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木兰诗》教学设计及反思系列

字典 |

2023-06-16 08:58

|

【 liuxue86.com - 诗词 】

《木兰诗》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

  教学设想

  课型设计:讲读课。

  基于学生对木兰替父从军的了解,可对诗歌内容处理上简洁明快些,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明确多种艺术写作手法。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诗歌主旨。

  课时:2课时。

  教学进展

  导言: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她的名字叫花木兰。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

  教师小结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写作内容,激励学生大胆设计勇于开拓。

  用小标题这种简洁、概括性很强的形式,总结归纳诗歌内容,可锻炼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尤其是字数上的由多到少,要求就更高了。

《木兰诗》教学设计及反思【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⑵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⑶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2、能力训练点:

  ⑴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⑵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⑶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3、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4、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学法引导

  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

  ⑴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

  ⑵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⑶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

  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

  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录音磁带、

  六、板书设计

  木兰诗

  一、替父从军→忧详

  二、十年征战→思略

  三、凯旋回归→喜详

  四、结尾附文→颂略

《木兰诗》教学设计及反思【篇3】

  一、学情调研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哲人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都是强调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课程改革要落在实处,首先要从学情调研入手,弄明白学生什么地方已经明白,什么地方通过自学可以明白,什么地方必须有导师指点才能明白,然后才能因材施导,有的放矢。

  根据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开始《木兰诗》这一课的学习之前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去征求学生的意见:

  1、你知道花木兰其人其事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2、借助工具书和课本的注解,你能读懂《木兰诗》吗?

  3、你在自学《木兰诗》时遇到了哪些自己独自解决不了,合作学习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4、你希望老师给你的学习提供哪些帮助?

  两天后收回问卷,进行研读分析,使人大开眼界:

  关于问题1:回答知道花木兰其人其事的百分之百,知道的途径则五花八门:有听大人讲的,有看图画书知道的,有看电影、电视知道的,有从网上了解的等等。至于了解的程度则差别较大。

  关于问题2:回答基本能读懂的占多数,少数学生只能读懂或猜到其中部分语句的意思。

  关于问题3:主要是对诗中运用修辞的诗句理解困难,还有就是对诗中的一些数字的运用不太理解等。

  关于问题4:希望老师完整讲解一遍《木花诗》的大意,重点讲解一下一些难理解的诗句;希望听一听老师对课后练习的见解;希望从老师这儿了解更多关于花木兰的故事等。

  二、导学设计

  根据学情调查,这一课哪些要讲哪些不要讲,哪些该详讲哪些该略讲,都很清楚了,据此设计导学计划,就可以有的放矢了。因此这一课的导学计划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主要任务是讲解花木兰英雄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引导学生了解注解①,并简介乐府民歌的有关知识。

  第二环节──复述故事:

  引导学生将全诗分成为父分忧、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十年征战、胜利归来和喜回故乡等环节,练习复述。先自己练习,再在小组复述,最后点名登台复述,请全班同学参与评点。

  第三环节──疏通诗意:

  先请几位同学每人讲解一小段,讲不好的由其他同学补充帮助。全部讲完后,再由导师完整地讲述一遍,特别讲清楚同学们感到疑难的那些问题。

  第四环节──讨论交流:

  围绕课后练习提出的问题,请同学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导师作为讨论者之一,平等地参与讨论,发表见解。讨论之后师生一起总结:

  一千多年来,木兰花形象一直深受人民喜爱的原因有:

  其一,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忠孝的美德,木兰代父从军,既是对父亲的孝,也是对国家的忠,因此赢得了人民的尊敬。

  其二,中华民族历来崇敬不恋功名、洁身自好的节操,木兰英勇善战,不恋高官厚禄,功成身退,归隐故乡,不改劳动人民本色,是人民心中美好品德的化身。

  其三,中华民族自古从军征战的都是男人,木兰敢于打破传统,以女儿之身从军数年,巾帼不让须眉,让人刮目相看,真心敬佩。

  其四,中华民族一直有阳刚阴柔的审美主张,木兰上马有男儿的勇武,下马有女儿的娇柔,具有巨大的持久的魅力。

  第五环节──练习巩固:

  指导同学先用列表的形式,整理课文中的修辞句,进一步明确其特点和作用,加深对乐府民歌大量运用修辞手法这一特点的认识。

修辞格例句特点与作用互文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互文见义

  简炼含蓄顶真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尾首相联

  贯通语气对偶1、旦辞爷娘去……,旦辞黄河去……。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两两相对

  和谐优美

  排比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数句并列

  增强气势

  反问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明知故问

  加强语气

  第六环节──拓展学习:

  1、在感悟全诗内含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2、课外搜集摘录有关花木兰的诗文在班级交流。

  3、阅读和背诵若干首乐府民歌。

  三、案例分析

  在这一课结束后的导学效果调查反馈意见中,学生的积极反应让我们颇受鼓舞,主要理由是:

  其一:根本改变了以往闭门造车,无的放矢的备课陋习,变为根据学生的学情与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导学设计,因而使导与学双方步调一致,配合默契。

  其二:将哪些是应该由学生做的和哪些是应该由导师做的明确分开,既分工又合作,导师既不包办代替,也不放任自流,导与学的关系处理比较妥当到位。

  其三:导学设计有序,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片面到全面,由课内到课外均有合理的安排。

  其四:对知识的系统性和学习的疑难处的导学有深刻理解,用表格形式指导同学们归纳古代民歌中的修辞格及其运用特点,既解决了当前的学习问题,也为今后同类体裁的学习预先做了准备。

《木兰诗》教学设计及反思【篇4】

   一、文本细读及学情分析

  《木兰诗》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第二单元文章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除了本篇乐府诗外,还包括一首现代诗,一篇小说和两篇散文,作者囊括了古今中外的不同时期,比较有代表性。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它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全诗采用的是顺叙手法,按事件发展的顺序,繁简得当,构思精巧。作品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出征前,第二部分是从军生活,第三部分是立功归来。作者在这三个部分中没有平均用力,而是有详有略,重点在第一和第三部分。而本单元文章的学习要求主要是: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显然,这些教学要求对课标中三维目标都有明确体现,对于《木兰诗》这篇课文来说,以上几方面的学习要求都十分恰当。七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学习经验,具备了初步的朗读和赏析古诗文的能力,而且学生大多对“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有所了解,对学生来说,在此前提下学习这样一首乐府诗歌,不论从学习兴趣、情感期待还是从基本方法上都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不得不指出,当前普遍存在的现实是,学生不会读诗,尤其不会诵读古典诗文,这一点在农村学校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本节课我的教学重点之一便是引导学生学会诵读诗歌,要通过诵读感悟出古典诗歌内在的“美”,通过诵读让木兰这一形象从文字中“站起来”。同时,针对学生读书不爱质疑,不敢质疑的弊病,我将在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在他们充分诵读、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在课堂最后安排一个学生自主质疑的环节,让学生的个性解读和体验有一个展示的平台。因为我认为,所谓学生不爱质疑,不敢质疑,根本原因还在教师,在于教师的引导不到位。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没有建立起和文本的深度沟通和情感交流,怎么可能去做创造性的解读呢?

   二、教学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诗歌学习的有关要求主要有:“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些要求中突出强调了诵读在诗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也强调了学生阅读学习中与文本“对话”以及个性体验和解读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我关注到课文导读中有这样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值得教学者思考,“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评价这首诗歌显然不适合作为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但通过反复的诵读、品味,让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歌之后对人物形象有一个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对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一点粗浅的理性感悟,我以为还是本课教学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的。

  结合以上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以下几点:一、让学生学会用准确的语音、恰当的语速和语调,熟练朗读以至能当堂背诵诗歌,要能读出诗歌不同部分的情绪变化;二、通过赏析精彩语句,学生能概括、评价出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品质和性格特点,并学习其身上表现出的美好品质;三、学习、了解互文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教学的重点在第一个目标,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掌握基本的读古诗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能背诵全文。为此,我将不断变换朗读引导的方式方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个人自由读、男女生分段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全面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让课堂上充满朗朗的读书声。而互文修辞手法的学习以及结合诗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品质和性格特点则是这节课的难点。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自主探究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学习的基础是自主,学习的关键也是自主。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导性的问题:尽管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给我们最直接的感受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英雄”的形象,但本文其实主要还是把木兰作为一个女性形象来刻画的,这从诗中哪些描写能表现出来呢?这个问题把学生头脑中建立在民间故事基础上的.木兰形象和诗歌中的木兰形象一下联系了起来,使抽象的人物有了语言描写的依托,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搭建了思维的桥梁。当然,这个问题离开对诗文的深入品读是难以解答到位的,这就在无形中将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我也将重点放在了激发学生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面,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活动和空间,让他们想说敢说,寻求个性的解读和情感体验,并要反观自身,把学习的收获和体验用于指导自身生活。

   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是这样的:

   一、故事导入。

  由木兰替父从军的民间故事和美国迪士尼动画大片《花木兰》引入,让学生谈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喜欢木兰这一形象,你认为她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这一环节恰恰是课后练习四所提出的问题,把它放在课前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先建立对木兰形象的感性的粗放认识,学生的阅读期待被激发起来,为接下来通过诗歌文字对人物的二度解读做好了铺垫。学生可能会说出诸如勇敢坚强、聪明机智、善良孝顺、善解人意等品质)

   二、初读诗歌。

  承接上面的对话,让学生结合书上注释,自由朗读一遍诗歌,然后试着复述一下故事情节。同时让学生说说故事分为哪几个部分。

  (复述的方式是:先让学生同桌互相复述,然后检查个别学生复述情况)

   三、美读诗歌。

  教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诗方法,包括准确的语音,恰当的语速、语调,变换的节奏等,要读出不同故事情节所表现出的情绪变化。朗读的方式要多样,通过方式的不断变化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朗读的欲望。

  (古人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教师的朗读指导不仅在于方法指引,更在于兴趣的引导。因此本课的朗读方式将是多样的,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教师领读、学生自由读、男女生分段读、全班齐读等,为了增强朗读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对诗歌韵律的体验,教师可以提供配乐)

   四、品读诗歌。

  在以上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对诗歌内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此时再让学生谈谈:反复读诗之后,印象中的木兰和原先故事中的木兰形象是否有所不同了?此刻你印象最深的又是木兰的哪一种形象和品质?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诗文谈自己的理解。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木兰形象和我们原先民间传说甚至美国动画大片中木兰的“英雄”形象似乎有些距离,诗歌为什么没有着力去表现她“英雄”形象这一点呢?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情节详略的剪裁处理的用心所在,即思考:为什么对木兰去参军和回家乡两部分内容写得详细,而对战争的过程却写得很简略呢?得出结论:显然本诗主要是从突显木兰的女性形象的角度来刻画的。接下来安排学生从文中找出这样的诗句,并说说是如何突显其女性特点的。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包括互文、对偶、排比、比喻、夸张等大量修辞手法以及重复、排比、连锁、重叠等句式的利用,甚至民歌语言韵律和谐富于变化等特点,都可能涉及。当然,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前提下的,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这几种修辞中又以互文为主,这从教材课后练习二的设计便能看出编者意图,其他内容均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意向、知识和能力基础来定,教师不必强行引导)

  (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亲近文本语言,透过语言挖掘隐含在其背后的情感和价值判断,对于木兰女性形象的突显这一点进行的分析,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上升到了文学欣赏的层面,这一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不知不觉中不但使木兰这一形象“站立”起来,也使学生受到启示、熏染和教育。)

   五、“我爱诗歌”。

  主要进行两项活动,一是鼓励学生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大胆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大家共同商讨解决;二是进行当堂诗歌背诵比赛,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最喜欢的诗歌部分进行背诵展示,看看谁背得熟练,背得最有味道。教师顺势结课并布置作业。作业形式为:试着用第一人称,以木兰的口吻将诗歌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本环节的两项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读书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品质和热爱吟诵古典诗文的美好感情。古人说,读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罗素则说:“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课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我认为一堂课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思维应该成为教师的习惯。以背诵的方式结束本课学习,是想让诵读贯穿课堂始终,以此给学生强化这样一种认识:要学好诗歌,就应该反复吟诵,舍此别无良策。)

   教后反思:

  这首诗教完之后,有一个苦恼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也可以说,是一个一直逼迫我追问的一个问题,而这节课更促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或者更明确一点说,如何在提高课堂容量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之所以有这样的困惑,不仅仅因为那个长期以来困惑我们语文教师的老大难问题: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还因为心里十分钦慕许多语文教育大家高超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他们往往在一堂课内,既能紧扣文本,让学生在语言的大海中畅游,还能巧妙地、不露声色地引导着学生的思绪和情感在与文本建立的对话过程中纵横捭阖、潜滋默染。可是再看看自己的课堂,总是顾此失彼、捉襟见肘,三维目标的达成总让人遇到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尴尬。往往重视了语文知识的教学就淡化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语言品析得多了又有肢解文本之嫌,教师引导得多了容易贻人不重学生主体的口实,环节涉计得多了难免留人课堂零碎不整的遗憾。就拿这节课来说吧!作为一篇精读课文,我又想在一节课内通过深入品读语言来品析人物,又不想放弃对学生朗读诗歌的指导,两个方面都是需要大块时间重锤敲击的教学环节,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我越是想两者兼得,越是两个都没有抓牢,这是遗憾之一;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能力,一直是我教学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节课显然也成了一个并不漂亮的“尾巴”,这是遗憾之二。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来看,渴望让学生在并不算长的时间内,从通过准确的语音、恰当的语速语调和节奏的变化到读出不同内容传达出的不同情绪,这个愿望显然有点理想化了,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达成这样的目标;“品读诗歌”环节,原先设计的赏析突显木兰女性性格和品质特点诗句的环节,应该是本课的一个亮点,然而由于前面朗读部分耗时太多而没有展开,这成为了我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我想,下次再教这样的诗文,如果把预习的工作做好,课上平衡时间,我会引导学生在这一环节品出精彩的。

  教学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正因为遗憾,它才吸引我不断前行,不断追索。

《木兰诗》教学设计及反思【篇5】

  设计说明

  趣味学诗。

  教学目标

  1、在畅谈中,分析木兰形象,理解中国女性的多种文学形象,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手法。

  2、在表演中,领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

  3、在诵读中,掌握互文、顶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铺陈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把握木兰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这首民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激趣

  抛砖引玉:同学们都知道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你认为这个故事是真是假?

  这个故事源于今天我们要学的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木兰诗》,这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民歌是可以歌唱的。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兰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创造出来的,学了本文之后,有兴趣的同学可就“考证木兰身份”这一主题进行课题研究。

  二分析木兰的英雄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说说:读了之后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木兰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表现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热爱祖国的性格。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木兰从军途中思念亲人的心态,可见她也是脆弱的人。木兰回家后对镜贴花黄的娇态,也体现她柔美少女的一面。

  (教师不要拘泥于自己的理解,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引导学生于无形中疏通文意)

  3、引申:在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有像木兰这样令人敬佩的女性?

  学生畅言自己心目中女性偶像事迹。

  4、比较:中国文学作品中也有像林黛玉、崔莺莺这样的女性,哪一种更符合你对中国女性的定位?

  三、体会情节繁简处理

  1、教师:形象靠情节塑造,这首叙事诗按什么顺序,怎样展开情节的?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

  2、学生填写表格:决定代父从军──准备奔赴战场──艰苦作战数年──归来家人团聚。

  3、学生讨论明确: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为国效力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

  四、诵读练习

  1、让学生谈谈该如何朗读这首诗歌。

  2、教师指导:

  ⑴前两段是情节的开端,可以读得平缓些。木兰答父问表现了忧国忧家之情,要读深沉些,至“愿为’调句转为坚定。

  ⑵第3段第五节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要加快,力求突出木兰扬鞭策马的英雄形象;第2、3节要用抒情的语气读,节奏变慢,应注意的是,既要抒发主人公的思亲之情,也要表现她的战斗豪情。

  ⑶第4段的基调是悲壮,读时头脑里要有“平秒列万幕”的视象,每两句作一气读,速度更慢──须知,十年艰苦作战的种种经历俱在其中。

  ⑷第5段前一节,当由庄严转为热烈,节奏可稍稍加快;后一节是正意所在,要放慢节奏,读得亲切、和悦、朴实,使前后形成对比的色调,力求突出木兰的英雄本色──毫无居功之意。

  ⑸第6段的基调是热烈、欢快,但节奏有变化:第1节节奏最快,要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第2节节奏放慢,要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轻松、喜悦的心情,本句应轻读,为高潮蓄势;第3节再加快节奏,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

  F、第7段是歌者的赞辞,最后一句慢读,使有余韵。

  3、教师范读。

  4、学生练读。

  5、请个别学生读。

  五、作业

  1、背诵本诗。

  2、小组合作将本诗排演成短剧。

  第二课时

  一、表演自编自演的短剧

  二、检查背诵

  三、把握诗歌特点

  1、教师:请说说这首诗与以前学过的古诗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2、学生回答中,教师适时点拨:

  ⑴诗中有“互文”,意思是一联中的两句互相补充,须合解,正式名称叫“互文足义”,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说的是,有些将军和壮士战死沙场,另一些将军和战士胜利归来。互文句还有哪些?

  ⑵文中的叠声词有何作用?

  ⑶数词有何特点?

  ⑷有哪些对偶句、排比句,有何作用?

  ⑸大部分都是口头语,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如“阿爷无大儿”两句、“可汗问所欲”四句、“同行十二年”两句,跟平时说话并无二致,可见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

  四、练习巩固(同课后)

  板书

  何所思何所亿

  ↖

  (复沓)东市西市南市北市

  ↖

  (铺陈)百战死十年归

  ↖

  (虚指)东阁门西阁床

  (互文)

  想了解更多诗词网的资讯,请访问: 诗词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4940635.html
延伸阅读
诗人有哪些古诗词让您内心一动呢?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古诗词,它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
2023-06-15
能否推荐一些清新脱俗的古体诗句?中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留下了众多千古名篇佳作。这些思想和心血是历史和文化中的珍贵财富,我们必须珍视,《绝句诗词有关燕子》是栏目小编深度推荐的一篇文章
2023-06-15
撰写文档是展现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近年来,范文作为写作的有力工具备受重视。通过借鉴优秀的范文,我们可以汲取更多的写作技巧和风格,那么,优秀的范文究竟应该如何撰写呢?下面,我们提供了
2023-06-15
教育贵在一个“及”字,重在一个“小”字,即使天天从小事抓起,写教案是老师工作的其中一项。教案撰写是老师激发自我潜能,自我督促的重要方式,优秀的教案都有哪些出彩的地方呢?基于您的需求
2023-06-15
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很多人喜欢读一些有趣的句子,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的“二十四节气白露诗句有哪些59条”
2023-06-15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者,任重而道远,为即将开始的课堂准备教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借助教案能了解本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和地位。下面的“木兰诗教学反思”也许也许是你在寻找的内容,
2023-05-15
木兰诗教学反思【篇1】《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主人公花木兰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诗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
2023-01-07
我们的编辑团队为您打造了一篇精美的“木兰诗课件”文章。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设计教案需要注意教学步骤的合理衔接。感谢您的浏览!木兰诗课
2023-05-11
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保证课堂的趣味性,教师提前预备好教案,是职业内容之中所规定的。好的教案应该是符合学生学习习惯的,由浅入深的,那么写教案时有哪些关键点要格外注意呢?感谢查阅出国
2023-04-24
木兰诗读后感篇1《木兰诗》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如今已也是家喻户晓,千古流传的佳故。木兰本是个柔弱的女孩,应当在家做活,打仗本是男人的事。
202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