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南渡北归的读后感1000字(通用5篇)

字典 |

2023-05-14 11:48

|

【 liuxue86.com - 读后感 】

  经过收集并整理,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呈上南渡北归的读后感。书籍是学到很多未知东西的诀窍,看了作品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世事变化无常。我们如果文字把感想记录下来就是一篇读后感。请收藏本文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南渡北归的读后感 篇1

  近106个小时看完本书,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梅贻琦,傅斯年,朱家骅,胡适,张伯苓,蒋梦麟,朱启钤,梁思诚,林徽因,梁思永,陶孟和,吴宓,金岳霖,汪曾祺,沈从文,俞大维,吴金鼎,曾昭燏,夏鼐,徐志摩,冰心,吴文藻,刘敦桢,张怀九,查良钊,罗隆基,潘光旦,郑天挺,黄炎培,顾毓琇,何廉,皮宗石,黄钰生,罗家伦,陈三立,叶企孙,朱自清,冯友兰,梁实秋,陈福田,陈散原,胡福林,吴定良,赵忠尧,李瑞清,郭筠,曾宝荪,曾昭抡,胡小石,曾国藩,黎庶昌,曾国荃,郭沛霖,叶雪安,唐哲,杜公振,邓瑞麟,童第周,叶毓芬,沈刚伯,王铃,沈怡,沈性仁,黄万里,张光科,翁文灏,陈西滢,凌叔华蹇季常,王汎森,顾颉刚,费孝通,韩儒林,章伯钧,左舜生,褚辅成,冷遹,郭沫若,梁漱溟,罗哲文,史图博,王力,陈存仁,吴大猷,陶云逵,吴有训,王明之,杨石先,贺麟,汤用彤,浦江清,闻一多,刘叔雅,樊际昌,陈岱孙,邵循正,李卓敏,陈序经,丁佶,李约瑟,叶公超,周炳林,施嘉炀,秦缵,高崇熙,袁复礼,毛子水,刘清扬,唐景崧,唐筼,俞明震,胡传,董作宾,石璋如,高去寻,熊大缜,林语堂,张歆海,饶孟侃,余上沅,丁西林,徐申如,林长民,丁文江,张君劢,费正清,费慰梅,莫宗江,杨杏佛,鲁迅,程沧波,李大钊,马叙伦,郁达夫,沈尹默,李安宅,蒋廷黻,杨宝林,陈布雷,林伯渠,范文澜,郭宝钧,王天木,赵青芳,李霖烂,罗常培,冯文潜,郑昕,梅贻宝,赵世昌,茅以升,陈独秀,吴晗,李石曾,陈雪屏,徐炳昶,杨振声,丁山,张奚若,朱经农,钱端升,刘文典,钱穆,姚从吾,潘大逵,尚健庵,楚图南,罗庸,张清常,辜鸿铭,吴忠信,于右任,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李继侗,邵力子,陈铨,黄维,容庚,陈梦家,臧克家,俞平伯,华罗庚,刘崇鈜,钱钟书,熊庆来,唐兰,傅恩龄,雷海宗,燕树棠,李公朴,郑华炽,王献唐,屈万里,罗振玉,陈槃,劳榦,李方桂,傅乐焕,邓广铭,萨本栋,竺可桢,陈垣,汪篯,钱学森,钱三强,杨振宇,李政道,郑振铎………………

南渡北归的读后感 篇2

  读《南渡北归》有感

  《南渡北归》共有三部,但由于时间问题,我才看完第一部《南渡》。《南渡》讲述的是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说实话,以往我是不愿看描述抗战时期的书籍,因为不愿去揭开那段历史。

  但如今,合上这本书,我只觉神清气爽,一位又一位大师的经历在我脑海中回荡,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不同的抗战岁月。

  《南渡北归》的作者名为岳南,《南渡》所述时间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长沙后昆明、蒙自办学的岁月,同时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烽火中艰难跋涉的历程。突出地描写了蔡元培、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济、林徽因、金岳霖、梅贻琦、冯友兰等大知识分子的生活、学术、精神与情操,搜罗宏富,规模宏大,意旨宏远,堪称中国知识分子抗战时期的群雕。

南渡北归的读后感 篇3

  读罢掩卷,令人沉思,一百多万字的时空构建,历史沉浮,家国兴亡,人物命运,让人久久地不能走出那个令人悲怆的年代。百年前的中国,山河破碎,民生涂炭,列强欺凌。一大批救亡图存的热血青年探寻着救国救民的真理与途径,他们到美国英国德国等去寻求;到中国历史深处去求索。天不灭华夏,莘莘学子学成归国,带来异域文明的火种;安阳殷墟发掘出中华文明最早的甲骨文字,让中华文明找到了源头活水;俄国革命的成功带来了共产主义的光明。病入膏盲的中国在多种文明滋养下走上了救亡图存的漫漫长路。独立、自由、民主,“独立之精神”,养育“自由之思想”,孕育出“杰出之大师”。真理光照九州,文曲星耀华夏。于是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中西文明交相辉映,古今文化竞相繁荣的历史时期,一代大师竞相登台,他们如群星灿烂于天河,如星火燎原于大地,为华夏文明注入新鲜血液,为中国救亡引领未来航向。南渡南渡,大师命运沉浮于家国兴亡的年代;北归北归,大师们特定年代命运多舛。有大师的年代没有珍惜,“大师之后再无大师”吗?历史的发问振聋发聩,引人深思,让人回望,令人警醒。天佑中华,5000年文明滋养,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师在成长,我们相信“大师之后定还会有大师”。那时,中华必傲立于世界东方,华夏必再现盛世汉唐,中华文明之花必在天涯海角盛放。20xx0411

南渡北归的读后感 篇4

  《南渡北归》是一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着。我已经读过有几个月了,这三本书很长,足有170万字,能让我一气读完,足见它的魅力。看的过程中和看完之后,叩击心门的地方实在太多,书的内容也像是深入进了自己的灵魂,一幅幅、一幕幕,我就像是坐在了电影院宽银幕的前面,眼睁睁地看着日本人的炮火炸毁了家园,大师们在敌人的炮火下,跳生、喘息、争斗、坚忍、奋进。

  一直想写一篇读后感,几次都是开了个头没有写下去,也许是闷在肚子里的情绪太多,也许是好多事情没有想明白,就这样一直耽搁了下来。过去几个月了,遗忘了一些,也沉淀了一些,现在就想情之所至、行云流水般、不受章法格式约束的记载一番。

  首先,印象最深的几个人。第一当是傅斯年。山东聊城人,名门之后,参加过五四运动,后赴欧留学,归国后一直是中国文人的领袖。在动乱年代,他挽救了大批的中国文人,也挽救了大批的中国文化,特别是殷墟甲骨文化。他,性情豪爽、明辨事非,有大智慧、大气概,绝不迂腐,说话办事大有气吞山河之势,胡迁评之人间最稀有的天才,当是有感而发。抗战期间,他力主史语所南迁四川李庄镇,保住了史语所的有生力量;先后弹劾孔祥熙、宋子文,以国民参政议员身份赶走两位行政院长;对汉奸周作人深恶痛绝,坚决要求法办。这些都足见一名文人领袖的社会良知和正义秉性。他,对友真诚,想方设法保障文化同仁的生活,接济当时生活窘迫的梁思成、林徽因一家,向上级争取资金为陈寅恪治疗眼病,而自己就在辗转宝岛,去逝的前一夜,还在赶写稿子,想挣点稿费换身西装,看到他终其所言归骨于田横之岛时,怎能不令人扼腕长叹、唏嘘不已。山东有这一豪杰,当是山东人之骄傲,傅斯年者,当是山东人之最优秀的代表。

  第二个当是陈寅恪。他一出场就仿佛是不食人间烟火,占据了中国文化的最高端,他对中国历史熟稔、诗词精通,曾求学于美、德,精通八国语言,可谓中西贯通,在当时的确是塔尖式的人物,以至年少成名,虽并没有学历,仍被清华聘为导师,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同称清华四大国学大师,时年36岁。其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其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着名诗人,亦是名门之后、家学渊源。但是,时事变迁、好景不长,自从卢沟桥事变之后,他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一生,虽笔耕不绰,但终究是一悲剧式的人物。他又是中国文人的典型代表,有救国使命,有文人志气,有隐士情怀,好在盛名之下,几次危机都得以险过。

  第三个是郭沫若。对他不是敬佩,而是思考,一文人政客,有功绩、有投机,我们熟悉的人物,也有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郭沫若年青时就热衷政治,南昌起义失败后,避难日本,期间曾向史语所借甲骨以作研究,傅斯年出于对流亡文人的鼓励,慷慨借于了他,但同时声明这些甲骨还未作研究,不可以此发表文章,可不久郭就发表了研究甲骨文的着述,大量引用了史语所的甲骨素材,令傅斯年震怒,以至有了井蝇情节,从此甲骨概不外借。虽然,郭在甲骨文方面的研究不全仗于此,其成果也被世人认可,后称甲骨四堂(郭沫若字鼎堂)之一,但这段历史当也是不争的事实。另外,网络也有其生活作风方面的文章,后人对其自是褒贬不一。

  第四个当是林徽因。年轻时的林徽因,可谓风华绝代、朝气蓬勃,与梁思成结婚后,太太的客厅一度吸呐了众多文人骚客,大家在一起品酒饮茶、共论时事、畅叙友情,真是人间一乐事。林徽因无疑是充满魅力的,众所周知的徐志摩对他的疯狂追求和金岳霖对他的一生痴情,仍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特别是金岳霖为其痴守一生,那时在李庄镇逃避飞机轰炸时,随身箱子里装的都是金、林之间的书信。林曾向梁坦言,自己同时喜欢上了另一个男人,梁辗转一宿,决定让林于金,奈何金感佩于梁的品格,没有答应。但是,他们一直生活在一起,后来梁、林故去,其子梁从诫为金养老送终。我常想,这些事、这些感情是怎样一回事,它甚至有悖于常理下的爱情和亲情,但是他为什么又让我们感动和回味,我想那肯定就是人性的光辉或者善良人性的本质。

  另外,印象深刻的人物还有好多,比如胡适、王国维、沈性仁、闻一多、刘文典、熊大缜,等等。这还要感谢作者岳南,把那段历史作了恰当的还原,把一个个人物描写的那么接近于他们本身。

  其次,有哪些感动的故事。

  说故事还要从人物说起,着名诗人穆旦原名查良铮,与金庸是叔倍兄弟,金庸把查良镛的镛字拆开做笔名,而穆旦则把姓拆开,把木字改为穆字,取名穆旦。

  这期间,他与妻子同时下放河北改造,两个村庄相距十几里路,但彼此不通消息,非常挂念。有一次一个风雪的日子,五十几岁的穆旦借机向妻子的村庄跑去,跑了两个多小时,终于与分别多时的妻子见了一面。看着受尽折磨的妻子,穆旦眼含热泪对妻子说是我害了你,妻子说,我也是特务,应该受到惩罚,穆旦给妻子放下一小包花生米和几粒糖果后,就一路小跑往回赶。当然,等待他的是一次更严厉的和审查,但当时的穆旦就是怀着决绝的心境去的,就算一死也值了。几年后穆旦病逝,他死前在一首诗《冥想》中这样写到:而如今突然面对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四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这一幕、这句话一直索绕在我的心头,我能感受大师当时的无耐与奋争。

  还有些故事,比如胡适临危受命赴美担任大使,几经纵横捭阖,有力地促成了美国的参战,为中国抗战争取到了贷款,后却被宋子文排挤,到处游荡讲学时的凄凉与坚持;刘文典见夫妻打架,被丈夫质问你管不着时,一句蒙自这地方还有我管不着的事,狠抽对方几个响亮耳光,把对方吓傻的文人骨气与幽默,等等。这些事情之所以让自己感动,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真性情,对方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由感而发、尽情表达,没有掩饰、没有造作,可拍按而起,可以身赴命,这是做人的大气。二是为国为民,他们为国家命运而争,为他人不幸而呼,若再受到委屈与不公时,我们自然就会为其抱不平。相反,有些人,假借盛名,拉大旗、唱大戏、戴高帽,虚张声势,是纯政客,是投机者,他们的所作作为是无论如何也感动不了自己的。最后,有哪些感想。

  一是时事造英雄。蒲家庄聊斋园有这样一幅对联一世无缘附骥尾;三生有幸落孙山,说的是蒲松龄屡试不中,成就千古名篇《聊斋志异》的故事。同样道理,为什么在抗战前后,中国出现了那么一大批大师级的人物,为什么那么集中?我想关键是当时的环境激发了他们、挖掘了他们,他们在风雨飘摇的年代,自觉担当起了历史赋予的使命,不进则退、不生则死,没有选择,只有破釜沉舟、孤注一掷,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那一刻被唤醒,中国人的力量在那一刻被凝聚。

  二是文化是有传承的。刚才说的是天时,下面说的是地利和人和。纵观一批大师,大多是名门之后,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然后出国,后回归报效国家。并且他们许多人之间都有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这种现象在当时贫困落后的中国是有普遍性的。有人说三代出贵族,也有人说富不过三代,凡事都有两面性,但是无可辩驳的是没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大师是很难形成的。正如昨天和儿子看《迪咖奥特曼》时,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努力活完短短的一生,把成果留给后人继承,人类就是如此反复、慢慢成长。三是日美之间的差别。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可要用在侵略上可就相反了。1909年起,美国将所摊浮溢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后其他各国也相继效仿。中国一代大师好多就是用这笔钱完成出国深造的,那时一艘邮轮上不知站着多少将来的大师。当时,日本也迫于无耐签属归还条约,但包藏祸心,实际1925年至1937年中国仍支付日本赔款4573亿日元,日本当然用这笔钱来发展军事,后来侵略中国。在这里,我要声明,我不是说要感谢美国,本来就是侵略所得,当然它们也有战略考虑。但是,如果没有美国带头,放弃庚子赔款支持中国教育,中国不可能有那一代的大师群体,这是不争的事实。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当之无愧的自由,在这个时代,有闻一多的舍生取义,有鲁迅的正义直言,有朱自清的极度矛盾中隐忍的忧伤,还有胡适精辟的文字和清冷的态度这一切都是不同侧面的自由。还有最让我感动的是熊大缜!他太伟大啦!我们看到近几年,国军正面抗日的事迹正逐步搬上荧屏,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被我们重新认识,他们是民族的英雄,理应得到后人的敬仰。可还有一批人,他们是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好多还不被我们所熟知。

  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但不会被我们遗忘,而是越发显露出他们的光茫,他们的精神会透过乌云、穿越历史,照耀今天、启迪未来。

南渡北归的读后感 篇5

  读完岳南所著《南渡北归》一书,洋洋洒洒三大本,回顾百年之前,时代洪流所裹挟的,一群读书人文化精英们的故事。他们的名字包括胡适、陈寅恪、王国维、傅斯年等等,也就是现在所谓的民国大师们,描绘他们的行状和风采。

  从清末民初开始,重要的几个历史阶段,如民国建立到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到北伐战争,gmd夺得全国政权,再到抗战爆发,再到抗战胜利,然后内战爆发,gmd败退逃亡孤岛,逃岛之后一峡两岸不同的光景。大致那风起云涌的几十年可以分为这六个阶段。

  书中所记载的众多人物生平,以及他们之间这样那样的关系。比较有趣的,如林徽因和徐志摩,和梁思成,和金岳霖的关系。

  再有如斗士闻一多,早期的新月派诗人,法西斯分子,再到抗战后期完成的惊人的转变,不禁让人大吃一惊。原来人在不同的年龄环境心态的影响下,竟然能出现如此180度的转变。

  再有如胡适,从爆得大名成为中国自由主义的领袖,再到抗战之前主张议和,再到抗战中出任驻美大使,为美国限制日本,并最终迫使日本偷袭珍珠港,立下不世之功。

  或者像傅斯年一样,以自己豪迈的气概,成为胡适的过河卒子,在抗战军兴时,安排各种工作,为抗战后方的教学研究事业,也是立下不少功劳。

  凡此种种,数不胜数。说几件自己比较在意的事。

  王国维投湖自尽。所谓文化人,就是被文明归化的人。王国维作为一个古典主义的文化人,当过溥仪的老师,又深刻的沉浸在包括清代在内的中国古典文化之中。北伐战争时,北伐军节节胜利,他感觉北方的传统文化必然被新文化取代,而自己也可能成为攻击的对象而受屈辱,在悲伤与惊恐中,选择投湖自尽也就不是不能理解了。

  再一个,梁思永抗战中病重,无钱无药医治,傅斯年多方奔走,写信给国民党高层,希望他们为国家计,为人才计,不要因为其父梁启超的原因(梁是保皇党,后又当了北洋政府的教育部长,于国民党是一贯对立),而见死不救。最后是蒋介石拨了自己两万元私帑,救了梁思永一命。

  再一个,胡适这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被定为战犯,自己他对面包自由的论断,着实精彩。没有自己深刻的思考,是不可能对人,对社会有如此准确的洞见的。而后三十年间,一帮趋炎附势的小人,鸡犬升天嚣张一时,却最后困得关牛棚坐飞机,多少人惨死,自杀,被逼疯,在大好的年纪却没有学术成果,也是他们热衷于权力的报应吧,也是那一批学人的不幸。

  另外,当年西南联大建校在昆明,有一点考虑,就是如果抗战失败,方便联大师生通过缅甸流亡海外。假设抗战如果真的失败,那中华文明就真成了一个流浪的文明,就去犹太人一样,这样的情况下,中华文明还有恢复的机会吗?

  人是文明的载体,只要中华文明还有内在的生命力,无论作为载体的人生活在哪里,无论他是什么民族和国籍,在他的身上都是中华文明的延续。

  有一幕,抗战之时学生转移,要渡过一条河流,天上有飞机轰炸,国军士兵背着学生趟过河流,这就是一个国家对文明种子的保护。

  另一幕,在吃不饱穿不暖,还有飞机轰炸,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护的情况下,学生在努力学习,努力的做着研究。

  一个国家对文明文化延续的重视和保护,一个民族对传统和现代的学习和研究。有此两点,中华文明就不会断绝。

  人生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年轻人大丈夫自然当纵横四海,闯出一片天地。但事业有顺利也有不顺利,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著述立说也可为文明作贡献。再差一些,大环境不允许你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那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爱人先爱己。智者不立于危墙之下,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那也要保住自己的那点德,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人的底线。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想了解更多读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4856315.html
延伸阅读
稻草人读后感【篇1】今天,我读完了《稻草人》这本书。这本书是我读过的四本最好的书。它内容丰富,文字优美。就像寓言一样,它告诉了我很多生活的真理和优秀的品质。这本书是一部短片小说,每
2023-05-14
在文档写作需求日益增多的现代社会,栏目小编在此分享读热爱生命有感。范文常常成为我们困难时的得力助手,其中最值得学习的就是范文的思路框架。优秀的范文都能突出重点,这也是其受欢迎的原因
2023-05-14
下面由出国留学网的编辑给您带来的“读《庖丁解牛》有感”,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构思不同的文档,第一时间会去想别人是怎样写的。范文提供帮助但切记不要直接套用。这些范围类型你写的是哪一
2023-05-14
出国留学网主题栏目精选:“读后感夏日历险记”,敬请访问。读书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得到启迪,作品是一本口碑很好的书籍。只要我们静心阅读,一定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本意。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为
2023-05-14
鲁滨逊飘流读后感(篇1)英国青年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怀着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告别家人,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经历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
2023-05-14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当我们对作者写的作品有不一样的看法时,这时就需要我们坐下来写一篇读后感。或许你之前写过作品的读后感吧!为满足你的需求,编辑特地编辑了“装
2023-03-20
读书的目的是使人精明而文明、开明而高明、清明而英明。仔细阅读作者的作品,您一定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记录一篇读书感悟,往往能够帮助我们对于书籍的理解加深。您知道怎么写出令人耳目一新
2022-12-28
拜读名家大作,可造就雄辩之才。如果你读了作品,你一定会对这部作品的情节感兴趣,读后感的写作是我们探寻自身想法的一种形式。想要写好作品的读后感,我们要怎么做呢?请阅读由栏目小编为你编
2022-12-26
俗世奇人读后感篇1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叫《俗世奇人》的书,刚买来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本书是冯骥才先生写的,描写了旧社会在天津卫的一群手艺人的奇
2023-05-04
读后感飘的读后感篇1《飘》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作品,它是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由它改编而成的电影《乱世佳人》也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很久以前就想看这部书了,一直到这个暑假才把
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