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过程中 一件小事 小学二年级
本文适合: 小学二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为:《由“七仔”引起的思考—女儿练琴过程中的一件小事》,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周六学完钢琴,老师告诉我,小荷这两次上课状态不太好,总是精神不集中。我听了心里很着急,问她原因,她说,困。昨天练琴的时候,刚刚学过的曲子,却弹得曲不成调,不由得使我怒火中烧,我生气地质问她:“看你弹得什么乱七八糟的!跟老师学了一个小时就学成这样吗?!”小荷低着头也不说话,很难过的样子。晚上,洗刷完,我心平气和地问她:“小小,你跟妈妈说心里话,愿意弹琴吗?你学习的钢琴、舞蹈还有书法这些课程,你最喜欢哪个呢?”小荷的回答让我好意外,她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问我:“妈妈,你记得七仔怎么死的吗?”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七仔是《长江七号》这部电影里面的一只外星狗,为了救小主人公的爸爸耗尽了自己的能量,累死了。显然,小荷想让我回答七仔是累死的,哦这也太夸张了吧!既然你不直接回答我,那我也不正面回答你,我说:“哦,七仔啊,它是为了救小狄的爸爸,把自己的能量用光了,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死掉了。”小荷一看我没有按照她想的来回答,就低着头,仿佛自言自语一样说:“我再那样弹琴,也会象七仔一样,累死了。”听了小荷的话,我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陷入了沉思反省......
上网浏览了很多关于孩子学琴的经历的文章,我不禁开始反思自己粗暴简单的行为方式、和操之过急的心态......最初是出于什么考虑让小荷学弹钢琴呢?一技傍身?还是修身养性?还是钢琴家?我想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应该是培养她对于音乐的感悟和爱好,培养女孩子好的气质,修身养性,能有一技之长当然更好。舒曼杯(亚太)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13岁的沈阳女孩胡丁琦一人囊括了四项冠军,两项亚军,这是这个著名国际赛事自创办以来的最好成绩。有报道说胡丁琦这个钢琴才女是被父亲400耳光打出来的。在谈到女儿的成才经历时,一贯认为“不打不成材”的胡东振先生似乎是非常后悔,但是这件事确实引起大家的议论纷纷,虽然有六成的家长为如此打孩子简直不可思议,但是仍然有人以为:“棍棒出孝子”,这是古训啊。有人对“暴力教育”的成功沾沾自喜,实际上400个耳光与钢琴冠军并不相关。
冠军是有了,可是在孩子的心灵里种下了什么?胡东振却开始反思:如果能让我重新选择,我不会再逼女儿学钢琴。这种反思也更值得所有的家长反思。
“因材施教”确切的说是个性发展,胡丁琦本人没有对音乐的特殊感觉,没有悟性,没有喜爱,大概留给胡东振的只会是失望。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在培养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如果忽视孩子的个性,这个个性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硬是想让他们成为冠军、科学家等等,其结果一定与愿望背道而驰。因此胡东振也算是一个幸运者,他的反省也许就感悟到这个问题。
我以为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是关注如何让他能最终能融入社会,成为自立于社会的人,这也许比他成为一个什么家,获得什么冠军更重要。而培养的过程就要注意孩子的个别特点。如果个性得到发展,那么对孩子的培养与教育一定会有更多的成功。人们天天在谈论个性教育、以人文本,这就是个性教育,这就是以人为本,与400个耳光根本没有相关之处。所有的成功还是在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关于这一点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难免不存在这种误区。
看完了一些文章,我的心渐渐平静且明朗, 我们不能想像一个人在经常的失败与否定性评价中会获得自信,我们更难想像一个生活在责备、训斥、甚至谩骂环境中的孩子会形成良好的性格,会具有高尚的情操。学琴最终的目的是使孩子学会体验生活的美,丰富人生,提高生命的境界。随意演奏自己喜爱的乐曲,能哼唱几句旋律,为朋友歌唱伴奏......对孩子来说是多么自豪和愉悦的事!父母的严格要求是为了孩子学好琴,可结果却使孩子对学琴感到畏难、对音乐厌烦。如果我们以轻松、娱乐的态度看待学琴,反而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因为,学琴的快乐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而不在未来的结果中。
所以,我针对小荷学钢琴,拟定了几点要求:
一、不考级,玩中学。
二、不求学习进度,慢慢来。
三、学得快乐,培养兴趣。
这些想法还没有来得及跟她商量,如果她有不同的意见或想法,我们会好好沟通,总之还是希望她能坚持下去,当然更希望她是快乐地坚持!
以上是我对孩子学习钢琴的一些反思,希望能够和大家共同探讨,朋友们有什么想法、见解或者好的建议,欢迎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