必须出仕为官,而他躬耕南阳的主要目的不是避世,而是观察天下大势,寻求有潜力的老板。刘表虽然近在眼前,却是没有前途的;孙吴虎踞江东,已有老兄诸葛瑾前去投奔;刘璋暗弱,诸葛亮自然看不上;曹操强大无比,可是身边的人才也多;这样一来,能够体现诸葛亮价值的就是刘备了,特别是落难的刘备犹如搁浅的蛟龙,给了诸葛亮点石成金的机会。选择刘备使得诸葛亮迅速跻身于军师的行列,火烧博望、火烧新野又折服关张之流,诸葛亮从此走向前台。
三分天下,体现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判断准确,从此,他协助刘备取西川、占荆州、夺汉中,如果没有猇亭之战的重创,蜀国在诸葛亮的经营之下,没准还真有一统中原的可能。赤壁之战的联吴抗曹,其实是诸葛亮把握形势,充分看清天下大势的结果,而罗贯中描写的草船借箭、借东风情节则把诸葛亮描写成妖道,以说书人的小聪明埋没了战略家的大智慧。联吴抗曹作为诸葛亮的基本战略思路,无疑是正确的,可惜关羽骄傲之大在前、孙权贪利随其后、刘备冲动而孤注一掷,最终消耗了蜀国和吴国的实力,为魏晋的一统天下做好了准备。而其后的种种方略,均是诸葛亮为了保全蜀国所做的进攻性防御,可谓是英雄的暮歌。
事事躬亲既体现了诸葛亮的综合素质,也说明他不是一个好统帅。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事实上已经成为蜀国的统帅,而他也可能是最辛苦的统帅了,治理国家要他、排兵布阵要他、发明创造也要他,凡事都要亲历亲为,凡事都不放心手下人,诸葛亮即便是铁打的身体,也扛不住了。决胜千里之外,这是诸葛亮的特点,于是乎锦囊满天飞,手下的大将都只要依计行事即可,久而久之,蜀国就只有诸葛亮而没有其他人了,诸葛亮死后,蜀国迅速被击垮就是证明。当诸葛亮把过多的精力花在如何设计木牛流马、连弩之类的机巧之上时,他的大局观就慢慢的差了,而统帅没有了大局意识,蜀国也就难以振兴了。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就从《三国演义》中也可以看出,关羽率荆州之众就能撼动曹操的根基,水淹七军威震天下,而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均是倾国之兵,均是无功而返,其中高下,可见一斑。当诸葛亮作为军师辅佐刘备时,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胜利,一方面是诸葛亮的奇谋,另一方面也说明刘备作为统帅的不凡之处,毕竟,刘备还是身经百战的老帅。而诸葛亮在后期的多谋少断、小心谨慎等也使得他指挥的战役失去了光环,而他不敢用魏延之计奇袭长安,让蜀国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机会。至于七擒孟获,更多的是体现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对蛮夷用兵取胜是没啥稀奇的。就军事指挥而言,在三国中他比曹操差的远了,与司马懿、陆逊、吕蒙、邓艾之流相比,也未必出色多少。
诸葛亮之所以被罗贯中写成无所不能的完人,其实是寄托了作者本人的理想。在元末的义军混战之中,罗贯中满腔抱负去投张士诚,却不得重用,胸中的文韬武略没有施展的机会,只能借诸葛亮而抒发于《三国演义》之中。而脱胎于艺人评说之中的《三国演义》,喜欢加上神鬼莫测的玄虚,比如借东风、五丈原借寿、八阵图之类的神话故事,把诸葛亮说得神乎其神。对诸葛亮北伐的一次次无功而返,罗贯中都帮着寻找理由,就连用错马谡之事,也帮诸葛亮设计了一些故事,由于罗贯中的过多掩饰,反而使得诸葛亮不那么可爱了,就如同张纪中的《三国演义》的诸葛亮,唐国强楞是把诸葛亮演成了神道士。
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历史上还是具有较高的地位,尤其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更是后世的楷模,作为一个辅佐阿斗,独力支撑蜀国大厦的相父,诸葛亮无论是人品还是才干,都是人中之杰,纵观三国群雄,能够与曹操媲美的统帅,可能就只有诸葛亮了。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