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 白居易 人物 领袖 文坛 元和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中国文学史上的古文运动,往往功推韩愈,柳宗元,实际上重量级的选手是白居易和元稹。在元和年间,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他两个都是先锋人物和主导人物,韩柳二人不过是支流而已。只是他们的古文运动创作实绩大,元白二人又致力于新乐府运动,对古文的重视程度相对低些。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古文成就和地位。只是到了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夸誉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后代文人及评论家也便据此而拔高韩愈,将元白挤压到了诗歌方面,我们其实是中了欧阳修的毒。??当时在日本凡谈及汉诗文者,言必称《文选》和《白氏长庆集》。据《江谈抄》记述,当时和白居易同时代的日本五十二代嵯峨天皇对《白氏文集》最是钟爱,相传他在最先得到白氏文集时曾秘藏偷读,视为珍宝。后来他要考验臣子有没有学问,就故意把白居易的诗念错,考考这个臣子熟不熟白居易的诗句,若是熟,就代表这个臣子很强。一次嵯峨天皇在召见臣下小野篁时,赋汉诗曰:“闭阁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小野篁奏曰:“圣作甚佳,惟‘遥’改‘空’更妙也。”天皇感慨道:“此乃白乐天句,‘遥’本作‘空’,仅使卿耳,卿之诗思已同乐天矣。”可见小野篁对白诗的熟记已达到背诵如流的程度,因此他也有“日本白乐天”之称。??他的古文正如他的诗歌,追求一种平易质朴,正与韩愈的古奥深涩相对;而与柳宗元的颇为相似。事实上,白居易和刘禹锡同柳宗元的交情,要比韩愈跟柳宗元的交情深。因而我们说,古文运动的发起者与主导者应该是白居易与柳宗元。??白居易对诗歌的创新运动的光环掩盖了自己在文学上的成就,他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两篇文学改革的理论性散文。??他最早发表了《新乐府序》,提出了新乐府运动的文学纲领。??新乐府序??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戒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他写了五十首新乐府诗,自编成了集子,并写了这个序。他同韩愈的文以载道一样,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和思想意义,模仿汉大赋的的结构,曲终奏雅,卒章显志。与韩愈的不同处在于,他主张诗歌语言平易,便于配乐歌唱,“文艺为人民服务”。这也是白居易为什么受到毛泽东喜欢的原因。因而说,诗歌创作的目的,是为了百姓,希望将百姓的疾苦传于天子耳中。??在他被贬为江州司马时,闲暇无事就静下来整理了自己的创作,并且总结了前人的创作经验。他在与元稹互通信中,经常切磋诗歌创作的心得,最完整,最全面的是《与元九书》这封信。??他历数了自诗经以来的诗歌的发展,并给予了点评。他肯定了“风”“骚”的传统,批判了六朝以来逃避社会的陶(渊明)谢(灵运)诗风以及绮靡的南朝文风:“以康乐之奥博,多溺于山水;以渊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园;江鲍之流,又狭于此……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他认为诗歌就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功用,他批判了李白的诗歌,认为“李之作,才亦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他最推重杜甫,虽然认为杜甫的诗尽善尽美,但反映民生疾苦的只占所有诗歌的十分之三四。看来白居易择诗的标准是相当功利的,是围绕“民生”这个主题,他强调了诗歌的极端责任性。??他痛感诗道崩坏,意欲发愤“扶起之”。他的论断就是“文章合是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但他无法回避的是,古来很多有责任感的文人,也如元白一样,遭流放,遭贬斥,遭不公平的待遇。人难,文亦难,而人难往往是由于文章所致,因而他清楚的说自己“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中国的文字狱总是出现,只是轻微或局部而已。??他给自己创造的诗歌进行归类,分为乐府诗,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等。他是夜以继日的写作诗歌,很苦很累,但他不觉得,对外人的不理解,他自嘲说:“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文章结尾连呼元稹:“微之微之,知我心哉!”是啊,朋友凋零,知音确实稀有啊。??文学史上讲的白居易以四十四岁为界限,前期达则兼济天下,后期独善其身。事实上,后来白居易偶尔徜徉在闲适中,但也丝毫未放弃对政治的热情,尽管他并不如刘禹锡那样明显直白。??他在《江州司马厅记》中说,兼济天下而为官,无一日快乐;独善其身而自为,终身不会苦闷。而且断言,适不适,在乎人也。这是牢骚话,白居易是一直以“志在兼济,行在独善”为其人生座右铭的。他不会听从命运的安排,他自然也并不真心要干永州司马这个尸位素餐的闲职的。??即便人在山林,他也无法忘怀政治。他在庐山建造了一座草堂,风景绝佳。草堂内陈设简单:木床四张,屏风二个,漆琴一张,儒佛道书各数卷。平日里抬头可见山峻,俯首可听泉水丁冬。他似乎是在告诉人们,他要为未来的生活奠定一个基础:“待予异日,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左手牵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这当然是他的“行在独善”的方面,“志在兼济”方面并没有放弃。到了杭州,他仍旧是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凌晨亲政事,向晚恣遨游。”他与杭州人民修建了西湖的白沙堤,致力于为百姓谋福利;闲暇时,也随遇而安,恣情山水。??人并不是个单纯的动物,人是可以两面性的,甚至是多面性的,矛盾的心理是伴随了白居易的一生。??白居易久在江南,对江南的风物也是颇为用心的。他特别喜欢荔枝,似乎并不亚于“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苏轼。他为了介绍荔枝,请来高手画师,专门出了本小册子,图文并茂。并亲自作了个序。??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白居易还为此修筑了荔枝楼,并写了不少荔枝诗。看来,白居易还是很有经济头脑的,他已经知道怎样为当地的特产做宣传了,种荔枝的百姓或许会从中收到经济效益。??当然,他也有累的时候,也有故作旷达的时候:“退身江湖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且向钱塘湖上去,冷吟闲醉两三年。”但这哪里是真话,分明是无奈啊!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