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君主论读后感推荐

字典 |

2023-08-19 10:56

|

推荐访问

君主论读后感

【 liuxue86.com - 读后感 】

  如何写出真情实感的作品的读后感呢?在日常阅读作者所写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产生一些感慨和体会。读后感凸显了书中蕴含的哲学思考和道德思考,现在请您阅读下面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为您搜集的关于“君主论读后感”的资讯,相信这篇文章内容详尽,您一定可以找到您所需的信息!

君主论读后感【篇1】

  马基雅维利在这本书中主要讨论君主制。他把君主制分为两类:世袭君主制和混合君主制。对于世袭的君主国,他并没有进行太多的讨论,世袭的君主往往基于传统能够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除非异常恶劣,是不会遭遇到人民的反抗的。但是对于新的君主国,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之所以领土扩大,一定是占领了以前是别的君主国的地盘,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民众的反抗,其次就是语言习惯文化上的差异。

  民众的反抗往往是基于对与新旧君主的对比,如果新君主没有他们预想的那样给他们带来的生活上的繁荣,他们就会感觉到自己被欺骗,从而发生动乱,如果这股反抗势力和旧君主的势力结合,就会产生复辟,发生复辟之后再想夺回统治权就会难上加难——毕竟,不管是民众还是君主都会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大大增加了占领的难度。为此,马基雅维利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解决办法:首先就是将旧君主的势力斩草除根——这点在中国历代的政治斗争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株连九族这一刑罚是这个思想在另一层面上的应用;另外,就是要保证前后政权的衔接,这样民众的反抗势力就会少很多,我认为在我国建国初期,1949年到1956年之间的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极大的缓和了资产阶级的反抗势力。

  基于语言和习惯上差异的新君主国,马基雅维利给出的统治对策是移民,就是将本国的国民移民到该地,把本国的语言文化带到新的国土,从而同化当地的人民,另一方面要注意周边没有强大的国家可以插手本国的事情,在这里,马基雅维利特别强调了防微杜渐的重要性,也就是要预防周边国家形成强大的势力。

  在第四章中,马基雅维利分析了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大流士国王没有背叛他的继任者的原因。从我的角度理解,这里马基雅维利分析的是在封建集权之下,高度的**集权和具有一定分散性**集权的各自优缺点。高度的**集权,意味着人民有较高的忠诚度和向心力,因而往往难以攻下,但是攻下之后,对君主的忠诚可能会有一种的惯性,也就使得新的君主一旦站稳了脚,就很难被重新取代;一定分散性的**集权,即诸侯们各自为政的若干统治区域,也许基于内部矛盾纷杂很容易被各个击破,但是这些被攻下的地方有着各自的中心,因而很难在短时间内培养忠诚度。

  亚历山大所占领的大流士属于第一种情况,所以他死后可以保持他的权力。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相信自由和民主,我们如何保证他们在被征服后不会崛起?马基雅维利认为,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消灭。在马基雅维利眼里,民主和自由是统治的天然的毒瘤,这是马基雅维利书中的一个实用但是却不仁的措施,和后面君主统治内政的许多观点一致,马基雅维利的措施被认为是不择手段。

  中国几千年来的统治一直都是法家和儒家共存,但是正统的思想都是儒家的仁治,讲求的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支持人民以稳定统治,不仅是不道德的政治手段,也是不人道、反人性的。

  当然,即便是在马基雅维利看来,这种做恶的手段也需要节制,在《论以**之道获得军权的人们》一章中,马基雅维利是这样写的“为了自己安全的必要,可以偶尔使用残暴的手段,除非它能为臣民谋利益,其后决不在使用。”残暴的手段使用太多了,最终会遭致不能自保。

  从第十五章开始,《君主论》主要讨论的内容是君主的品行问题。这一部分似乎教导君主不要相信传统的道德教条,而是说他的行为必须与实际的政治利益相关。前些年中国有本书很流行,叫《厚黑学》,李宗吾写的,在这本书中,李宗吾是以一种讽刺的口气在写中国社会现状,想要成功吗?

  只有两个办法,脸厚心黑。《君主论》的对象不是普通大众,而是君主,可谓是君主的“厚黑学”。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兵不厌诈。军事上的欺诈,讲“礼”的周朝之后,军事上的欺诈已经成为一种惯用的战术。但在与人民打交道时,要想建立一个既有权力又有权威的政权,就要相信人民。

  在《君主论》最有争议的一章《论君主应该怎样守信》一文里,马基雅维利彻底践踏了所谓的道德仁义,以回归兽性的方式讲述了君主该如何学习像狮子和老虎一样,只要是有利的,就不用去守信,“要做好准备,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道”。首先,君主应该像狮子一样,能够抵抗豺狼,像狐狸一样,能够理解陷阱。大部分君主都能做到狮子,但是很难做到狐狸,因为周围的人都是狡诈的,所以,要想像狐狸一样识破陷阱,君主就不能够讲信义。

  “但君主深知怎样掩饰这种兽性,并且必须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

  关于君主的品行方面,马基雅维利在后面讨论了君主“应该避免受到蔑视和憎恨” ,“恨”的对立面应该是“不恨”,如果民众对不恨君主,那么他们就不会揭竿而起反抗君主的统治,但这样不会培养出太多的忠诚度,故在后面一章马基雅维利讨论了“君主为了受人尊敬应当怎样去为人”。

  在《论应该避免受到憎恨与蔑视》这一章里,马基雅维利首先提到了,1.君主应当避免贪婪,霸占臣民的财产和妇女,也就是保证民众的财产和体面。2.

  君主应该努力在行动中表现伟大、英勇、严肃庄重、坚忍不拔,如此君主就能获获得敬重而免于大家的攻击。三。君主反对一切国内阴谋的主要有效途径是不被人民憎恨。

  因而“当人民对君主心悦诚服的时候,君主对于那些阴谋无需忧心忡忡;如果人民对他抱有敌意,怀着怨恨的话,他就需要提心吊胆”。4.其他国家的君主只需要同贵族和人们斗争,罗马的皇帝必须要容忍军队的残暴与贪婪,但这是一个平衡木,军队好战争,人民好和平,因而需要保持这种平衡不至于偏向哪一头而导致政权的灭亡。

  在《君主为了受人尊敬应当怎样为人》这一章里,马基雅维利讨论了君主的行为规范,例如,要依靠他的行动去赢得伟大人物与才智非凡的声誉;要表明自己珍爱才能,给人们荣誉;要参加一些社会的集会,在保证自己威严的同时做出谦虚有礼和宽厚博济的典范等等。此外,在这一章里,马基雅维利还讨论了一国在同别国结盟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当两个比较强大的邻国交战,一定要放弃中立的位置,支持其中一国,以避免在日后被两国同时针锋相对,另外,在结盟的时候避免同比自己强大的国家结盟,这样会使得自己成为强国的俘虏。我本人并不研究国际政治,但我认为这些原则在国际政治博弈下仍然是切实可行的。

  《君主论》中其它的一些章节中也有许多引人深思和给人启发的内容。比方说,类似于中国的“忠言逆耳利于行”,要避开谄媚者;如何遴选大臣;君主的军事责任等等。因为我的能力有限,我不能一个一个地深入。

  《君主论》一书尽管受到后人的谴责,但是500年后它仍然传承了下来。许多历史上有名的统治者都非常推崇本书,拿破仑在滑铁卢战争中失势,人们清扫战场上时在他车上发现了《君主论》,法国国王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在遭暗杀时,随身都带着一部《君主论》,也是因为此《君主论》被称为“**者手册”。至今,《君主论》仍然是一部毁誉参半的书。

  从本书的写作角度来看,马基雅维利在撰写《君主论》的时候,欧洲大陆上战争频发,君主之间的纷争不断,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马基雅维利能够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中发现和总结君主强大的方法和手段。这是《君主论》所处的历史背景,也是其伟大的历史条件。与此类似的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形成一个较大的核心国,诸侯国之间的战乱不断,谋士们不断根据当时的现状进行政治上和军事上的研究和探索,诸如法家、《孙子兵法》等思想也是在彼时产生。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些古老的学说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其光辉,却成为了后来思想的源泉。正如我今天读到的《君主论》,也许和当时马基雅维利写书时的意思不尽相同,但我确实从中获益匪浅。

君主论读后感【篇2】

  另一个例子是,马基雅维里认为君主除了在战争中接受军事训练之外,不应该有其他客观的思想和职业。一个忽视军事能力的君主征服了一个国家,一个精通军事能力的人可以赢得一个国家。这是因为当时的欧洲国家非常小。一个国家只有一个统帅,统帅是君主。

  因此,马基雅维里认为,作为一个将军,君主必须注重军事能力的培养,有了军事能力,就会有一切。但这个说法是具有局限性。众所周知,项羽的军事能力是高超的。刘邦没有什么军事能力,但他的士兵不如他的将军。

  这是马基雅弗里想不到的。

  此外,马基雅维里认为,一个国家不可能生活在两条法律之下。他不会想到澳门和香港的局势。

  马基雅为历认为,人们对道德的追求一直是约束他人,而不是要求自己。他错了,他不知道为什么要讲道德,他不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他不知道道德是为了王子自己。

  他还曲解了君主有时做不道德事情的原则。说到道德,君主就不再讲道德了。那是因为生活可以说更多的道德。这样的不讲道德大家会理解会原谅是因为这个君主平时积的道德。

  这并不像马基雅维利所想的那样,是因为君主对人民的欺骗和君主对人民的信任从他的伪装中被偷走。信任和原谅是窃取不来的,只要存在那便是真有资格得到的。君主不是想不讲便不讲,而是不得以才那样做的。

  不是骗取而是不得以。心里基础不同即使做出同一件事人民也会瞧得很清楚。装是不会长久定会被识破,时间越久越危险。

  马基雅维里认为真正热爱和平的人会悲惨地死去,所以君主应该热爱军事。事实上,真正热爱和平的人必须懂得武术。军事的意意是为了和平。“武”字的原意是停止战斗。

  因为只有有强大的军队,其他国家才能停止对你动武的念头,从根本上遏制战争。军事不应该是为了侵略和扩张。无论侵略扩张的军队有多强大,都会被打败。

  马基雅弗里认为残酷和仁慈是需要并存在一个君主身上的,也就是说他认为一个君主最好是同时被爱戴被畏惧的,如果只能选其一的话他认为更应该选择残酷也就是选择被畏惧!我想他是这么说的,因为当时有太多懦弱的君主,所以善良可以被认为是冒犯。如果当时有更多的**君主,就会有人像马基雅维里强调残酷一样,呼吁宽恕。

  什么样的背景会出现什么样的需求。不是说君主是善良还是残忍,只要适合当时的背景就行。不是马基雅维利在说选择残酷是更安全的。 在残酷的时代,残酷只能强加于您的对象。

  安不安全在于合不合适。不管我们选择哪一个,我们都不应该走极端。我们应该在残酷和善良之间把握一个适当的平衡,这时时合时代背景的。在慷慨与吝啬是间也是这样,马基雅弗里认为如果是自己的钱应给节约,如果是百姓的钱别人的钱应该毫不吝啬甚至不留余力的表示慷慨。

  如果一味拿别人的钱慷慨谁会把你当朋友,只能那自己的钱撑起慷慨的样子。所以马基雅维里认为君主应该选择吝啬。即使是担着恶名也要选择吝啬。

  但是一个吝啬的君主,谁会认为值得为他工作呢?总自己享有而不犒赏将士甚至饿着冻着将士,谁能保证这些将士不会来强抢你逼你慷慨?能赢得感激的慷慨不做却要等着被迫的没人领情的慷慨去作?

  一味慷慨不知节约固然是不对的,但以为吝啬君主靠谁来帮自己?一个好的君主必须介于仁慈与残忍、慷慨与吝啬之间。如果只有一个君主能够实现,他就不是一个好君主。不管哪一个丢失了,都是一个缺陷和致命的。

  我认为《君主论》这本书的可读性令人质疑。很多显而易见的道理作者都没有想到。总是歪曲对一件好事的理解,比如君主的力量、道德和技能。

  他一边把正确的正义的事情解读成**,另一边却在鼓励着君主们那样去做。他告诉大家君主是**的才能长久,却还奢望一本说君主不能做好人的书让君主喜爱从而认可他提拔他。马基雅维里在我看来充满矛盾,他对许多哲学问题的理解不值得提倡。

  我认为《君主论》在政治学术方面的观点具有局限性,在浩瀚的学术著作中只能是一本很渺小的册子,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做一本行政学学者的必读书。《君主论》在哲学问题上的认识有问题,要想从中参考对国家和军事的理解应当慎读。在写作方面,我们不应该以这本书为榜样,用不负责任的话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君主论》对历史上和当时的事件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总结,论述了君主国都是以何种形式的来,如何维持,以及君主如何统治自己的军队,大臣,如何处理国家间的关系等。但是,由于马基雅维利写作《君主论》的出发点并不是站在一个理论领导者的角度来诉说,而是欲通过此书以换取一官半职,在书中不免有些偏颇的言论。不过,这并不影响整本书的历史价值。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不自然的从哲学方面论述了国家改革的客观性,他说“随着统治年代的久远并且连续不断改革的记忆以及造成改革的原因也不是会被遗忘消失,因为买次改革总是会为下一次变革留下再次进行的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发展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改革时不能避免的。当然马基雅维利并不是这个出发点,他认为作为君主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要确立自己的政治文化与思想在人民的大脑处于主题地位,在一个新的执政者上台的时侯首先在政治文化层面上树立一面旗帜,其他的政治文化,社会文化要在这面旗帜下去运作,这样人们曾能愿意接受他的领导,服从他的管理。

  当然,这也应该是在新政权建立时给予人民一定物质利益的前提下。从当时的历史来看,马基雅维利捍卫资产阶级获得的政治利益,反对改变现状。

  二战后两极对抗格局下,政治意识形态的竞争将这一思想表现淋漓尽致,竞争的两方都在向自己的人民表明自己的政治体制时最优越的,改变就意味着灭亡。人民的国家荣誉感,安全感也在这个政治思想下变得稳固强化。在现代战争中,国家广播电视台成为主要的攻击目标,是政治思想斗争对整个战争形势的影响。

  在意识形态的竞争中,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政治体制的渗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在两极格局结束后的高度警惕。

  马基雅维利说:作为一个君主,如果只有善会灭亡,君主必须像狐狸一样狡猾,像狮子一样狡猾。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般认为人类的本性是忘恩负义的,是易发生改变的,是没信誉的,人们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

  因此,作为君主,保持政权稳定是第一位的,无论是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都是一种手段。在国际上,外交能力之间的较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外交政策的对抗,君主外交政策的灵活性就像狐狸一样狡猾,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洞若观火,这样才能在纷繁的国际关系中生存下来。不过韬光养晦的政策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有用的,在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关系到国家主权的时候,强硬的外交立场时必须的,对待敌人要像狮子般**。

  “对人们应当加以爱抚,要不然就应当把他们消灭掉。”

  这句话完全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翻版,只不过听起来更加令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马基雅维里指出:“谁是促使他人强大的原因,谁就自取灭亡。

  ”意思是说,对于威胁到统治安全的势力,绝对不能心慈手软,一定要心狠手辣,斩草除根;谁纵容自己的敌对

  权力,会为自己培养一个掘墓人。马基雅维里认为,这是一条“永远没错或者罕有错误的一般规律”。是规律就得遵守,否则必遭惩罚。

  “所有武装的先知都获得胜利,而非武装的先知都失败了。”

  暴力对维护君主的统治地位起着重要作用。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花了大量篇幅来阐述武力和军队的重要性。他认为,君主的“唯一专业”,就是思考战争、军事制度和武装训练问题;军事训练在平时比战时更引人注目;国家的主要基础是法律和军队,没有良好的军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而有了良好的军队,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法律;当君主树立的“信仰”对人们失去约束力量的时候,必须动用武力来说话,迫使人们就范。

  武力使人类社会

  的秩序产生了深刻变革,“古之取天下也以民心,今之取天下也以民命”,唐人皮日休这句话,我以为其精辟程度并不亚于马基雅维里。

  “人们忘记父亲之死比忘记遗产的丧失还来得快些。”

  因为人是天生的**,在他们眼里,财产的得失比亲人的生死更值得关注。这是一种“精彩”而刻薄的“性恶论”观点。《君主论》里有很多权术,正是基于这种“性恶论”而提出来的。

  君主必须比所有人都****,统治地位才能有所保障。拿破仑的“亲密战友”塔列朗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和拿破仑密谋发动“雾月政变”,最终却出卖了拿破仑。塔列朗的人生信条是:

  “与人为善便是恶,作恶多端才是善。”

  “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

  君主的环境决定了他的多重人格。君主不是绅士,但他一定是个伪君子。君主是人性和兽性的统一体,虽然干的是男盗女娼的勾当,但却要装出道貌岸然的样子,“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

  为了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君主可以做任何事情。君主的一切行动,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统治为标准,如果遵守信义对自己不利,“一位英明的统治者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马基雅维里对君主本质的深刻理解,连君主都害怕。

  这部献媚之作,生前并没有给他带来好处,但在他死后四百多年,《君主论》却被作为礼物献给墨索里尼,并且在德国,成为希特勒施行**极权统治的“思想奶娘”。

  “君主务必把担待责任的事情委诸他人办理,而把布惠施恩的

  事情自己掌管。”

  马基雅维里认为,如果君主不能赢得人民的爱,他至少应该避免引起人民的仇恨。把坏事交给奴才去办,而好事则留给自己来做,人们就会觉得,君主总是好的,只是奴才把事情搞砸了。历史上“只反**不反皇帝”的有趣现象,大多得益于这种高明的笼络术。

  牺牲几个**污吏,借以保证君主统治的体制安全,这就是“清官**”、“好皇帝**”的奥妙所在。要有唱红脸与白脸的分工。

  “一切良好的忠言,不论来自任何人,必须产生于君主的贤明,而不是君主的贤明产生于良好的忠言。”

  这段话的意思是君主总是对的。即使这种权利被别人发现,也只能通过国王的口说出来。世界上有不少“永远正确”的东西,实质就是权力正确。

  任何人的智慧劳动成果,都可以贴上权力标签,集中到君主一个人身上,以此树立君主的威信——所谓“权威”,不过如此。

  马克思说,政治是一种科学和艺术,可以有规律地概括为一种社会现象。君主作为最大的政治主体,就是要团结自己同盟者打击敌人。《君主论》整篇就是一个政治艺术体现,马基雅维利基于自身政治目的,夸大的直白让那个时代的君主无法接受,但它仍然时有很大的政治意义。

君主论读后感【篇3】

  《君主论》

  《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14年政治生涯,特别是外交经历总结探索的结果。综观《君主论》,讲的是君主的治国之道和兴邦之术,主旨是君主或其他类型的专制统治,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中心问题不外政治手段和军事措施这两个方面。

  书里推崇的是强力而独裁的君王制度,深刻而鲜明地体现了作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思想特点。在《君主论》问世的年代,几乎一切引人注目的成功都是与各种卑鄙手段相联系的。那些建立丰功伟绩的君王们大都施阴谋、用诡计,甚至无耻地戏耍那些恪守信义的人们。

  马基雅维利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课耀眼的明珠,他在人类历史让第一次将政治学和伦理学区分开来,《君主论》是他的主要作品,成书于1513年,当时梅迪奇成为弗洛伦撒的主人,马基雅维利被免去了一切职务,他赋闲在家写了这本书,并将其献给梅迪奇以求一官半职,但是这并没有让梅迪奇对他产生多少好感,最后马基雅维利忧郁而死。

  《君主论》在欧洲的政治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当时的欧洲这处在一个历史的交替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破企鹅的需要政治上的突破以维护自身利益。这一时期,封建领主制度即将崩溃,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教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开始淡化。作为那个时代的君主也迫切的需要一个政治理论上的引导,所以《君主论》符合了当时的历史发展的需要。

  《君主论》对历史上和当时的事件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总结,论述了君主国都是以何种形式的来,如何维持,以及君主如何统治自己的军队,大臣,如何处理国家间的关系等。但是,由于马基雅维利写作《君主论》的出发点并不是站在一个理论领导者的角度来诉说,而是欲通过此书以换取一官半职,在书中不免有些偏颇的言论。不过,这并不影响整书的历史价值。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不自然的从哲学方面论述了国家改革的客观性,他说“随着统治年代的久远并且连续不断改革的记忆以及造成改革的原因也不是会被遗忘消失,因为买次改革总是会为下一次变革留下再次进行的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发展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改革时不能避免的。当然马基雅维利并不是这个出发点,他认为作为君主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要确立自己的政治文化与思想在人民的大脑处于主题地位,在一个新的执政者上台的时侯首先在政治文化层面上树立一面旗帜,其他的政治文化,社会文化要在这面旗帜下去运作,这样人们曾能愿意接受他的领导,服从他的管理。

  当然,这也应该是在新政权建立时给予人民一定物质利益的前提下。从当时的历史来看,马基雅维利捍卫资产阶级获得的政治利益,反对改变现状。

  马基雅维利说:作为一个君主,如果只有善会灭亡,君主必须像狐狸一样狡猾,像狮子一样凶猛。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人们普遍认为人性是忘恩负义的、易改变的、不可信的,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竭尽所能。

  因此,作为君主,保持政权稳定是第一位的,无论是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都是一种手段。在国际舞台上,外交能力的较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对外政策的对抗。君主外交政策的灵活性如同狐狸一样狡猾,他洞察不可预策的国际形势,使他能够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生存下来。不过韬光养晦的政策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有用的,在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关系到国家主权的时候,强硬的外交立场时必须的,对待敌人要像狮子般凶狠。

  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花了大量篇幅来阐述武力和军队的重要性。他认为,君主的“唯一专业”,就是思考战争、军事制度和武装训练问题;军事训练在和平年代比在战争时期更值得注意;国家的主要基础是法律和军队,没有良好的军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而有了良好的军队,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法律;当君主树立的“信仰”对人们失去约束力量的时候,必须动用武力来说话,迫使人们就范。武力使人类社会的秩序产生了深刻变革,“古之取天下也以民心,今之取天下也以民命”,唐人皮日休这句话,我以为其精辟程度并不亚于马基雅维里。

  《君主论》里有很多权术,正是基于这种“性恶论”而提出来的。君主必须比所有人都凶恶,这样才能保证他的统治地位。拿破仑的“亲密战友”塔列朗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和拿破仑密谋发动“雾月政变”,最终却出卖了拿破仑。

  塔列朗的人生信条是:“与人为善便是恶,作恶多端才是善。”

  “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

  君主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的多重性格。君主不是君子,但却必须是伪君子。君主是人性和兽性的统一体,虽然干的是男盗女娼的勾当,但却要装出道貌岸然的样子,“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

  为了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君主可以不择手段。君主的一切行动,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统治为标准,如果遵守信义对自己不利,“一位英明的统治者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马基雅维里对君主本质的深刻理解,连君主都害怕。

  这部献媚之作,生前并没有给他带来好处,但在他死后四百多年,《君主论》却被作为礼物献给墨索里尼,并且在德国,成为希特勒施行专制极权统治的“思想奶娘”。 “君主务必把担待责任的事情委诸他人办理,而把布惠施恩的事情自己掌管。” “一切良好的忠言,不论来自任何人,必须产生于君主的贤明,而不是君主的贤明产生于良好的忠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众对一段统治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而获得民众的支持和人民的力量,就在与君主的执政手段和个人魅力。

君主论读后感【篇4】

  《君主论》读书报告

  《君主论》是一本有趣的书,很简短,但是很精辟。马基雅维里也的确是个伟大的人。他的一生,并不是很顺利,从服官到罢官,从冤狱到放逐,与妻子儿女一家七口过上了贫穷的乡村生活,后来由于迫切的需要改革的社会形势又被重新起用,直至最后贫病中死亡。

  在罢官以后,马基雅维里并没有沉沦,他只是把这种不幸归因于命运,并相信不幸已成为过去。他变得更加审慎,在一贫如洗的日子里,他依旧保持着忠诚老实和善良的美德,还创作了《君主论》。我不得不说,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在《君主论》这本书的开头,马基雅维里根据内容将君主国进行划分:世袭君主国,新君主国以及混合君主国。他认为,相比较而言在世袭君主国里保持政权相对的比较不困难,只要君主不触犯他的皇宗皇祖的制度,在常务的事情上工作勤勉,遇到意外的事件随机应变,就可以将统治维持下去,并且这种平稳的统治管理的时间越久,稳定性就越强。( WwW.F215.com)

  即使出现了异乎寻常的格外强大的力量篡位导致君主被夺权,当篡位者一旦发生祸患的时候,君主就能光复旧国。而新君主国,则会出现重重困难。因为一个国家新建立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隐藏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暴露出来,比如说,被管理者的利益得不到实现或因管理者的承诺无法立刻兑现而产生的不满;支持管理者上台的人要求更多无法取得的利益,还有不可避免的开罪于心的属民等等。

  至于混合君主制,他所遇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所有新君主制固有的困难。所以,一个新的君主,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行动。第一,灭绝旧君血统,但不能改变他的法律和赋税;第二,征服者亲自前往占领地并驻节在那里,也可以是往占领地的要害之地派遣殖民或者驻扎军队(鉴于殖民比较不奢靡而且比较忠实可靠,触犯的人少,所以殖民比驻军要好);第三,绝不能让任何一个同自己一般强大的外国人利用任何意外事件插足,因为“谁是促使他人强大的原因,谁就自取灭亡”;第四,考虑当下的困难,更要放眼未来,在患难可以预见的时候就做好准备;第五,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才能去扩张领土,否则将会受到非难。

  后来,马基雅维利谈到君主应该如何统治君主制。他说,两种不同的治理方式会给国家带来不同的结果。如果是一位君主和一群忠心的臣仆来统治,那么就会稳定团结一致,是难以被占领的,但一旦被占领,则极易被分裂;如果是由君主和诸侯统治,则存在着潜在的分裂的危机,因此极易被占领,但很难保有。

  君主想要统治一个共和国,要么毁灭它,要么亲自去,要么建立一个好的寡头政府,然后让那里的人民按照自己的法律生活。如果是这个国家原来是君主国,那就稍微简单了。但总结起来,无论它原先是什么国家,新的君主都必须好好借助市民的力量。

  一个君主想要获得一个国家的统治权,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他人的力量、运气或邪恶的方式。当然,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不靠运气的人,也是保持自己地位最稳定的人。但他们毕竟是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君主,总会面临挑战,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事莫过于建立并推行新的制度。

  因为旧制度的受益者会强烈反对,而那些支持新制度的人会因为没有尝试而心不在焉。因此,当对手进攻时,他们只防守一些半心半意的人。为此,君主要么说服他们,要么强迫他们。前者通常效果糟糕,执行力差,后者一般利用武力、职权的控制力(革职、调任)能够起到很有效的作用。

  这样,以后君主的管理才会如鱼得水。至于那些单纯靠别人承认自己掌权的好意和幸运的统治者,他们会比较危险,因为他们倚仗的这两种因素都是变化无常毫不稳定的,而且在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奠定好基础。第三种,也就是以邪恶之道获取君权的君主,他们往往之后还会利用残酷的手段来铲除异己以求得到长久稳定的统治。

  如果这些人杀人、出卖朋友、缺乏信用、没有同情心或宗教信仰,就不能称他们有能力。他们可能赢得统治,但他们不能赢得荣誉。君主最重要的是与人民生活在一起。他有时可以使用残忍的手段,但这些手段必须能够为他的臣民的利益工作。人性使人会记住带给他的任何损害,所以损害的行为应该一下子干完,而恩惠则要像滔滔江水一样绵延不绝,一点一滴,满满赐予,而且,君主需要保证人民有需求,因为只有有需求,才会有满足,有满足,才会有忠诚。

  在这里,我想到马基雅维利向君主介绍的美德。他认为,君主是不需要仁慈的。一个伟大的君主不应该介意有一个残酷的名声,特别是一个新的君主制。

  毕竟,新君主制充满了危险。这是不可能避免的名称残酷。人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人性是恶劣的。而爱戴是靠恩义这条纽带维系的,这是不可靠的。

  所以一个君主,应该让他的臣民畏惧自己。当然,君主不能让人恨自己。他不可掠夺人民的财产,也不可触摸人民的妻儿。否则,君主将悲惨地灭亡。

  当然,一个明智的君主,光没有仁慈是不够的。他不能信守诺言,不能慷慨(除非他想成为一个君主)。当然,如果一位君主把这些表露出来,那是更加不行的。

  他不可能有这些美德,但他必须尽力表现出来;他不应该偏离善良的道路,但他必须之道在必要时如何作恶;他还必须小心,不要从嘴里说出缺乏美德的话。他必须让他的公民和属名觉得他是非常慈悲为怀、笃信守义、讲究人道、虔诚信神的。他还必须避免被轻视和憎恨。因此,他应该努力在行动中表现出伟大、勇敢、庄重、毅力和智慧。他应该让他的臣民认为,没有人能指望欺骗他或躲避他。

  很明显,真正的成就是君主获得人民敬畏的好办法。所以一个君主应该做出伟大的事业、卓越的范例。选贤举能也是一个必要的措施。

  任用优秀的人才势必会增加君主在人民心目中的威望。一个君主,必须能判断出身边的大臣的优劣。君主不能让大臣的光芒盖过自己,要让大臣知道自己是他们的后盾,没有自己,就没有他们。

  君主也不能让谄媚的奸佞小人影响自己的决策,他得让良好的忠言产生于自己的贤明,让谄媚消失于自己的贤明。同时,如前面所提到的,君主要生活在人民当中,所以在每年适当的时候与人民一起欢度节日和赛会是必要的。还有就是,不要同比自己强的国家结盟,除非迫不得已,也不要在两邻国发生战争时宣布保持中立。

  最后还要重视地方势力,比如说行会和部族集团。

  最后,谈谈捍卫一个国家所必需的军队。马基雅维里认为一个君主要想使他的国家长久,就不能只依靠雇佣军。因为雇佣军不忠不义,而且有野心、无组织、无纪律,傲慢又怯懦,在关键时刻根本不足以信任、不足以倚仗。

  并且,君主也不能依靠外国援军,虽然那些援军可能是良好的有用的,但是他们更是危险的。所以,马基雅维里说,就雇佣军而言,其懒散怯懦是最危险的;而若就外国援军而言,其英勇剽悍确实最可怕的。总而言之,君主需要拥有自己的军队。

  唯有自己的军队才是最安全的。一个君主若没有自己的军队,那他的政权也是不稳固的。正如书中所引用的那句话一样,“世界上最弱和最不牢固的东西,莫过于不以自己的力量为基础的权力和声誉了。

  有了自己的军队以后,君主要把军事制度和训练作为自己的专业。他必须不断训练,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思考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加上阅读历史,研究历史上伟大人物的行动,以史为鉴,充实自己的军事思想。

  以上算是对《君主论》这本书的总结,刚看完的时候觉得这样一本书,写的都是君主国,讨论君主国是什么,有哪些种类,怎样获得,怎样维持,顺便还提到了对人性的看法。这样的书,似乎对现实社会的意义并不怎么明显。后来想想,或许现代社会中的那些企业就可以当做是一个个君主国,里面的“统治者”,也就是高层管理者。

  这样的一个个“国家”,也有兼并,有联合,有阴谋,有狡诈。他们的“统治者”,也要任命“臣仆”,也要像君主一样,不具备那些美德,但要表现出那些美德,要让“臣民”敬畏自己,但不能让“臣民”憎恨蔑视自己,不能让“臣民”的光芒盖过自己,要有突出的成绩,还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总之,企业的管理者,也要具备人性和兽性,要有狮子的凶骇,也要有狐狸的智慧。

  这样看来,《君主论》就像一部兵书,需要我们好好研读。

君主论读后感【篇5】

  君主制理论一直是一部颇有争议的著作。在西方,这部书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的最独到、最精辟最诚实的“验尸报告”。

  一、马基雅维利其人

  马基雅维利(1469-1527)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是律师,其家只有一小块地产。1498年至1512年,马基雅维利担任佛罗伦萨共和国国务卿。1513年佛罗伦萨共和国被摧毁时,马基雅维利被迫生活在农村,过着贫穷的生活,开始专心写书。

  马基雅维利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学者。他的研究兴趣广泛,在政治、文学、历史、军事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人类历史上,在群星璀璨的政治哲学家中,或许没有人能比马基雅维里更富有争议了:有的时候,他是声名狼藉的魔鬼,莎士比亚称之为“阴险狡诈、口是心非、背信弃义、残暴无情的马基雅维利”;有的时候,他是备受推崇的先驱,不仅恩格斯对他赞誉有加,而且拿破仑更把《君主论》视为枕中秘籍。总的来说,这些评价毁多于誉,而且“誉之者或过其实,毁之者或失其真”。

  二、《君主论》的写作背景

  14、15世纪的资本主义生产在封建社会内部不断壮大,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封建主义的政治统治、经济限制和思想禁锢,严重的阻碍其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发动了一场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道主义。《君主论》便是这次文艺复兴运动中极其重要的一部作品。

  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包含了两对矛盾现象:一是学术专著,二是特殊时代的宣传作品。

  马基雅维利写作《君主论》之际正值意大利处于内忧外患十分严重的时期。整个意大利半岛被分成五个大国。教皇的世俗权力扩大,成为意大利许多统治者之一,他本身没有力量统一意大利,却有足够的力量阻止其他统治者去做。

  法国人、西班牙人和日耳曼人不断入侵又使意大利人饱受外国强权欺凌的痛苦,渴望稳定安全的生活,意大利的有识之士盼望祖国统一,马基雅维利就是其中一员。

  三、《君主论》的主要内容

  《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是马基雅维利最小但却最有名的著作。全书共有26章。前11章论述了君主政体应如何统治和维护,强调用权力保护国家是容易的,君主应以残酷和敲诈取胜; 第12—14章阐明了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是君主惟一的专业。

  最后12章是整本书的重点,充分展示了马基雅维利的统治。这本书是写给洛伦佐·梅迪奇殿下的,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他死后5年,《君主论》自1532年印行至今,广泛地引起了各种强烈的反响,从西方到东方,从宗教界、政界、学术界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书中讨论了什么是王国,王国有那些种类,讨论了君主们如何夺得王国的政权,如何维护政权,又怎样丧失了政权,阐述了一个君主要官运亨通,应具备的才能和条件,以及统治的方式、政治权术的理论。他主张,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即所谓的“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的原则。

  四、我看《君主论》

  “关于我的忠诚老实,应该没有疑问,因为我一直保持忠诚老实,我现在不会改变它。像我一样,一个忠诚、诚实、善良43年的人,不能改变他的本性;我的贫穷证明了我的忠诚、诚实和善良。”——马基雅维利

  引用马基雅维利的一句话开始写我的感想,因为,我个人觉得我看完这本《君主论》之后并没有觉得马氏有多么的丑恶、魔鬼。相反,我觉得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敢于直言,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毫无疑问,读过这本书的人不应该否认他在这本书中所写的是完全真实的!

  但是,当他说实话时,为什么他会受到这么多的指示?那么,从《君主论》中,我想到了什么呢?概括起来就有以下几点:

  (一)人性的善恶

  有人称马基雅维利为“**的导师”,他以人性恶为基础提出他的学说,由此我想到了我们中国的荀子,他们都有相似的思想。荀子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性是丑恶的,应该要接受教育等各方面的教导,然后才可以去除那些人本性中的恶劣本质,变成一个所谓的好人。而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提到“人类的本性总是忘恩负义的,是变化多端、弄虚作假、怯懦软弱、生性贪婪的。

  ”他深刻地分析了人性,认为人类的本性都是忘恩负义、朝三暮四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险、追逐免得的贪得无厌者。他们都是我们现在经济学上所说的“理性经济人”,都具有自私自利的倾向。在《君主论》里面,关于人性的自私写得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人容易忘记他父亲之死,而不容易忘记他没有拿到的遗产”。

  它深刻而无情地描述了人类的冷酷无情。面对自己的利益,他们只知道自己是否有利润而不顾他人。

  “当你对他们施以恩惠时,他们是整个儿属于你的。当这种需要离现实很遥远的时候,他们表示愿意为你流血,愿意奉献自己的财产、生命和子女,可是一旦这种需要来临的时候,他们就背弃你了。”因此,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不应该完全依赖别人许下的谎言而缺乏其他的必要准备,否则它就会灭亡。

  (二)行事的手段

  马基雅维利提出,“世界上有两种斗争方法:一种通过法律,而另外一种是通过武力。前者是人类独有的,后者是野生动物独有的。

  但是,由于前者通常不足,因此有时有必要诉助后者。”因此,君主应该是半人半兽的,他应该懂得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两种本性。

  对马基雅维利来说,最终目标是最重要的,但手段是无关紧要的,超出了道德规范。于是,他认为为了目的,可是不择手段,因为“君主只要能够征服并维护自己的统治,那么他所采用的手段就总会被人们认为是光明正大的,并会收到每个人的认可,肤浅的人往往被事物的表象和结果所蒙蔽,而且这个世界充满肤浅的人。当大多数人都能站起来的时候,少数人却没有活动的空间。

  ”也不管你的手段是善或恶,不管是巧取或是豪夺,只有达到目的,手段就会被证明是光明的!

  (三)依靠自己的能力

  在这本书中,马基雅维利也多次提到能力对君主的重要性。他说,“只有那些依靠你自己和你自己的能力来防卫,那才是可考、确定和持久的。”于是,我想到,不仅仅是君主,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要培养自己的能力,积蓄自己的力量,我们不能事事依靠他人,我们遇事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

  因为别人是不可靠的和长期的,没有人可以随时在你身边,可以随时帮助你。“世界上最不确定、最不牢靠的东西莫过于没有自己的力量支撑的名声或者权力了。”“那些凭借能力而成为君主的人,得到国家统治权很难,但是得到以后要保有它则相对容易。

  ”因为能力是一个君主所必须具备的有力条件,它是稳定不变的,当一个人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了君主,虽然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很艰难,但是国家在他的统治下,要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转下去就相对来说简单很多。

  (四)善纳忠言

  中国有句古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而马基雅维利也认为,一个人特别是作为君主听取忠言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作为一个是否是贤明君主的标志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唐太宗与魏征之间良好关系的典范,唐朝开创的盛世与唐太宗的听取忠言不无关系。

  而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也提出“君主应该常常征求臣民意见,不过这只限于他想这么做,而不是别人想这么做。”一位贤明的君主应该是一位眼看四方、耳听八方的人,了解到臣民们的想法或更好的建议,而且根据他们的意见作出坚定的决策。“无论来自何处的良好忠言,都因君主的圣明而产生;而不是臣仆的忠言塑造出圣明的君主。

  ”(五)君主的道德

  “仔细考虑每一件事情,我们会发现某些起初看似美德的行为,如果君主照着做可能会招致灭亡,而另外一些行为初看起来是恶行,可是君主坚持做下去,却能给自己带来安全和福祉。”他在很多章节仔细分析了君王的残暴与仁慈,慷慨和吝啬,守信与违信,他认为统治者如果恪守各种美好的品德,是不能很好的统治国家,甚至会导致灭国的。此外,如果一个君主保持他的地位,他必需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使君主更好地统治国家。

  “如果遵守信义将对自己不利,或者使自己当初做出这个承诺的理由已经不复存在,英明的君主就可以也不应该遵守信义。”面对自己的统治的时候,道德对于君主来说只是非常不重要的事情而已。马基雅维利将政权与道德明显区分开,因此人们把《君主论》的出现称为近代政治学的开端。

  五、总结

  经过非常仔细地研读了《君主论》,我真是受益匪浅。很早之前就有很多老师推荐过这本书,然而就是没有抽出时间去认真地读。还是非常感谢老师给我们布置的这个作业,让我有机会与马基雅维利的深刻君主论思想发生碰撞,产生思想的花火。

  虽然我的思想还很幼稚,但经过仔细阅读,我至少有了一些更深入的思考。

  最后,我想引用《君主论》的一句话:“命运只是我们行为的半个主宰,剩下的一半或者将近一半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是的,命运至少还有一半是掌握在我们手中的,即使有一些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却能够去改变那剩下的一半。

  我们应该主宰我们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把人生交给别人来决定!以此自勉!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想了解更多读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5099543.html
延伸阅读
作品的读后感怎样才能写得更好呢?当我们阅读完一部作品后,心里都会产生一些新的感悟,虽然多少不同。写读后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接下来请看小编为您整理的与“伤仲永读
2023-08-19
学习是我们进步的一个途径,这不容置疑。每当我们阅读作品时,都能得到新的体验和提升。为了吸引和感染读者,我们需要在读后感中展现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给出新颖的观点。那么,如何才能写出更
2023-08-19
非常感谢阅读我们为您整理的“老人与海鸥读后感”。在阅读作者的作品后,我们对于故事的情节是非常感兴趣的。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那么,如何才能写
2023-08-19
根据您的要求,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为您整理了以下相关资讯:“星孩读后感”,感谢您的关注,希望我们能共同进步。大家都知道,想要从阅读中获益,我们必须进行思考。在阅读作品时,其中的一些细节
2023-08-19
阅读书籍可以弥补个人与生俱来的知识不足,而阅读经验又能够弥补对书籍知识的不足。当我们读完一本作者写的作品后,内心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和许多思考。读后感就是对所读内容印象深刻的总
2023-08-19
人生与追求因读书而有根据,作品这本书在阅读后让人有着颇多的生活感悟。读后感是对阅读过程中收获的精华的提取和总结,写好作品的读后感都有哪些妙招呢?出国留学网今天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篇与
2023-08-17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阅读是我们放松身心的好途径,许多人都被作品这本书所深深折服。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优秀的作品,不妨写了一份读后感,您是否在寻找优秀的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为你收集
2023-03-16
论友谊读后感篇1实际上,朋友真的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有人说,友谊天长地久。可又有人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有时真的搞不懂,友谊在我及别人的心里,到底持有怎样的分量?我很少跟人闹矛盾
2023-05-10
有哪些作品的读后感模版值得借鉴呢?我们认真阅读了作品,对于其中的情节描述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后感是对书中内容的消化和融合的表述,编辑考虑到您的需求精心为您制作了这份“国富论读后感
2023-05-06
一本书蕴含着一个完整的世界,作者的作品中充满了令人惊叹的细节。为了撰写一篇读后感,我们需要准确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核心思想。现在,让我们欢迎您来到本篇文章,我们为您精心整理的“社会契约
202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