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寻找好文章吗看看“觉醒年代观后感”吧,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很多优秀电影,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可以完完整整将我们内心的情绪调动起来。观后感就是把具体的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观后感不应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而应该重在描写“感”的内容。从哪方面开始写作品名的观后感比较好呢?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1
倘若没有那些革命烈士流血流汗,哪有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倘若没有那些知识分子,哪有我们今日的科学成就?倘若没有那些思想家,哪来我们的新中国?
《细说觉醒年代》是电视剧《觉醒年代》的配套读物,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献礼之作。本书围绕《觉醒年代》重点解读和还原了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重点记录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大历史画卷的时代背景、详细进程和伟大意义。
在这本书中,有一个令我难忘的情节,黄侃和胡适关于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对话。黄侃是“老派”辩护文言文,胡适是“新派”推广白话文。其实两种语言都各有好处,文言文删繁就简、朴实无华,但事实难懂。白话文生动优美,形象,易懂,文言文难以企及。其实说白话文或文言文也只是一种形式问题,它更深的一层意思是想用白话文去唤醒当时的中国人的沉睡的意识,让中国人彻底摆脱那个封建社会,为当时的中国人找到一条更好的出路。
清末的中华大地,场面十分混乱,一会袁世凯当皇帝,一会张勋复辟。当时的老百姓也十分懵懂,清朝政府来了戴上辫子,清朝政府走了摘下辫子。虽说当时在改朝换代,虽然有那些思想先进的人在帮中国找更好的出路,但是也有那些思想陈旧,想让中国继续走回那条老路的人在。就拿“老派”代表人物辜鸿铭来说,他学识渊博,精通九国语言,可惜思想陈旧。再比如北大的“三只兔子”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他们虽然思想先进,但是学识远不如辜鸿铭。双方就当时的中国到底该走哪条路争论不休。
这本书以文字的形式展现了一个觉醒的年代,中国众多先辈、知识分子以国为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们的爱国之情绝不仅仅空喊几句口号,而是创刊杂志,以笔为戎;他们的爱国之情犹如滔滔江河奔腾不息,每时每刻都在找寻国家的出路。如今的我们正继承这爱国热情,认真读书,认真生活,追求光明,追求自由,追求快乐,追求卓越。我们是“强起来”的一辈,我们就是《觉醒年代》最好的后续!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2
“80后、90后”党员已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的这一结果,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生机和永葆青春的活力,党的肌体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党员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党的生力军持续壮大发展,党的事业永远朝气蓬勃。
100年前,一批有志青年汇集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也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最年长的不过45岁,最年轻的只有19岁,平均年龄只有28岁,此后改变整个中国面貌的中国共产党,最初就是由这样一些年轻人成立起来的。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青春的政党。正如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所言,是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从那时开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中,总是集合了了一批又一批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献出生命的2000多万烈士中,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刘胡兰、董存瑞……无数年轻人为伟大事业献出青春和生命。正是无数优秀青年暗夜中的孜孜以求、探索中的前赴后继、前行中的不离不弃,才让我们党走过100年风雨历程,仍然保持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拥有青春的激情与魅力,让一个从只有50多名党员的政党,发展成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的执政党,从嘉兴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发展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党担负着千秋大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为之奋斗。100年来,无论是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还是如火如荼的建设时期,无论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还是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广大青年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党和人民事业必胜的信心,一颗红心向党,成为先锋队的一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以坚定的信念、宽广的胸怀、奉献的精神、务实的作风,为党旗增光、让党徽闪光,使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让党的事业生生不息、滚滚向前,需要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汇集在党旗下,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敢地肩负起历史使命,无私奉献、奋发有为,踊跃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壮丽的奋斗之歌。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3
众所周知,德鲁克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是继德鲁克之后,世界会倾听谁的声音呢?答案是肯定的—查尔斯·汉迪,这位与德鲁克并称当代最知名的管理大师,“《金融时报》十大管理名师第二名”,“本世纪最具创见的组织行为大师”,“管理界的预言家、哲学家”。这是怎样一位卓越的人,竟能享有如此盛誉,不免令人好奇。
于是,我翻开了汉迪的经典著作—《觉醒的年代》,试图在此书中感受一下大师风采。汉迪在此书中着重探究组织和人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为当今社会的个人提供了应对严酷的组织的强大压力的精神依据。德鲁克告诉你一个组织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亨迪告诉你当一个人面对一个组织是应该做什么。
如果德鲁克关注系统,查尔斯·汉迪则关注人本身。这本书主要告诉我们,我们被困在文明的森林里,无助,找不到未来在哪里。我们并非天生要当有名无实的“空雨衣”:
薪水名册上的编号,经济学或社会学研究中的“原始资料”,某份**报告里的“统计数字”……人生的意义,决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增长而沦为某部大机器的无名齿轮,终日疾转,不知目标何在。无论个人还是组织,眼前所面临的挑战,应该如何处理管理现实中的悖论,以及如何将“空雨衣”填满。在《觉醒的年代》中,汉迪总结了当代社会所面临的九大悖论:
智慧悖论、工作悖论、生产力悖论、时间悖论、财富悖论、组织悖论、时代悖论、个人悖论和正义悖论。同时,他还提出了三种平衡悖论的方法和八种交叉悖论的方法。为我们指出安身立命的因应之道。
其实,人生永远不可能轻松惬意,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完全在意料之中。回顾过去是了解生活的最好方式,但实实上,生活只能向前走。就像书中提到的九个悖论一样,它们似乎伴随着经济的进步。1、新型生产工具—智慧。
特定类型的智慧,成为了一种新财源。这种好财源别人不可能拿走,智慧是种“附着性”特别强的东西。我们不能有别人的智慧。那些认为自己拥有企业的人实际上已经没有生产工具了。
2、工作,是福是祸。工作不仅是一项以赚钱为目的的差事,除了有偿工作外,还有形形色色的无偿工作。事实上,如果作品的价格都标为零,那么它所涵盖的范围是无限的。
3、生产力的迷失。一般来说,只要整体经济的增长率不低于效率提高率和人口增长率之和,每个人都应该总能找到工作。我们给工作标价,有可能毁掉工作。
这种工作固然能促进专业分工与效率提升,但最后却使得一部分新工作因标价过高而无法存在,也导致许多民众丧失技能,而创造出一群一旦失业即无所事事的人。4、时间商品的困惑。随着人类寿命的逐渐延长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完成这项工作的时间缩短了,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时间。
当我们把时间变成商品时,麻烦就开始了,那时公司付钱让人们买时间而不是产品。在这种情形下,时间卖得越多,钱就赚得越多。这样一来,时间与金钱之间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
5、富裕的假象。富国销售出去的东西,发展中国家多半买不起。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开始向富国购买商品之前,往往希望获得富国的技术和资金来制造商品并卖给富国。
因此,富裕国家必须投资于潜在的竞争对手,以支持经济的快速增长。虽然跨国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为了追求利润,他们应该去成本更低的地方生产,出**术,使这些地方能够生产。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说服他的人民接受这一悖论。6、看不见的组织。现代组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性和地方性;它们在某些方面需要小,但在某些方面需要大;它们在大多数时候需要分散,在某些时候需要集中。
现代组织期望员工能够独立工作,加强团队合作;管理者则期望能够做更多的授权和控制。“组织的时代”可说已到尽头,但从另一个层面看,组织仍将是构成社会的关键元素。7、世代差异。
人都会老,但每代人衰老的方式不同,此即所谓“世代差异”。每个世代的人都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每一代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与上一代人不同,但在规划未来时,似乎下一代人应该和这一代人一样。
8、个人独尊,团体至上。“个别我”需要结合“团体我”,方能建立真正的“完整的个别我”。“个别我”能在档案柜与电脑的夹缝中,保有多少空间?
桑普森引用大诗人豪斯曼的著名诗句提醒我们“我是陌生人,在非我所造的世界里颤栗。”9、正义的两难。有些人认为,正义意味着平等对待每一个人,除非有充分的理由说需要区别对待。
这对弱者是公平的,但对那些因为他们的贡献更大而应该得到更多的人是不公平的。可以肯定的是,一个被视为不公平的社会,不能赢得其成员的忠诚和奉献;人们除了由自私的理由外,也找不到做其他事情的充分理由,这样的社会注定要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细看汉迪在后文中提到平衡悖论的三种方法和穿越悖论的八条途径,不禁让人深思,面对全球竞争力、不断扩大的组织规模,每天24小时每周7天的工作,不断地对“人力资源”提出更多的要求,这会对组织中的人,尤其是那些努力工作的核心人员,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是否会像一件无人穿着的空雨衣,光有形,却无实?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为自己的角色牺牲个性的危险之中。
人们似乎比以前更努力、更富有,但他们比以前更不快乐了。在当今劳动力过剩的时代,每天都有数百万人在寻找自己的工作。书中给了一个很简单的公式“1/2*2*3=p”即在五年之内,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员人数减半,每人的薪水加倍,产量成为3倍,便是公司的生产力或利润的所在。
虽然并非所有公司都如此明确地采用这一公式,但类似的做法很常见:好工作、高薪、高绩效,但人员更精简。而如何才能在这些公司里面生存下去呢?
两个字,效率。我们很容易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迷失自我,错误地把效率当成目标。事实上,这只是实现其他目标的一种手段。但是怎么样才能提高效率呢?
我们每天按工作规定工作,减少个人生活时间的支出,经常加班,每周工作近70个小时,这是高薪需要承受的代价。这么高强度的工作,我们很容易渐渐地失去个性,犹如作者所提到的在明尼阿波利斯露天雕塑公园里名为“无言”的雕塑(空雨衣)。“空雨衣”即是我们追求效率迷失自己的我们,我们只是暂时在这个岗位上像机器人般的工作,只是空的。
但如果我是一名经理,当然希望管理公司的内部员工有高效率,无疑因为效率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利润。很多公司都以创造利润为主要目标。就如当年汉迪所就读的美国商学院的教授也是这么教他们的,但是汉迪不这么认为,他所认为的公司最主要的目的绝对不仅是“创造利润”,公司主要目的应该是“创造利润,以便能继续经营,进而越做越好。
”看似没有多大区别,其实是用把利润当成一种手段替代了把利润当成目的。这不是一个模棱两可的文字游戏,而是一个严肃的道德观点。我们不能把某些必须做的事情看成是目的。
在伦理学中,误把手段当成目的,无异于背叛自己。从中可知,我们不仅是为了利润而生存,更多是为了长久之计,这方面当然要更多地往顾客的方面考虑。该公司的信条在美国很有名,创始人是强生前董事长罗伯特·伍德·约翰逊。
信条列出了公司目标的优先顺序:第一,服务客户,第二,服务一般员工和管理层,第三,服务社会。也成为日后的公司的管理者定下了一个准则。
当然,一个好的公司光有几个空洞的信条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好的管理和电力系统。为何要强调这个权力制度?因为这个在我们国家很需要重视。
在大多数中国公司中,下属对上级绝对服从,上级对下属具有权威意义。这会导致什么?这将使公司初期的能人很难有发挥的空间。例如,许多公司的管理制度并不严格。“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
不公平的管理制度不仅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会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对于员工“空雨衣”的象征概念,促使我们正视一件事,如何在为个人的愿望与决策找到立足的平衡点。然而,由于不同文化对个人的尊重程度不同,世界各地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趋势,即个人在面对组织、国家和跨国机构时感到越来越无力。
除非人们觉得自己能承担好几项责任,否则他们就没有希望跨越这个悖论。因此,必须改变管理的组织结构,不能让一个下属完全服从上级。虽然一些企业开始改变组织结构,将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和小单位,开辟了一条道路,虽然引起了不少混乱,但确实给这些员工带来了一定的工作热情。
但是企业对个别员工授权这方面还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更近一步,以反映出新权力均衡状态,这也是汉迪所提出的,他认为应该更好地方法是采用联邦制。 联邦制当初设计的时候,目的是要在同一机构里创造出某种权力均衡状态,这种制度让成员拥有最大的独立自主权,又让他们彼此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相互依存关系,它能鼓励差异,却又对此有所限制。这种制度的优势在于,弱者也有机会成为强者,并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但这么好的制度却并不受欢迎,因为人们通常不愿放弃权力,而且“群龙岂能无首”这点,相信也是不采用此制度的原因。
个人到底该如何摆脱组织给的压力呢?在组织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呢?在社会安适环境下,很难找到一个伟大的目标,我们总希望有个更好的领导人,殊不知,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地方找到自己的新方向,这样才能在这个社会中发光,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4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制《觉醒年代》在央视开播,看完久久不能平静。通过剧集,让我近距离的看到了他们本身。该剧讲述了从《青年杂志》办立,到中共一大召开,中间太多人物震撼我心。我看到仲甫先生鲜活的人格魅力,守常先生关心大众疾苦,二人甘为革命牺牲自我的决绝;蔡公一代北大校长的风姿,让人肃然起敬;年轻的延年,乔年,世炎,仲懈,心刚…一群青年人的一颗爱国之心。
该剧带给我的感动太多,让我每每为年轻的生命心痛不已,感慨他们如此的风华正好,却被迫害致死。他们一定是死得其所,为信仰不惜所有。他们不是几个人,是一众革命先人的缩影,他们年纪轻轻就为这个国家付出宝贵的生命,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剧中毛泽东的出场是两分钟的奔跑,他穿过长沙街头,怀中紧抱着《青年杂志》,雨中的长沙所呈现的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整个画面是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时代的隐喻。
该剧明确写清楚了在明清帝国覆灭后,无论是通过科举还是功荫都无法进一步完成社会身份构建的一批人的生存和精神状态;它体现了民国初年通过科举获得政治身份的人的自傲与胆怯和没能参加科举青年的冲动和执着。
年轻时,陈独秀劝谏其想当县长的朋友孟邹说过:“在这年头,当官是最高危最短命的职业,那说完蛋就完蛋,不如开一书社,一能谋生,二能为革命筹集资金。”这里也充分体现着明清社会结构并不足够本质,看起来可以以士人身份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但士人身份是虚假的,阶级地位是晃动的。换言之如果满足于此,那等待的结果只有慢性死亡。在当时分配资源系统不足以支撑社会发展下,五四运动给明清青年士人以古典的方式登上舞台,我党和国民党均提供了这个渠道。看《觉醒年代》让我们学会要真正理解社会生产,构建与当下甚至未来的社会生产相对应的社会身份。
当时的陈独秀们的阶层到今天还需要觉醒来打破,打破的不是经济阶层而是思想阶层。当今社会是因为在落后的地区,在贫穷的地区,很多人的思想和心智依然得不到教育资源的启蒙和人脉资源的开眼界。所以即使陈独秀觉醒年代一百年后的今天,还有很多人因为落后,思想和心智还是沉睡着的。然而今天的社会又发展太快,快得让很多人看到的只是贫富差距而不是思想差距,看到的是纸醉金迷,看不到的是思想贫乏和心智不成熟。所以很多人都心态浮躁,爱攀比,活得不开心,抱怨社会,抱怨起点低,仇富。所以有了更多防不胜防的诱惑和骗局。
作为当代青年人,我们的脊梁又该何去何从?私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首先就要修身。善良和爱永远是这个世界最伟大的东西,当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愿当代青年能够仰望星空,秉承先辈爱国之精神奋勇前行,激励自己:祖国需强大,吾辈当自强。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5
《觉醒年代》是一部特别能引起年轻人共鸣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涵盖了许多年轻人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如就业难、房价高、亲情、爱情等。在剧中,许多角色都有着不同的命运,经历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最终都获得了他们所追求的东西。这让我感觉到这部电视剧是一部非常真实的反映当代年轻人生活的作品,它引发了我对于现实和未来的思考,对于社会发展的考虑。
首先,这部电视剧能够引起年轻人的共鸣是因为它呈现的是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就业难和房价高,这些都是影响年轻人生活的主要因素。在这部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年轻人为了工作而穿越了许多城市,体验了种种艰辛困苦。他们不惧困难,始终相信自己会迎来更好的未来。这种坚韧的精神与当代年轻人的情感共鸣,使得许多观众产生了共鸣,感知到一种情感渲染。
此外,这部电视剧也让我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了思考。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年轻人的思想、认识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巨大变化,与父辈们的价值观念不尽相同。通过这部电视剧,我们可以了解到有些年轻人渴望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有更多的选择,同时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和人际关系,因此,我们看到无数年轻一代都急于成长,迫切想在这个社会中得到自己的位置。这让我深刻明白,在这个时代,年轻人不仅不会被时代所阻挡,反而可以利用时代的便利,激发出自己的潜力。
此外,这部电视剧能在群众中广泛传播还与它的表现手法有关。它将视觉、情感和心理营造合理而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许多细节都很符合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经验。比如,角色们在追求爱情和生活理想的同时,都对自己的外貌和形象非常看重,注重自我塑造,这种现象在现代年轻人身上也很常见。这样形象感染和戏剧性展现让观众看得很有代入感、共鸣感,深刻揭示了年轻人在这个时代中所体验到的种种困惑和挑战。
总之,这部电视剧真正地反映了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问题,引发了我对于社会、生活的思考。它在表现形式上巧妙地融合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经验,引发了广泛共鸣。对于现代社会而言,这样的电视剧更像是一面照妖镜,揭示出了当代年轻人生活中的问题和机遇,描绘了社会的前景和未来。这部电视剧触动了无数的年轻人,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关于人生的灵感和经验,拥有了冲破重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6
在我们安徽合肥,有一条名为“延乔路”的路可谓家喻户晓。“延乔路短,集贤路长,他们没能汇合,但都通往繁华大道”。去年电视剧《觉醒时代》热播之时,我也和爸爸妈妈来到延乔路打卡。听着延乔路集贤路的由来,看着路牌下一束束鲜花,我的心里既激动又好奇,对百年之前那个风云时代的历史充满了渴望。
为了满足我的求知欲,暑假一开始妈妈就帮我买了这本《细说觉醒年代》。一拿到这本书,我便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书里通过一段段史实答疑解惑,还原历史真相,一个个人物在眼前浮现,一句句口号在耳边响起。读完之后,我的内心也深受鼓舞,充满了震撼与感动。
一百年前的中国是一个动荡不安、山河破碎的年代,却也是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觉醒的年代。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觉者启蒙者与旧文化作斗争,他们先后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创办《新青年》,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领导中国进行革命。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中国社会寻找出路而奋斗。书中尤让我感动的是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他们以自己的一腔热血投身革命面对敌人的屠刀,也是“站着死绝不下跪”的革命者!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他们燃烧了自己,点亮了那个时代的夜空。
“让我们的子孙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这豪迈悲壮的愿言已经实现。我们现在的生活不就是觉醒年代的续集吗?身为青少年,我们是祖国下一棒的接力者,是满怀希望的继承者。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不负韶华。我坚信我们的未来国家更富强,民族更自信,山河更壮美,人民更安康。
革命先烈,感谢你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以一个少先队员的身份向您郑重承诺:“这盛世,终将如你所愿;这盛世,我们会是你们的双眼,替你们看遍!”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7
击碎黑暗的雷霆
盛夏,天气闷热,乌云满天,一丝光也却没有,蜻蜓低飞,蝉鸣喧嚣,雨淅淅沥沥的下着,让人不免烦躁,随手拿起一本书,定睛一看,发现是《觉醒年代》。
《觉醒年代》作为长篇历史小说,不仅写了《青年杂志》的问世,还写了新文化运动的成功;既写了像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这样的有志之士,又写了像陈延年、陈乔年、毛泽东、周恩来等追求真理,望给中国找出新药方的革命青年;既写了他们的相识,相知到相离,又写了他们的矛盾,问题与辩论;写蔡元培老先生“三顾茅庐”请陈独秀先生出山,又写保皇党们对新文化的扼杀与丑恶嘴脸。再现了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是一本能让人沉浸其中的书。
南陈北李,陈独秀陈仲甫先生是本书的核心人物,他的《新青年》杂志唤起青年的斗志,为中国带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他的直言不讳令我敬佩,他的慧眼识人让我佩服,青年人应向仲甫先生学习,敢在黑暗时期为国家求出路,愿在发展时期为国家做贡献,身在安定时期为国家而自豪,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他行路多艰,无暇顾家,导致孩子们对他多有怨怼,甚至不惜在美味的荷叶黄牛蹄里放癞蛤蟆吓他,可他一阵大笑之后,深为孩子们独立自主而欣慰;当两兄弟政治目标不明确时,还为他们指明出路。所以为父母者,不应只沉浸在工作中,认为赚钱就是对孩子的爱,应多陪伴孩子,给予孩子帮助,成为孩子的知己,不是成为提款机,这样只能使我辈青年变得更加迂腐,更加急功近利。
李大钊李守常先生是陈独秀先生的蓝颜知己,他先是《甲寅》的主编,因深为国家前途而担忧,毅然放弃学业,返回中国,后成为《新青年》的同人编辑,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他是一个慷慨大方,乐善好施的人。他将自身的月薪全部救济于穷苦人家,一位同学因五块大洋的学费找李大钊先生做担保时,他和妻子凑足五块大洋借予,全然不顾自己深处窘境。我辈青年当像大钊先生一样善良大方。你是否在炎炎夏日给送货上门的快递小哥一杯水?是否给在绵延春雨下的环卫工人说一声“您辛苦了!”是否给在寒冷冬天充满疑惑的同学进行答疑?这些随心之举可谓善良。心怀感恩所遇皆美,心怀善念所遇皆暖,善良最终会回报于施善者。再看先生在英勇赴死的时候,三次绞刑用以折磨,但他面不改色,从容就义,革命的种子已在中国生根发芽,爱国主义精神已然深入人心。
再看青年榜样陈延年、陈乔年。他们因父亲的原因,在上海干苦力,自食其力,不接受任何人的接济,后来到《新青年》编辑部做编务,摆地摊卖杂志,立志到法国勤工俭学。我辈青年要有梦想,有追求,不然就会变成行尸走肉。心之所向,一往无前,身怀梦想,为之奋斗,成功就在不远处。延年路,乔年路的尽头是繁华大道,可他们还没有看到新中国就牺牲了,他们说要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因为他们播撒的革命种子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牺牲时,他们一个年仅29岁,一个年仅26岁。我们应牢记他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立志造福后世的大愿望,繁华已现,盛世如愿。
读罢,惊雷乍起,一束光如利刃般划破天际,太阳探出头来,逐渐光芒四射。乌云可以遮住太阳,却不能遮住他耀眼的光芒。我沐浴在阳光下,对在觉醒年代中的先辈们充满无上敬意。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8
《细说觉醒年代》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献礼之作。书中以49个专题的形式,还原了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再现了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期间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觉醒的过程,重点记录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大历史画卷的时代背景、详细进程和伟大意义。本书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他们最早醒来也最早死去。”这是我在整本书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根据记载,有一群人把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复兴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去牺牲。书本上的人物评价,历史意义,这一刻我仿佛突然就懂了。《细说觉醒年代》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历史书上不经意间划过的句子,可能就是一个人的一生。
回想历史,近代以来,无数青年苦苦探索,一代代人接力奋斗。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无论处于哪个时代,哪个地域,中国青年奔向的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过去的青年如此,今天的青年亦如此。前辈们奔跑在寻找救国之路的大道上,栉风沐雨,道路坎坷,如今这盛世,正如你们所愿!蛟龙探海,天问登火,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是我们国家创造的历史奇迹。
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年了。ー百年来,ー代代革命者的奋斗与牺牲オ换来了如今这繁华盛世。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一百年金戈铁马风雨兼程。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路。时代辉煌吾辈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