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观察儿童读后感 篇1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重要,也许我们花在他们身上的时间比我们的家庭还要多。经常我听到老师说这么一句话,“也许我们比孩子的家长更了解孩子。”我想能这样说的老师肯定是位负责任的老师,因为她是用心去观察了孩子,真正去分析了孩子行为背后原因的。
但对于一些新老师来说,真正理解孩子们并不容易。但我们必须明白,因为认真阅读孩子是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是我们教育工作的第一步。
以前每次要写观察记录时,我就开始犯难,我要观察谁,观察他的什么,好不容易选好观察对象了,也把观察情况记录下来了,却又不知道怎么去分析,最后都是粗浅地写上几句收工。在这里我想和你分享一个已经写好的案例。
题目是《翔翔想要心心》,观察对象:翔翔,年龄:4岁半
观察情况:数学活动练习环节,我让完成了的小朋友拿着学习单来给老师检查,翔翔今天做的很快,我看了他做的学习单都正确了,给了他一颗心心作为奖励。他高兴地跳回到座位上。
过了一会儿我就听见他哭了,走过去问他怎么了,他哭着说:“涵涵把他的心心丢到垃圾桶里了。”我先安慰他:
“你不要哭,老师去问问他为什么那样做。”我把涵涵叫来,问他为什么要把翔翔的心心丢了,他小声地说:“我在地上捡的,就丢到垃圾桶里了。
”原来,是翔翔自己掉在地上了,涵涵以为是不要的,就丢到垃圾桶里了。我对翔翔说:“这次你也有不对的地方,老师刚才说了拿到心心就贴在衣服上,你没贴才会掉在地上,别人才会捡到扔在垃圾桶的。
男子汉,不能因为一点事情就哭,要坚强一点。这次,老师可以给你另一颗心,但下次如果你得到了心,不照老师说的做,你就得不到。”翔翔点了点头,拿到递给他的心心高兴得跑到评比栏前,垫着脚把心心贴在了他的**下。
我是这样分析的:翔翔平时在班上属于调皮的孩子,喜欢到处跑,常有小朋友跑来告状,“翔翔打我”,“翔翔推我”,“翔翔拉我椅子”,“翔翔吐口水了”等等,上课也不认真,喜欢和小朋友说话,椅子一刻也坐不住,每天老师批评最多的人就是他。所以,当他好不容易得到一颗心心却被人扔在垃圾桶里的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哭,是伤心,而不是冲上去打那个孩子。
老师把心心给他之后,他的反应不是贴在衣服上,而是贴在评比栏中,因为昨天很多孩子都在评比栏上贴上了心心,他却没有,早上爸爸还为这事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所以他也想让爸爸看看他也有心心了。从翔翔的这些行为中可以看出,他心里也渴求得到老师和爸爸的认可,而心心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他那么在乎他的心心。
当看了《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这本书后,回过头再看看自己写的观察分析,才发现问题一大推。首先,我觉得我的录音语言不是很好。为了把整个过程描述清楚,我有很多话要说。例如,最后,我对翔翔说的话似乎有点混乱。
然后,就是我的观察不够专业,没有客观的观察,因为在我们眼中翔翔就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他的心心之所以会被扔到垃圾桶,我认为是他没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责备他不该拿到手里,却没有问问他为什么拿到手里不贴在衣服上。还是后面看到他把心心贴在评比栏才明白他为什么会没贴在衣服上。这其实是我在用前见给孩子贴“标签”,这种不正确的教育观,往往会影响我们对孩子的观察和分析,让我们无法真正去了解孩子当前行为的真实原因。
最后,就是我的分析不够全面,在“翔翔的心心被丢进垃圾桶”事件上,我只看到了翔翔想要心心的一种心里渴求,和想得到老师和爸爸认可的心里需求。其实,在记录一开始时,我们从翔翔“高兴得一跳一跳回到座位上”还可以看出翔翔的性格特点,其他小朋友也得到了心心,但却没有表现出翔翔那样地兴奋,这是因为翔翔是属于胆汁质型的孩子,他的情绪表现一般比较激烈、冲动、外向、不易控制,行为反应迅速。因为心心被丢了他又哭了,拿到心心又笑了,这里也可以看出他的情绪是不稳定的,多变的,翔翔还比较爱哭,他觉得哭可以博取老师的支持和关注,可以获得他的需要,这其实是他性格不坚强,遇到事情喜欢寻求帮助的表现。
只有全面分析儿童的行为,才能对儿童进行全面的评价,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观察孩子的行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行为,真正了解孩子并帮助孩子。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强化理论知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在教学时,我们可以从孩子的不同行为表现上,反思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些表现,是我们的活动目的没有价值,还是活动的形式、内容不吸引人,或是老师的语言不够精彩等等问题。
在分析儿童行为时,要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帮助我们了解儿童的行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不断的观察、分析和反思中,帮助我们逐步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当然,观察还有助于老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在我们认真观察了孩子和分析了孩子行为后,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才能将孩子的真实情况反映给家长,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促进家长工作的开展。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本书给我最深的一个感触就是:孩子其实很简单,只是我们做老师的,做家长的把他想复杂了。一旦我们从孩子那里来,我们就曾经像他们一样,但时我们却忘记了当时为什么我们这么想和那样做。
有人会说:那可以去问他呀,可孩子的语言表达是有限的,你光问不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所以,我们不妨停下来蹲下去多观察观察他们,多问问他们。因为要想读懂孩子,只有尊重他,才能亲近他,了解他,最后才能理解他。
在我们看来,每个孩子的各种行为都是正当的。只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观察儿童读后感 篇2
最近通过江苏幼儿网上教师培训**,我**、学习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教与特教研究所张晖老师题为“观察儿童——幼儿园教师的重要技能”的**和相关文字资料。经过认真的学习和思考,我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对以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帮助我认识到仔细观察孩子的重要性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发展的个体,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先了解每一名的幼儿,才能寻求出较好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良好的发展,所以说观察是了解幼儿特点及促进及发展的适合幼儿教育的良好开端。教师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反思,是促进儿童良好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不同的孩子有自己的情感、行为和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只有通过仔细细致的观察,才能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正确引导。我们在班级生活中都有可能碰到好动调皮的幼儿,他们不愿遵守班级常规,影响他人,因此这就更需要我们通过细心周到的观察,才有可能发现这些孩子背后的深层次的问题。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仔细观察他们的兴趣点,并且多与他们交往,教育他们怎样的行为得到大家的认同,怎样的行为受到排斥。
同时,肯定自己的每一个进步,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使自己一步步改变。
二、完善我观察儿童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学习,笔者认为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观察儿童活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1。有问题的进行观察,减少观察的盲目性。问题和目标是我们观察的出发点。
观察必须是思考,有问题,要达到什么目标才能观察。不同的观察形式导致教师思维视角的不同。2、运用多种观察手段,解决集体观察与个别观察的矛盾性。
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观察位置。观察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孩子的对面或侧位,保证面向幼儿集体的位置。这样,在个体观测过程中,利用扫描完成集体观测,获取信息。
其次,要解决集体观察与个人观察的矛盾。观察前,根据观察目标选择几个儿童作为观察焦点,逐点观察。在观察点之间的转换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周围儿童的活动,以获取信息。
作为年级组长,以前我经常会为了如何开展观察儿童的活动而苦闷。通过网上的再学习我弥补了自己的业务上不足,脑袋里涌现出许多的观察目标、对象和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合理运用在培训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开展观察儿童工作。
观察儿童读后感 篇3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作为学前教育的经典著作,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注意关注儿童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引入新的理论成果。目前的第五版就融入了近期的语言研究的成果以及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融合了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的思想。第十二章针对引发特殊关注的儿童群体论述了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记录实例,并列出大量详细的观察要点,使我受益良多。
1、 记录需要特别注意的儿童。
每个幼儿园都会出现少数程度不同的特殊儿童,这类儿童的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既对早期教育给予期望,同时还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和其他儿童进行交往,受到同伴的影响,减少孩子的孤独,让孩子愉快地渡过幼儿园时光。对于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个动作,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没有孩子会在没有一系列行为的情况下使用材料或参加任何形式的游戏。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细节猜测儿童对材料的情感反应,从而更好的对儿童进行“诊治”。当教师们遵循维果茨基的教诲,力图发现这些儿童可以“独立地或在她人的帮助下”在“最近发展区”中做到什么时,观察和记录可以为教师们提供支持。观察是建立教师与行为怪异或捣乱儿童之间同情关系的关键。
2、 如何观察需要特别注意的儿童。
观察孩子们在社交/情感、身体、认知/交流/语言和游戏方面是如何合作的。该书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观察,分析了该案存在的问题。例如:
该儿童传达了什么信息和想法?该儿童能够独立地将自己的游戏组织好,还是需要另外一名儿童或者老师的外部协助?如果需要帮助,需要什么程度和类型的帮助。
教师如何通过这些问题进一步观察和记录。当然,我们也要记录下每个孩子的特殊含义。我们必须写下儿童如何做自己的工作。
每一次的观察和记录不一定要给出怎么的结论和解决方法,要做的仅仅是客观如实的记录孩子的一言一行,即使不是成年人期望的行为和言语,经过数月的跟踪观察和记录,也许过了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会看到孩子有一点变化和进步,这才是观察和记录的意义。
三、特殊关注儿童的总体印象。
除了个别类型的行为之外,引发特殊关注儿童有一项突出的特征可以预示他们存在发展性异常、障碍或学习能力欠缺问题,那就是他们给人的印象远远小于其生理年龄。肢体、社交、情感、认知、语言以及言语交流,当这些行为中的多个结合起来,特别是当它们反复、持续地发生时,便可以预示着儿童身上存在着某种需要教师进行干预的问题。
回想自己以前的观察记录,基本都是笼统的描述,这些都忽略了观察记录本身的意义,正确的观察应该要抓细节、记要点、全面具体,“他做了什么及如何做;与他有关联的人和材料的质量及数量,也包括他说了什么”。类似于这些细节的记录似乎从来没有出现在我的观察记录中,因为这些细节从来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的记录也是建立在主观臆想和大致观察的基础上就进行了概括的笼统的总结性表述,所谓的分析和措施现在看来也成了肤浅的解决方式。读完这本书,我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反思,对观察和记录有了新的认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中指出,教师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同时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因此幼儿教师在日常中更应该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与记录,能够让幼儿得到充分的关注,并且因材施教。
观察儿童读后感 篇4
近期读了这本《观察走进儿童世界》深有感悟,结合实际工作,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每个孩子就像是一本本的书,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每个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对全班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总体情况,如幼儿的兴趣、参与程度、交往合作等,还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了解不同幼儿的想法、能力、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推动。观察的基本目的之一是加深**对儿童的理解。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那么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
一、教师如何有目的性地进行观察。
教师在观察儿童游戏活动中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但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信息和价值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观察之前,教师首先要根据游戏发展的程度和孩子的能力差异,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分析解决问题。
那如何选择合适的角度观察呢?此时,首先要确定和明确观察前的观察目标。教师只有有目的地观察,才能解决不同的问题。
在游戏的不同阶段,教师的观察目标也不同。例如:在我们干洗店成立初期,我们的观察对象主要是孩子们对干洗店游戏的兴趣和投入,以及孩子们是否对游戏感兴趣。
随着游戏的逐步深入,我们的观察目标逐渐从儿童的兴趣转变为儿童在游戏中与材料的互动、儿童语言的交流、儿童代用品的使用等。教师每次定位的观察目标不宜过大、过多,或者超过幼儿能力范围。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教师没有根据观察目标来确定适当的观察目标,而只是笼统、简单、形式化的观察,那么教师的观察就失去了意义。
二、教师如何连续性的进行观察。
教师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观察,并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还需要有连续性的进行观察,深入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那如何连续性的进行观察:
(一):注重游戏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时,教师往往看重结果,例如孩子今天能用卷发棒为“客人”烫头发了等等。忽视了儿童在游戏中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过程。角色游戏应该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在这个过程应该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主动进行游戏、学***程。
有的教师观察到孩子某方面的能力、语言欠缺了,或者孩子的行为影响到角色游戏开展了,就急不可待的去指导、督促孩子,希望孩子能跟着老师预设的“轨迹”发展。这样教师就抑制了幼儿自我学***会。
在观察中,教师要注意孩子们玩耍的过程,学会等待。例如:我们班的干洗店刚开展不久,就发现没有客人光顾的问题了,第一天客人很少,只有一两个,第二天客人还是很少,老师观察到了这一点,但是没有直接介入,继续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
第四天,干洗店的一个服务员拿了一个篮子,到每个角色区区收衣服。这是个好主意。其他幼儿看见了也模仿起了这位“服务员”,这就是幼儿通过游戏主动学习、模仿的过程。如果当初教师没有注重游戏的过程,直接介入强行“邀请”其他幼儿去干洗店,那么就会失去如此好的一个创意,也让幼儿失去了一次主动学***会。
所以教师在观察中,应注重过程而轻结果。
(二)注重递进性要求的观察
教师在观察儿童个体的游戏行为时,往往会对不同时期儿同的能力发展提出不同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对幼儿进行深入观察。例如:
我们班的延延是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她在玩娃娃家时,教师观察到她已经能很好的遵守娃娃家的游戏规则了。那么第二次观察时,教师就应将注意力放在该幼儿游戏时的语言交往或者合作能力上。随着观察的深入,教师可对幼儿替代物的使用、处理问题的方式等进行观察,层层递近,让观察具有连续性。
3、 教师如何在观察中记录儿童的行为语言。
教师对儿童角色扮演的观察和记录,是为了更好地评价和提高儿童的能力,帮助教师师实引导教育。因此,教师在进行观察和记录是,必须记录有用的信息,不能笼统随意。
(一)记录的内容
教师对孩子的观察和记录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有的教师记录幼儿的游戏如:“**幼儿今天在娃娃家玩的很开心,一直持续到游戏结束。
”这样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反映不出游戏中的问题和策略。应该根据观察的目标选择性的进行记录,如需观察幼儿语言交往情况,就应把幼儿在游戏中的对话以及不同幼儿的反映、动作记录下来,方便教师收集有用的信息。
(二)记录的方式
教师的记录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方便。(1)对幼儿行为的描述记录。(2)用**的方式进行记录。
(3)用快照的方式进行记录。(4) 抽样观察(目标子观察、时间抽样、时间抽样)。)p41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式的师生互动。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观察,敏于观察。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相应的策略。幼儿园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新的视角和新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观察孩子,满足他们的需求。
「 1」 「 2」
观察儿童读后感 篇5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知道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
为了分析和指导,儿童的语言能力、计算能力、交际能力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书共有7个章节。阅读第一章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以下两点:
一、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孩子为什么要做某事;加强我们对孩子发展的认识;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二、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来提升这些发展技能。这与我们正在进行的观察记录相吻合,先以白描的手法来进行观察记录,再链接指南进行分析,最后给予回应指导。
在第二章中“以书面/叙事风格记录为例”与我们现在观察记录非常匹配,但又更加全面和完善。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以及注意要点:
一、制定合适的目的和目标;
2、 尽可能多地记录,当事情发生时,你应该注意你感兴趣的方面,因为你不能记录孩子做的每件事;
三、结论,应该概括地叙述你观察到了什么,与你期待发现什么(即你的目标)相呼应;
4、 评估应将你的发现与目标年龄组的表现进行比较;
5、 建议观察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帮助儿童提高技能。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你可能已经明白观察孩子并不是浪费时间。因为观察,你会乐于欣赏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但问题是如何观察和记录。只要我们按顺序阅读这本书的章节,你就会受益匪浅。
这些章节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带你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完成它们会让你更好地建构起你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我们能看到什么?”“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
”“通过观察儿童,帮助他们?”在书的开头,四个问题让我陷入深思。我观察过很多孩子,但我似乎从来没有这样问过自己。
在观察方法上,书上说你应该安静地坐着,尽量少注意。如果你和孩子互动,他们的行为会受到影响。这点我是非常认同的。在我之前的观察中,当我拿起笔和笔记本记录时,孩子很好奇,开始注意我在做什么。我一时不知如何解释,我的行为也对他们的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书中的方法是避免与孩子的目光接触。如果他们知到你在写作,你可以说你在做作业。在今后的观察中,我会运用此方法。
记得导师曾经说过,在观察时,应该只记录事实,记录每一个细节,不要有遗漏,记录时不要解释,使用描述性的词句,避免使用判断性或解释性的词句,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记录。在评价时,可以将自己的发现与目标年龄群体应有的表现相比较,根据权威的发展常模和理论来比较,也可以将某个个体和同一年龄段的其他儿童相比较。在建议方面,主要目的是提出有助于促进儿童发展的战略。
书中认为,越早通读记录下来的草稿,尽快地将草稿补充完整,那么观察记录就变得很容易完成了。这是我在以后的记录中需要注意的。有时由于其他事情不能及时整理,过了很长时间久容易忘记细节,影响到具体客观的观测记录。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所有的孩子都依随一个相同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但相互之间在速度上并不相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以自己的速度成长。如果我们想提供促进儿童发展的最佳机会,我们可以在每个阶段对儿童有什么期望,以便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当的环境。
我认为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发展水平,但不能完全以标准为标准,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没有唯一的标准。
通读全书,再来思考开头的四个问题,就变得清晰了。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观察儿童读后感 篇6
最近,阅读了由王烨芳编写的《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在翻阅过程中,发现里面所写的一些内容,对于我们幼儿教师而言,还是比较有价值的。
这是一本新的教材,旨在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儿童行为观察分析”这一专业技能。学会如何从儿童行为表现和变化中,把握儿童的发展和内需要,并据此进一步读懂儿童的心理,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运用在幼教育的实际活动中。这门课程的最大价值。
就是让学生懂得,阅读儿童是幼儿教的基本功。本书前三章介绍了观察儿童的方法,并选取班级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和数学知识活动来论证观察方法;最后五章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介绍了儿童行为分析的方法。学习分析儿童的认知行为、情绪表现、社会互动、语言行为和游戏行为。
其中,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价值被重新书写并与教师分享。
理论无用论的症结在于教师。还有一种倾向引起人们的注意,认为学习理论是无用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理论与实践之间往往存在太大的距离,这种理论往往是不可信的。比如:
蒙台梭利认为男孩学习语言的敏感期要比女孩晚,但是他们却看到1岁7个月的男孩,表现出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于是,便下结论说: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是错的,给出的理由是这个小男孩的语言发展没有按照一般的年龄特点来发
詹,他说话比同龄女孩都好,所以很明显这个理论是错误的。
如何来看待这个现象呢?首先,这种基于单个案例表现的理论否定本身就是错误的。要把实践总结为理论,需要对若干实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提炼出更为恰当的理论。
其次,理论告诉我们的是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蒙台梭利敏感期理论也是如此,儿童千差万别,规律性的东西表现在个体身上便出现了差异。学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的技能,就是要分析理论在个体身上有什么表现。事实上,这个男孩的父母,为他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言刺激,注重培养他良好的性格,换句话说,对于正常的孩子,无论男女,只要提供这样的环境,都可能有优秀的表现。
理论的价值本书中所介绍和使用的理论,有以下特点:(1)机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论,即先天和后天环境都在起作用,只不过所占比重不同。它不仅仅强调自然的单一作用或后天环境的单一作用。
(2) 有些理论强调儿童的发展阶段,有些理论强调发展的连续性。比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弗洛伊德的几个心理性欲阶段,弗洛姆、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都属于阶段论;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是渐变论。他认为,增长是以无法实现的小增量累计起来的。(3)理论中都假设了一个心理系统或是心灵机器,并用“人格”、“心理”、“认知结构”等来表述。
弗洛伊德的系统包括三个关键组成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信息加工理论包括感觉器官、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同化、适应和平衡
个基本的心理操作。(4) 所有德理论都强调动机理论,如弗洛伊德德理论,认为动机是整个事件的主体。
总之,教是要不断充实自己,为自己增值。只有不断吸收好的理论,才能把工作做的更好,对孩子的教育才会更加细致。
观察儿童读后感 篇7
阅读本书我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略看,二是精读。第二部分的第4、5、6、7、8、9、10、11、12、13、14章以及第三部分的第17章精读,其它章节略看。
全书围绕一个关键词“观察”来讲述,主要表达这样两点内容:一是作为儿童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二是如何去观察。
首先,对儿童的观察是如此重要,如果不具备观察能力,不能以有意义的方式“看”和“听”,我们就不能与我们正在照看的儿童有效互动,无法理解并促进他们的生长和发展,也不能保护他们免遭危害。
其次,观察,尤其是自然情境中的观察是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知道什么以及他们能够做什么的最真实的评价方式之一。
一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呆在一起,融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作为参与式观察者,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更能保证观察的隐蔽性,保证获取观察资料的'真实性。
那么,如何观察呢?
为此要增强观察技能
观察的有效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取决于你观察时所依据的理论观点以及你的观察技能。
增加你观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三个方面:客观描述、解释或说明、评价
为了保证观察的有效性,观察不是偶然的随机的,在观察之前要知道观察什么,到哪里观察,以及怎样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切记“行为是观察和记录的核心要素”。
第二部分的第4、5、6、7、8、9、10、11、12、13、14章,详细阐述八种观察和记录方法:(1)叙述性描述(2)时间取样(3)事件抽样(4)轶事记录(5)日记记录(6)频次统计(7)检核表(8)等级评定量表。
对于每种观察和记录方法都有很详尽的讲解,并以举例子的形式很清晰地阐明了各类观察和记录方法如何使用,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其中提供的一些观察记录表,我们在设计自主性游戏观察表中,可以借鉴和使用。
在介绍完观察方法后,又以新生儿(0—1个月)、婴儿(1—24个月)、幼儿(2—5岁)、学龄阶段(6、7—8岁)三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动作、感知觉、情绪、社会行为、语言发展、认知与智力发展、游戏、情感行为等方面,进行观察练习的具体讲述。这部分内容具有可操作性,试用价值较大。
总之,读完《观察儿童》这本书,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从实践上,为观察记录表的设计提供指导,为更有针对性地观察提供范本和依据。对于幼儿游戏中的一些行为,并具备观察能力的人,没有敏感性,看到的只是表象,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完此书,犹如被特训一番,尝试着在幼儿游戏中学着去“看”,
去“听”,从孩子的观察中会收获很多,学会观察的同时,不仅更加了解幼儿,也是在一次次的真实性观察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日积月累中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懂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学会观察”,从观察中有所思、有所行!
观察儿童读后感 篇8
阅读本书我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略看,二是精读。第二部分的第4、5、6、7、8、9、10、11、12、13、14章以及第三部分的第17章精读,其它章节略看。
全书围绕一个关键词“观察”来讲述,主要表达这样两点内容:一是作为儿童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二是如何去观察。
首先,对儿童的观察是如此重要,如果不具备观察能力,不能以有意义的方式“看”和“听”,我们就不能与我们正在照看的儿童有效互动,无法理解并促进他们的生长和发展,也不能保护他们免遭危害。
其次,观察,尤其是自然情境中的观察是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知道什么以及他们能够做什么的最真实的评价方式之一。
一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呆在一起,融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作为参与式观察者,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更能保证观察的隐蔽性,保证获取观察资料的真实性。
那么,如何观察呢?
为此要增强观察技能
观察的有效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取决于你观察时所依据的.理论观点以及你的观察技能。
增加你观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三个方面:客观描述、解释或说明、评价
为了保证观察的有效性,观察不是偶然的随机的,在观察之前要知道观察什么,到哪里观察,以及怎样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切记“行为是观察和记录的核心要素”。
第二部分的第4、5、6、7、8、9、10、11、12、13、14章,详细阐述八种观察和记录方法:(1)叙述性描述(2)时间取样(3)事件抽样(4)轶事记录(5)日记记录(6)频次统计(7)检核表(8)等级评定量表。
对于每种观察和记录方法都有很详尽的讲解,并以举例子的形式很清晰地阐明了各类观察和记录方法如何使用,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其中提供的一些观察记录表,我们在设计自主性游戏观察表中,可以借鉴和使用。
在介绍完观察方法后,又以新生儿(0—1个月)、婴儿(1—24个月)、幼儿(2—5岁)、学龄阶段(6、7—8岁)三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动作、感知觉、情绪、社会行为、语言发展、认知与智力发展、游戏、情感行为等方面,进行观察练习的具体讲述。这部分内容具有可操作性,试用价值较大。
总之,读完《观察儿童》这本书,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从实践上,为观察记录表的设计提供指导,为更有针对性地观察提供范本和依据。对于幼儿游戏中的一些行为,并具备观察能力的人,没有敏感性,看到的只是表象,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完此书,犹如被特训一番,尝试着在幼儿游戏中学着去“看”,
去“听”,从孩子的观察中会收获很多,学会观察的同时,不仅更加了解幼儿,也是在一次次的真实性观察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日积月累中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懂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学会观察”,从观察中有所思、有所行!
观察儿童读后感 篇9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和观察能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这门课上要达到的目的之一。今天我读了这位老师的这篇文章,我深表同情。
我最深的感受之一是以旧换新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
可以说,我们所学的新知识大多是旧知识的延申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建立在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就学生的学习而言,一些旧知识不仅是新知识的基础,也是旧知识的延伸。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搭建桥梁,为学生运用知识转移规律更好地发展思维铺平道路。
所以最近学的《百分数的应用题》,我运用了这种“以旧带新,积极发展学生思维”方法,效果很好。
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复***:
一。一堆煤重120吨,第二堆是第一堆的3/5,第二堆是多少吨?
2。一堆煤重120吨,是第二堆煤的3/5。第二堆煤是多少吨?
三。一堆煤重120吨,第二堆是第一堆的60%,第二堆是多少吨?
四。一堆煤重120吨,占第二堆煤的60%。第二堆煤是多少吨?
从这几题当中,你觉得哪些题的意思一样,为什么?(学生回答)
百分比是一个特殊的分数,分数申请问题已经在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学习过了。百分比的内容相对来说并不是一个新的知识。在教学中,我将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学习新的课程知识。这样既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而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另外,我也有同样的感受:精心设计题目,引导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正如他所说:主要是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指导和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一些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极性。
小学生的独立性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经常想自己看到的东西。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学***于兴奋状态,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深浅、适度、周到的问题,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活动。
还是在教《百分数应用题》这节课,当我学完新课以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
根据列式和条件连线。
a、 果园里有240棵桃树。桃树比梨树少75%。有多少棵梨树?
b、 果园里有240棵桃树。梨树比桃树多75%。有多少棵梨树?
c、 果园里有240棵桃树,其中75%是梨树。有多少棵梨树?
d、 果园里有240棵桃树,梨树比桃树多75%,梨树比桃树多多少?
a、 240×75%b、240×(1+75%)c、240÷(1-75%)
d、 240×(1-75%)e、240÷(1+75%)g.240×(1+75%)-240×75%
这样的设计从整体上也能让孩子真正了解如何做每一类问题,拓展孩子的思维,同时掌握新的知识。
我推荐这篇文章。这不仅是我们做这门课的需要,也是我的教学课的需要。为我培养孩子的思维和观察能力指明了方向。
数学教学中儿童思维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习是数学思维活动的结果。学习与训练思维既有区别,又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他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时进行的。孩子们对事物的理解有很好的形象。只要提供更具体的案例,使他们在思维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就可以逐步学习抽象数学概念的方法。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让学生主动认知,积极促进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解为主,能迅速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的能力无从提高。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应加强概念、规则、规律等过程的形成教学,这也是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更为抽象。此外,学生年龄偏小,缺乏生活经验,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如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这样做花费时间虽然多一些,但由于是儿童自己思考探索学到的东西,转化为能力很快。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
“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针对我国传统教学的弊端鲁迅直言:“校中功课,只求记忆,不须思索,修***,脑力顿锹四年而后恐如木偶人矣”。
学生学***象知识,是在多次感悟认识的基础上才会产生飞跃,感知认识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