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中国震撼读后感推荐9篇

字典 |

2023-07-31 12:12

|

推荐访问

中国震撼读后感

【 liuxue86.com - 读后感 】

  如何写好读后感是许多读者关心的问题。读者在阅读作者的作品时,常常会被其中的情节和人物所吸引,产生许多感受。这时候,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出国留学网的编辑特选了这篇优秀的“中国震撼读后感”,希望大家都能从中获得满满的收获。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启发,感谢你的浏览!

中国震撼读后感(篇1)

  今年看的第一本书,充满了正能量,抵消掉之前许多因为看了太多负面报道负面评论而产生的负能量,效果大概相当于连看30天新闻联播。

  同意书中的几个观点:

  一、如果中国真能崛起的话,不光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国家即代表一个文明,文明的主体即一个国家。与中华文明同样久远的文明要么消亡,要么四分五裂,作为一个统一了的文明型国家当今世界只此“拆呐”一家,别无分店。文明型国家具有超大型人口,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用担心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问题,文明复兴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新标准的过程。有些方面,我们应该主动与别人接轨,有些方面则是需要别人最终与我们接轨,中国人需要逐渐摆脱掉弱国小民心态,建立培养此种自信。

  二、判断一个国家成功与否,不能简单地套用民主还是专制这个标准,而是应该用良政和劣政来评判。程序正确不会必然带来美好的现实,而是要从实际效果去检验政策有效性。民主的形态应结合各国各文明内在特点,遵从其内在逻辑,因此民主形式应是多种多样,不能一味地套用西方标准。迄今为止西方民主制度从未在一个非西方文明的国度中获得真正的成功。西方文明强调的是个人价值,而中华文明甚至东亚文明强调的是建立在人与人关系上而形成的秩序,因此西方讲究的是不同个体以及群体之间的博弈而带来的相互制约和平衡,而中华文明则更能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在统一的基础上前进。因此强势单一的政府的领导比西方式的多党竞争更复合中国乃至东亚各国发展的需要。

  三、中国模式有可能超越西方模式,成为各国追求现代化和民主化的指南针。所谓中国模式即没有固定死板的模式,无招胜有招,在大胆学习他人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调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以及混合经济和对外开放几个原则。作文中国的崛起可以启发各国,让其认识到在决定国家前进方向上必须摆脱掉西方强势的话语权,认认真真地从本国本民族文化历史传统中寻找方法和答案。

  写这本书的作者不是什么五毛粪倾,而是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曾遍访100多个国家,也算见多识广。偶把这些发出来也是希望那些天天在网上骂骂咧咧怨气冲天的人兼听则明一下。先说哈,可以骂,但最好不要打脸,实在要打,也请看完本书后再打。

中国震撼读后感(篇2)

  中国近30年发展创造的经济奇迹,是非常伟大的。中国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总结中国模式离不开房地产,进行中外对比也离不开房地产。

  中国人向来特别谦虚,总是爱用国外的语言体系来衡量中国的情况。这样一衡量,就麻烦了,没自信了,没话语权了,没自己的模式了,也没了对未来的信心。这是错的,我们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理论体系,得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即便要用国外的,也要把它的实质情况搞清楚,然后再进行比较。

  中国的平均温度没有意义

  20xx年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按人均计算,却只能排到一百名以后,真是一会儿膨胀,一会儿难受。为什么会陷入这么麻烦且说不清楚的境地呢?是因为我们对中国本身没有进行细分,这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来判断全中国的情况。

  打个比方,拿气温来说。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可以说平均气温多少多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就全中国说平均气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中国最北的漠河,到最南的南沙群岛,有时气温相差好几十度。所以,如果总是用国际通用的语言或标准来描述中国的情况,就有可能总也描述不清,甚至越描越乱。中国的事得分片儿来说。说平均气温,如果分成东北、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西北、青藏高原,就会相对比较准确了。分析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也一样。

  准发达板块与发展中板块

  我们一提到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就说高得离谱,完全可以跟纽约、东京、香港比了,而中国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很低,这个悖论让中国房地产人都很纠结。如果懂得中国即世界,我们就能知道,中国即使是房地产行业,也要分块儿来讲。我们不能把整个中国跟一个欧洲国家比。事实上,中国光苏州一个城市的人口就跟瑞士差不多,所以拿苏州跟瑞士比就比较合适,如果拿整个中国跟瑞士比,那人均就没法比,就好比拿大海比小湖,容易对比出问题来。

  中国的房地产也可以大概分成两个板块,一个以东南沿海及一线城市为主,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这个板块叫准发达板块。另一个叫做发展中板块,就是中西部地区,这个板块更大。

  比的应该是家庭净资产

  用购买力平价(注解见文章末尾)来说,可以认为准发达板块人均GDP大概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么中国整个发达板块经济总量有多大?大概是30个中等欧洲国家之和。单单一个上海的经济总量,就接近芬兰一个国家的量,相当于两个希腊了。中国几个一线城市的公共投入,像是地铁、高铁以及体育馆、图书馆等,都是参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的,比如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北京的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等。这样看来,上海、北京正在跟纽约、东京这些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比肩,广州、深圳等也是一样,瞄准的是世界最发达的城市。

  再来看人均情况。如果按照纳税收入来比,中国人均收入很低,世界排名很靠后,甚至落后于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菲律宾、泰国这些国家。但中国的情况实际上是人为偏低,因为中国人的很多收入是没有计入纳税收入的,我们和其他国家不在一个同等可比较的范围内。深圳农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表面上看,他们几乎没有收入,但在深圳人人都知道当地农民非常富裕,有好几套房子在出租,这些却都没纳入收入统计。这样比就显然不对了。

  应该比什么呢?应该比家庭净资产,即家庭总资产减去负债。这么一比,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沿海板块的家庭净资产不比美国家庭差。去年的统计,美国中位家庭净资产约合6070万人民币,而中国沿海板块家庭比这高多了,甚至城镇也跟这差不多。当然,美国有过度消费、过度借债的问题,而中国人很勤奋、很省钱。但即便这样,也是可比的。美国次贷,就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也给你贷款,而在中国则绝对不给你贷,当首付涨到3成甚至5成时,楼价却都不跌,这是解释为什么中国沿海房价高的原因之一。这其中很多疑问需要解开,否则房地产从业者都没有自信了。

  两个板块间的互通与流动

  中国同时存在着一个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这使得中国的未来更有前途,因为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之间有人口流动。中国每年新参加工作的人口中,仅包括大学和高中毕业的知识青年就将近1300万人,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比如捷克的人口。而由于中国人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又减少了这种流动性的障碍。再加上高铁的四横四纵,连起整个中国,使得中国的未来有很多可能性。

  如果是一个小国家,例如瑞士以手表为主要产业,如果手表卖不动,国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而中国有很大的腹地,像是现在准发达板块的生产成本高了,便可向发展中板块转移,富士康、TCL这类企业正在进行这种转移。中国的沿海发达板块带动内陆发展中板块,两个板块之间的互动推动中国城市化进一步加强,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这就是中国的情况,不能简单地去跟其他国家做比较,要不然无法弄懂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中国问题要有国际视野,但又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的语言模式和话语体系,这有利于目前中国解决自身问题。

中国震撼读后感(篇3)

  在光电研究院读书月活动中,读了张维为先生著作《中国震撼》一书。本书的作者亲身走访过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在书中将“中国模式”的与国外的情况作了比较。全书字里行间展现出一种对“文明型”中国崛起的无比自信。《中国震撼》一书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丰富的事实论据、精辟的理论总结,对拓宽读者视野,促使读者进一步认识中国现状和启发对“中国模式”的思考有很大作用。

  《中国震撼》的基本立论是,中国今天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种“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作者将中国这样的文明型国家的特征总结为有“四超”和“四特”。“四超”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此四超基础上,衍生出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

  这其中的每一点都包含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融合。在此基础上,书中客观地指出,虽然今天中国还有人认为只有建立与西方同样的政体才算建立了现代国家,还有人仍然怀有所谓的“现代国家焦虑”,继续激烈地谴责中国自己的文化和政体,但这些人的观点在中国已被边缘化;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自己文化和国家的认同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中国现代国家的体制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确实如此,在五千年传统文明的基石上,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基本形成了传统性与现代性结合较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而且是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总体上优于任何一种类型的资本主义文明。

  全书用大量篇幅分析了中国模式的八个特征,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认为这些特点是对过去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而这些特点的基础是中华文明,特别是人口、地域、传统、文化这四个“超级因素”。这些因素大致规范了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规范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径依赖,规范了中国模式的所有特点。据作者的深一步探究,过去30多年中,中国也有人尝试着跳出这八个特点,但最后在实践中又总是被拉回来,追究其原因,大概就是“文明型国家”的超强基因带来了某种规范:一旦我们不照这个基因图谱生长和发展,中国的发展就容易遭遇挫折和失败。作者的分析是深刻的。目前,中外知识界关于中国模式的概括存在不少歧见,书中观点属于有见地的一家之言,其所言特征的内容均能成立。但倘若要完全廓清和科学诠释中国模式的特征和内涵,可能还要作多层面和多视角的界定和抽象。以中国经济模式为例,一是要区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经济体制模式。经济发展模式还要分领域和部门来概括,如新型工业化模式、新农村发展模式、出口创汇导向型发展模式等。经济体制模式也要分领域和部门来概括。二是要区分经济发展目标模式与经济发展过程模式、经济体制目标模式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模式。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目标模式,具体还可以细化为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混合所有制模式(书中所说的混合经济)、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模式等;而书中所说的稳定优先、渐进改革、顺序差异等,则属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模式。

  《中国震撼》这部想著作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道理就是“走中国自己的路”,这条路我们走对了,要继续坚持走下去。

  但是,结合目前中国社会实际存在的问题,读者多少会感觉作者在有意或无意的回避一些问题。作者在书的开端就搁置一些问题,如:物价房价问题、环境问题、腐败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而这些问题实实在在的包围着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作者仅仅用四页文字将这些问题一一驳斥,观点无非是这些问题外国也有云云。

  我们可能如作者所说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但我认为这应该是一百年以后、一千年以后的人做出的判断。我想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做好工作,把一项研究做扎实、把一个公司做强、把一亩地种好、把一辆车做好、把书读好等等。

  我不愿意做伟大时代里整天仰望星空而空感叹于星空璀璨的人,我愿意做一个对伟大时代有所贡献或促进的小国民。

中国震撼读后感(篇4)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宣传部部长xx在部机关工作会议上多次指出,要关注青年干部的成长,带好队伍是领导干部一项重要的能力,这就要从青年干部抓起。

  省委统战部第一期青年干部读书会开展后反响良好,时隔两月,读书会再次与大家见面。

  这期主要围绕xx主编的《震撼世界的中国》谈感悟体会,该书以详实的依据、全面的视野、客观的立场,科学分析、证实了中国震撼世界__,故事与道理相互融合印证,呈现中国奇迹、昭示光明未来。

  面对世界__西方不亮东方亮、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震撼着世界、面对利比亚海外危机局势中国救援的速度之快震撼着世界、今年纪念建军xx周年的朱日和阅兵仪式上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震撼着世界等,中国之所以震撼世界原因很多,我认为制度是最根本的。习__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讲话中说过“__社会主义制度是__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第一,能发扬民主,调动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制度设计集思广益、发扬民主,调动群众积极性来共同管理众人之事。第二,能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__的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第三,能维护社会的稳定。正是得益于__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都取得显著成就,我国才能保持着社会安全和稳定。第四,能自我创新。

  __社会主义制度从不拒斥他国长处,自我变革、创新,不断发展、完善。

  中国崛起必然会遭遇霸权围堵。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和平崛起,但美好的愿望并不等于现实。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存在不可调和的利益矛盾。对于很多国家而言,对于当今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最大的受益者西方来说,中国发展就是对其秩序的威胁,因此中国很难获取西方世界对“和平崛起”的认同。中国崛起的发展优势:经济发展优势,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__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累积起多方面的雄厚实力,对外影响力也在持续增大,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文化底蕴优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四大文明古国里,中国是唯一一个能传承下来的文明古国。数千年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成为全球华人的情感纽带和精神家园。我们不仅有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在革命年代形成的红色文化,更有新中国建立以后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彰显着中国的文化优势。科技后发优势,中国在科技领域开始全面发力,局部极少数领域已经实现了世界领先并且可以迅速集中大量的资本和技术在某个领域进行攻关。从整体上看,我们产业还处在中低端,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空间还很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科技人员呕心沥血,接续奋斗。把广大__团结在党周围,为科技进步贡献力量是我们统战工作者的职责和光荣的使命。和平发展的环境来之不易,我们这个民族,近代以来经历了太多苦难。对战争带来的灾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更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践行文化自信,当好对外文化交流使者。“中国崛起”“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之所以令世界惊叹,《震撼世界的中国》一书告诉我们:中国具备独特的政党优势,明显的制度优势,指导思想的引领优势,杰出的组织优势,突出的后发经济优势,厚重的文化优势,独有的政治协商民主优势,鲜明的各民族一体多元优势等。习近平__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基础。当下的中国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近代红色革命文化、西方文化中的有益成果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的综合体。作为统一战线一员,坚定文化自信:一是要坚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__生活,近几年更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二是要争当中国文化自信的践行者。要充分宣传和利用好我们的文化资源,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发自内心地为中国灿烂文化感到自豪,使世界各国都__文化充满向往和敬意,用文化的力量展示中国崛起的魅力,努力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追求者、研究者、践行者和传播者。三是要立足本职当好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作为文化统战团体,向海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好海外统战工作,既是职能所在,也确具有独特优势。我们将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开展以书法为纽带的对外文化交流,努力在促进祖国统一和对外友好等方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震撼读后感(篇5)

  中国人向来特别谦虚,总是爱用国外的语言体系来衡量中国的情况。我自己就是最典型和代表性的一个个体,从懂事开始,直到工作了,都以别人为榜样,向别人学习,谦虚再谦虚,因为谦虚使人进步,妈妈和老师,乃至领导都这样讲。这样一衡量,就麻烦了,没自信了,没话语权了,没自己的模式了,也没了对工作、生活方式和自己未来的信心。看了张维为先生所著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书,我自信地确认原来这是错的,对于国家,国人,我们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理论体系,对个人,对自己同样,必须得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即便要用国外的,别人的,也要把它的实质情况搞清楚,然后再进行比较。要逆向考虑、反问个为什么,想起来创新、个性和独立性也是这个道理。这本书好,值得读,我已向身边人推荐。

  我本人自改革开放走来,看到许多人都用各种方式描述中国改革的整体画面,从国家报纸、电视、电台、刊物和各研究单位每天都在努力从大道理、特制的画面上说明中国改革的成绩与特色,如此等等,可以说是铺天盖地、司空见惯。但是像这样通俗、坦诚、朴实、贴近大众而又不失深度的作品,实在是少的可怜。爱中国还是爱理论,个体强烈的创新型、大众心态在字面上必然显露无遗。看了还想看,翻了一页还不过瘾,深深地被张维为先生自然流露的爱国纯情所感动,作为一个普通基础建设工作者和一名思上进的普通党员,我也早有同感。

  张先生之所以能够有这样好的文字,除了他本人热爱学习,读万卷书时做了大量笔记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他本人走访过100多个国家,对许多国家做过十分深入的研究。正所谓“行万里路”。相比之下,闭门造车的大块文章,虽然逻辑严谨,但是颇有些作者自娱自乐的感觉。比如,讲中国崛起,不从共产党一次革命时期开始说起,就觉得不过瘾。没有深入实践,没有行万里路,没有市场参与经验,要拼出个名头来,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就拿我们做现场施工监理工作的同志来说,如果不亲自参与到一个项目的具体工作过程中,很难感受到一个项目获得什么什么奖,取得什么什么优的份量,就更别说写一份象样的项目监理工作报告出来了,我曾经亲自经历了三亚大隆水利枢纽主体土石坝的建设过程,也经历了2005年积极抗击“达维”台风的抗洪抢险过程中,在得知该项目在2009年、2010年获得大禹奖、鲁班奖两个大奖后,倍感振奋,亲切,虽然过去了几个春秋,当时自己还不是项目负责人,但也自信地说,这个项目该拿奖,也配的上这两个大奖,因为我见证了他的质量形成过程,因为她抵御了百年一遇的洪水考验,于是,我把这个过程写了一篇回顾性的探讨文章,在2011年初竟然发表在省部级刊物了,与张先生的大作不能媲美,但同样也能让人产生共鸣。我很享受张先生这种读书与走路相结合的问世态度。

  张先生之所以能够用朴素语言说出十分深刻的道理,就是他能够在两种极端思维中发现能够说明和解释中国实践的观点。书中总结中国模式的“八个特点”,就是张维为先生独创的一种表述体系。这种治学方法是中国哲学的精华——极高明方可道中庸。只有在深刻了解两端之后,人们才能认识到取中的难度、力量与高明。凡是能够用朴素的语言传达深刻观点的,都是达到了“极高明方可道中庸”的境界。张先生的文字十分简朴,却挟带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在我崇敬的同学、朋友和亲人中,有许多是闯南闯北的好汉、商场精英,都具有了解不同政治、经济、文化差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然而,这个时候却容易缺乏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的耐心。我本人虽然在国有企业工作十年,但是从来没敢间断过阅读《参考消息》和收看相关新闻报道,并从中受益匪浅,却只停留在表面上了解中国政府和执政党的观点,不能真正理解中国改革的成效,读了此书,我才能理解《中国震撼》的深度。

  然而,在我国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今天,学习分析国际先进经验的动力却出现了一些降低。对一些明显对中国国家有利的新生事物,由于迫于形势的压力、或政策束缚、或利益纠缠,没有轻装上阵,没有对一件事情、一项制度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改变思维、改变做法。如我们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建设工程领域引入的三个制度,第一,建设监理制度快执行20年了,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不难看出,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率有上升的苗头,发生的不可思议性和规模也有严重的势头,中央三令五申,严查整顿,从严处治了相关责任人,如从在建工程倒楼、倒桥和大楼失火、脚手架倒塌等事件,我们应该认识到,建筑体制上应该改革了,事后控制明显亡羊补牢了,很多鲜活的生命应该在事前、事中得以控制,很多不应该发生的事故本可以避免的。

中国震撼读后感(篇6)

  中国模式主要有八个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经济学家张五常认为中国经济奇迹的最大秘密就是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县际竞争”,因为土地所有权的决策主要在县一级政府,“通过承包责任合约的扩展……政府机构与私人企业之间的合约安排,佃农分成于层层承包的串联”,产生了“令人敬畏的经济力量”。经济学家史正富也认为,中国的“三元主题”(中央领袖,部门科层,地方政府)良性互动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所在。

  “实事求是”是中国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互动的产物,避免了过去西方理性主义所包含的种族主义和唯我独尊等历史局限,强调了一切理性活动都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而检验的标准是这些活动是否有利于人民的整体利益。

  政府是必要的善。在一个游戏规则完全由发达国家制定的世界上,不通过强势政府来推动经济,参与国际竞争,一个发展中国家根本就发展不起来,恐怕最多也只能跟在发达国家后面爬行。

  学者潘维有一个很好的论述:中国历史上,一个开明的皇帝代表一个朝代,具体做事的是一个儒家执政集团,好的朝代延续数百年之久,远远超过美国的整个历史,一个朝代及其儒家执政集团代表的是“天命”,其跨度一般都是上百年。

  关于政党的合法性,努力克服各种危机的本身就是政绩合法性的一部分,甚至是巩固政权合法性的最好时机。

  现代花完成后的西方发达国家形成几个特点:一是政治与经济已基本分开,谁上台都不大会影响经济,不大会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二是这些国家享有了比发展中国家多几十倍的人均资源,作文也就是说国家有资本去承受政治内耗;三是中产阶级已成了社会主体,中产阶级倾向稳定;四是西方精英阶层通过数百年的政治历练,已经获得了掌控国家主要资源和权力(如国会、金融、媒体等)的能力。这些条件满足后,西方国家才开始搞一人一票的。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同时实现所有的人权,所以一定有轻重缓急。中国人没有按照西方的逻辑去做,我们把消除贫困作为核心人权,实现了近四亿人脱贫。

中国震撼读后感(篇7)

  中国近30年发展创造的经济奇迹,是非常伟大的。中国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总结中国模式离不开房地产,进行中外对比也离不开房地产。

  中国人向来特别谦虚,总是爱用国外的语言体系来衡量中国的情况。这样一衡量,就麻烦了,没自信了,没话语权了,没自己的模式了,也没了对未来的信心。这是错的,我们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理论体系,得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即便要用国外的,也要把它的实质情况搞清楚,然后再进行比较。

  中国的平均温度没有意义

  20XX年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按人均计算,却只能排到一百名以后,真是一会儿膨胀,一会儿难受。为什么会陷入这么麻烦且说不清楚的境地呢?是因为我们对中国本身没有进行细分,这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来判断全中国的情况。

  打个比方,拿气温来说。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可以说平均气温多少多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就全中国说平均气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中国最北的漠河,到最南的南沙群岛,有时气温相差好几十度。所以,如果总是用国际通用的语言或标准来描述中国的情况,就有可能总也描述不清,甚至越描越乱。中国的事得分片儿来说。说平均气温,如果分成东北、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西北、青藏高原,就会相对比较准确了。分析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也一样。

  准发达板块与发展中板块

  我们一提到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就说高得离谱,完全可以跟纽约、东京、香港比了,而中国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很低,这个悖论让中国房地产人都很纠结。如果懂得中国即世界,我们就能知道,中国即使是房地产行业,也要分块儿来讲。我们不能把整个中国跟一个欧洲国家比。事实上,中国光苏州一个城市的人口就跟瑞士差不多,所以拿苏州跟瑞士比就比较合适,如果拿整个中国跟瑞士比,那人均就没法比,就好比拿大海比小湖,容易对比出问题来。

  中国的房地产也可以大概分成两个板块,一个以东南沿海及一线城市为主,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这个板块叫准发达板块。另一个叫做发展中板块,就是中西部地区,这个板块更大。

  比的应该是家庭净资产

  用购买力平价来说,可以认为准发达板块人均GDP大概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么中国整个发达板块经济总量有多大?大概是30个中等欧洲国家之和。单单一个上海的经济总量,就接近芬兰一个国家的量,相当于两个希腊了。中国几个一线城市的公共投入,像是地铁、高铁以及体育馆、图书馆等,都是参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的,比如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北京的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等。这样看来,上海、北京正在跟纽约、东京这些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比肩,广州、深圳等也是一样,瞄准的是世界最发达的城市。

  再来看人均情况。如果按照纳税收入来比,中国人均收入很低,世界排名很靠后,甚至落后于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菲律宾、泰国这些国家。但中国的情况实际上是人为偏低,因为中国人的很多收入是没有计入纳税收入的,我们和其他国家不在一个同等可比较的范围内。深圳农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表面上看,他们几乎没有收入,但在深圳人人都知道当地农民非常富裕,有好几套房子在出租,这些却都没纳入收入统计。这样比就显然不对了。

  应该比什么呢?应该比家庭净资产,即家庭总资产减去负债。这么一比,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沿海板块的家庭净资产不比美国家庭差。去年的统计,美国中位家庭净资产约合60~70万人民币,而中国沿海板块家庭比这高多了,甚至城镇也跟这差不多。当然,美国有过度消费、过度借债的问题,而中国人很勤奋、很省钱。但即便这样,也是可比的。美国次贷,就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也给你贷款,而在中国则绝对不给你贷,当首付涨到3成甚至5成时,楼价却都不跌,这是解释为什么中国沿海房价高的原因之一。这其中很多疑问需要解开,否则房地产从业者都没有自信了。

  两个板块间的互通与流动

  中国同时存在着一个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这使得中国的未来更有前途,因为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之间有人口流动。中国每年新参加工作的人口中,仅包括大学和高中毕业的知识青年就将近1300万人,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比如捷克的人口。而由于中国人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又减少了这种流动性的障碍。再加上高铁的四横四纵,连起整个中国,使得中国的未来有很多可能性。

  如果是一个小国家,例如瑞士以手表为主要产业,如果手表卖不动,国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而中国有很大的腹地,像是现在准发达板块的生产成本高了,便可向发展中板块转移,富士康、TCL这类企业正在进行这种转移。中国的沿海发达板块带动内陆发展中板块,两个板块之间的互动推动中国城市化进一步加强,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这就是中国的情况,不能简单地去跟其他国家做比较,要不然无法弄懂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中国问题要有国际视野,但又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的语言模式和话语体系,这有利于目前中国解决自身问题。

  注解:购买力平价: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又称相对购买力指标,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使我们能够在经济学上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现行的货币汇率对于比较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产生误导,购买力平价汇率对于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较精准。

中国震撼读后感(篇8)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前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结束了革命与狂飙的年代,走上了理性与和平的全新道路,四十年过去了,我们的改革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回顾历史,不胜唏嘘,历史的道路是曲折的,也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的,前人的努力与局限,经验与教训,如今都已经成为一笔历史的财富,让人深深的回味。

  最近读了张维为写的《中国震撼》这本书,写的是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如何运用大国的韬略和智慧、如何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和丰富的传统、如何在前行的道路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如何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带来巨大的改变,以独特的观察力和理性的分析,丰富和诠释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通过本书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风雨历程的理解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中国崛起的背后是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其有八大特点: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这些都是作者对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国崛起的基本特征与发展经验的基本概括。其中高铁的出现可谓是体现了中国发展模式背后的基本思路,书中也专门提到了高铁奇迹与中国标准的种种联系。高铁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已在中国逐步推广并且发展,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及热烈讨论。“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是建设高铁的指导方针,具体来说,就是先利用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优势、通过谈判让世界四大公司转让部分高铁技术,然后组织自己十多万的科研人员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整合、创新,最终形成中国自己的高铁技术,这也是中国模式的战略思路:既学习别人之长,也发挥自己优势;在对别人之长进行学习、消化与整合的过程中,大胆创新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实现对西方标准的超越,并最终影响世界。沿着这种思路,推进各种改革和创新的成功率就相对变大了。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底子薄、基础差、资源缺、人口多、发展不平衡,各种不良现象如城乡差距、腐败问题、房价问题等也一直存在,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发展模式,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府领导和组织,那么想要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多做事都是不可想象的,想要保稳定、促发展也就无从说起了。因此,中国震撼了全世界!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年,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成了世界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依然有很多人对中国的未来不自信,特别是谈到中国的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问题时会显得尤为突出,觉得还是“西方的月亮更圆”。但是书中却客观的给我们分析了这个问题。西方国家的制度是有一些优点,但是却并不像他们所标榜的那么好,所谓的民主其实也是少部分人,那些选民的民主,并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而我们中国讲究的是注重民意,为生民立命,为人民服务。而且一种制度并不是看好不好,而是适不适合,照搬西方制度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东欧一些国家和印度,对比一下他们现在的情况就很明了了。自然,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但也不能一味夸大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存在的问题在西方发展的同阶段也同样出现过,我们切不可因为问题的存在而妄自菲薄。而且,现阶段我们也可以看得到国家正在努力通过各种改革,制定规范法律等解决这些问题,环境污染在逐步治理,贫困人口逐渐减少,反腐活动也进行的如火如荼,虽然短时间可能达不到理想状态,但是未来一定是会实现的。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共和国公民,一个从事教育的育人工作者,要大力发扬勤奋工作、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身体力行、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从本职工作出发,做好份内的工作,为幼儿教育的的发展升级献计献策,为九幼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为中国的崛起努力奋斗。

中国震撼读后感(篇9)

  “中国以西方不可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本书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个角度阐述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同时阐述了“西方模式”的困境,观点深刻,表达了其对中国“崛起”的自信与乐观,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引发了读者对中国“崛起”的点滴思考。

  谈到“崛起”,会让我们自然而然的想到另外一个词“衰落”,那么中国的衰落源于“何时”、“何故”呢?一般观点认为:中国的衰落是从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之后突然开始的;中国近代的衰落是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造成的。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宣仁之治也同样是发生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可见,把中国近代的衰落完全归结于封建专制是不全面的。近代中国衰落的本质是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落后,更深一步挖掘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实质上打断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过程,在宋明时期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被游牧民族的野蛮奴隶制度所取代。这种历史的倒退,事实上封杀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通路。奴隶制的落后生产关系显然不能适应近代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因此逐渐的走向衰落,百业凋零,人民困苦不堪,在近代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东方的大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远历史,创造过伟大华夏文明的天朝大国迅速的沦为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盘中之食。

  再来看看中国崛起的步伐:1979年以来,中国的GDP增加了18倍,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于2009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的出口国,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的腾飞是中国崛起所被世人所关注的,然而我们在建国至今,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至今的崛起,还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呢?发展的惊人速度又隐含了些什么?这是值得我们从中国发展道路上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震撼中国一书提及了几个中国崛起的特有关键词“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良政善治”、“选贤任能”、“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等。结合作者的思路,我们可以来看一看中国崛起是否真正有效地兼容了这些要素。首先来看“实事求是”,毛泽东把这个理念定为中国革命成功的思想精髓,邓小平也讲其确立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关键点,即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检验的标准应该为国家的活动是否有利于人民的整体利益。但实际上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国家政策往往都趋向了少数集体的利益,使得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这是其一。其二,我们在发展中又越少了“实事求是”的另一个方面即“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和政府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应该时刻坚持三个原则,即政府的一切言行都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按照群众的意见来决定政府的方针和政策;根据群众的意见来检验政府的对错与得失。而要做到这些,靠的就是感觉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勇于承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我党与时俱进应该时刻坚持的古训与内在动力源泉!再谈“民生为大”,中国人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箴言,这也是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一条重要经验,全力消除贫困,努力改善民生。的确我们在改善民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若把民生工作放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上来看,当中的不足和问题还是值得进一步分析的。先列出几个数据:三峡项目总投资2000亿;世博会直接间接投资近4000亿;背景奥运会直接间接投资近1。5万亿;高铁总投资近1。8万亿。这些中国崛起中的重大活动、项目的耗资之巨大,很难让我们对社会底层的老百姓有一个明确而公平的交代。确实,我们在民生工作中的还要注意很多问题:1、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均;2、物价上涨过快、就业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3、矛盾十分激化的住房问题;4、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生活压力;5、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等等。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崛起的表现和其说法的体现在哪?最简单的一个句话,即为“经济的腾飞与国际影响力举足轻重”。但我们自己要充分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崛起仅仅看经济因素本身就是一个误区,一味的强调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对社会法制、道德、文化等领域的建设是会存在很大的隐患的,这种隐患如同慢性毒药,虽然不会产生强烈的社会矛盾,但是却伤害了国家发展的根本,会让我国的崛起没后劲、无可持续性,甚至产生诸多恶性循环的负面社会效应。再看“国际影响力”,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主要体现为廉价的劳动力和强大的购买力;这恰恰反应出中国发展中的畸形模式所带来的严重贫富差距。当然城乡差距加大、腐败问题、环境问题等等都应该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社会大背景下的浮躁风气亦无所不在,高速低质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严重的产能过剩、高校的学术造假与行政官僚主义、比“豆腐渣工程”更可怕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政府的公信力严重下降和社会诸多不安因素。我们应该警惕了!再看看社会价值观的扭曲、道德的沦丧,人们把欲望当做理想,把麻木当做深沉,把怯懦当做稳健,勇敢是莽撞,执着是偏激,求真是无知,老人摔倒不能扶、红十字会丑闻,太多的社会道德与价值底线被击穿。再看媒体舆论的不作为与错误引导,从才华横溢的“吴中四才子”、到忧国忧民的“民国四公子”再到当今庸俗不堪的“京城四少爷”,中华传统美德何在?中华新的崛起又何在?

  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古国,有其深刻的底蕴与内涵,在本质上是与西方新的价值体系有差别的,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同样也决定了中国不可能与西方国家成为所谓的真正的朋友。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挖掘自己好的传统、学习西方优秀的经验,有古人的古训领路,有西方的经验带路,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经营这个国家呢?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照顾善良而纯朴的老百姓呢?

  天助自助人,中国崛起之前,更应该好好地觉醒!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想了解更多读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5049705.html
延伸阅读
站成一棵树读后感【篇1】“让最美好的文字的文字陪伴着你走过生命中一个完整的春天。”当我刚在书店看到,《站成一棵树》这本书时,便被封面上的这段小字所吸引住了。“最美好的文字”不是夸大
2023-07-31
这篇“白洋淀纪事读后感”是小编搜寻到的宝藏必看的好文,优秀的书籍通常能够刷新我们的认知。读后感是表现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的途径和方式,愿我们能够在阅读中体验到心灵的自由和解放!白洋淀
2023-07-31
阅读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作品是作者用自己的文字创作的,读者在读过之后会受到内心的震撼。读后感能够引发我们对作品中主题和命题的思考和深入分析,您是否对写好作品的读后感感到一头雾
2023-07-31
《敬业与乐业》读后感篇1题目:《敬业与乐业》800字。工作首先得敬业,而后咱们得享受这份职业,就谓之乐业。这篇读后感想写写我的看法。“有业之必要”于我们来说,“业”自是。待读完“百
2023-07-31
生活或工作中,我们经常与各种文档打交通,我们在写作困惑时一般都会翻阅相关范文。一篇精彩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文档处理,想了解快速寻找范文的方法吗?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的符合
2023-07-31
下面是栏目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震撼读后感”,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很容易浮想联翩。我们可以把在阅读感受到的想法,写成读后感记录好,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中国震撼读后感【篇1】
2023-04-22
中国震撼读后感篇1在写这篇读后感前,我想先声明自己的立场和视角,我是以一个稍有受教育经历的普通社会青年的立场和身份来欣赏和评述此书的。相比起作者北京大学教授和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身份和
2023-06-01
阅读就像进食一样,要从容咀嚼,品味它的气味,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它的精髓。读完一本作品,我内心中的感受就如同万马奔腾,思绪翻涌不定。为了纪念这份感觉,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自己对
2023-05-12
笔者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为您呈现出这篇经过精心编辑的“楼兰读后感”。阅读完这篇文章后,相信每位读者都能获得不同的经验和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会悟到许多感悟。笔者衷心希望您能
2023-06-28
《乌塔》读后感篇1一个十四岁学生独自一人游历全国,对许多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但乌塔就是这样做了。这种能力是我国小学生普遍不具备的。为什么乌塔能独自一人游全国?因为她在家里就设计
2023-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