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医用人才的伦理冲突

字典 |

2012-09-26 09:28

|

【 liuxue86.com - 散文吧 】

散文标题: 医用人才的伦理冲突
关 键 词: 冲突 伦理 人才 医用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引子

决定写这篇文章,谈这个问题时,笔者反思了良久,一股淡淡的忧伤和深深的忧虑,萦绕心头,紧锁眉间,久久挥之不去。

这是因为要反思的,是我们天天讲,天天抓,已有共识、已有成绩的问题——人才问题,从理论上看似乎毫无缺陷,但透过被时光浸褪的假象,尽管有些还是冠冕堂皇的,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还是出现了。比如工作标准低,享受标准高,自我中心,频繁跳槽,意志薄弱,随波逐流,责任意识淡薄,大局意识缺失等等。这是有实例的,这里不再罗列。

尽管如此,我们还要直面现实,积极面对,找到预防和解决的办法。这就是本次要论述的重点——医用人才的伦理冲突。

一、人才是医院的命脉

“人”是医院管理诸要素中的核心因素,医院的所有工作都要围绕着“人”展开。对“人”的理解和对人力资源的整合配置,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医院发展的问题,说到底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说到底是“人才”问题,足够数量的实用的、优秀的、综合性、创新性人才的出现,将会大大加速人才集群优势的形成,将决定医院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毫不夸张地说,人才,是医院的第一资源、第一财富、第一法宝、第一生产力,更是医院的命脉。

这里包含着两层意思,没有人才出现的医院,是没有生存希望的生物之群,有了人才而不懂得尊重、爱护,不能够合理、合适地重用的医院,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乌合之众。

这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人是人才,或者说才配被称为人才。

人才,有着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和政治范畴的意义。今天,侧重介绍人的人才解释。

人字,一撇一捺,简简单单,站直了,便是一个人;站不直,什么也不是,只能趴(八)下了。人字,刚好有三个顶端,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人是由三部分组成:一撇的左下顶端代表着身体素质;一捺的右下顶端代表着知识技能;而这一撇和一捺共同支撑起来的上顶端代表着思想品德。这三个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其中有好的思想品德为必须要素。

身体素质很重要,毛主席曾经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里讲的身体素质的底线,最起码是活着。知识技能更重要,它能使人养活自己,养家糊口,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知识技能所包含的内容也很广,农民种田,工人生产,艺人表演,教师传播知识,医生救死扶伤,科研人员研究,军人保家卫国等等。思想品德最重要,没有好的思想品德的“人”,只能算作高智商的两脚动物。邓小平同志为了强调思想品德的重要性,曾经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如果我们花大力气培养出了很好的飞行员,但他不爱国,把战斗机开到外国去了,这样的“人才”我们培养他有什么用?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水平。

再来说才字。从词义上讲,它是指有才能、有才干,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就可以称作才,但不能说是人才。才和人才应算作两个概念,因为才只需要好的知识或技能就可以,而人才则应有一个前提,他首先必须是一个堂堂正正的、有着良好伦理道德的人。我们通常所说的,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则应指的是成为人才,而不仅仅是才。

在中国的王朝更迭中,大凡开国之臣,有一技之长即可,其他可暂不考虑,如刘邦、曹操等为了统一大业,唯才是用,只要是特别有才干,即使是思想品德有问题也会任用,那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用人之道。而安邦定国、大治天下的社稷之臣,则非德才兼备者不可。如晋朝的周处,年轻的时候仗着有一身好武艺,为害乡里,乡里人把他和山上的老虎、水里的蛟龙一起并称“三害”,最后他醒悟了,杀死了老虎和蛟龙,从此洗心革面,从军报国,立功边疆,最终成为一代名将。从周处的事例来看,他开始只能算作是有才,而后才重新做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也就是说,做为人才,德和才缺一不可,德是前提和基础,有德未必是人才,但无德一定不是人才。一个合格的人才,不但要有才,还要懂得自己的才是为谁服务的,是用来干什么的,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医院要生存、发展,必须要有大批德才兼备的医用人才,这是医院的命脉。

依常理而论,受教育的程度(学历)越高,思想品德越好,能力越强,成为人才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但事实却大相径庭。我们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品德与学历无关,能力与学历也不成正比。原因在哪里,为什么我们求知若渴的人才久久没有出现?为什么应该是人才,而实际上不是人才?为什么看似是个人才,而实际上却让我们大失所望?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

二、人才教育的遗憾

现今的人才教育体制,固然有不少成功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令人不敢恭维之处。这就是人才教育的遗憾。很多问题,本来应该是在学校解决或基本解决的,但学校没有解决好就把这些带着大量残留问题的学生推向了社会,转嫁给了用人单位,再让用人单位花很大的气力去纠正。

下面,谈一下现今人才教育体制的弊端以及由此引致的毕业生质量上的种种问题。1、盲目扩招与毕业生质量

据新浪网资料显示,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2003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成倍增长,超过212万。2005年和2006年的高校毕业生各增长到330万与413万,分别是2001年的近3倍、近4倍。2006年,河南省73所高校有毕业生18.5万人,比2005年增加3.8万人,增长幅度25%。

大学扩招,从更深层次上讲,关键是对劳动力受教育结构的改变。简单点讲,就是到底怎样的学校扩招、怎样的学历扩招,各种学校扩招的比例是多少。而这些问题,却恰恰是这几年扩招中被忽视的。扩招也许并不错,可是盲目扩招却是不对的。因为招生数量快速增加,高等教育投入增长跟不上规模发展,部分高校办学条件不足,高校生均师资、仪器设备、实习场地、教室、宿舍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目前,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高校教师队伍水平亟待提高,直接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整体质量,因而就业压力巨大。

2、急功近利,重眼前,轻长远

在这种背景下,就业率(包括临时岗位)就成为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有时甚至是最重要的指标,这便心照不宣地影响到高校教育的目的,至于就业后能否胜任职岗,是平庸还是优秀,就无暇顾及了,似乎全都是用人单位的事。于是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现在的硕士生的质量相当于扩招前的本科生,现在的本科生相当于扩招前的大专生,现在的大专生相当于以前的中专生。

3、对精神力量的漠视

这样的教育心态,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高校教育策略的重点(尽管很多人不愿承认),造成对学生的精神力量,即品德、理想、志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害观教育的削弱,甚至缺失,因而抵御诱惑的信念不够坚定。一个意志薄弱、单纯为了工资而工作的人,能指望他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做得很优秀、很杰出吗?甚或能奢望他不频繁跳槽,忠于单位,忠于职守吗?

4、情感淡漠,目标模糊,不懂感恩,不知报恩

繁纷芜杂的社会现象和形形色色的垃圾文化的侵蚀,使学生们认为什么都是虚的,假的,都不可信,人生是如此的无意义,找不到真正能说服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自甘沉沦,自我封闭,自设藩篱,防备意识过强,造成人与人沟通的困难。不懂得对医院在自己很困难的情况下收留自己,表示感恩,更没有想到在工作平台上努力奋斗,回报父母、领导和社会。反而过分强调、看重个人权益、个人自由,俨然神圣不可侵犯,我行我素,团队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松懈。 [1] [2] 下一页

喜欢

  想了解更多散文吧网的资讯,请访问: 散文吧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616816.html
延伸阅读
许多小伙伴想自己尝试着写散文,但是刚开始有些迷茫,不知道散文怎么写才能写好。小编从出国留学网给大家找到了很多网友的意见写在下文,以供大家参考,快一起接着往下看吧!散文怎么写才能写好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