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逻辑学读后感

字典 |

2023-06-07 18:13

|

推荐访问

逻辑学读后感

【 liuxue86.com - 读后感 】

逻辑学读后感 篇1

  1、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2、在这唯一的权力面前,没有东西能够维持一种独立的生存。

  4、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

  5、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咱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7、任性和偏见就是自我个人主观的意见和意向,是一种自由,但这种自由还停留在奴隶的处境之内。

  8、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取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靠。

  11、自卑往往伴随着怠惰,往往是为了替自我在其有限目的的俗恶气氛中苟活下去作辩解。这样一种谦逊是一文不值的。

  12、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应当只是单一的画家,应是兴趣广泛的多面手

  13、有一些宝贵的东西作为它的目标时,生活才有价值。

  15、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

  18、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

  19、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坚信理性,信任自我,并坚信自我。

  20、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它务必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我。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22、理想的人物不仅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23、嘿,哥们,我说,嘿,哥们我说,没有好处的怎样可能存在。

  24、无知者是不自由的,正因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25、如果不是每个丈夫都觉得他的妻子美,至少是每个未婚夫都觉得他的未婚妻是美的。

  29、如果你生活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无法改变的痛苦里那么这种痛苦将是你的愉悦!给自我一个期望和勇气大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慷慨的说句大不了就是一死!

逻辑学读后感 篇2

  一直很敬重文学,数学,哲学这些基础学科,虽然相比一些应用学科这些可能不会在实际生活中有立竿见影的效用。整天琢磨这些的人可能还给人一种吃饱了没事找事的感觉。了解逻辑的一些基本规律之后,觉得所有复杂问题都可以简化为一串符号连接的公式,一目了然。万物都充满了最严格的规则和秩序,了解这些最基本的规则和秩序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和解决方法。我们有时候使用自以为正确的信息和方法进行推论,殊不知认识基础可能就有错,前提错误,推理再正确,也不会有正确的结论。

  如罗素关于火鸡的故事:饲养场里一只爱作归纳的火鸡发现,第一天,主人一打铃就给它喂食。然而,作为一个卓越的归纳主义者,它并不马上做出结论,它继续收集事实并在多种情况下观察:雨天和晴天,热天和冷天,星期三和星期四......最后它的良心感到满意,得出结论“主人打铃后就会给我喂食”。可是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在圣诞节前夕,主人打铃后它跑出来觅食,主人却把它一把抓住,宰杀烹调后送上了餐桌。“谎言重复千百遍就会被误认为是真理”,一个人长期处于各种错误信息的包围一种,处在不可靠的数字,数据,报表的包围中,久而久之也会有意无意的把它们当作是真的东西加以接受,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书中举了很多命题和推理的例子,很有意思。据说苏格拉底曾劝男人们都去结婚,他的规劝是这样经行的:如果你娶到一个好老婆,你会获得人生的幸福;如果你娶到一个坏老婆,你会成为一个哲学家;你或者娶到好老婆,或者娶到坏老婆,所以,你或者获得人生的幸福,或者成为一位哲学家。(二难推理的复杂构成式)看来他对自己的职业还挺满意的。据说他老婆不好,经常河东狮吼。据说他长的很丑,又没钱,一天到晚就知道跟人辩论,以此来证明别人的无知,并证明他自己除了知道自己无知外其实一无所知。给这种人做老婆还真是需要经常发发火,要不然怎么继续人生道路啊。

逻辑学读后感 篇3

  逻辑学不仅仅是辩论社会里的利器,更是日常生活中表达阐述自己的手段,像极了血肉人类的骨骼。刚入职场年轻人需要用逻辑阐述表达自己,老练的管理者更需要用逻辑清晰的传达自己的命令。只有先定好目标基调,才能一步步的完善细节,用最短的时间向着共同的目标大步迈进。

  在工作中,逻辑能力强的同事,总能把事情讲解的非常清楚,而逻辑能力弱的同事,需要我们引导之后,才能把工作汇报清楚。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情况,后者占多数。我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逻辑和辩论的训练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讲不太多,但我们工作中更多的是学习西方国家的管理理论来经营公司,因此需要多多训练自己的逻辑能力,才能在沟通中得心应手。

  逻辑学更给了我们质疑的勇气。越长大越对于常态的事情,只要多数人支持,我们就收起了我们的言语,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质疑。任由他们玩弄混淆前提结论,向我们投递着这样那样的信息垃圾。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五分钟就能浏览一个小新闻,俩分钟能够看完一个小视频,掐头去尾不用逻辑质疑,只能让千百个人都成为网络机器。就像那句话,我不知道网上戾气为何那么重,喷子那么多,是网友不出门还是身边人不上网?同时由于自己的无知,我们不敢接受质疑,甚至不能面对问题,只能对咨询的人冷嘲热讽,大吼着存在即合理,逼迫着别人接受。

逻辑学读后感 篇4

  近来从网上看到一本小书,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不足150页,但读起来感觉越来越厚,不得不佩服外国作者的魅力了,甚至连本书的编辑也感慨:越不凡,越平凡!这本书书如其名,就是《简单的逻辑学(Being Logical)》。

  本书将逻辑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准备,为成为一个逻辑思考者而要搭建的必要思想框架。第二、三章是逻辑的核心,如何建立正确的逻辑思考。第二章阐述了引导逻辑思考的基础事实,第三章重点是“论证—逻辑思考”的外在表现形式。第四章,探讨导致非逻辑思考的态度及思维模式。第五章围绕“谬误—非逻辑思考”的细节展开。

  逻辑,作为一个整体,是个宽广、深奥、精彩纷呈的领域,这本书既没有刻板的理论论述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这是一本现实应用的指南,对那些初次接触逻辑的人介绍逻辑的基本原理。它期待造就实践者,而不是理论家。

  通读全书,我比较感兴趣的是逻辑学四大原理之一的“充足理由律”(或称因果原理),即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存在就是合理”。它告诉我,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们都有其自身的根源。当然“问题”,比如质量问题、投诉问题、收费问题等等,作为事物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理论上,产生其的根源是存在的,也是值得每个人去追寻探究的。所谓原因,它必能导致我们所观察到的结果,并在结果上留下特定的印记;每一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反映出其根源的特性。

  首先,在具体探寻问题根源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从结果出发。每一个问题必然与其结果之间存在必然的相似之处,是我们要遵循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当我们探寻某个原因的时候,我们不能知道产生某种原因的结果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前面的结果得到关于它的间接的知识。通过统计、评估结果的强度、分布、性质,我们可以推测出原因的部分特性,这些知识将指引我们继续探寻的方向。这这里作者举了一个谁打翻了厨房里的牛奶的故事。从奇怪的声音,到半瓶牛那倒地,到看见蚂蚁,到金丝雀出笼,到窗户外邻家的猫,作者一步步探寻和排除,最终锁定那只灌木丛中正添嘴的猫为重点怀疑对象。

  其次,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事实经常告诉我们原因是一系列的。例如,A是B发生的原因,而B的发生又导致了C,C接着带来了D……,如图示:A→B→C→D……假设图中D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发现D是由C造成的,遵循解决事物的正确方法是找到他的原因的原则,我们决定把注意力放在C身上。逻辑思路走到这里是值得表扬的,但如您所知,它走得还不够远。C确实是导致D的直接原因,但它不是根本的原因。因果链的源头是A,A导致B,B导致C。B和C都是一个过程结果,关于B的问题必然追溯到A,除非根本原因A得到足够的干预,否则D的问题就难以得到彻底的解决。陈院长常提到的“灯不亮了”故事就是一个典型,还有我们所知的“蝴蝶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

  作者同时指出,有时,我们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仅仅是因为我们懒惰,没有充分地研究;有时则是耐心不够。对于要做的事情,我们总想着用最快的、一劳永逸的办法来解决,殊不知,问题的根源还在原地嘲笑我们呢!

逻辑学读后感 篇5

  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三段论推理,以后的日子,用易经推演,用逻辑学推理,相辅相成。

  北大的时候,王强选修了一门课程,叫《形式逻辑学》,当时,整个北大选修这门课的人只有3个人,其中包括王强。王强说,当时上课的女教授说的一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这句话就是:逻辑学是门推理的科学,你们很聪明,选修了这门课,逻辑学对你人生最大的作用就是:当你的人生需要获得重大结论的时候,你可以省去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推理过程,可以直接从前提推到结论。

  当年王强出国,到了加拿大留学,他想选修计算机,但从性价比上来说,在国外读本科要4年,需要花4年的钱,读硕士只要2年,只花2年的钱。所以读硕士是性价比最高的。但是他没有任何计算机的基础,他面临两难的选择。此时,王强想到了他选修的逻辑学课程,他把逻辑推理的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用在了这个选择上。他说,面对这种情况,大前提是:计算机是人发明的;小前提是:人一定能学会人发明的东西;由此,他直接推出结论:王强一定能学会计算机,或者是王强不是人。根据这个推理结论,他果断的在计算机知识0基础的情况下,选择了计算机硕士,用了2年时间顺利毕业,毕业后进了贝尔实验室。

逻辑学读后感 篇6

  因为简单,所以忽视

  每个人都应该学点儿逻辑学,逻辑使人存在,情感让人丰满。

  推荐这本小书:《简单的逻辑学》,我读完这本书有三个收获:

  一是要时刻保留好奇心。

  如果长大有一万种好,都被消失的好奇心相消。小时候看什么都新奇,对什么都感兴趣,才有了「十万个为什么」,才有了不断进步;慢慢长大后,怕烦别人,怕自己丢人,于是将自己设置为默认模式,不再对新事物感兴趣,不再想探究所以然,开始对一切习以为常,直到有一天,连寻找其然的动力都消失殆尽。对自己说:天是蓝的是因为它一直是蓝的,火车能跑是因为别人设计的能跑,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是因为领导规定的,房价高是当局者不作为。失去了热情,也失去了观察世界发现的美好。

  烦恼源于我们低效或错误的思考,而逻辑学的主题恰是清晰高效地思考。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焦虑、人云亦云、憧憬未来却有意忽视当下的真实,而在逻辑学中,显而易见的事实被强调最多,因为它们简单到让我们视而不见,提醒我们以事实为根基。我们习惯被动接受,慢慢兴趣了无,学习逻辑学,促使我们重新开始多问为什么,重新培养兴趣,而不仅仅只是为了接受失去独立思考。

  二是加深了对物质间联系的必然性的理解。

  从小时候常听老师说起的「万事万物皆有联系」,到后来学数学的「计算与证明」,都在讲联系和逻辑,那时候知道事物相互依存不孤立存在,也知道证明过程要严谨自洽,但体会不到联系的精妙,理论悬在空中,有形无质。时间往前流,有过经历感受后,当我回头看变化时,方才察觉到其存在,就好像突然间感觉在过去经历过相同的场景,你看不见,却又像空气,无处不在。即便理性与感性结合的人也莫不如此。

  以前大家说要理性交流,是完全的,绝对的,是不能接受理性与情感共存的联系,就如那理性呆板的人。倘若真要完全理性,又会被一些人说成不懂变通,不讲感情了,这种矛盾的平衡才最有趣。

  人类天生是情感动物,把我们的情感完全剥离出来,即便是短暂的,并进行纯粹理性的论证是不现实的。思想,即便是最纯净的思想,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情感的浸染。因为每个思想都是人这种天生的情感动物构思出来的。

  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所以不用强迫自己将情感完全排除在外。

  三是对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产生了新理解。

  听过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生活,因为只是听了。道理是静态的,但生活需要自己体验。「过」是个动词,真去过了,才有可能谈过好。所以,把理论引入到实践里,作为标准指导自己的行为,培养习惯,磨炼性格,收获人生。但也不是让我们立即去用,很明显有时间纬度的变化,不过因为太简单反而被忽视。

  那些早已经听烦的道理,并非自己经历后总结出来,所以很难有深刻的感受。如果用这些理论去指导自己将来的行为难免门槛过高,阻力较大。但当我们先把它放在自己过去的经历中做对照,通过回顾过去,检验假设,用理论引导在现在作出新的选择,从而设想产生不同的结果,以期达成认同,理解道理。当我们再通过实践后理解接受这些原理,再用它们指导即将应对的同一类型问题,并对将来作出合理预测,进而掌控自己的人生。

  回过头看,我们在指导当下预测未来前多做的一步,回顾分析每一件已经发生的事儿,就是逻辑学里的归纳法,从特别到一般;然后运用演绎法,依据一般性的必然结论到特别的个体,即指导我们基于特殊情境对未来作出预测,对即将发生的事情作出可能有效的应对。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简单的逻辑学》期待造就实践者,而不是理论家,理论要联系实际。还记得培根的话吗?他说: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完整的生活就是这样的综合体,你想过好,就从逻辑学开始吧。

  好莱坞著名导演、演员、编剧伦纳德·尼莫伊有一句话:

  逻辑是智慧的开端,而不是终点。

  这里结尾,再合适不过了。

逻辑学读后感 篇7

  大道至简。简单逻辑其实并不简单。逻辑专家写的本书,十分有逻辑及精简。风格也独特,堪称经典。本书分享方法绝对帮助读者理清思绪。如何从复杂走向简单,其中的逻辑十分重要。因为逻辑是对思想的剖析,逻辑是让人信奉真相的技术。它帮助我们认识真相,逻辑能力的高低与误解产生的概率成反比。

  我们面对的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真相又是我们所有努力的意义所在。其中,所谓本体真相,指的是关乎存在的真相。逻辑真相,如你猜测的那样,是逻辑学家直接关注的真相形式。逻辑真相仅仅是关乎命题的真理性。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的基础之上的。

  以下都是本书逻辑学(人类理性)4个的基本原理笔记及有关的择录:

  1. “同一律‖ 表述: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解释 现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它由不计其数的个体所组成,并且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事物只能是其本身,而不能是其他什么事物。苹果就是苹果,不会是橙子,也不会是香蕉或者梨子。

  2. ‖排中律‖ 表述: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

  解释 一个事物,它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没有中间状态。桌上有一盏灯,这句话要么是真要么是假,没有别的可能。我们或许要问:变化过程中的事物怎么解释?介于是与不是过程中的中间状态存在吗?答案是:不。没有纯粹的变化,变化都是事物的变化。处于变化中的事物仍然属于事物的范围。一盏仍处于制作过程中的灯还不是灯,只是灯的组成部分已经存在了,灯的“变成”依赖于这些存在的零件。从绝对意义上来说,没有正在变成的事物,从无到有之间没有通道。……,

  重申一下,排中律的基本思想是:不存在中间状态。我们所说的“变化中”不是从无到有的通道,而只是目前已存在的事物的内部变化。

  3. ‖充足理由律‖表述: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解释 这个原理也可以被称为因果原理。它所体现的内容是宇宙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充足根据。这就暗示着宇宙中的事物都不能自我解释,没有什么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如果一个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这就意味着它要先于自身而存在,这显然是很荒谬的)。一个事物之所以被称为另一个事物,是因为:(1)它解释了为什么另一个事物存在;(2)它解释了为什么另一个事物以这种或那种特定的方式存在,即存在方式的由来。

  4. ||矛盾律‖ 表述: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解释 这个原理可以被看作是同一律的延伸,如果X是X(同一律),那么在同一时刻,它就不能是非X(矛盾律)。定语“在同一方面”指的是存在方式。同一时刻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方面既是又不是是不矛盾的。例如,你可以在同一时刻人在纽约,心在3 000千米以外的旧金山。…基本原理是不证自明的。其次,基本原理的另一大特点是,它是不能被证明的,…每一个原因与其结果之间必然存在根本的相似之处。…最好的工具握在不合格的人手中,也不会出现最好的结果。

  逻辑上定义术语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将要定义的术语放入最相近的类别当中;第二步,确定其与同类中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逻辑定义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揭示了所定义事物的本质。然而,当我们对一个事物没有足够深入的了解,不能抓住其本质时,这样的定义我们往往难以给出。最有效的论证,其结论都是直言命题,清楚明确地告诉我们事物的真相是什么。其中,普遍命题有两种形式: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

  当然,逻辑推理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论证。论证的成败取决于其所包含的推理的好坏。每个论证都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两个不同类型的命题: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单一确定的结论总是最好的。这只是换句话来说明,最有效的论证总是试着得出最简单明了的结论。断言是将谓项附着于主项的观念联结过程。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都能同样清晰地说明同一个事物,最好是选择肯定结构的命题。为了使论证正确有力,我们必须关注其事实(内容)和形式(结构)。条件论证的要点是大前提A→B告诉我们如果A(无论它是什么)成立,那么B也必然成立。条件论证是具有前瞻性的,可靠的预言来自于对过去事实的积累。三段论的论证,或者是任何一个论证,如果想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必须达到两个基本的要求:一是它必须有正确的内容,二是它必须有合理的结构。我们已经知道,结构正确、前提错误的论证带来的也是错误的结论。

  传统区分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的方法是:演绎论证是从一般到个别,而归纳论证则恰恰相反。这是区分两者的有效方法,但有其局限性。更准确地区分两者的方法是:演绎论证得出的是必然性结论,而归纳论证只能得出可能性结论。演绎论证的基本原理是:从一个我们知道为真的命题(大前提)开始,经过抽丝剥茧的分析(通过小前提到结论)得出原始命题后隐含的是什么。论证展现的是推理的核心——推理的过程;在最简单的形式里,它使我们从一个观点出发并接受另一个观点。只有证据充足的命题可以得出结论。推卸应该承担的责任是道德沦丧,而忍受一切则会使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情绪越紧张,清晰思维、冷静行动的难度就越大。永远不要直接调动人们的情感,要努力使人们自己发现真相。真诚是正确推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错误推理通常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的方式来战胜正确推理。评判假设的一个基本标准是:命题不能违反矛盾律。换句话说,它不能自相矛盾。…重申一下论证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论证中,我们要关注的是论证本身,而不是作出论证的人。很多重要的事物都不能定量衡量,或许我们可以说最重要的事物都不能。例如爱、美丽、善良、公正、自由、和平,等等。避免错误推理的陷阱固然重要,但我们还是应该花更多精力来领会逻辑思维的正确原则,毕竟这是有效思考的前提条件,也是日常生活的行动起点。”

  显然,如果能够理解,消化书中上面的干货,一定能够收获更多。感谢译者精彩翻译。

逻辑学读后感 篇8

  在这一周内,我品读了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教授麦克伦尼编撰的《简单的逻辑学》。正如书名所言,他将大众认为晦涩的逻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展现给了大家。作为读者的我品尝这本书,不但体会到了逻辑学的高深,也丝毫没有丧失阅读的兴趣,甘之若饴。

  正所谓逻辑原理简单,但是其作用和威力却大得惊人!读完可以看出麦克伦尼写作这本书的目的很直接,那就是很多人日常逻辑性不突出,展现出低素质。这是因为他们逻辑思考的能力没有被系统地培训过,这是所受教育中的缺陷,而这种缺陷会导致很多麻烦的发生。所以这本书在我看来更是一本工具书,没有任何理论教条,也不是正式的教科书。

  这本书期待造就实践者,而不是理论家。使读者意识到逻辑学的重要性,在合乎逻辑的思考中体会到快乐和满足。通读完之后,作者一共为这本书分了五个章节。第一章论述了成为一个逻辑思考者需要搭建的思想框架,为接下来两章如何建立正确逻辑思维的探讨做铺垫。

  第二章讲述了贯穿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第三章论证了逻辑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第四章逐个探讨了非逻辑思维的根源;第五章逐个解释了逻辑谬误的具体形式。在全书第一章节,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重点刻画了什么是“观念”。观念不是无根之花,对客观事物接触越多。理解越深刻,观念就会越清晰。

  我们人的认知啊,大体来说分为三个部分:客观存在的事物、事物在大脑中的反应和我们为它创造的语言。一个真命题的作用就是以语言为媒介,将大脑中的观念与相应事物的客观事实联结起来;为伪命题就是观念偏离了事物的本源,错误观念是我们对客观世界做出一厢情愿的假设的结果,它只能由我们自己负责;而语言的作用就是与观念相匹配,使得沟通清晰有效。

  在第二章节,作者向我们展开讨论了同一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和矛盾律。这些属于逻辑的基本原理,和数学里的公理一样,不证自明,也没法证明。有一句话我很触动,那就是“任何科学都是由包含基本原理的知识组成的。任何科学的基本原理都是这门科学赖以建立的最基础的事实。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人类理性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作者同时特别强调“万物终有其根源”,也就是我们不尽知每个事物存在的理由,但我们知道它们的存在都有理由。之后谈到了联言论证、条件论证和条件论证三种简单的论证形式和著名的“三段论”。

  第三四五章我个人认为是全书的重中之重,之前都是为这两章做铺垫。坦白地说,不少内容我以前都有想过,也有过深刻的理性认识。作者的论述让这些逻辑信条更加具体科学,对我来说读来不仅共鸣颇多,更有醍醐灌顶之感。作文之中提及的“中项不周延”、“论证不是争吵”、“真诚的局限性”对我影响颇深。

  在前段时间参加的辩论赛我就认识到,辩论双方有时要互换论点进行辩论,很多时候在有限的时间就是煽动情绪,使用技巧为了反对而反对,并无坚持自己的真理可言。这也是我本人不大热爱辩论的原因,没有求真,很难做到让真理越辩越明!

  总而言之,在这一周的阅读后,我头脑中的“逻辑”观念,更加地刻骨铭心。可以这么说,倘若我们日常生活中缺乏逻辑的,那必定是“庸人自扰”,面对很多事情都会情绪失控,做不到真正的“不卑不亢”。如何跨越“经历”和“阅历”的一词之差的鸿沟?我想可能这本书就是为我们搭建的桥梁吧。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想了解更多读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4922496.html
延伸阅读
关于阅读之后的感受,每个人都有所不同,有人赞不绝口,有人却无从下手。那些喜爱阅读的人,从中获得了珍贵的果实,并且对作者的创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感想和体验,看待
2023-06-07
读书建立的优越感某种程度上又是建立自信的一种方式,这是读书最明显的一个功效,在阅读完作品后,世人明白了心中唯一的爱。推荐大家读完著作后,动手写一写读后感,读后感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2023-06-07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读作者的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想和体验。读完作品后,我们不妨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记录自己的想法。栏目小编为各位收集并分享了“关于羊脂球的读后感精
2023-06-07
你会怎样去写作品的读后感?阅读完作者的作品后我们对其中的场景深深向往。这种优质的作品为我们的心灵带来深刻的体会,不妨提起笔来写一下自己的心得感悟,根据你的需要,编辑精心整理了最新牛
2023-06-07
你知道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样的吗?从作者的作品中,能让我们的内心得到更多的感想。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最新阿q正传读后感的内容均为我们收集和整理的,请
2023-06-07
相信大家都被作者写的作品深深折服吧!我们将自己的思考细腻地写成一篇优秀的读后感。有关作品的优秀读后感都有哪些特点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读后感逻辑学,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读后感逻
2023-01-21
当我们在读一本好书的时候,就好像在和一位友人交谈一般,也许大家都读过作者写的作品吧。读后感可以记录下一瞬间的思想和灵感。你也许需要"读后感逻辑学"这样的内容,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2023-05-18
出国留学网精选栏目推选:“草房子读后感读后感读后感”。繁忙工作中,翻阅一本好书是慢下来的美好,作品是一本被大家公认的好书。读后感切忌囫囵吞枣、走马观花,你是否对写一篇作品读后感不知
2023-02-05
下面由我们给您带来的“学奕读后感”,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书籍就像一位有耐心的老师,一直在给予我们详细的教导,完成了作品的阅读,我们整个人或许会有所改变。读后感应该写出自己的新意
2023-04-05
读后感,是我们读完一些书籍或文字带来的启发和心得,也叫作读书笔记。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书写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写好读后感的关键是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一份规范的作品读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